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九乡村和城镇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3/27
4/27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九 乡村和城镇\n第23练 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区\n[2019天津·8—9,8分,难度★★★☆☆]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1—2题。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答案1.B 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民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n[2019天津·8—9,8分,难度★★★☆☆]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1—2题。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答案2.D 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n[2020全国Ⅰ·4—6,12分,难度★★★☆☆]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3—5题。3.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3.B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横向错列排布的布局方式,使楼间空地的延伸方向与夏季盛行风(西南风)的风向大体一致(如下图),有较好的通风效果,故选B。\n[2020全国Ⅰ·4—6,12分,难度★★★☆☆]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3—5题。4.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A 由上题分析可知,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因此相对于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建筑密度大、以高层建筑为主,以起到阻挡和削弱冬季盛行风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n[2020全国Ⅰ·4—6,12分,难度★★★☆☆]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3—5题。5.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答案5.D 该地位于东北平原,临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冬季风较强;读图可知,该居住区的两个出入口均靠近居住片区Ⅱ,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因此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盛行风,选项D正确。\n[2021福建·6—8,9分,难度★★★☆☆]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万—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6—8题。6.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答案6.C MK新城建于1971年,建成时间较早,以服务业为主,功能分区不明显,A错;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故两者的城市等级相差不大,且MK新城和大学城之间的距离较远,B错;由图可知,MK新城位于伦敦与伯明翰两大城市中间,且处于交通的“十字路口”,交通便捷,C对;MK新城地理位置优越,地租应较高,D错。\n[2021福建·6—8,9分,难度★★★☆☆]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万—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6—8题。7.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答案7.D 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呈零散分布,故就业点也应随之零散分布,D对。\n[2021福建·6—8,9分,难度★★★☆☆]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万—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6—8题。8.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答案8.C 由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依托的是周边地区的资源,故可加强城际联系,C正确。新城建设的目的是分散大城市职能,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其城市职能没有改变,A错误;“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B错误;MK新城人口数量较多且不断增加,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还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D错误。\n9.[2021河北·17,16分,难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9.【参考答案】 (1)老港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政策引导搬迁;城市地价上涨,老港及其工业区成本增加;老港运力有限,难以满足当前的运输需求。\n9.[2021河北·17,16分,难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答案9.【参考答案】(2)该区域有河流经过,且公交、地铁等交通网密集,水陆交通便利;原本老港工业迁出,为新城建设提供用地;在工业区基础上进行改造,节省建设成本;作为金融城市、世界级城市,发展基础好;政策支持。\n9.[2021河北·17,16分,难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下图)。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答案9.【参考答案】(3)各特色板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筹规划,增强竞争力,避免板块间的无序竞争;融入居住、办公、餐饮等功能,满足居民工作生活需求;板块内部绿地、广场等休闲用地可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工业遗址改造,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n第24练 城镇化\n[2021天津·9,3分,难度★★★☆☆]人口迁移影响着不同区域的城镇化进程。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2000年和2018年中国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分布图1.通过图示信息可以推断,城市规模扩张最显著的是( )A.西北内陆省会城市B.东北边境口岸城市C.东部沿海大城市群D.中部交通枢纽城市\n答案1.C 读图可知,2000年和2018年,我国西北内陆省会城市和东北边境口岸城市净流入人口都较少,城市规模扩张不显著,A、B错;与2000年相比,2018年我国中部的石家庄、郑州、武汉等交通枢纽城市净流入人口数量有所增加,但其增加数量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等大城市群显著,C对,D错。\n[2019江苏·11—12,4分,难度★★☆☆☆]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2.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答案2.B 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n[2019江苏·11—12,4分,难度★★☆☆☆]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3.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3.C 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地表气温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②正确,③错误。故选C。\n[2020海南·1—3,9分,难度★★★☆☆]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4—6题。4.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答案4.B 对照两图可知,1985年该地区的城市规模小,数量少;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只有一座(上海市),500万—1000万的城市有两座(南京市和杭州市),100万—500万的城市较多,100万以下的更多。故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n[2020海南·1—3,9分,难度★★★☆☆]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4—6题。5.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答案5.A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全面、有序发展,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与珠江三角洲多极化发展模式明显不同,A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南北方文化汇聚之地,地域文化特色不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浓厚,B错误;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C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小,D错误。\n[2020海南·1—3,9分,难度★★★☆☆]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4—6题。6.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答案6.C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目前,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经商较多,但子女大多在农村留守,因此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满足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②对;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会提高农民工的技能,让进城农村人口适应城市的生活,进而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③对;提高城市落户门槛不利于农业人口的城镇化,④错;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利于就近转移农业人口,转移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城镇化,⑤对。故选C。\n[2021湖北·4—6,9分,难度★★★☆☆]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其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7—9题。7.图中所反映的城市化表现是( )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②地价向北部地区递增③用地规模不断扩张④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7.B 由材料可知,亦庄新城面积不断扩大,且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即用地规模不断扩张,人口规模持续扩大,①③正确;由图可知,亦庄新城主要由开发区向东西两侧扩展,东西两侧的地价会升高,②错误;亦庄新城有多个产业基地,就业机会多,且规划建设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会吸引部分中心城区人口外迁,④错误。故B项正确。\n[2021湖北·4—6,9分,难度★★★☆☆]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其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7—9题。8.开发区发展成为亦庄新城的主要驱动力是( )A.劳动力丰富B.市场广阔C.产业集聚D.环境优美答案8.C 由材料可知,亦庄新城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而来,说明其主要驱动力是产业集聚,C正确。\n[2021湖北·4—6,9分,难度★★★☆☆]亦庄新城由1992年开始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开发区)发展而来,起步面积约4km2,目前面积已达66km2。根据《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未来其将建成为面积达225km2的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下图示意亦庄新城规划功能区布局。据此完成7—9题。9.有利于亦庄新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②保障各功能区等量投入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 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9.C 亦庄新城规划建成面积较大,且要发展成为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综合新城。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智慧交通体系,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功能区的良好发展,①③④正确;不同功能区投入应有所侧重,优先保障重点产业的发展,②错误。故C项正确。\n[2022全国乙卷·1—3,12分,难度★★★☆☆]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10.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答案10.A 读表可知,2010—2020年净增人口上海为-30.25+215.42=185.17万人,北京为-72.8+300.9=228.1万人,广州为129.12+468.46=597.58万人,深圳为116.88+596.68=713.56万人,说明四城市的总人口都有所增加,B、D错误。2010—2020年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增加,故2010—2020年上海和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虽然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增加,但中心城区人口增加数量低于中心城区以外人口增加数量,说明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是下降的,A正确,C错误。\n[2022全国乙卷·1—3,12分,难度★★★☆☆]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11.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答案11.D 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河流、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各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变化特点关系不大,A错误;受资源、劳动力、交通等区位因素影响,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分工,主导产业并不趋同,B错误;结合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四城市人口居住郊区化特点明显,人口规模等级高的城市会出现这种特点,D正确;人口规模等级高的城市功能定位不一定一致,C错误。\n[2022全国乙卷·1—3,12分,难度★★★☆☆]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12.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答案12.C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四城市人口变化呈现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的特点,因而城市规划应该遵循人口变化的规律,引导人口从中心城区疏散,A、B错误。中心城区经济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因此可以疏解部分核心功能引导人口向郊区转移,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压力,C正确;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布局并不均衡,D错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