首页

河北专版2022版中考历史总复习主题二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主题二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题组一 洋务运动1.(2022福建,11,2分)“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A.政治B.经济C.思想D.外交答案 B 题干中洋务企业在近代企业资本总额中的占有率说明洋务运动在当时经济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2.(2022山东青岛,18,1分)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答案 D 题干材料中的“鸿章”指的是李鸿章。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等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为李鸿章创建,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的创办者是张之洞,三个企业均属民用企业,排除;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李鸿章创建的近代军事企业。3.(2022江苏南京,7,1分)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B.任用维新人士22\nC.实行三民主义D.宣传民主科学答案 A 本题关键信息是“1889年”“张之洞”“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任用维新人士,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宣传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D项。4.(2022内蒙古包头,3,2分)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湖北织布局答案 C 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创办的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工业,湖北织布局是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5.(2022湖南衡阳,7,2分)2022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 A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当时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故A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都没有涉及海军问题,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6.(2022山西,5,2分)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东北抗日历史人物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杨靖宇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答案 B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项。7.(2022江苏南京,7,1分)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D.新式学堂22\n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1876年”“李鸿章”“贫穷之故”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民用工业。正确答案选择B。8.(2022福建,11,2分)“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答案 D 据材料关键信息“引进了”“培养了”“刺激了”“启动了”,可知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故选D。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掀起的;其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其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9.(2022山东聊城,11,2分)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  )A.魏源B.曾国藩C.洪秀全D.詹天佑答案 B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延缓了清朝的灭亡。故选B。10.(2022福建福州,8,2分)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看到了一个天然良港,他在这里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答案 A 据材料中“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联系所学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开展洋务运动,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可知选A。11.(2022山西,5,2分)据《山西地域文化》记载,胡聘之任山西巡抚期间,1892年在太原三桥街兴建火柴局,生产“牴羊”牌火柴,这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他又办太原机器局,设山西商局,兴建正太铁路(太原到河北正定柳堡)。从这段材料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胡聘之在太原兴建的火柴局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B.胡聘之对山西近代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C.太原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发祥地22\nD.山西的近代工业在全国起步最早答案 D 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A中的内容在题干中有具体的叙述;胡聘之兴建火柴局、兴办太原机器局、设立山西商局等可以说明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这是山西近代工业的开端”同C的观点吻合。故选D。12.(2022河南,2,1分)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答案 C 题干中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和“同文馆”的设立都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而洋务运动正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开始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故排除A、B、D,本题选C。13.(2022贵州黔东南,6,2分)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A.洋务运动的开展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答案 A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都是洋务派创办的。故选A。14.(2022辽宁沈阳,3,2分)1866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制造局,主要制造枪、炮和军用物资。1867年崇厚在天津设立了天津机器局(后改名北洋机器局),主要生产火药、子弹。上述材料反映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创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22\n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内容介绍的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两个企业,从制造枪、炮,生产弹药,可判断出是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筹建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但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故选A。15.(2022内蒙古包头,3,2分)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答案 D 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以设学堂为先”,学堂同“教育”有关,因此本题答案为D。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1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22,5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他们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提出了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民主、科学”等主张。他们的探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渐深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1)从材料的政治主张中,选出两个标号并指出它代表的政治派别。(2分)(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选出的政治派别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积极贡献。(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1分)答案 (1)①洋务派;②维新派;③革命派;④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进步的知识分子)。(注意列出两条即可)(2)①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③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等。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掀起了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注意列出两条即可)(3)向西方学习。22\n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政治主张判断即可,“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使国家富强,这是洋务派的主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主张变法,这是维新派的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纲领,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这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进步的知识分子)的主张。第(2)问,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回答即可。第(3)问,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总之都是向西方学习。17.(2022湖北黄冈,30,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李鸿章等坚决抵制)李鸿章上奏说:此事(列强在中国修铁路)大有利于彼(列强),……洋人贪利无厌,……若再议及,只有仍执前说(以前所说的理由),(修筑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至激民变。——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等力排众议,要求自建铁路)李鸿章上奏说: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当不下数十万人……铁路所经不过丈余之地,于田庐坟墓尚不相妨。即遇官道稍窄之处,亦必买地优给价值(多给钱拆迁老百姓的田庐);其坟墓当道者,不难稍纡折以避之。——《光绪六年十二月初一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材料三 1881年,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李鸿章下令修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后来,清政府还自行设计施工修建了铁路。——摘编自《近代史资料汇编》(1)据材料一,概括归纳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归纳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和理由。(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以来,清朝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答案 (1)目的:排斥(拒绝、抵制)列强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染指。(1分)原因:列强贪利,危害财政;毁坏田地房屋;破坏风水;破坏老百姓的生计;容易激起民变。(2分。任意两点即可)(2)目的:中国自建铁路。(或解决运输问题)(1分)原因: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机会;增加老百姓的谋生手段;老百姓的田庐(坟墓)不妨碍铁路的修建;拆迁百姓房屋可多给补偿。(2分。任意两点即可)(3)洋务运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投入;铁路建设(或设计)者的努力;西方科技(铁路修筑技术)的引进。(2分。任意两点即可)22\n解析 本题通过李鸿章对修建铁路态度的转变,考查铁路在中国发展的相关史实。本题的特点之一是“据材料”归纳,需要从材料中归纳要点,但应注意不可照抄原文。第(3)问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2022湖北孝感,25,8分)回首,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铭记与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御侮”,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制造枪炮船舰;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同样处于危机之下的日本,也走上了变革的道路。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政府大力兴建铁路、工厂,发展邮政和电讯事业,还积极扶持私人企业,向西方选派留学生,高薪聘请西方专家和技师到日本工作;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整理自岳麓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史实梳理】  材料二 对日本人来说,中国人从有头脑的、内省的和充斥于德川时代艺术家绘画中的圣贤,一变而成为1895年印刷商们所描述的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仓皇逃跑的乌合之众。这样他们就成了笨拙而忸怩的学生,在20世纪初的东京街头上,往往因其发辫和衣着而受到玩童们的嘲骂。——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马里乌斯·詹森【问题分析】  材料三 这是19世纪下半叶一水之隔的邻邦,一边是从圣贤到乌合之众,而另一边则崛起为亚洲帝国主义,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这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吴燕《落霞》【感悟探究】(1)依据材料,谈谈日本从哪些方面向西方学习。(2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圣贤”变成了“乌合之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3)“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中日改革一败一成。面对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认识。(要有观点,有史实,史论结合,4分)答案 (1)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1分)效法西方军事制度,创立近代化军队。(1分)(其他符合材料意思的答案,酌情给分,满分2分)22\n(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2分)(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甲午战争等相关历史事件的思考中提出观点,展开论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评分要点见下表)得分观点论证表述4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论证充分条理清楚2~3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论证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楚0~1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说服力条理不清楚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第(1)问需要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时需注意材料一中“1868年”之后的内容;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1895年”“在近代日本军队面前”等信息可以确定为甲午中日战争;第(3)问结合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甲午中日战争等相关史实作答即可。19.(2022广西贺州,1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后期中国大事年表时间大事1856—1860年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京师同文馆,马尾船政学堂19世纪70—9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批幼童30人启程赴美;天津电报学堂、湖北铁路局附设化学堂、矿学堂成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22\n——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大事年表时间大事1854年日本被迫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1871年8月,废藩置县,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1月,日本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70年代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70—90年代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学校体制,普及初等教育;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2分)你认为这些措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哪些积极作用?(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背景的相同点。(1分)请你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概况指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点。(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结果。(2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案 (1)创办学习西方语言、科技和军事的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2分。答到教育上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可得1分,满分不超过2分)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推动了西方近代技术的引进与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3分)(2)面临西方列强入侵,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严重。(1分)政治方面:洋务运动没有变革政治制度;明治维新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教育方面:洋务派只创办学习西方语言、科技和军事的新式学校,没有触及旧的教育体制;而日本明治维新则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学校体制,普及初等教育。文化生活方面:洋务派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主张在文化生活方面学习西方。日本提倡“文明开化”,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4分。答到其中两个方面的不同点即可得4分,满分不超过4分)22\n(3)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富强道路(2分。答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也可得1分)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使国家走向真正富强道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科技、教育改革是强国之本。(2分。答到其中1点即可得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解析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学习西方语言、科技和军事的新式学校,例如创办京师同文馆、马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例如派遣第一批幼童30人启程赴美留学,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推动了西方近代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3)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启示从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题组二 甲午中日战争1.(2022福建,12,2分)时间1894年前1900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80家933家引发上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C 据表格信息及所学可知,1894年后,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这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关。《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4,1分)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答案 C 1843年,英国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英国也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3.(2022山东潍坊,7,2分)某学者说:“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B.边疆地区危机扩大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22\n答案 C 根据材料中“它不仅标志着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夭折,而且极大削弱了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但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选C。4.(2022四川成都,8,2分)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使人们的救亡图存意识空前强烈。故选择B项。5.(2022安徽,3,2分)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 D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说明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故选D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故B项排除;《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投资特权,贸易特权在甲午战前就已获得,故C项错误。6.(2022山东青岛,21,1分)《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B.割占土地C.增辟通商口岸D.获得赔款22\n答案 A 题干关键信息是“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各项机器”。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开设工厂。故答案为A。7.(2022广东,9,3分)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航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答案 C 由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腹已半腐”,可知材料揭示了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故选C。A、B、D所述材料并未涉及。8.(2022福建龙岩,5,2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表所示史实与推论搭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史实推论A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B《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抗日战争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答案 B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A项不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C项不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不是抗日战争结束,D项不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9.(2022湖北孝感,6,1分)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2\n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 C 本题要求回答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A是《南京条约》的影响;B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是《辛丑条约》的危害。10.(2022江苏南京,6,1分)“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 C 《马关条约》签订于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为“中国之巨祸”。A发生在鸦片战争后,B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1.(2022山东临沂,9,2分)“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  )A.《瑷珲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 C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12.(2022广东广州,27,12分)在区域文明发展进程中,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先进国家影响巨大,其引发的区域变化值得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时代的到来。——[美]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二 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核心内容见下图。22\n材料三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日清战争重组了东亚国际关系,欧美列强在东亚的强权秩序被削弱,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不情愿地接受了新生强国日本。清国失去了对朝鲜的独占权和国土台湾。国内内乱蜂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重要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指出《大日本帝国宪法》对日本“西方化时代的到来”有何重要意义。(3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5分)(4)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答案 (1)受到外国入侵。(1分)明治维新。(1分)(2)确立分权体制,提供法律保障。(3分)(3)甲午中日战争。(1分)国民心理变化: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2分)东亚国际关系变化:东亚秩序开始由日本主导;东亚局势进一步动荡。(2分)(4)面对危机,要革新进取;国家强大,不可恃强凌弱;国家间协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等。(2分)评分说明:22\n1.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2.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不难得出: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民族危机,受到外国入侵。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即可作答。(2)由材料二“《大日本帝国宪法》国家分权体制图”可知,日本确立了分权体制,为“西方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法律保障。(3)据材料三“1894年”,并联系所学可知,“日清战争”又称甲午中日战争。据材料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国民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日本国民心理从劣等感到优越感。据“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分析可知,东亚秩序开始由日本主导,东亚局势进一步动荡。(4)本题是认识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面对危机,要革新进取;国家强大,不可恃强凌弱;国家间协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等。题组三 戊戌变法1.(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6,1分)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事件结果A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B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C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D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22\n答案 B 本题考查考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是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的标志,因此A错误;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因此B正确;1895年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C错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但维新派并未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因此D错误。2.(2022山东潍坊,8,2分)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张(  )A.维新变法B.以夷制夷C.推翻帝制D.否定孔教答案 A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严复认为“不变一言,决非天运”,表明两人都主张维新变法。B项是魏源的主张;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故选A项。3.(2022江西,4,2分)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 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重大事件的识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而非“民主”和“自由”,排除D项。4.(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8,1分)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为主旨的是 (  )A.《申报》B.《民报》C.《南风报》D.《万国公报》答案 D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万国公报》。5.(2022山东青岛,15,1分)下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22\n答案 B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故选B。6.(2022山东泰安,9,1分)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7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答案 D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而非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7.(2022湖北孝感,8,1分)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A.宣传马克思主义B.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答案 B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选B。8.(2022江西,16,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2分)(2)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2分)答案 (1)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运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根据题干要求,需要从材料中找答案,据“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得出洋务运动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据“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得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2)问考查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22\n9.(2022山东潍坊,27,18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竟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年平均数1895年前14123121896—1911年3817236623813695863.86——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何局限性?(4分)(2)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及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22\n答案 (1)局限性:洋务派认为西方列强强大的原因是技术先进,没有认识到他们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先进。(4分)(2)事件:辛亥革命。(1分)影响: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4分)(3)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2分)时代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4)错误思想:“两个凡是”。(1分)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2分)解析 第(1)问,阅读材料一,理解“对手”的“强壮如牛”和“漂亮的拳击手套”分别指的是西方列强先进的制度和先进的技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总结。第(2)问,抓住材料二出处中的关键信息“1913年”,判断出“变乱”指的是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3)问,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其中社会科学类书籍数量较多。“时代背景”抓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抓住材料的出处、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可以判断出此次讲话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关,是针对当时的错误思想“两个凡是”提出的。其作用从解放思想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等方面来回答。10.(2022安徽,15,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2分)(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惊醒”与“昏昏睡去”对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2\n(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4分)答案 (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2分)(2)日本: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后实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分)中国:没有及时变革,妄自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3)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赋分)解析 第(1)问,“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之前道光年间的军事失败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第(2)问,日本“惊醒”:日本受西方列强侵略后,实行明治维新,由落后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中国“昏昏睡去”: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问,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知识分子”“揭示民族的使命”,可知应为近代化探索中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此概述回答。题组四 抗击八国联军1.(2022江苏苏州,7,1分)“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②义和团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丑条约》的签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归纳能力。材料信息描述了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城,义和团运动未能阻止列强侵华的脚步,最终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火烧圆明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n2.(2022山西,6,2分)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 D “洋人的朝廷”意即清政府作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3.(2022山东泰安,8,1分)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答案 C 本题的切入点是八国联军侵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侵略者进入北京紫禁城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因此,答案为C。4.(2022湖北孝感,7,2分)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桓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值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 D 解答本题注意“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A发生于1840年;B发生于1860年;C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故选D。5.(2022重庆,8,1分)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沉重枷锁。下列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n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辛丑条约》中规定: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故A、B、C三项与题意无关,选D项。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4,1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B.灭亡和瓜分中国C.镇压义和团运动D.抢劫北京的财物答案 C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爱国运动,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故选C。7.(2022山西,4,2分)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D 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发动了侵华战争。A项是英国发动的,B项是英法两国发动的,C项是日本发动的,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19:26 页数:22
价格:¥3 大小:633.6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