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中政治复习4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6

2/56

3/56

4/56

剩余5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n第一步必备知识梳理排查第二步精析精练能力提升第三步家国情怀素养培育\n价值引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课标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n第一步必备知识梳理排查\n知识梳理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决定反映相对独立性实践\n生产活动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社会基本矛盾\n主体决定力量\n自主练习1.判一判:(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2)我国政府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分析:×。我国政府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n(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n2.连一连:\n3.从历史观角度看,下图表明什么道理?提示: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n第二步精析精练能力提升\n核心考点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图示\n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本矛盾辩证关系基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n提醒①两对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等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②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也规定着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在它作为主要矛盾的历史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n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n(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作用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n提醒不能认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n命题探究·突出创新性考点分布命题风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021·乙卷T40、2020·Ⅰ卷T23、2020·Ⅱ卷T23、2017·Ⅲ卷T21考情分析: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理解上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关注焦点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内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020·Ⅲ卷T23、2018·Ⅰ卷T40\n考向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典例1[2020·全国卷Ⅰ,23]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n解析:该村村民以前对保护自然认识不足,后来爱鸟、护鸟,并成为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①正确。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发展特色产业,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通过人类实践活动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③正确。②说法错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时具有不同步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④说法错误,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本身是不是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而不是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n[训练1][2021·河北卷,15]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n解析:马克思指出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①符合题意。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与马克思强调的“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悖,②不符合题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去判断一个变革时代,表明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历史的构成,④排除。\n考向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典例2[2020·全国卷Ⅲ,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n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该法典体现了对民众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③符合题意;该法典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制定和实施该法典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该法典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能够巩固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正确;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时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有时落后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①说法错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观点错误。\n方法点拨区分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的变革(1)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2)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n[训练2][2020·浙江卷,29]浙江省某县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使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三宝”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C.生产力的发展迟早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B\n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涉及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排除A。林权制度改革属于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该县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引导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这说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而该选项强调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没体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排除D。故本题选B。\n易错点1误认为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训练1[2017·全国卷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n解析: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①错在“自主”。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错在“总是”。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n澄清思维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n易错点2混淆我国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训练2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答案:C\n解析: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的关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土地”属于生产资料,因此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A、B与题意无关;D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改革的性质,而不是目的,故正确答案是C。\n澄清思维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n核心考点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精析·突出综合性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n1.全面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群众观点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地位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群众路线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位是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n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n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区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n提醒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①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②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n命题探究·突出创新性考点分布命题风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019·Ⅱ卷T40、2019·Ⅲ卷T39、2017·Ⅰ卷T40考情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考查重点,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也常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或正确认识社会的有关知识关注焦点问题:疫情防控、十四五规划\n考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典例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重要性,①④符合题意;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均与设问指向不符,②③不选。\n[训练1][2021·浙江卷,30]漫画《“高”度重视》(作者:于昌伟)意在提示我们()①观察事物要仔细②安全意识要提高③群众观念要到位④工作方法要对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漫画《“高”度重视》讽刺了该警示牌——小心坑洞并未以方便人们观看的高度设立,这提示我们群众观念要到位,工作方法要对头,③④正确切题。漫画并未表明观察事物要仔细,也未强调安全意识要提高,①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n[训练2]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习总书记的指示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③符合题意主旨,选B。②④属于原因不是启示,排除。\n易错点1误认为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训练12016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国务院移动客户端上线得到网民的热议和好评,从中得到的启示有()①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②通过网络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作出正确决策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就会得到人民群众支持④与时俱进地贯彻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n解析:实践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符合群众愿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遵循客观规律,①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错误;听取群众意见的方式或途径有多种,通过网络听取意见是信息时代的重要途径,但不一定就能作出正确决策,故②错误。\n澄清思维实践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符合群众愿望,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遵循客观规律。\n易错点2误认为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训练2要适应经济新常态,我们就不能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是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第一,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第二,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这体现了()①正确的价值观对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决定作用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③经济发展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n解析:①错误,正确的价值观对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导向作用;②正确,题干材料中,“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③说法错误,经济发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④正确,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于增加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润,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真正实现藏富于民,这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选B。\n澄清思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n第三步家国情怀素养培育\n既“接地气”又“顶天立地”情境材料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十四五”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规划编制好,推动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n获取信息信息①: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信息②请你在情境材料中标划出来信息③请你在情境材料中标划出来信息④: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解读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坚持一切依靠群众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n[创新训练]能力素养1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能力;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素养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回望此前的十三个五年规划,人民至上作为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因为()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n解析:回望此前的十三个五年规划,人民至上作为一条清晰主线贯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观点符合题意。实践的观点(而不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①错误。生产方式(而不是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错误。\n能力素养2反思与评价、探究与建构能力;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素养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①体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②调动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③通过社会听证制度提高公民参与度④集中民智民意以实现科学民主决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n解析:题干中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要鼓励社会各界为规划建言献策,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①正确。题干强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没有涉及公民民主监督和社会听证制度的内容,排除②③。题干中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体现了集中民智民意以实现科学民主决策,④正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5 17:36:03 页数:56
价格:¥3 大小:898.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