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 说明文 知识点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记叙文要点及练习一、做题步骤①先看题目,圈划关键字词,判断题型②再读原文,圈划关键字词句:1.有关人物情感的词语,如高兴、难过等(往往和情节有关)2.反复出现的语句(贯穿全文的线索)3.议论或抒情的语句(中心或主旨)思考:文章主要讲了哪件或哪些事?文章的主旨是什么?③再读题目结合原文,回答完整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三、记叙顺序:1.顺序2.倒叙: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第一段)3.插叙:(内容)补充交代……内容,表达/表现……品质、精神、状态等;(结构)为下文……作铺垫/与上文……相呼应/引出下文……/为……埋下伏笔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结构紧凑,引人入胜四、分析句段及作用(结构和内容)内容:(1)渲染……气氛(2)烘托……心情,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事物特征(3)揭示主旨(4)升华主题(5)对比,突出了……(6)修辞手法,环境、人物描写;结构:(1)承上启下(2)总起全文(3)总结全文(4)前后照(5)首尾呼应(6)点题(7)引出下文(8)埋下伏笔(9)为下文……情节作铺垫(10)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1)使文章结构更完整(12)插叙及其作用1.开头的作用:(结构)引出下文,(为下文什么内容)作铺垫、(与结尾什么内容)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吸引读者、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等2.结尾的作用:(结构)总结全文、照应上文、点题、首尾呼应等;(内容)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3.其他:(结构)承上启下、作铺垫、点题、照应上文等(内容)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例题:本文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例文小时候,老师在给我们上安全课时就告诉我们:“坏人开门、走路的时候一点声音都不会发出,大家一定要小心!”再加之当时我喜欢看金庸“来无影,去无踪”的武侠小说,所以,自己在家过夜成了我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勇敢了起来。答案:交代故事背景,“我”为什么不敢独自在家过夜的原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也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练习:1、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哐当哐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这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一下时间。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2、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老妈过招》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3、第⑤段画线句“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这时,我那位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⑥她其实是在表示对我的喝彩。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以后我又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了……)四、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描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一)人物描写及作用人物描写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肖像、动作、语言和心理。肖像描写(外貌和神态):主要指对一个人外在容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或人物形象。如“他的头发是直直的吗,又很齐整,好像被什么东西削过一样。他的眼神十分明亮,看人的时候紧紧地盯着你,仿佛是在随时准备从你身上挑出错误一般。”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从侧面描写出了人物精明强干的形象;表现人物的生活状况(身份、地位、贫富、处境等)。如“寒冷的冬天,她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鞋子的头上还破了个大洞”;表现人物身体状况(胖瘦强弱、健康状况等)。如“她的脸色发黄,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变化。如“她两只眼睛瞪圆了,长大的嘴巴迟迟没有合拢”。动作描写:①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如“他一把抢过我手里的试卷,狠狠地摔在地上”②塑造人物形象。如“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驾着赤兔马,大喝一声,手起刀落,刹那间,四五个敌人身首异处”。语言描写:①表现人物形象,即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如“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②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你怎么可以这样?我要告诉老师去!”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当时的情感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如《最后一课》中,当小弗朗士得知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心里万分难过。”尤其是轮到他背书时,小说描写了他的内心感受:“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通过这些心理描写的文字,读者深切体会到小弗朗士十分懊悔、难过的心情,从而强烈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一般回答格式: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内容(概括),表现了什么品质或情感(效果)。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一)环境描写及作用①环境描写是指对故事发生过程中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背景的描述,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①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情感,塑造形象,表现特征。④突出主旨。⑤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一般回答格式: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交代了……背景),烘托了……情感/品质/精神,突出……主旨等例题1: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溜的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2: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3: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联系上下文,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4:龙眼与伞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1、第③—⑤段,“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2、“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动作等)来揣摩人物的内心)3、第一、二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七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理解小说的内容与表现手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三要素(1)丰富的人物形象(2)完整的故事情节(3)人物活动与情节展开的环境2、表现手法:有助于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文章的表现力。3、记叙文(小说)非主人公的作用:(1)与主人公形成对比(2)与主人公配合,完成故事情节(概括故事情节)(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1、线索将文章的材料串联成一个整体,可以有一条线索也可以有几条线索。线索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2、照应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待;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周详、缜密。(1)文题照应:文章的内容紧扣题目,做到点题。如朱自清《背影》,开头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篇中点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情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文章内容紧扣题目,几处照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情节照应:契诃夫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里所说的就是情节上的照应。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待,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3)首尾呼应。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能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衬托分为正面衬托(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反面衬托(用相反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和景物衬托。4、对比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构成反差,从而突出要重点表现的一面。5、悬念在叙述过程中将读者所关注的问题先按下不说,营造一种渴望知道的氛围,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6、象征通过特定的具体事物(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如《石缝间的生命》,《火光》象征美好的理想和希望。7、托物言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例题1:《老海棠树》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答案: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出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提示:本题是对线索的间接考察。因为文章标题的好处之一,就是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文章所有段落都是围绕老海棠树展开的,“我”和奶奶的关系都是借助老海棠树发生的。例题2:《成全一棵树》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有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答案: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提示:本题考查线索的把握。本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半部分主要写孩子是怎样种活一棵树的,联系文章标题,“成全一棵树”的表层意思就是针对孩子而言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残疾的孩子长大成人,但重点在于交代母亲做出重大决定的缘由,可以说是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这应该是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这两部分内容在前半部分是交叉进行的,这也就是文章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可见,本文标题其实就是线索,浅层含义是明线,深层含义是暗线。六、修辞1、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内容(抓住喻体特点),表达了……情感/精神/品质。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3.排比:加强语势,句式整齐强调了……内容(抓住喻体特点),表达了……情感/精神/品质。4.夸张:启发想象,突出事物……特征,加强语言表现力。5.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问题,引起读者对……思考6.反问:加强语气,强调……内容,表达了……情感。7.对比:鲜明的突出了××事物或事物××方面的……特征。七、标点符号1、冒号①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如:生活文化以两种状态生存着:一是活着的状态,一是历史的状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表示总结上文。如: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③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如: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④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如;“同事们、朋友们:……”2、引号①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如: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②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如: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③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特称、反语等。如: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④当引号中还需要使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如:一位同学问:“请问老师,‘文化眼光’有哪些内涵?”3、破折号①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如: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雷电——一支笔。②标示插入语。如: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③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如:——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④标示话题的转换。如:“好难的题目,——外面下雨了吗?”小吴说。⑤标示声音的延长。如:周——总——理——你在哪里?⑥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如:“妈妈她——”小丽话没说完就泪流满面了。4、省略号①标示引文的省略。如:背诵课文“老屋离我愈远了……也便成了路。”②标示语意未尽。如: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③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如: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八、其他题目的作用及含义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借题目表现______________的主题③表面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深层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说明文知识点一、做题步骤①看题目,划关键词,判断题型②读原文,圈划关键句: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语句2.反复出现的语句③再读题目结合原文,回答完整★说明对象特征:⑴原文中是否有慨括性的语句⑵如果没有,自己慨括二、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如《中国石拱桥》;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方法:看标题)三、理清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等)《核舟记》2.时间顺序3.逻辑顺序(有主到次、由表及里、由外部现象到本质等)《苏州园林》不同说明顺序的说明文有不同的语言标志,常见的语言标志有:①表序号的词语,如:一、二、三;首先、其次等。②每段的起始句,常常点明本段要说明的内容。③统领句。有的统领全文,有的统领几段。④小结句。往往在每段的末尾部分,有小结本段的语句。⑤过渡句。有的用设问句领起下文,有的用复句(如“不但……而且”、“既……又”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四、掌握说明方法①举例子:(提示:“如”,“例如”,“比如”等词语)通过举……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地说明了主语的事物或事理特征(段中心句、上句、下句、本句)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地说明了主语的事物或事理特征(段中心句、上句、下句、本句)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突出说明了主语的事物或事理特征(段中心句、上句、下句、本句)④列图表:直观清晰的说明了___(事物或事理特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五、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①(用于举了一个事例或故事的开头)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引用: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六、说明文语言特点[类 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 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类 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 策: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 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 策:①解释词语②词放在句中表达什么意思(用解释后的词语),如果去掉/替换就变成什么意思③“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1.通常、一般、往往不能去掉。“通常”(“一般”或“往往”)是指大多数情况,不是所有情况,也有例外。去掉后变成所有情况,没有例外,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主要不能去掉。“主要”是最重要的意思,但不是完全的,还有其他次要的。去掉后变成完全的,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可能、也许不能去掉。“可能”(“也许”)是推测的意思,不是肯定。去掉后变成肯定,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大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去掉。“大约”是大概、大体上的意思,不是完全准确的,有细微的差别。去掉后变成了完全准确的,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几乎(如:卢沟桥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去掉。“几乎”是差不多、很接近的意思,但不是完全,也有细微的差别。去掉后变成了完全,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余(如:赵州桥全长50余米)不能去掉。“余”是多一些的意思,不是正好的意思。去掉后变成了正好,没有多出来,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一定(如:使用手机和脑瘤存在一定关系)不能去掉。“一定”是有一点、有一些的意思,不是很多。去掉后体现不出这种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非常不能去掉。“非常”是很、尤其的意思,程度很深,不是普通程度。去掉后体现不出这种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9.据周密计算不能去掉。“据周密计算”是有科学依据的意思,不是随意的、胡乱的。去掉后体现不出这层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0.平均(如:海水的平均深度是3682.2米。)不能去掉。“平均”是指海水各处深度的平均值是3682.2米,实际有些地方深,有些地方浅;去掉后变成所有地方全都是这样深,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如果不能去掉。“如果”是指假设的情况,不是已经发生的情况。去掉后变成已经发生,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答题技巧(1)直接问A词作用①A本意(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修饰等)②A在文中意思(突出强调或说明某种事物的什么特点)③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见说明文用语准确严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问A词能否删去(或替换),为什么?①不能去掉②A在文中作用(本意+文中意)③如果去掉后(替换后)表达效果怎样(结合语境),与实际不符,太绝对等。④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见说明文用语准确严密。(3)一句话中某几个词序能否调换?为什么?①不能。②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③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④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⑤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见说明文用语准确严密。七、说明文一句话能否放在某一段1.是(合适):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第几段主要内容,两者___相关/一致2.不是(不合适):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第几段主要内容,两者___无关/不一致八、说明文段落能否调换1.每段写了什么?它们之间什么关系?运用___说明顺序2.与文中某句话相照应3.是否段落中某句话与上下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写出来。4.所以不能调换九.说明文标题的作用1.是否是某种修辞手法,写出相应的作用。2.是否体现了说明对象,是否完整地概括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3.是否与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或者句子相照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2 20:34: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81.85 K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