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纪金榜】(江苏专版)2022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单元评估检测(二十一)第二十一单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3.(2022·泰州模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4.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C.抨击了民主革命思想D.强调了救亡图存思想-6-\n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6.(2022·盐城模拟)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7.(2022·南通期末)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8.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9.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A.张謇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10.(2022·无锡模拟)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6-\n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中国共产党创立,宣传社会主义11.(2022·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A.师夷长技以制夷B.打倒孔家店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12.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22·扬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6-\n(1)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4分)(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10分)14.(2022·徐州模拟)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2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8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解析1.【解题指南】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用不同的史学观点,解题时应注意评述强调的侧重点和角度。本题侧重的是向西方学习,因而应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析】-6-\n选D。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资料,介绍外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材料中的“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说明是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的。2.【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另一阶段的开始”,说明是甲午战后的政治民主化,故选C。A、B、D涉及的近代化在甲午战争前就已开始。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和暴力手段。材料信息也正是体现出康有为对革命方式的反对。4.【解析】选B。材料表明梁启超把“国家”与“政府”分离开来。“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意思是朝廷与国家之间是契约关系,朝廷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否则,就要因为爱国家而推翻朝廷。5.【解析】选B。甲午战争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维新派积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在教育理念上他们意识到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才能使变法更好地推行。所以正确答案为B。【误区警示】解读材料信息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本题错选可能性较大,A、C都有迷惑性。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维新人士希望教育要下达于民,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说明教育要培养人才,但不能说明要普及科学。因此C更容易排除。维新派主张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变法维新,因此其着重点在于开启民智。6.【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7.【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把握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是反思前面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故选择C。【变式备选】“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述了“国”与“民”的关系,认为国家的安富尊荣,取决于“新民之道”,即国民的智慧、勇敢等综合素养。所以A正确。8.【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蔡元培在大学实行的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故应选A。9.【解析】-6-\n选D。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张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导实业救国,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是革命派;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领导了辛亥革命和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大革命运动;只有陈独秀符合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即领导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解题时一要注意诗的体裁形式,二要注意诗创作的时间是民国七年即1918年。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4月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以后,D是在1921年。11.【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件件都落空”“人格的觉醒”说明要进行思想解放,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使命,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B。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C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口号,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皆排除。12.【解析】选D。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功。在近代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具有初步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挽救中国。13.【解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第(1)题,回顾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来回答。第(2)题,第二阶段回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和影响来回答即可。第(3)题,1919年后革命流行的主要原因从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入手。原因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角度寻找相关史实来回答,条件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程度、思想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答案:(1)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4分)(2)影响: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3)原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10分)14.【解析】本题围绕新文化运动,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题,应依据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回答;第(2)题“发展阶段”可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要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这一角度,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来分析。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2分)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分)(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2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8分)(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混乱。(2分)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4分)-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8:10:09 页数:6
价格:¥3 大小:25.3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