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2022高中语文课时练十六鹏之徙于南冥(附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鹏之徙于南冥(45分钟,50分)一、基础应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覆:倾倒C.故夫知效一官 效:授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投【解析】选A。怒:奋起、奋发。2.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而后乃今培风 ②北冥有鱼 ③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④此小大之辩也 ⑤而征一国者 ⑥而御六气之辩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解析】选B。①“培”通“凭”;②“冥”通“溟”;④“辩”通“辨”;⑤“而”通“能”;⑥“辩”通“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其坚不能自举也 D.沛公欲王关中【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用作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8 【解析】选D。A项,前往;适合。B项,副词,则、就;代词,这。C项,什么;厌恶。D项,均为连词,还是。5.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彼且奚适也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C.彼且恶乎待哉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选C。例句与C项是宾语前置。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定语后置;D项,判断句。6.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解析】选D。“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错。应为“代表庄子的没落贵族思想”。7.在一场“个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的辩论赛中,正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针对正方的论述,请你站在反方立场,加以论辩。要求:①语言准确连贯;②观点鲜明;③不少于100字。(6分)  正方: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先天的个性都有缺陷,刻意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就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有志青年的自觉行为;其次,人不是产品,不是机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难免让人产生厌烦,我就是我,与众不同才是每个人的个人魅力所在,但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唯有通过“习”才能“相远”,这个“习”就是刻意追求,这个“相远”就是个性的差异。所以,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8 我方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个性是天生的,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后天的刻意追求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个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性相近”并不代表“性相同”,说明还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就是个性,既然有了差异的个性了,你再去追求模仿别人的个性,最后就等于失去个性。所以,我方坚决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观点明确,能扣住正方论述来辩驳,能自圆其说,符合逻辑即可)8.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6分)构字部件: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十构字词示例: ナ+又→友→友善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示例二:(禾+日→香→书香)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二、拓展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②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8 【注】①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嗃(xiāo),吹竹管声,大的声响。吷(xuè),如口吹物发出的小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B.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C.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D.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解析】选A。断句时注意“曰”“也”“而”等标志性词语,“而”表修饰,连接“闻”与“耻之”,中间不能停顿,排除C、D;“为君”不能作“请受”的宾语,而应作“攻之”的状语,排除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指四匹马拉的车。“万乘之君”指大国的国君。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长。C.古代“十岁”为“一旬”,如:年过六旬,八旬老者。“旬有五日”应指十年零五天。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职的官员;或对父母长辈的称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解析】选C。C项,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旬有五日”中“有”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您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8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解析】选B。B项,理解错误,华子表面上是主张“无为”的,但他无法把道理说清楚。只有戴晋人的主张最合乎“无为之道”。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的重点是:“坏”,动词,毁坏;“所苦”,受苦的事;“惝然”,神情恍惚;“亡”,丢失。另外还要注意整个语句的流畅,补写出中间的省略成分,判断句式翻译时要加上“是”。参考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2)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附【译文】魏惠王与齐威王订立盟约,而齐威王违背了盟约。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杀齐威王。将军(公孙衍)知道后认为可耻,说:“您是大国的国君,却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率二十万部队,替您攻打齐国,俘获齐国的百姓,牵走他们的牛马,使齐国的国君心急如焚热毒发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大将田忌望风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断他的脊骨。”季子知道后又认为公孙衍的做法可耻,说:“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墙,筑城已经七八丈高了,接着又把它毁掉,这是让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战争不起已经七年了,这是你王业的基础。公孙衍实在是挑起祸乱的人,不可听从他的主张。”华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孙衍和季子的做法,说:“极力主张讨伐齐国的人,是拨弄祸乱的人;极力劝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人,也是拨弄祸乱的人;评说讨伐齐国还是不讨伐齐国为拨弄祸乱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拨弄祸乱的人。”魏王说:“既然如此,那将怎么办呢?”(华子)说:“您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8 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叫蛮氏,当时他们相互为争夺地盘而战争,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数万,追逐败兵十五天而后返回。”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戴晋人)说:“让我为您证实这些话。您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魏王说:“没有止境。”(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魏王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魏王回答说:“没有。”戴晋人离开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惠子见魏惠王,魏王说:“戴晋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论。”惠子说:“吹起竹管,就会有嘟嘟的响声;吹着剑首的环孔,只会有丝丝的声音罢了。尧与舜,都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称赞尧与舜,就好比那微弱的丝丝之声罢了。”三、经典研读(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二)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庄子·知北游》)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大宗师》)1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道家不同的生死观。(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注意结合文段中的句子“有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天地之委顺也”“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进行概括。8 参考答案:儒家的生死观是以道德为核心的,认为生命固然珍贵,但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仁义或道义。道家的生死观是以自然为追求的,生死都是自然规律。14.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儒家生死观或道家生死观的现实意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儒家道德主义的生死观有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进取,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价值,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道家的观点闪耀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现象,正确处理生死问题,消除对死亡的焦虑,坦然面对死亡。附【译文】(一)  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及仁义之人,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二)  这是天地把形体托付给了你;降生人世并非你所据有,这是天地给予的和顺之气凝积而成;性命也不是你所据有,这也是天地把和顺之气凝聚于你;即使是你的子孙也不是你所据有,这是天地所给予你的蜕变之形。  死和生是命定的。它有如黑夜和白天的恒常变化,是自然规律。这是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万物的本性。【强化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孔子、孟子、庄子对“命”的认识各自侧重在什么地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孔子侧重知命,孟子侧重修身立命,庄子侧重安命。2.孔子、孟子、庄子的命运观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5分)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赏孔子的“知命”。“知命”就是承认世界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人唯有知命,才能懂得责任,才能成为君子。示例二:我更欣赏孟子的“立命”。因为人只有懂得修身立命,通过努力修身养性、勤奋学习来改变所谓的天命,才能积极地创造新的命运,而不被天命束缚。示例三:我更欣赏庄子的“安命”。因为只有安于命运,才能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才能永葆乐观心态笑对变幻不定的尘世,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观点2分,理由3分)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23 11:00:02 页数:8
价格:¥3 大小:91.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