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训练-古诗词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中考专题训练——古诗词阅读1.诗歌阅读。溪桥晚兴南宋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1)这首诗写景手法很丰富,请选择一种作简要赏析。(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 、飞蝶鸣鸠来描写早春的景色。(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从炼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进行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喜迁莺•晓行宋•刘一止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①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②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③托。翠幌④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⑤消减,新来还恶。【注释】①迤逦(yǐlǐ):形容曲折连绵貌。②悄:简直③孤鸿:失群的孤雁。喻捎信人。④翠幌(huǎng):绿色帘幕。幌,布幔,此处泛指帷幔。⑤一成:一点点地、渐渐地。(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景,描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的情景。B.“泪痕”与“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觉到天气是寒冷的,暗示词人的心情是悲伤的。C.下片以“追念”起头,承上启下,追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D.以“新来还恶”为结句,是作者“心事渐散”的具体刻画。(2)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③营营,为名利所纷扰。(1)选出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上片以静衬动,以无声衬有声,通过写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家僮鼻息如雷和词人谛听江声。B.“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营营:周旋、忙碌,内心急躁状,形容为功名利禄竟逐钻营。这句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D.“夜阑风静縠纹平“,以江面平静衬托词人内心的平静,写出词人寄情自然,对宁静,安谧,自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2)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诗歌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2)说说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10.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乙】早行唐杜牧①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注释】①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知背景】甲诗略乙诗: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这首诗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目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1)甲诗首联“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表明了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乙诗首联 (2)甲诗尾联,运用联想和对比。联想昨夜梦中的故乡景色,并与眼前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诗人因人在旅途而思乡怀亲之情。乙诗尾联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定风波》苏轼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对苏轼《定风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B.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写词人视竹杖草鞋轻捷胜过骑马,反映其平静悠闲的心态。D.全词因自然现象,寓心中情,谈人生哲理,语言诙谐幽默,意蕴深刻。(2)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与“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词句中,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13.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问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1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选择一个角度,品一品其妙处。1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梅花陈亮①疏枝横玉瘦,小尊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②,东君③正主张。[注]①陈亮,南宋词人,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②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③东君:司春之神。(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这首诗寄离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小题。相见欢朱敦儒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相见欢》的上阕。(2)《相见欢》中的“簪缨散”和《春望》中“不胜簪”分别作何理解,请结合诗歌主题赏析。17.天地者,万物之逆旅(“逆旅”是旅馆的意思)也。古往今来的你我,一直在路上,看风景,也看人生。请阅读以下与旅行有关的古诗文,完成问题。早起五言三韵(唐)韩偓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1)根据诗中意象,判断诗人出游的季节。(2)诗中充满了各种充满矛盾又统一的对比。请找一组具有这样特点的意象进行分析。示例:杨树枝条静垂,林中晨鸟叽喳,对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安静又热闹的早晨。(3)即将踏上旅途,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状态?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①新醅②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释】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未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②醅(pēi):酿造。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作者生活清贫,所以新酿的酒上面还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B.第二句“红泥”突出火炉的质朴,营造出围炉夜话饮酒的轻松氛围。C.三四句直接邀请刘十九在这即将下大雪的寒冷冬夜来小酌一杯。D.这首诗选择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表达作者对友情的珍惜。19.诗歌鉴赏。柳枝词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1)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2)“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0.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羁旅之情。B、“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C、尾联感叹家书无法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D、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对这两句进行简要赏析。2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诗经》多采用 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歌反复描写蒹葭、白露等景物,请回答:描写这些景物对于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早发韦庄(唐)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注释】珪:guī古玉器名。(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2)本诗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4.诗歌赏析:赏析《晚春》,完成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请简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的妙处。(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25.杭州,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不少大唐才子都为此地赋诗。题杭州孤山寺唐•张祜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1)展板上有一首张祜写的《题杭州孤山寺》。全诗四联分别从空间、 、地点风物、声音这四个方面描绘孤山寺的 特点。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这首诗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选择一处,并加以分析。26.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①老天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②,何日遣冯唐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释]①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首词是次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②云中:古郡名。③冯唐:人名,汉文帝时的一位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云中太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报战果时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冯唐向文帝进速,文帝命冯唐持符节去云中郡故免魏尚,复为云中守。(1)首句中的“ ”字贯穿了全篇,统摄了全词。上阕描写的是 场景。(2)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遭冯唐?”一句。2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2)从下面A、B两题中选做一题。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28.阅读以下诗文,回答问题。望月有感①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②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③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①此诗题目下方有一段小引:“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②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③九秋:秋天。(1)赏析本诗颈联的表达效果。(2)尾联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江南春》的作者是 ,他和李商隐合称“ ”。(2)用描述性的语言描写前两句,体会江南的美丽春景。30.古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意与“断肠人”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分析】本诗为南宋遗民诗人郑协所做的七绝诗,全诗均为诗人眼见的景物描写,却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忧思故国的乡愁。【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运用了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融情于景)的手法。“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等诗句,是静景描写;“满袖杨花听杜鹃”是动景描写。寂静的渡口,杜鹃啼血是以动衬静;春草茂盛,充满生机是乐景写哀情;可是杨花飘零,杜鹃哀鸣,融情于景。这些手法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闲”这个字,表层意思是无所事事,但结合诗歌中的“寂寞”“野渡”“晚照”“杨花”“杜鹃”等给人强烈忧伤情调的意向,可知作者内心并非如表面上的悠闲、恬淡,再加上作者是南宋遗民,由这个特殊的身份可知,字里行间寄托了诗人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答案:(1)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寂寞亭基、野渡无人、春流平岸、杨华满袖以及春草晚照都是静谧的、恬淡的;后一句“听杜鹃”则从动的角度描写,反衬出环境的清幽以及作者的孤独。(2)不同意。“闲”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的意思,写出闲立观赏一川晚照、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鸣啼血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译文:故亭的遗址残破萧条,野渡边上一派寂寞景象。春水满溢,堤上青草茂盛。夕阳普照着整个原野,空旷寂寥。诗人独立桥头,身上落满了柳絮,杜鹃鸟凄哀的叫声不断传来。【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分析】《定林所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晚年所题的一首诗作。该诗描写了诗人居所的清幽环境以及诗人的闲适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怡然自得。《二月四日作》是陆游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时所做。【解答】(1)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写出了山的高。“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的意思是: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句谢春初春春风轻柔温暖将残雪消融。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定林所居》的闲是和山水为了的悠闲,《二月四日作》的闲是闲愁,是内心苦闷的闲。答案:(1)蜿蜒曲折(弯曲)、高耸;轻柔之风、消残之雪(2)《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译文:《定林所居》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靠着溪水放下竹杖,靠着山坐着。溪水、鸟儿、献花和我一起悠闲。《二月四日》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飞舞的蝴蝶,鸣叫的鸠鸟应该在这个季节里快活起来了。而东风应该笑话我的闲愁。【点评】做好本题要阅读两首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的不同,体会两首诗歌作者的不同思想情感。3.【分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要求学生从炼字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运用夸张的“欲摧”两词,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同时以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衬托出战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诗的主旨,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执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此句运用典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答案: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示例一:“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示例二: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的情景,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2)①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②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参考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点评】如何鉴赏诗歌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3.关注注释隐含意中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4.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4.【分析】《喜迁莺•晓行》是宋代词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叙述了晨曦微露、清角哀鸣、鸡声相应、马嘶人起、残月穿林的种种情景,造成促迫而清冷的氛围,以衬托作者厌于行旅、倦于仕宦的心情。下片着重抒情,描写作者无从排遣的思乡怀远之情,并以嗔怨对方来强调自己飘泊羁旅的苦恼,层层转折,婉曲有致。【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新来还恶”把离家别妻的苦恼延伸发展,把国事(时局)、家事(离别)、个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顺心、不惬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更填惶恐,不是“消散”。故选:D。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从感官角度赏析句子,由“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马嘶人起”等句子可知,诗歌上阙首先运用了听觉角度,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闻的情景;再由“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等句子可知,还运用了视觉角度,写出了这是晓行所见的景象;再由“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可知,上阙还运用了触觉角度,写出了晓行天气的寒冷。答案(1)D(2)听觉角度,角声催促,鸟还未被惊醒,邻户的鸡已啼鸣,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闻的情景,点明题中的“晓”字;视觉角度,连绵村庄,晨烟未散,行人起床,丛林中残月在天,这是晓行所见的情景;触觉角度,眼泪被寒霜微微凝结,为御寒而喝的酒,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这是晓行的感受。【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5.【分析】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上半部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下半部是词人的哲思。【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A.有误,是“以动衬静”,不是“以静衬动”。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一个“恨”,一个“非”字揭示出了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发出了对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写出了作者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表达出作者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以及对隐逸江湖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答案:(1)A(2)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微波荡漾、舒缓扑退滩岸的隐约轻叹声。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哲理的把握。注意可以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分析含义,也可以从诗句富含的哲理去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用这两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中,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答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2)运用典故,用《思旧赋》的典故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抒发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点评】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7.【分析】这是一首即景感怀的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及重点字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某句诗的画面。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和适当的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句意: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这句诗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抓住重点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句意: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表达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分析得当,意近即可。答案:(1)作者巧妙地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的画面。(2)全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联系创作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认真体会诗中的画面和情感,即可作答。8.【分析】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解答】(1)本题考查学家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通读全诗可知,诗中描写的是初春,如果改在了“处处”和“家家”,就是仲春的景色了,也看不出作者初遇“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欣喜之情。(2)此题考查了诗句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想象想象绿杨依依的白堤,想象游人如织的盛况,想象诗人陶醉的情形,来衬托西湖的美景,表现出诗人对钱塘湖东的喜爱。“行不足”三字,可以想象出诗人流连忘返的身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答案:(1)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飞鸟不多。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2)对比(衬托)表达了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9.【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以月起兴,以作者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我欲”“又恐”“何似”这几个词语写出了作者虽然向往天上的生活,但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而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所以B项表述有误。故选:B。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这句诗是说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答案:(1)B(2)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的美好希望。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①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10.【分析】《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该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早行》是晚唐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题为《早行》,是诗人就切身所感、亲目所见之事,写出旅人行早路的感受。这首诗着力渲染出早行时的苍茫气氛以及早行者悲苦情怀,从而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厚。【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首联赏析。“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是说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诗歌尾联赏析。“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这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答案:(1)“信马行”表明诗人无力地垂鞭,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2)对话描写。写诗人和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反映出了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译文:【甲】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乙】起早赶路,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早早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飞落的树叶所惊醒。此刻天时尚早,霜花凝结,我似一只孤零零的仙鹤在天宇大地间徘徊。月光皎洁,天色欲晓,远山横亘在大地上,让人因前路漫漫而思绪纷乱。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我说:等时局平定了,道路再去弄平整。【点评】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从具体的意象、具体的诗句出发,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遵循“词不离联”“词不离篇”“句不离联”“联不离篇”的原则。11.【分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有误,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表达了词人身处忧患中的淡定、超脱与旷达;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态度的分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答案:(1)A(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而徐行”表达了词人身处忧患中的淡定、超脱与旷达。“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保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参考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2.【分析】《秋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议论,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后两句写景,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有误,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基调。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抓住“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理解诗人与古人对比,表达自己对秋的不同的感受,即可体会到诗人乐观的精神。答案:(1)D。(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注意重点句子。13.【分析】《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间。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译文: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故选:D。(2)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赏析。“争”本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可以从拟人的角度入手,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情感,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答案:(1)D(2)“争”本义是争相恐后的意思,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显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豪放达观的情感,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全面了解内容,从诗人所写事件和经典名句中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14.【分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答】(1)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类客观题应从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ABD.赏析正确;C.赏析不正确,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春花正在开放,小草刚刚没过马蹄,还不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翠绿如茵的景象;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点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答案:(1)C(2)乱花写出了花的多而秘,浅草写出了草的柔而嫩,突出了早春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点评】解答诗词赏析题,需要我们熟练赏析句子、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象意境、描绘画面、赏析表现手法等知识,灵活运用,即可解决问题。15.【分析】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中所刻画事物特征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分析概括。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特征为: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诗人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答案:(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译文: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16.【分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朱敦儒词作,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句子的鉴赏。由“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可知,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句的鉴赏。“簪缨散”中“簪缨”运用了借代,指达官贵人。“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是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作者的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不胜簪”写了作者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答案:(1)上阕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2)“簪缨散”写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作者的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不胜簪”写作者面对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惨戚现实,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诗歌大意: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7.【分析】早起的诗人看到了“绿杨垂”“黄鸟语”等宁静又富有生机的画面,心生喜爱,但要在晴阳中开始新的旅途,到了渡口发现美丽的景象已经变得隐隐约约,依依不舍的情感便油然而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万树绿杨垂”“黄鸟语”可以看出,写的是春天。(2)本题考查对意象的分析。“杨树枝条静垂,林中晨鸟叽喳”安静又热闹,“夜风雨声声,今晨落花满地”喧闹又寂静,绿树黄鸟,清晨是充满生机的;风雨之后,落花满地,清晨又是寂静的。绿树黄鸟,村中的清晨充满快乐;村坞寂静,仿佛也在为渡口的惜别忧伤。(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人的内心是忧伤、不舍的,家乡绿树黄鸟的美好是他依恋的,风雨、落花与寂静的村坞,又仿佛是他离别时刻复杂之情的外露。虽然如此,他对茫茫的远方还是充满信心的,在“晴阳”的照射下,诗人踏上了旅途。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译文:万棵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院花风雨多,寂寞的村坞。到了渡口依依不舍,但还是要在晴阳中开始新的旅途。答案:(1)春(2)昨夜风雨声声,今晨落花满地,对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喧闹又寂静的早晨。绿树黄鸟,清晨是充满生机的,风雨之后,落花满地,清晨又是寂静的。绿树黄鸟,村中的清晨充满快乐;村坞寂静,仿佛也在为渡口的惜别忧伤。(3)诗人的内心是忧伤、不舍的,家乡绿树黄鸟的美好是他依恋的,风雨、落花与寂静的村坞,又仿佛是他离别时刻复杂之情的外露。虽然如此,他对茫茫的远方还是充满信心的,在“晴阳”的照射下,诗人踏上了旅途。【点评】要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要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诗意。所谓“整体把握”,是指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中感知、理解、鉴赏诗词,不必太过咬文嚼字。18.【分析】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这首五绝小诗写得非常有情趣,通过对饮酒环境和外面天气的描写,反复渲染饮酒气氛,自然引出最后一句,写得韵味无穷,同时,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和刘十九的深厚情谊。【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A.有误,“绿蚁新醅酒”的意思是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而并非写作者生活清贫。BC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理解透彻诗歌的内容以及诗歌的情感表达。除此之外学习诗歌还要能够全方位赏析诗歌的意境、情感、诗句的含义等。对诗歌本身要做到熟练背诵、正确默写。19.【分析】郑文宝的《柳枝词》是写离情别恨,用清新柔婉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动的送别场面,极富诗情画意,诗风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为后来许多词曲作者所仿效。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解答】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此题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体会,由“行人”“酒半酣”“离恨”可联想出一幅难舍难份离别画面,由此可感悟出“春潭”“系”住“画舸”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来表现主客的离愁别恨。(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此题可从“载”“离愁”两方面来赏析其妙处,“离愁”是抽象的、无形的情感,而一个“载”字却把“离愁”拟人化,具体形象化,可触摸的实物,起到化虚为实的表达效果。答案:(1)这首诗抒发了离愁别恨。前两句通过“春潭”“系”住“画舸”、主客借酒浇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通过“风雨”“烟波”表现了离恨之苦。(2)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译文:一艘艘画船系着杨柳树枝停靠在岸边,岸边的杨柳树随风摇摆。诗人看着岸上的行人在附近的酒家饮酒送别还没喝到一半,船家却已经载着朋友起锚远走了。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点评】诗歌赏析的步骤: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3.鉴赏作品的语言。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20.【分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正确;D.有误,应该是表达了思乡之情。故选:D。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可以赏析的角度很多,如时序交替的自然规律、时光匆匆引起的思乡之情、“春”或者“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的乐观情感、“生”“入”二字炼字等,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D(2)示例:“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揭示了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力量。【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21.【分析】《蒹葭》一文通过思见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意境描摹,抒发了一种爱慕、怀念与惆怅交织的情感。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认为是怀友访旧而不得见,诗人主旨是抒发惆怅之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经》回环往复手法的赏析。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理解。如《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反复写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全诗内容加以作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点明了时间和环境。“蒹葭”和“白露”是秋天之景,给人以萧索、凄凉之感。再者这两种景物给人朦胧的意境,侧面烘托主人公虚幻的爱。答案:(1)重章叠句(2)它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以蒹葭、白露起兴,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我所说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且又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还未干。我所说的那个人,就在水草交接那地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且又高。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我所说的那个人,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且又弯。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点评】要理解全诗的内容,需要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中心、意境、写法、修辞等方面的理解,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的要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内容,判断正误即可,进而从诗人所铺陈的内容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读懂诗歌。22.【分析】本诗是一首五言唐诗。诗题为“早发”,首联紧扣诗题,凸显“早发”:早雾还未散去,长夜未尽,诗人已经登程。颔联中写诗人在路上“鸡未唱,马频嘶”,雄鸡尚未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颈联,树色掩映店铺在早行时更加微茫,这也在表现“早发”之“早”。诗歌尾联写自己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望月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写出早行的孤寂冷清之感。【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分析时要扣住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也就是要找出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早”字。首联的“早雾”,颔联的“鸡未唱,马频嘶”,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这些都写出诗人出发之早。(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珪”。说自己已经走出了三十里,天上的残月依旧高悬,极力说明行路之早,表达了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答案:(1)首联:“早雾”直接点题;颔联:“鸡未唱”“马频嘶”暗示客人起得早;颈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2)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译文:早晨有雾浓度超过下雨,田野中夜色深谙,禾稻低垂。出门的时候还没鸡叫,过路的客人出行的马却在不断地嘶鸣。树的暗影遮住了旅店,泉水黑暗中沿着畦边流淌。自己吟唱着已经独自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了,城中抬头仰望,月亮还像玉石一样挂在天上。【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23.【分析】这是一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解答】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注意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联想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组成语义连贯的话。注意抓住“沉舟”“千帆”“病树”的特点。(2)本题考查诗歌典故的运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句意: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中有了怅惘之情。借向秀“闻笛赋”、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分别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无限惆怅。答案:(1)沉船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描绘了一幅沉舟与千帆同框,病树与万木并存,新陈代谢生机勃勃的画面。(2)借向秀“闻笛赋”、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分别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无限惆怅。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24.【分析】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解答】(1)本题考查了学生关键字的赏析。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百般红紫斗芳菲”,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方设法竞相争妍斗艳。所以一个“斗”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花朵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做此类题要注意内容不能脱离诗词,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改得面目全非;并在诗词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象。(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漫天飞舞,随风飘荡。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25.【分析】此诗章法绝妙,首联写寺径,颔联写山水,颈联写春末夏初之时景,末联写前此曾宿此寺,今日感受尤深。三行承“碧岑”出,四行承“湖心”来,山在湖心故长润,水围山脚故自阴。“断桥”承“一径”,“空院”承“楼台”,“涩”从“断”字来,“深”从“空”字现。尾联紧接六行出。足证构思颇具匠心,锻炼非同一般。再说,山水游记诗文,在未抓住对象特征前,切勿轻易动笔。【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这首诗第一联从空间角度描绘孤山寺,第三联从地点风物角度描绘。第四联从声音角度描绘。第二联意为:不下雨时山色也经常湿润,没有云水面也是一片暗蓝。其中的“不雨”与“无云”点明是从天气角度描写了孤山寺。楼台高耸于小山之上,一条小径通往湖心。光湿润,水面碧蓝。断桥生苔,空院落花,钟声传来。只见有景,只闻有声,不见有人。所以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孤山寺幽深宁静的氛围。(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本诗最后两联,颈联写断桥少有人来,生出了苔藓。院落空荡,只有落花飞舞。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宁静。尾联写钟声从北边的山林里传来。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更加显出环境的清幽雅静。答案:(1)天气幽深宁静(2)示例:选择颔联,这句诗中通过“不雨”和“无云”描写出了即使山中不经常下雨,万无云也会常常湿润和保持水的阴凉,从侧面衬托出了山林本身的幽深和宁静。译文:楼台高耸在陡峭的小山上,一条小径通到湖心中央。不下雨山色也经常湿润,没有云水面也是一片暗蓝。断桥上的苔藓斑驳成文,幽静的院落里积满了落花。还在回想着西窗望月时的情景,玉皇山北的林中又传来了悠扬的钟声。【点评】分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答题时应注意,熟记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特征及其作用,考试时联具体内容,准确识别作者所用的手法,并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依据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6.【分析】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解答】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诗歌的炼字。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据此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遭冯唐”意思是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作者运用典故,用魏尚自比,表达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答案:(1)狂冬季打猎(2)用典,作者用魏尚自比,表达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7.【分析】《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初春时节美丽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有误,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C.正确;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有误,最后两句直接抒情。故选:C。(2)A.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这两句中有两个动词,一是争,一是啄,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B.本题考查拟写诗句。结合题目的提示,模仿尾联,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来拟写诗句。拟写时要结合景区的特点,抒发出自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即可。答案:(1)C(2)A.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B.示例:最爱仙岛行不足,人们如在画中游。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点评】如何解答“炼字”题:1、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8.【分析】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可以从写作手法来赏析,也可从感情方面来赏析。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对比阅读。“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为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为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婵娟”指月亮,相同之处是都借明月表达思亲之情;从前句中的“垂泪”看,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表达了与亲人无法团聚的伤感,而后者没有伤感,有的是美好祝愿。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自己和兄弟姐妹比作“千里雁”、“九秋蓬”,生动形象地写出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的孤独、飘零之苦,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对战乱的憎恶。(任写一点即可)。(2)①同:都是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亲人的挂念。②异:“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亲人无法团聚的伤感;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写到“乐观”、“豁达”亦可)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点评】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本诗中的“村桥原树似吾乡”集中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29.【分析】《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各具特色。该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颇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品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江南春》的作者是杜牧,他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来分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是: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据此描绘即可。答案:(1)杜牧;小李杜。(2)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30.【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枯藤”点明季节在深秋,“夕阳”又点明了时间在傍晚,深秋本来就充满着凄凉之感,再到了傍晚,连乌鸦都归巢了,更增添了游子的悲苦之情,故“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一幅温馨的生活场景图,傍晚时分,人们这时都归家了,而诗人此时还处在漂泊中,诗人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生活场景,更增添了自己身在天涯的无限的乡愁。两者都是表达乡愁,故表达的愁情是一致的。(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此时正漂泊他乡,再结合诗中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深秋的傍晚景象,以及诗中的“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可知这时诗人的感情是悲凉的、孤寂的,也是充满思乡之情的。答案:(1)“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2)一致,小桥流水更烘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参考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点评】鉴赏诗歌,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不可仅仅理解字面意思。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36页(共3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