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纪金榜】(江苏专版)2022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滚动检测(一)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阶段滚动检测(一)第一至四单元(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2·无锡模拟)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B.为了凝聚亲族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D.为了教化子孙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县在春秋时似乎还只秦、晋、齐、楚等国有之……(县)只属于国君,由他派官吏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诉讼。他们即使有封邑,也在治县之外。”(张萌麟著《中国史纲》)上述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普遍实行县制B.只实行分封制C.县制分封制并行D.最早出现了县制4.(2022·扬州模拟)中国古代皇权专制日益强化,但始终存在许多制约皇权的因素:①相权的存在②科举制下士大夫阶层的形成③监察机构的设置④内阁制度的设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5.(2022·南京模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12-\n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6.《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A.三省六部制的兴衰B.三省协同理政,行政效率提高C.相权一度得到加强D.三省机构精简,职能趋于合一7.(2022·扬州模拟)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的是()A.民主范围狭窄B.参政方式原始C.国家权力滥用D.雅典社会衰落8.《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A.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9.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12-\n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10.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B.公民素质的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C.政治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D.经济制度的不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的商品经济发达11.(2022·淮北模拟)麦考莱在《英国史》中说:“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自从任何一个聪明的和爱国的英国人试图反抗当权的政府以来,已有几代人过去了。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政治观点主要是()A.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改革成为英国完善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确立与完善过程漫长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丰富了政治文明12.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作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3.1787年宪法制定者富兰克林去世后,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1787年宪法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措施是()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D.确立联邦制14.“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它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12-\n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宪法()A.是一部完美的法律文件B.适应了现实的需要C.由少数人操纵进行修改D.坚持了民主原则15.《美国政制的政治哲学意义》中写道:“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而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国家,这使得美国政制有别于当时的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这实际上肯定美国实行()A.民主宪政B.民主共和C.中央集权D.两党政治16.(2022·苏州模拟)“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这说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其突出表现在()A.选举权方面B.行政权方面C.司法权方面D.立法权方面17.英方文献记载:“……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A.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B.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C.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D.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薄18.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省,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12-\n19.(2022·苏州模拟)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20.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21.(2022·华中师大附中模拟)民初著名政论家黄远庸曾写道:“由今思之,革命者,亦即罢学风潮之放大影片而已。综自革命后种种政界现象,凡系革命派所主持者,无一不与取缔风潮相似。革命之后,不从政治轨道为和平进行,乃一切以罢学式的革命之精神行之,至于一败涂地,而受此后种种恶果。”材料反映了()A.作者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B.辛亥革命其实就是一场大的罢学风潮C.暴力革命需要先进革命精神指导D.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22.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的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据此可知()A.共产国际阻挠国共合作B.国共党外合作开展革命C.中国共产党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D.松散联盟导致合作失败-12-\n23.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A.开展土地改革B.进行万里长征C.工农武装割据D.实施武装斗争24.右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C.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D.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25.(2022·泰州模拟)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军队年份共产党军队国民党军队1946127万430万1947195万370万A.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B.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C.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D.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军队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体与选官制度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12-\n材料二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2)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探究问题二:英美民主政治的评价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英国组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美国组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3)有同学认为,英国组的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2分)(4)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2分)27.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12-\n——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材料二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上)材料三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和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4分)你是如何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的?(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1875年宪法对法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28.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材料二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帝国的分裂与保存》材料三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2分)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12-\n“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6分)答案解析1.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可以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修家谱的目的是强调血缘关系,而不是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2.C据题干及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是一种“地方分权体制”而不是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为C。3.C材料显示县制已经出现,但是,很多官吏也有封地,说明分封制仍然存在。因此,C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春秋时出现了县制,不能说明是最早出现的。4.A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相权的存在与强大,会威胁皇权,故①正确;官僚机构的发展也会制约皇权,故②正确;监察机构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体现,它的存在会加强皇权,③错误;内阁的设立也是加强了皇权,排除④,故选A。5.B从材料信息“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等可知,材料所论及的是科举制度。讨论的是此制度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使其可以获得提高地位的机会。A、C、D不符合史实。6.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宰相由仅于门下省议事,到迁至中书省,再到分列五房,说明对相权的制约,故C表述错误;对相权进行分割,不能说明职能趋于合一,D表述错误;整则材料未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兴衰,故A表述有误,选B。7.D本题考查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雅典总人数和公民总数对比可分析出,雅典的民主范围狭窄,故A正确;从抽签和举手反映出参政方式的原始,B正确;从以上材料和程序可反映出对国家权力的滥用,C也正确;材料中所反映的恰恰是雅典民主制发达的体现,故D表述是错误的。8.B据题干结合“会议式的民主”信息,说明希腊民主政治规模小,具有小国寡民的特征,故选B。9.C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律。根据材料中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体现了民权的思想,故选C。A说法错误,为资产阶级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启蒙运动;材料中强调的是人格权利,不是经济纠纷的解决,故B、D均不符合题意。10.D-12-\n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决定着这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和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题干中问的是根本原因,要首先从经济角度去考虑,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唯物主义的观点。故选D。11.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主要肯定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A表述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的是改革,而非革命,故D表述不正确。12.C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根据题干“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分析,说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故选C。其余三项均没有体现。13.C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14.B据题干信息“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等,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法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而诞生的,B符合题意。A说法片面;C片面理解材料;D材料中没有体现。15.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美国政制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由此判断美国实行了一种新的民主制度,那就是民主共和,故选B。16.D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点之一就是议会由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德意志帝国的议会中联邦议会掌握实权,但其主席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可见德意志帝国的立法权实质上掌握在皇帝手里。17.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近代的社会状况。从材料看,民众对于中英两国的战事非常麻木,没有民族意识。因此D符合题意。A、B、C都是对材料的曲解。18.D仔细阅读材料,可知这时期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笑话中特别指出日本贪欲最强烈,这也是现实的写照,因为在这之前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受此刺激,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本题选D。19.B由信息“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可知,孙中山想恢复汉人的统治,由此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20.D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结合时间为1912年,可分析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言论自由。材料中提到的人物,不全是北洋军阀,故A错误;B、C与得以发表不相符。21.D从材料看,作者对辛亥革命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辛亥革命后应从政治轨道角度进行民主政治建设,而不是停留在暴动、罢课等行动上。实质说明了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答案为D。22.C本题考查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共产国际支持国共合作,故A表述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党内合作,故B表述错误;本题并未体现联盟的松散,D表述不正确,故选C。23.C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苏维埃指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化命运”-12-\n指的应该是以农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正确答案:是C。24.C本题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延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C正确。25.C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反攻阶段。观察图表,依据时间信息即可判断C正确;A、B、D均与表中时间不符。2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政治建设的理解。第(1)题第一问可以直接从材料概括统治阶级的身份来源;第二问可以从地方制度再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说明。第(2)题据材料二提示选拔人才和行政制度概括,作用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皇权的角度考虑。第(3)题据所给材料只能说明建立的近代代议制度不完善状况,从完善与发展的角度回答。第(4)题考查的是对美国近代代议制民主核心特点及政体创新的理解;对于政治制度的建设的认识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天下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分)(2)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2分)原因: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为历朝沿用。(2分)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此后历朝基本都沿袭这种制度。(2分)(3)史实: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等。(2分)(4)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政体。(2分)表现: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共和政体。(2分)看法: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民主制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2分)27.【解析】第(1)题,从范围、性质、形式等方面回答局限性;从历史影响理解古希腊民主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第(2)题背景从思想、政府的软弱方面回答;突破从范围、性质、形式等方面与希腊比较回答。第(3)题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答案:(1)弱点及局限性: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理解: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着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分)(2)背景: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2分)突破: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间接民主;(2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有效杜绝了抽签选举的弊端;(1分)给予美国黑人3/5公民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雅典公民民主的局限。(1分)-12-\n(3)影响: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和任期之规定,说明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为巩固法国的共和制,仍需长期斗争。(4分)2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的理解。第(1)题孙中山思想体系的特点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是熔铸中西;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可以从孙中山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加以归纳:民主思想、革命团体、革命政党、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立法。第(2)题可以从政治因素、民族原则、孙中山认识的转变加以概括。第(3)题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可以从社会性质、民族矛盾、革命任务的变化加以分析;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可以从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改变加以回答。答案:(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史实: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2分)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2分)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2分)(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2分)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分)(3)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的理由: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2分)质的差别:前者的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2分)后者的依据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改变。(2分)-1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9:47 页数:12
价格:¥3 大小:40.3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