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近代史主题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作业帮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主题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2022青岛]《中华民国史》中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2.[2022原创]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B.都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都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D.都主张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3.[2022原创]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4.[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三模]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用这种观点的学者的理由是( )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B.都保留了君主制C.都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减少了社会动荡D.都采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式5.[2022郑州一中三模]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6.[2022郑州八中三模]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D.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7.[2022陕西]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6\n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8.[2022原创]1912年2月,孙中山指出:“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9.[2022原创]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业活动,贷款给袁世凯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材料说明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B.列强支持袁世凯C.革命党内部分化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10.[2022原创]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11.[2022原创](7分)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三 孙(中山)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紧随每一个混乱时期之后的是众多王位争夺者漫长而又无情的争斗,直到最后一个胜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人民无辜受难。历史模式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要打破这一循环和为那些有识之士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1)材料一中孙中山手书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6\n(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孙中山为打破材料三所述历史模式的实践活动并简要说明。(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1分)12.[2022原创](7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务实开明的思想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的先知先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无私胸怀,都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他的不朽精神。(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有何意义?(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旨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内容。(2分)(3)根据材料二,简要概述“孙中山先生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不能照抄原文)(2分)6\n1.[2022原创]从1911年12月10日起,《民立报》连载了十八幅纪事画,下图所示为其中一幅《举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九一八事变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2.[2022原创]“革命虽号成功……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这是对哪个历史事件的反思(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2022原创]它的建立“首次在中华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的要件都已大致备齐,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启”。文中的“它”是( )A.中国同盟会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D.清帝退位4.[2022原创]“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副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护国战争B.武昌起义C.戊戌政变D.二次革命6\n参考答案:过关检测1.C 【解析】 由“从事反清革命”可排除A、D;由“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符合题意。2.A 【解析】 “天下人”平分“天下田”是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分配方案;“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分配方案,并不维护小农经济。但二者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故选A。B、C错误,“土地国有”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主张,“绝对平分”体现的是太平天国的主张,排除D。3.B 【解析】 材料反映了1895—1900年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由“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为吾人扼腕叹惜”。注意题干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年”和“1900年”。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剿杀义和团,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因而对革命党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4.C 【解析】 “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清宣统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这也像“光荣革命”一样避免了更大的流血牺牲,减少了社会动荡。故选C。5.B 【解析】 与“采用共和体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因此这场意在“唤醒国家及人民”的“激烈变革”发生于辛亥革命后。1915年,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革新运动,即新文化运动。A是辛亥革命的功绩;C与五四运动有关;D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等有关。故选B。6.B 【解析】 材料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态度变化的描述,说明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答案为B。7.B 【解析】 由材料中“礼服在所必更”“亟于易服”等可知,B符合题意。8.C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依据”,根据“1912年2月”“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及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孙中山认为反帝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民国目的亦已达到”。故选C。9.B 【解析】 根据“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可知,材料说明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列强支持袁世凯,故答案为B。10.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护国战争。由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故选B。11.(1)发展资本主义。(1分)要求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1分)(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创立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2分)(3)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12.(1)主权在民的原则(或民主自由的原则)。(1分)意义: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2分)(2)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2分)(3)坚韧不拔、务实开明的品质;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名师预测6\n1.C 【解析】 根据时间信息“1911年12月”与漫画中文字信息“督署”等可知,漫画《举义》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的史实。故选C。2.C 【解析】 抓住材料中题眼“革命”即可得出答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改革,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在思想文化层面的探索,只有辛亥革命符合题意,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3.C 【解析】 根据“首次在中华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选C。4.D 【解析】 根据“今年又杀宋教仁……我说确是袁世凯”可判断材料提及的事件是宋教仁遇刺。“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号召南方各省讨袁,发起二次革命。故选D。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