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统考版高三地理一轮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0

2/70

3/70

4/70

剩余6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n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n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n【图表填绘·助学助记】地球内部地壳运动高低不平\n2.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知识。(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A.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________,两翼岩层________。B.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______,两翼岩层______。C.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________。(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老到新)。(3)A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__________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________。(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____,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_______,有泉水出露的是________,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_______。(填字母)背斜老新向斜新老断层位移1、2、3、4、5、6背斜谷背斜顶部外力侵蚀向斜山向斜槽部山岭BACA\n3.读右图,回答问题。(1)右图表示的地质构造为______,其成因是因为受到强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该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位移类型地貌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________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________或________相对上升发育成________或________断层压力张力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谷地低地山岭高地\n4.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________等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________和错动。火山口断裂\n【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主要地质构造的分析及应用(1)背斜与向斜的比较背斜向斜一般形态注意点对于复杂的褶皱仅从形态上区分是不科学的岩层新老关系(主要依据)中间老,两侧新中间新,两侧老\n背斜向斜倒置地形(差别侵蚀)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n(2)断层的判断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例如,下图中A、B、C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n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n3.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n【活学巧用】[2021·安庆模拟]下图为“长江三峡段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背斜B.②—地垒C.③—地堑D.④—向斜(2)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水坝的是()A.①B.②C.③D.④AD\n解析:第(1)题,图中①②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A正确;③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④地为岩浆侵入。第(2)题,从地质条件分析,①②两地为背斜不适宜建水坝;③地是页岩及石灰岩,④地是侵入型岩浆岩,较③地岩性坚硬,更适宜建水坝,D正确。\n【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内力作用表现形式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AC\n[思维流程]断层陷落集水下沉加深\n对接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本组试题以贝加尔湖为主题,先后考查了湖泊成因、地壳运动以及水循环,综合性强,思维跳跃大。区域认知对贝加尔湖形成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判断。地理实践力根据地壳运动原理分析贝加尔湖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增加的原因;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原因,体现了地理实践力。\n2.[2021·河北卷,14~15]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2)题。(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A.水平挤压B.水平拉张C.垂向挤压D.垂向拉张(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A.F1~F4疏导性能好B.F1~F4延伸到地表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D.F1~F4断至含油层AD\n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应为地壳水平运动而非垂直运动,C、D错;图中岩层弯曲,应是受到水平挤压的影响,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乙处岩层断裂下陷,甲、丙处岩层断裂抬升,A正确,B错。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燃料油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D正确;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A、B、C错。故选D。\n考法二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3.[2015·浙江卷,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题。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答案:C\n[思维流程]第1步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由材料:“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说明具有层理构造,此地为________岩,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岩层的新老。第2步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沉积向斜山岭背斜谷地\n【读图指导】 地质构造剖面图判读技巧(常考的23类图像之五)(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中丙)。(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如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和断裂带,均为断裂。\n4.[2020·全国卷Ⅲ,7~8]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DC\n解析:第(1)题,根据沉积岩的形成顺序可知,通常情况下下部的沉积岩先形成,上部的沉积岩后形成。图中最先形成的是沉积岩④,后受到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当地应力足够大时发生断裂,形成断层①,之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③。第(2)题,砂砾石层下界相对平坦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先遭受侵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砂砾石层。\n考点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n【图表填绘·助学助记】读“板块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n(1)补全图1中板块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①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板块与非洲板块的________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边界。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________处,地壳比较活跃,多________、________。③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________,地壳比较稳定;美洲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美洲板块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由图2可知,海沟属于______________边界,海岭属于______________边界。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消亡非洲生长交界火山地震内部欧亚太平洋南极洲消亡生长\n【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n边界类型图示\n【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n【活学巧用】1.[2021·青岛一中月考]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A.喜马拉雅山区B.日本太平洋沿岸C.新西兰南北岛屿D.冰岛火山带答案:A解析:题干“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属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而日本,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排除B、C,选A。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不符合。\n2.读“某半岛地形图”,回答下题。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答案:D解析: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为堪察加半岛。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n【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板块分布的判断及应用1.[全国卷]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C\n[思维流程]印度亚欧印度洋北侧\n对接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及边界类型综合分析判断。区域认知K岛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板块位置的认知。地理实践力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K岛板块位置。\n考法二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2.[2020·全国卷Ⅱ,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n解析:第(1)问,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横断山区,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该区域断裂发育主要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碰撞造成的。第(2)问,本问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板块挤压碰撞,断裂发育,断裂沿线岩石破碎;该地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地表岩石破碎地带易受流水侵蚀形成河谷,发育河流。\n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n【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________①使岩石发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________地貌搬运作用风、____________、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②为________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太阳辐射能生物崩解破碎侵蚀流水堆积\n【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1)风化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温度、水、风、生物普遍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n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坡度较大地区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n冰川高纬或高山地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海浪海岸地区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n(3)堆积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地区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风力干旱、半干旱区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n冰川高纬、高山地区及冰川滑过地区冰碛地貌、冰碛湖等海浪海岸地区海积地貌,如沙滩、贝壳堤等\n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判定判定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风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n气候类型判定(1)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2)冰斗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3)沙丘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自然灾害类型判定冲积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盐碱化(华北平原)沙丘——荒漠化\n【规律总结】外力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堆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n1.[2020·天津卷,4]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此该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A、C错;粤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该地貌景观地表有明显起伏,最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垂直裂隙处岩石脆弱,易被侵蚀,B错,D对。\n2.[2020·江苏卷,3]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分布,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读图可知,①河谷下半部有石灰岩分布,溶蚀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A对。②③④河谷没有可溶性岩石分布,难以形成溶洞地貌,B、C、D错。\n【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海水搬运、堆积作用分析1.[2016·全国卷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n(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CBD\n[思维流程]稳定海洋\n距离海岸带\n对接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由贝壳堤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从不同角度推断该地区海岸线的变化规律。区域认知以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为背景,考查该区域地质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运用沉积规律分析海岸线变迁。\n考法二 利用干流河段考查流水作用规律2.[2021·广东卷,15~16]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2)题。图1图2\n(1)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AA\n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后,边滩体处的流速大幅减小,此处河流沉积作用强,才会形成边滩,而深槽区流速减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强,才会形成深槽,说明此时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而边滩体处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边滩体会扩大,选项A正确,排除选项B、C、D。故选A。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说明泥沙沉积减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库可以蓄水拦沙,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得长江中游河道的来沙量减少,因此导致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选项A正确,排除选项B、C、D。故选A。\n考法三以地貌演化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影响3.[2020·山东卷,1~2]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CD\n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滑坡体的滑动方向,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根据图中指向标,结合图例可以推断,滑坡体边界位于西北且向西北方向凸出,被掩埋的古河道的河流阶地位于东南部,据此可以推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C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根据滑坡形成产生的影响分析,在滑坡形成前,先有古河道③,滑坡产生后,滑坡掩埋河流阶地②,阻断河流形成古堰塞湖①,④河流是现在的河流,是最后形成的,所以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④,D正确。\n常考10类主观题增分策略二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分析【命题角度】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n【典题感悟】[全国卷Ⅰ,36(3)]读图,完成下题。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7分)\n[样卷评析]判一判评一评样卷(1)该河入海口处,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流速快,泥沙沉积少。(2)洋流把入海泥沙带走。(1)要点不全,只答出入海口处,漏答中游盆地和热带雨林对泥沙的影响。扣4分。(2)误答洋流对泥沙的影响。不扣分\n[标准答案]①入海泥沙量较少(1分),因为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1分),水土流失较轻,泥沙来源少(1分);且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1分),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1分)。②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1分),因为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1分)。\n【思维建模】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n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挟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挟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n【学以致用】1.[2020·全国卷Ⅰ,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n(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解析: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解析: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n(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解析: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n2.[2021·全国乙卷,37(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如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n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答案:季风气候,雨水丰富;河流交汇,泥沙淤积;地势低洼,侧蚀为主;筑堤建闸,湖水抽排;人工疏峻河道,便于排灌。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说明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之前为巢湖的一部分。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丰乐河与杭埠河在此交汇,该地地势低洼,泥沙在此淤积;后来,人工筑堤,湖水抽排形成圩田;地势低洼,河流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同时,为了方便人们生产生活,人工疏浚河道,便于排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6 15:38:14 页数:70
价格:¥3 大小:3.8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