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课件(部编选择性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3/28

4/28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2022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GAOKAOZONGFUXIYOUHUASHEJI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思想政治\n课标要求1.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2.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备考指导1.说明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种类,把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关系2.掌握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提高进行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3.理解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的含义、方法和特征4.阐释类比推理的含义,说明类比推理的方法,提高类别推理的可靠性5.解读类比推理的作用,学会进行类比推理6.理解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关系\n内容索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素养提升\n必备知识\n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1.归纳推理的含义和分类(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2)归纳推理的分类: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方法指导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形式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n拓展深化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第三,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n2.归纳推理的方法(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措施: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①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②求异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n③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归纳比较区分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是或然推理。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形式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要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既不能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也不能仅靠形式逻辑的知识,还需要有实践和其他方面的知识。\n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1.类比推理的含义(1)类比推理的必要性与含义。①必要性:人们认识事物,常常会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推理。②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2)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n拓展深化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过程。它是从观察个别现象开始的,因而近似归纳推理。但它又不是由特殊到一般,而是由特殊到特殊,因而又不同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可以分为完全类推和不完全类推两种形式。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对象在进行比较的方面完全相同的类推;不完全类推是两个或两类对象在进行比较的方面不完全相同的类推。\n2.类比推理的方法(1)模拟方法: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仿生学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模拟方法。它专门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及功能,用于制造先进的技术装置。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2)具体方法: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n方法指导1.造句法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两词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代入法和排除法都很难发挥功效时使用。例如篝火:寒冷A.日记:隐私B.网络:代沟C.键盘:手写D.湖泊:干渴上述示例可以通过造句子“篝火可以驱走寒冷”,“湖泊可以驱走干渴”来直接选出D项。\n2.细节法类比推理还经常需要我们注意到词和词之间一些细节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词性、词的前后顺序、词的具体指代等方面,有时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很可能导致整个解题的失败。例如南京:金陵A.昆明:春城B.广州:穗C.太原:晋D.北京:蓟在上述示例中,金陵是南京的古称,春城是昆明的别称,穗是广州的简称,晋是山西的简称,而只有蓟是北京的古称,得出选D项。\n关键能力\n1.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n\n2.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和联系\n3.正确认识求同求异并用法(1)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求异并用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既求同也求异”。(2)其结论,是分为三个步骤得到的。在那些正面场合,只有一种共同情况,得出:那种共同情况就是所研究现象的原因。在那些反面场合,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得出:没有某种情况是所研究的现象不出现的原因。最后把由正面场合和反面场合得到的结论加以比较,得出上述结论。\n(3)求同求异并用法不是求同法与求异法的相继运用。它是在无法满足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它是通过两次类似求同法(正面场合求“有”同,反面场合求“无”同),然后再用类似求异法得出结论。尽可能接近于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的要求,是提高这种方法可靠性的基本途径。\n素养提升\n[典例剖析]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种有毒蘑菇引起的。下列推论的方式与题干相似的是()A.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健康人的头发中钙含量平均值高于患有心肌梗死的人的头发的钙含量平均值,因此,根据头发钙含量的变化,就能推断心肌梗死的程度B.人们发现,夏天过夜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肉制品都会变质,它们的质地各不相同,但都是在高温季节,细菌易于繁殖,因此,高温是食物变质的原因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所以,摩擦可以发热D.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50千米,速度超过了企鹅\n命题立意本题以一起中毒事件的问诊为情境,考查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方法等必备知识,检验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以及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解析:题干是在运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A项采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B项中被考察的对象(变质)出现在多个场合(馒头、米饭、肉制品)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因素(高温),这与被考察的对象(变质)就构成了因果联系,属于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C项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只是指出没有反例,没有进一步探求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D项属于类比推理。答案:B\n规律方法试题解答经常用到求同求异并用法。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既求同又求异,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结合。其运用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把被考察现象(a)出现的正面场合加以比较,发现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A),由此根据求同法确定A和a有因果联系;第二步,把被考察现象(a)不出现的反面场合加以比较,发现A情况不出现是唯一共同的情况,由此又根据求同法确定A的不存在与a的不存在有因果联系;第三步,比较正反两种场合,发现有A就有a,无A就无a,由此根据求异法得出结论:A和a有因果联系。求异法则是同中求异,具体说就是比较被考察现象(a)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其他情况相同,只有一种情况(A)不同,也就是说,它(A)在被考察现象(a)出现的场合存在,在被考察现象(a)不出现的场合不存在,那么,这种情况(A)就与被考察现象(a)之间有因果联系。在做题时,容易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误判为求异法,前者全过程有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后者全过程只有一次求异,应详加甄别。\n[真题实践]1.如果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种玉米,并运用求异法确定玉米品种A是否比玉米品种B的产量高,播种时就应这样来安排实验,即()A.在甲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B.在甲地种A种玉米,在乙地种B种玉米C.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A种玉米D.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B种玉米A求异法要求在同一条件或同一场合下,甲地、乙地条件不同,必须要求两种玉米种子在同一块地中播种才能比较。因此选择A项,B、C、D三项不符合求异法的要求,排除。\n2.古代有个书生读《淮南子》,得知有只螳螂藏身于一叶之后,成功地捕到了蝉,他引为经验。后来,他用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到闹市行窃,刚一伸手就被抓住了。这个书生运用了“类比推理”,对其“类比推理”分析正确的是()A.正确,因为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其行窃被抓也是有可能的B.正确,书生运用的类比推理符合规则,这与其被抓不是一回事C.不正确,书生仅依据表面现象进行类比,并没有抓住其本质属性D.不正确,书生把两个根本不可能比较的现象联系在一起,犯了胡乱联系的错误C\n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书生仅依据表面现象进行类比,并没有抓住其本质属性,其推理显然是不可靠的。因此,C项应入选。A、B、D三项的解读不准确,均应排除。\n3.(齐国宰相)邹忌入朝见齐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齐威王点头称善,立即广开言路。(1)邹忌劝谏齐威王运用的推理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n(2)请从提高这类推理可靠性的一个角度,分析邹忌为什么能够成功劝谏齐威王。①邹忌列举了自己与齐威王各自身边的三类不同的人物,增加了类比的根据,提高了推理的可靠性。②邹忌与齐威王都位高权重,两人身边的三类人行为相似,相同属性接近本质属性,并且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提高了推理的可靠性。③邹忌与齐威王的处境相似,由邹忌受到蒙蔽推出齐威王也受到蒙蔽,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比较一致,没有相互排斥,提高了推理的可靠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8 17:04:41 页数:28
价格:¥3 大小:1.9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