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三轮专项复习: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3/38
4/38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阐述观点自己的如何,1、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明末清初)这告诉我们,写议论文,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2、如何确定自己的观点呢?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韦罗基奥(达・芬奇的老师)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例如同样是看待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从浪漫的理想主义出发,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而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王安石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从军事得失、人心向背的角度出发,认为项羽大势已去,败局已定。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他从当时特定的政治、军事形势出发,认为要“打过长江去”,不能学项羽。这些充分说明了身份不同,立场不同,选取的观点就不同。选取的观点不同,在具体述的时候就不同。,一、方法指导总体而言,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三个部分:想清楚理清楚写清楚,(一)想清楚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想”是“写”的前提。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1、观点清晰明确含糊不清?有歧义?……2、阐释角度多样哪些角度?有无说服力?……,聚焦事件,明确观点,多向思考活动探究1:《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事件:楚人遗弓思考:楚王角度——楚人遗弓,楚人得之。(观点)失弓的是楚国人,得弓的也是楚国人,虽为一国之君,但在他眼中,君王与臣民皆为平等之“楚人”,既为楚人得之,又何须寻找?(阐释)怎么想,如何多向思考活动探究1:《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思考:楚王角度多向思考:(练习已有知识)(多向联想)假如孔子、孟子、庄子三人在场,他们将如何评价楚王做法?代入其中一人角色,给出看法并阐释观点。,1.观点的针对性。思考观点主要针对什么问题,解决哪些问题。2.观点的正确性。写议论文的目的是宣传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误、区别美丑,所以,思想观点正确是首要的。3.观点的鲜明性。作者在文章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使读者一目了然,明确理解。4.观点的严密性。观点的表达必须周密严谨,无懈可击,不给持有异议的人以可乘之机。5.观点的集中性。在一篇议论文中,只能提出一个中心观点,全篇文章始终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论述,把道理说深说透,解决问题。要求观点集中,也就是要避免观点转移,避免后文的论说跟前文的观点有变化或者概念上混淆。6.观点的深刻性。文中提出的观点,应该是作者对于事物的新鲜、独到的见解,能够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以便更有力地说服读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常谈。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确立观点时需注意:,论点的的提出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1)解题法。有时候,一篇议论文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论点本身。文章的开头,只要对题目的含义加以解释、阐发,就可以提出论点了。比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篇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要走完很远的路程,必须从迈第一步开始。借此比喻无论要实现多么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目标,都必须从踏踏实实的具体工作开始;只有点滴劳动的积累,才有伟大事业的成功……论点的提出方法,(2)定义法。有些文章的论点,属于“是什么”的判断形式,需要在文章开头对所论述的概念加以准确的说明,这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定义式”。比如《自尊与自大》: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自己。自大,则是自以为了不起,严重自大的人会发展到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例: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贼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作有骨气。(选自吴晗《谈骨气》)用一个简明的肯定判断句,提出观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3)设问法。如果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紧接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形式来表述论点,这种方式,就叫作“设问式”。比如《成才的关键》一文的开头:成材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人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胜不骄、败不馁,无论在什么境遇中,始终勇往直前、奋斗不息,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国之重器”是什么?支撑一个国家存在或变强的人或物,就是“国之重器”。前两天在报纸上读到题为“国之重器,人才为要”的新闻,不由沉思:看我泱泱中华,可称“国之重器”者谁?想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巴掌之吻,教育之痛》一张试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首段用语简洁,一句话引述命题材料,精准恰当;两个问号,使用文言词语提出疑问,发人深省;以“无奈苦笑”回答,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此种现象的无奈。)无用与大用”《无谓得失,则物于我皆珍宝》今人之得失心甚重矣。多少人穷尽一生在计较得失,以“有无用处”为准评判事物,以期登上人生高峰。又岂知世间之事物,倘若无论得失,则物皆有妙用,安可臆断?,(4)比喻法。有时候,一个意思直接表达出来会比较抽象,需要进一步加以具体形象的解释,就可以采用“比喻式”。例如《谈理想》一文的开头:每一个革命青年,都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像一只航船,如果不扬起风帆,它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善于清零开创辉煌清零过去,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告别昔日的束缚,开始崭新的生命;清零过去,是冉冉而起的红日告别黑暗的禁锢,开始美好的一天;清零过去,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告别曾经的荣耀,开创更辉煌的人生。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无力自拔的人是可怜的,一味地陶醉于昔日的成功而不思进取的人是可悲的。所以,人生要善于清零。,(5)对比法。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十分鲜明。当议论的问题牵涉到两种不同的观点,需要让两种对立的思想交锋时,可以考虑采用“对举”的方法提出论点。如:人生在世,总有所忧,总有所乐,但不同的阶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忧乐观。无产阶级的忧乐,是为了天下人,而资产阶级的忧乐,却只是为了自己。,孔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让自己的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而我却说,君子当为器。君子当接受教育使自己进步完善,从璞玉浑金成长为有用之器;君子当海纳百川成为有容之器;君子当砥砺前行成为国之重器,怀抱为国为民,舍我其谁之志。——2018年天津卷《君子当为器》,(6)引言法。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作为开头,导出论点,说明在此问题上,早有至理名言在,这样做,可以使文章的论点在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例如《话时间,抓今天》一文的开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我常常记起富兰克林的这段话,也常常思考着时间的真正价值。是啊,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悠悠文墨贯古今》《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论点的表述形式1.巧用句式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为了使它突出、鲜明,可以运用富有变化的句式。(1)直陈句。直陈句可以表现出一种肯定的语气。《太阳的光辉》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谁都知道,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认真地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重要的标志。”,(2)假设句。《甲申三百年祭》归纳论点则变换了句式,它用了四个假设句组成很整齐的句群,第四个假设句还加上反问的语气:“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在民族方面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的命运了吗?”而最后一句更是以双重否定的语气发表感慨:“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作者重视句式变化,所以加强了凝聚论点的气势。,(3)反问句。《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在揭示论点时连用了三个反问句:“天气预报的产生仅仅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吗?这里有没有客观的必然性?如果没有这次偶然事件,天气预报会不会产生呢?”,2.警句表达所谓警句,是指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用警句的形式提出论点,可使论点短小、精悍、易记、易用。如《伟大理想的力量》的论点是引用鲁迅先生三十年代的名言“内心有理想的光”后归纳出来的:“理想是人生的风帆,引导生命之舟驶向光明的彼岸。”这样的语言形式短小、凝练而有哲理。,(二)理清楚1、纲举目张,思路明确2、结构层次清晰,逻辑合理,1、纲举目张,思路明确从形成观点到写成文章,要有明确的思路。可以先打腹稿或列出提纲,把观点的若干方面梳理一下,看看先说哪些,后说哪些,作好安排。几个方面说完后,适当作点小结,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观点,起到加深印象或延伸思考的作用。打腹稿或列提纲,要预想文章的整体布局,考虑到文章的写法,为下笔成文作好准备.2、结构层次清晰,逻辑合理阐述的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并列式和层进式。,阐述观点要努力做到“纲举目张”。“纲”是观点,“目”就是阐述观点的若干依据。所谓纲举目张,就是指议论文在展开论证时,应确立准确、鲜明的中心论点,并能根据论证的角度与重心,将中心论点分解为若干分论点进行论证。如中考满分作文《谈意气》在亮出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人有意气,オ能有豁达的胸襟;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随堂练习2:根据前面论点提出方法里提出的各观点,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写出多个分论点,并明确阐释结构。,(三)写清楚1、语言表达议论文的语言特点2、书写卷面作文书写要求,二、作文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话题: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是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参考例文]示例1人治与法治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孟子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提倡贵民、爱民、保民、养民、教民、乐民等民本思想,强调“法先王”“与民同乐”“推恩”“轻徭薄赋”“养民施教”,然后才可以为民父母。这不仅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更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但孟子把“仁政”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仁爱之心”上,具有一定的幻想色彩。,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孟子的“仁政”思想有待完善和提高。其一,孟子的思想是围绕“人治”社会而展开的,而中国目前是提倡“法治”的。简单来说,“人治”社会就是政令围绕君主及管理者展开,而“法治”社会是政令围绕政治体制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展开。其二,在“仁政”体系中,“明君”或“贤君”的存在至关重要。因为儒家的政治是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所以很强调君主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中,掌握行政权力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执政行为是要遵循法律制度,的,个人的主观意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起关键作用,即使想要在政治运行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偏好,也必须通过正当的政治程序和法律程序实现。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当前处于“法治”社会的中国来说,只能提供其积极的价值。“仁政”的“人治”思想与当前的“法治”理念是不同的,但在“法治”的框架内,“仁政”还是有可供借鉴之处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事实证明,在“人治思维”根深、“特权意识”蒂固的人那里,法规制度就像“绳子”一样,让他们感到被捆住手脚;而在崇尚“法治思维”、习惯依法管理的人那里,法规制度就像“法宝利器”一样,让他们用起来得心应手。,习作展示与修改1、优秀的学生习作进行课堂展示,与大家分享。2、选择一篇问题习作进行集体修改,师生共同参与,最后完成习作升格。,再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