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22·临沂市一模)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下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答案】A【解析】建国后我们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因此投入的重工业资金比重相对较高,而投入到轻工业和农业中的相对较少,故选A。2.(2022·德州平原一中调研)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毛泽东(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指的是“三大改造”。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2022·临沂一中质检)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第一”。“炒鱿鱼”、打破“铁饭碗”就是其中的代表。“铁饭碗”形成于(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B.“大跃进”运动发起时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D.改革开放的初期【答案】A【解析】这一题是对我国建国以来经济体制变化的考查。所谓“铁饭碗”,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时的表现,而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的1956年底。所以“铁饭碗”形成的时间为A。4.(2022·江西师大附中调研)1953年3月16日,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3月26日-12-\n《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的社论,这些文件指出领导农业生产要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生产关系的改变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这说明中共中央认识到(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要保护个体农民利益B.农业生产要走合作化道路C.只有以小农经济为主体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D.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已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中1953年可知D不符合题意,排除。C由材料中可知,是保护而不是完全依靠,说法过于绝对。B材料中涉及,但不是主要谈及的内容。由材料中“从小农经济现状出发,否则生产会受到损失”可知要保护小农经济。由此,A符合题意。5.(2022·潍坊期末)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粮食产量指标棉花产量指标1956年中共八大2500亿公斤4800万担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500亿公斤15000万担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B.出现大跃进运动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D.实施“一五”计划【答案】B【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它涉及的内容是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不是粮食的产量高低问题。所以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就已经完成,它涉及的是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不涉及粮食的产量问题。“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并于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任务,所以1958年的数据变化与“一五”计划无关。材料中的粮食产量由2500亿公斤提高到7500亿公斤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大跃进高指标的表现。6.(2022·嘉兴一中质检)邓小平说:“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可以解释(  )A.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正确性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科学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可行性D.“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在性【答案】C【解析】由“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看出是在强调计划经济的弊端,所以这应该用来反证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事件最合适。题目中的A实行于三大改造时期,但是还没有实行计划经济;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本身是不科学的,所以不符合史实;大跃进运动的客观实在是不用说明就存在的;所以排除A、B、D。人民公社化运动恰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弊端的表现之一,所以符合题意。7.(2022·开封一模)分析下表我国各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12-\nA.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B.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C.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1957~1960年,农业下降明显,轻工业增长缓慢,重工业增长迅猛;可知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时期),由于“大跃进”等经济上的“左”倾错误,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A、B、C三项表述既不能准确反映表格的内容,也不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8.(2022·临沂一中质检)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实质上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项根本性变革是错误的;B项的经济体制改革则是发生在1978年后,时间上不符合;D项的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主要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又主要是指对工农业发展比例的调整,所以D项也不符合题意。9.(2022·济南一模)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革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比重上升的原因有:一五计划的实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大跃进运动的进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1960年推行八字方针,进行纠“左”,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故选A。10.(2022·临沂一中质检)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2-\n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题干所给时间段是1979~199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即开始,时间不符,可以排除①;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12月,可以排除④;因此中日贸易变化主要由中日关系正常化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而推动,故选C。11.(2022·北京东城期中)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指的是人民公社;邓小平在农业上的改革指的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12.(2022·江西师大附中调研)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据此分析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主要是因为(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核心任务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推动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1986年、1992年的农村的变化,结合已学可知,1986年城市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下已经开始了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为中心环节,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分析可知1992年后农民进城务工增多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有关,因此D符合题意。13.(2022·吉林实验中学期末)1992年以前,在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很多学者把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每一个动向都视作为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这说明(  )A.中国理论界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概念界定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巨大阻力-12-\nC.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D.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教训深刻【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92年以前”,进行时间定位:当时正值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期,中国改革进入关键阶段,阻力加大,国内围绕着姓资姓社问题争论不休。这样即可圈定正确选项B。中国对市场经济的概念不是没有界定,而是不敢涉足,排除A;此时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排除C;D项与题干无关。14.(2022·德州平原一中调研)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信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是逐渐增长的,由此可知考查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因其图表中时间限定,所以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能作为原因。15.(2022·济南一模)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C.计划经济的盛行D.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反映,股票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表现。故二者的并存体现了当时的上海经济管理体制的多样化。故选B。A、C、D三项均无法全面体现材料内容。16.(2022·嘉兴调研)“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对外开放B.思想解放C.文明碰撞D.政府提倡-12-\n【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时间是“自同光以迄宣统”,即清朝末年,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政府,当时清政府不可能提倡妇女服饰的开放和变化的,它会固守满清妇女的传统服饰的,所以选项中只有D符合题意。17.(2022·滕州一中调研)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工业落后,市场上很多商品都是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即舶来品,所以都带“洋”字。18.(2022·临沂一中质检)据徐珂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答案】A【解析】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C材料体现不出来;D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A。19.(2022·吉林实验中学检测)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有三种女人,四寸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出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所以答案选C。20.(2022·宁波柴桥统考)中国近代初期的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呈现出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的突出特征。这主要是由于(  )①外来文化的传入②崇洋习气的熏染③新中国成立的影响④信息化浪潮的冲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12-\n【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初期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近代外来文化的传入和崇洋习气的熏染。新中国在当时尚未成立,排除③,信息化当时并没有出现,排除④。故本题选C。21.(2022·广州协和中学月考)《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答案】C【解析】《时务报》是由维新派创办,用于传播新思想的近代报刊,A项所说的“通俗性”是在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普及的效果;B项国人办报的先例是《昭文新报》;D项与史实不符,文化没有普及,教育不发达。故选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22.(2022·临沂高三期中)新华网太原2022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2022年……电……这30年中”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的推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故本题应选D项;A、B、C三项的表述均由D项所致,故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主要原因”不符。23.(2022·潍坊期末)“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①近代交通工具逐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②交通运输出现近代化商业经营方式③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④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表明了①的内容,“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表明了②的内容,“没有阶级上的限制”表明了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近代铁路交通受到列强的操纵和控制是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这个特点,故排除包含③的项。24.(2022·浙江慈溪)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12-\n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曲线信息显示:建国初期,伴随“一五”计划的开展城市人口缓慢增长;1960年前后中国城市人口增长达到第一次高峰,这是由于工业大跃进运动造成的;1965年城市人口增幅跌入谷底,但此时“文革”尚未开始,国家总体安定没有陷入动乱;1975年,城市人口开始快速增长,这是由于政策调整所致,所以②③两项说法错误,①④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故答案选D。25.(2022·扬州期末)“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时代的风貌。观察下面两幅照片,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准确结论是(  )A.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B.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个人主义所取代C.由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趋向思想解放,个性凸显D.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答案】C【解析】第一幅照片中人们被艰苦朴素的观念信条引导着,坚持要不奢华,以穿有补丁的衣服为荣耀,提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着装风气,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向质朴的工农大众靠近。这是中国文革时期教条的表现,而第二幅照片中的人穿着自己想穿的样式的衣服,服装的颜色丰富而鲜艳,所以答案应该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计50分)-12-\n26.(2022·乌鲁木齐一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资本的严重不足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而人口众多,积累非常有限(1949年美国中美关系白皮书甚至断言中共不能解决吃饭问题);二是人力资本也非常有限,大量的劳动力是文盲,科技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产业工人严重不足。而资源的不足,一是表现在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同时也严重缺乏可以用来出口换汇的木材、石油、矿石等。在这种情况下,同时面临着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大国的统一和安全,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历史背景,说出当时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6分)(3)根据材料二、三,与建国初期相比,当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何变化?(3分)【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2)实践活动:“一五”计划的实施;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实践活动:发动“大跃进”运动;影响: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3)变化:由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全面平衡发展;由粗放型工业到集约型工业;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27.(2022·潍坊期末)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n材料一 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1)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4分)材料二 表一 1920年全国女工地区分布表全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北21.7万人14.2万人1.6万人1.3万人1.1万人表二 1924年上海女工行业分布表女工总人数染织业女工人数饮食业女工人数(卷烟业为主)两业女工占女工12094698000840090%——《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4分)材料三 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4分)【答案】(1)原因:经营内容广泛;经营方式手段灵活多样。贡献:加速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江南市镇发展。(2)特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轻工业领域。原因: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3)措施:经济结构转型;重视科技应用;拓宽融资渠道。政策:改革开放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28.(2022·威海一模)“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22和2022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1958年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22年7.98(请客)3.63.0715.2290.9268.95材料三 2022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答案】(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原因:小农经济,物资匮乏(或生产力水平低)。(2)趋势:①1958~1978年:变化不大(或基本稳定或略有减少)②1978~2022年:迅速提高。-12-\n1958~1978年的原因:①计划经济制约了经济发展活力(或生产力水平低)。②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限制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勤俭节约是当时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也可得分)(3)举措: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答出其中3个角度即可。)29.(2022·临沂一中质检)在探讨“社会生活变迁”问题时,某同学从古代、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习俗等角度入手,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材料一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他们过着享乐的日子。——(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三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与这一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3分)(3)根据上述图片信息,概括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呈现的趋势及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6分)(4)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杆,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1)宋代城市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2)宋代城市突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3)趋势:传统的陈规陋习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实质:文明开化。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造成中国社会的变化;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商业产生;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民主趋势加强;文化上,受西方先进思想观念的影响等。-12-\n(4)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决定作用;社会生活本身是社会文明的载体,它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既体现出前后继承、发展的关系,又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补充、交融、促进的关系;开放是文明进步的有力保障,历史的进步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8:10:19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74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