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B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D.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2.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3.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A.经济原因是根本原因B.促使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C.推动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传统商路受阻是直接动因4.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西班牙被称为“黄金的漏斗”,荷兰被称为“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荷兰继西班牙之后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A.优越的地理位置B.先进的社会制度C.发达的工场手工业\nD.丰富的黄金5.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6.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7.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英国社会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浪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浪费与经济发展、奢侈浪费与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奢侈的含义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将奢侈的定义与道德脱钩,与经济发展挂钩。据此可知,这场大讨论( )A.不利于社会消费的增长B.导致西方人文精神缺失C.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D.激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8.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在1893年的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D.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9.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n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10.长期以来英国实行敞田制——由无数面积都不大的条形田地构成,所有者的土地分散到不同的地方,非常不便于耕作……而圈地运动后采用新式的耕作方法如轮耕制,发展优良品种,用科学方法饲养耕牛,使用某些简单的农业机器。由此可见圈地运动A.通过暴力使农民与土地分离B.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D.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11.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亚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在于( )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地圆学说的提出12.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13.《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n14.美洲被“发现”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这表明欧洲早期航海活动( )A.受到人文主义影响B.始终遵循着国际法C.密切洲际文化交流D.抹杀土著的命名权15.14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以及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 )A.市民阶层开始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了社会动荡C.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D.社会各阶级成分的构成发生显著变化16.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D.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易获利17.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的大部分规定;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18.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n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19.1833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说明当时英国( )A.工人的民主权利得到提高B.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障制度C.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并存D.政府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20.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B.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C.致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21.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2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材料说明( )A.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n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3.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24.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A.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B.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C.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D.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材料二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n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材料三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大量减少。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3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5)(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6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4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27.(20分)【滚动考查中国古代金融机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开始向高利贷资本转化。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n个开展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尤其是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 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帕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所有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一般而言,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英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摘编自[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3分)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D.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答案】选B。\n【解析】由材料“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知,商业活动推动殖民范围的扩大,商业资本成为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故选B。2.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答案】选D。【解析】根据材料“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故选D。3.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A.经济原因是根本原因B.促使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C.推动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传统商路受阻是直接动因【答案】选D。【解析】题干没有体现经济方面的原因,故A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快速形成,故C错误。由材料“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知,传统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故D正确。4.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西班牙被称为“黄金的漏斗”,荷兰被称为“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荷兰继西班牙之后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nA.优越的地理位置B.先进的社会制度C.发达的工场手工业D.丰富的黄金【答案】B。【解析】A是两国都有的原因,故错误;当时的荷兰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班牙是落后的封建国家,故B正确;从荷兰的称谓上可知荷兰是商业立国,手工业并不发达,故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故错误。5.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题干材料反映出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故选C。6.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答案】B。【解析】根据以上论述和材料“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可以得出西方的征服活动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正确。7.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英国社会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浪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浪费与\n经济发展、奢侈浪费与健康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大讨论。通过这次讨论,奢侈的含义发生了转变,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将奢侈的定义与道德脱钩,与经济发展挂钩。据此可知,这场大讨论( )A.不利于社会消费的增长B.导致西方人文精神缺失C.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D.激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以及讨论结果可知,“奢侈浪费”大讨论出现的背景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英国带来大量财富,导致英国形成了大量的社会消费,这种消费实质上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但却对旧的道德观念形成冲击。讨论的结果是“将奢侈的定义与道德脱钩,与经济发展挂钩”,由此可知奢侈性消费在经济领域被认可,这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C正确;奢侈性消费本身就是社会消费增长的结果,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奢侈性消费与阶级矛盾激化无必然联系,D排除。8.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在1893年的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D.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等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随着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C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到铁路运输业出现了垄断,没有强调技术改造,A错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自由放任仍是传统政策,B说法错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D错误。9.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n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人口迁徙(殖民活动)促进了疾病传播,导致美洲、大洋洲大量土著居民丧生,方便了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创建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漫长历程,不是迅速创建起来的,B项错误;美洲和大洋洲人口锐减,世界人口分布并非因此趋于平衡,C项错误;美洲、大洋洲人口锐减,促进了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D项错误。10.长期以来英国实行敞田制——由无数面积都不大的条形田地构成,所有者的土地分散到不同的地方,非常不便于耕作……而圈地运动后采用新式的耕作方法如轮耕制,发展优良品种,用科学方法饲养耕牛,使用某些简单的农业机器。由此可见圈地运动A.通过暴力使农民与土地分离B.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D.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答案】D【解析】圈地运动改进了土地耕作方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故选D;使暴力使农民与土地分离是圈地运动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改变带来的影响,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圈地运动后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其为工业革命提高劳动力,排除B;C项与题意内容无关,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11.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亚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在于( )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地圆学说的提出【答案】B\n【解析】根据“热那亚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可知,新航路开辟在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故B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争夺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2.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可知A正确。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财富,B错误;C、D与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故排除。13.《地理大发现探幽》中评价新航路开辟时指出:“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其观察视角立足于( )A.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B.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C.物质文明改变了政治文明D.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可知,题干材料是站在社会史观的角度,即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角度,故D正确;A是从整体史观角度论述;B是从文明史观角度阐述;C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论述。14.美洲被“发现”后,“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n命名也是如此。这表明欧洲早期航海活动( )A.受到人文主义影响B.始终遵循着国际法C.密切洲际文化交流D.抹杀土著的命名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谁先到达,便由谁命名’的原则持续了几个世纪,甚至南极洲各地的命名也是如此”可知,对发现者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选A;“始终遵循”表述绝对,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交流,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发现”,与土著无关,排除D。15.14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以及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 )A.市民阶层开始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了社会动荡C.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传统价值观念D.社会各阶级成分的构成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骑士社会地位的变化,未提及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故A错误;材料未提及社会动荡,故B错误;新兴的社会阶层变为新骑士,并歧视传统骑士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社会阶级成分构成的变化,故D错误。16.荷兰海运博物馆馆长舍肯伯鲁克说,16世纪荷兰商船大约有1800多艘,从船的造价上看,荷兰一条商船的造价差不多是英国的60-65%”,“在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需要坚硬的木头,而荷兰商船是没有武器装备的”。这说明( )A.英国工业发达,荷兰造船业较落后B.荷兰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风险大C.荷兰以小商业为主,英国的海外贸易规模大\nD.英国是靠海盗抢掠起家的,荷兰以贸易获利【答案】B【解析】材料中荷兰商船的造价低,荷兰商船没有武器装备,可以运载更多货物,并不能说明荷兰造船业较落后,故A错误;材料中荷兰商船没有武器装备,可以运载更多货物,远洋海运成本低,但是容易遭遇海盗袭击,风险大,故B正确;材料中荷兰商船的设计是为了运载更多货物,不能说明荷兰以小商业为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英国的海盗抢掠,故D错误。17.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的大部分规定;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答案】C【解析】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一过程体现了国家实力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故C正确。18.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 )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C.缩小了男女间的贫富差距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和“20\n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得出半个世纪以来,男女服饰简洁实用,再结合时间分析,该时间阶段为工业革命,工业化推动服饰变迁,简洁实用的服饰便于操作机器适合工业化以来的生活快节奏,故B正确。19.1833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说明当时英国( )A.工人的民主权利得到提高B.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障制度C.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并存D.政府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答案】选C【解析】1833年时英国仍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议会立法规定也表明国家开始一定的干预,说明此时英国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并存,故C正确。20.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到了18世纪,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已被对手完全挤出了世界各海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A.受到了各国的联合打压B.深受广大殖民地的抗争C.致力于与各国的争霸战D.忽视了国内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在整个17世纪,荷兰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这些方面没有工业方面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竞争中受制于人,故D正确。【拓展延伸】荷兰的繁荣与衰落航运业、造船业的优势和商业资本主义的推动带给荷兰在17世纪海上时代的辉煌,建立起一个世界性的商业殖民帝国。而同样是这个优势又造成了它发展的劣势——国内工场手工业的不发达,再加上忽略工业发展,使它在后来的殖民争霸中缺乏扩张的后方基础,一旦海上霸权被打破,它就迅速衰落。\n21.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答案】C【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故A错误;材料只是说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生产过程,没有涉及劳动制度,故B错误;根据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正确;材料中只是说“乡村制造业活动”,没有关于农村经济转型的信息,故D错误。22.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商品出口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美洲则增长到近58%。材料说明( )A.英国逐渐成为了世界的殖民霸主B.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贸易结构C.英国与欧洲各国的关系逐步恶化D.殖民地对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答案】D【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故殖民地对英国发展意义重大,故选D。23.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答案】D\n【解析】世界市场成熟以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为标志,金融业需要国际货币制度。一个国家把商品卖给另一个国家,又从第三国或地区进口,这就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19世纪中后期,只有英国具有这种能力。由此可见,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成熟,故D正确,A错误;金融手段只是控制世界市场的方式之一,故B错误;C材料中没有体现。24.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A.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B.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C.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D.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A说法错误,工业领域的股份制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与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和资本规模扩大相关,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答案选D;B材料中并未涉及股份制企业的私有制属性是否改变;C政府立法并非为推动垄断组织出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伦布探险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材料二从16\n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材料三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大量减少。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内容。(3分)(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5)(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6分)【答案】(1)商品的交换;物种的流动;疾病的传播;白银流向中国。(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欧洲,中国在当时全球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外来高产物种的引入,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3)特点:长途大宗商品贸易;西欧是全球贸易的主宰;全球贸易格局分为两个大三角:亚洲大三角和大西洋大三角;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主要条件:新航路开辟,世界连为一体,商品的国际性流动增强。(4)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品、物种和人口的世界性流动;人类的食物结构发生改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东半球人口增加;美洲人口减少,文化结构发生改变,加速世界人民的融合;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解析】(1)根据“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得出商品的交换;根据“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传到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得出物种的流动,疾病的传播;根据“\n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得出白银流向中国。(2)根据“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得出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得出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欧洲,中国在当时全球贸易中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根据“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得出外来高产物种的引入,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长。(3)特点:根据“跨国长途贸易”得出长途大宗商品贸易;根据“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得出西欧是全球贸易的主宰;根据“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得出全球贸易格局分为两个大三角:亚洲大三角和大西洋大三角;根据“运来的白银被用来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得出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主要条件:根据“16世纪开始”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商品的国际性流动增强。(4)根据“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得出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根据“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得出商品、物种和人口的世界性流动;根据“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得出人类的食物结构发生改变,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东半球人口增加;根据“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大量减少。……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得出美洲人口减少,文化结构发生改变,加速世界人民的融合;根据“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得出世界连为一体,全球一体化进程开始。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4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n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答案:趋势:世界市场正在形成。阐述:18世纪,欧洲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其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欧洲兴起一些对外贸易的大城市。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可能性;欧洲国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对市场的需求正在扩大,欧洲国家加大了对外贸易力度;这些都推动着欧洲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之中。(以上答案仅为评分参考,不是唯一评分依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材料主要阐述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以提取其中一种趋势,如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正在形成、西欧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等;然后,结合这一阶段的史实进行阐述和说明,在阐述时既要用到所学知识,也要用到材料内容。27.(20分)【滚动考查中国古代金融机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源于明代中期的钱铺、钱庄、银号等金融机构,即对城乡居民及工商业经营者发放贷款,到明末清初以后,由单纯的从事银钱兑换的货币经营资本,开始向高利贷资本转化。其业务由银钱兑换发展到兑换、放款、存款、开发钱票、开展汇兑等多种业务,形成一个开展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资本规模也得到相当的扩张,合伙制也在钱铺、钱庄、银号经营盛行。尤其是到了乾嘉以后,这种发展之势更加明显。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材料二 早在13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一些富有的家庭为方便经商,纷纷设立了私人银行,如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佩香贾银行、麦迪西银行和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在16世纪下半叶,由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开始大规模地兴建起来,1552年的帕勒莫和那不勒斯银行、1586年的热那亚银行、1587年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米兰圣安布罗焦银行、1597年的米兰银行、1605年的罗马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以及1619年的汉堡银行等相继建立,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金融制度发展。所有这些公共银行,都是储蓄或转账银行。一般而言,他们接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贷款,但都禁止向私人个体发放贷款。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它是现代银行的标志。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英镑,向社会募集。成立之初即取得不超过资本总额的钞票发行权,主要目的是为政府垫款。\n——摘编自[美]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13-17世纪西欧银行的共同之处。(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清时期的金融机构与西欧银行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3分)答案:(1)共同之处:①背景相同:商品经济、长途贩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②性质相似:都具有近代银行的某些属性。③态势相似:都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6分)(2)特点:①前者私人经营;后者由私人经营发展到政府担保的公共银行;②前者只经营国内业务,后者开展国际业务;③前者主要为私人服务,后者主要为政府服务,禁止向私人发放贷款;④前者为合伙制,后者为股份制。⑤前者发展缓慢,鸦片战争后才发展为近代银行;后者出现较早,1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任答三点即可)(9分)成因:中国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以及专制制度。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的影响。(5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从背景、性质、发展态势等方面归纳。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二,从经营者、业务范围、服务对象、经营合作方式及发展程度等方面归纳;第二问,主要从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A卷(Word版带解析)
江苏专用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20230401112
全国统考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306113
全国统考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6讲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命题视角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313110
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20230401271
【导与练】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导与练】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检测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复习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含解析)
2022届人教版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卷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10
页数:22
价格:¥3
大小:40.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