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卷3套(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5

2/45

剩余4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卷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对于以下估测你认为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健康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7℃B.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5m/sC.一只鸡的质量约为16kgD.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m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声音只能传递能量D.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线上学习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B.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有时听不到声音,可能是人发出了次声波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第45页共45页,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7.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第45页共45页,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8.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10.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第45页共45页,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如图: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B.如图: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C.如图: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D.如图: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仍能看到反射光12.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第45页共45页,D.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二、填空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  Hz,人耳  (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医院里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14.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牛奶、奶油等冰激凌原料上,涂上液态氮它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15.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  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  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16.(1)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小强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再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g,密度为  kg/m3。(2)若小强先利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那么最终测量出的小石块的密度将比小石块的真实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17.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第45页共45页,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2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s)18.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试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若列车模型以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  s。19.张鹏家买了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食用油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食用油的密度是0.8×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合  g/cm3.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东湖公园的湖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湖水清澈见底,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清澈见底”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三、作图题。(6分)22.(2分)如图所示,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1)在“透镜”框里画合适的透镜。(2)光线a射向水面。在图中①大致画出a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②标示折射角r1。第45页共45页,23.(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已知入射光线AO,画出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24.(2分)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四、实验探究题(共3大题,每空1分,共15分)2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温度上升到88℃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45页共45页,时间t/min012345678温度T/℃8890949698989898(1)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在5min到8min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热量。(4)从图象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26.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27.全国著名的“油茶之都邵阳县盛产茶油,小华同学为了测量家中茶油的密度,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第45页共45页,(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2)取适量茶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再次测出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为27g,则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3)量筒中茶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请你计算出茶油的密度是  kg/m3。五、计算题。(共15分)28.(8分)有一个玻璃瓶质量为3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800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求:(1)这个瓶的容积是多少L?(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3)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后总质量是多少kg?29.(7分)某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第45页共45页,(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第45页共45页,试题解析1.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只鸡的质量在1.5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初中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1.65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C、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公路两旁修建隔音板的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3.解:A、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谁在回答问题,故A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故调节旋钮增大音量,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C、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大约为85~1100Hz,不能发出次声波,故C错误;D、学生听老师讲课,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正确。故选:C。第45页共45页,4.解:A、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故A错误。B、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和沸腾都是吸热的,故B错误。C、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D、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C。5.解: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B、光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不同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错误;D、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B。6.解: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B、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D、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A。7.解: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放出热量,故B错误;第45页共45页,C、冰中加盐后更容易熔化,盐和冰的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故C错误;D、如果不加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则水蒸气遇到罐底不会凝华形成霜,故D正确。故选:D。8.解:(1)v=72km/h=20m/s,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m﹣20m=80m,则根据v=可得,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t===4s,故①错误,②正确。(2)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m+20m=120m,则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6s。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9.解:距离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焦距:f=v=×30cm=15cm;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2cm处时,物距:u=12cm,满足u<f条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第45页共45页,10.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有可能成缩小的像等大的像放大的像,故C错误;D、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11.解:A、如图: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是表示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凸透镜并非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放大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位于2倍焦距外,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故D错误。故选:C。12.解:A、由s﹣t图象可知,在1s~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由图象知: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为1m,0~1s内物体通过路程为1m,故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相等,故B错误;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0.4m/s,故C错误;第45页共45页,D、由s﹣t图象可知,当t=5s时,路程s=2m,即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D正确。故选:D。13.解:(1)利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故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增大音量,是指增大了声音的响度;男低音歌手中的低指音调低。(2)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f==440Hz;而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该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人能听到这种声音。(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通过空气传入学生的耳朵。(4)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声波具有能量,医院里利用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440;能;空气;声源;能量。14.解: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达到沸点,会沸腾,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使牛奶、奶油中的水凝固成冰,制成“液氮冰激凌”。故答案为:汽化;吸收。15.解: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水为参照物;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故答案为:水;折射。第45页共45页,16.解:(1)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m=50g+20g+10g+1g=81g;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体积:V=70ml﹣40ml=30ml=30cm3;小石块的密度:ρ===2.7g/cm3=2.7×103kg/m3;(2)若先测量体积,由于从量筒中取出小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在体积测量准确的情况下,测量出的质量偏大,由ρ=可知,计算出的小石块密度偏大。故答案为:(1)81;2.7×103;(2)偏大。17.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2s=1s,由v=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m/s×1s=340m。故答案为:水(或液体);340。18.解:(1)加速过程的时间t=2.8s,路程s=140m;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v===50m/s;(2)当列车模型以v′=360km/h=100m/s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时,通过的时间:t′===1.4s。故答案为:50;1.4。第45页共45页,19.解:(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所以,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食用油的密度不变;(2)食用油的密度为是0.8×103kg/m3,由密度定义可知,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1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kg,合0.8g/cm3。(3)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剩余气体的质量减小了,而气体的体积不变,还等于容器的容积,根据可知,剩余气体的密度变小。故答案为:不变;体积是1m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kg;0.8;变小。20.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即“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清澈见底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现象而形成的虚像。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21.解:(1)当物距为20cm时,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所以20cm=2f,则f=10cm。(2)若物距为30cm,则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答案为:(1)10;(2)缩小;照相机。22.解:(1)由图可知,经透镜后光线变得发散(偏离主光轴),即该透镜具有发散作用,所以“透镜”框里是凹透镜;(2)先画出法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1,如图所示:第45页共45页,23.解:题目已经过入射点O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已知入射角为43°,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43°,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右侧做出反射光线OB;光线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24.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25.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2℃;(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第45页共45页,;(3)当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4)由记录的数据可见,水的温度升高到98℃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水的沸点是98℃,并且在沸腾过程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92;(2)见上图;(3)吸收;(4)98;不变。26.解:(1)实验前的规范操作是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焦距f=12.5cm,当物距等于25.0cm时,像距也等于25.0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75.0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A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4)当该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处;75.0;(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向上;(3)C;A;(4)近视。第45页共45页,27.解:(1)天平静止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根据“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调节规则,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根据图乙,用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可读出烧杯和茶油的总质量为63g,减去烧杯和剩余茶油的总质量27g,解得倒入量筒中茶油的质量为36g。(3)由图丙可读出,量筒中茶油的体积为40cm3,使用公式ρ===0.9g/cm3=0.9×103kg/m3,所以茶油密度为0.9×103kg/m3。故答案为:(1)右;(2)36;(3)0.9×103。28.解:(1)水的质量=800g﹣300g=500g,V瓶=V水===500cm3=0.5L(2)另一种液体的质量=700g﹣300g=400g,V液=V瓶=500cm3,ρ===0.8g/cm3=0.8×103kg/m3(3)m=ρV=1.8×103kg/m3×0.5×10﹣3m3=0.9kg=900g,总质量=900g+300g=1200g=1.2kg答:(1)这个瓶的容积是0.5L,(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0.8×103kg/m3,(3)总质量是1.2kg。29.解:(1)家到书店的时间t1=5min=300s,平均速度v1===6m/s,答: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800m+3600m=5400m,运动时间t=5min+1min+12min=18min=1080s,平均速度v===5m/s,第45页共45页,答: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卷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mC.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约为0~42℃D.人体的密度约为8×103kg/m32.下列对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蜡烛的实像B.图乙,看见地上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折射的光进入了眼睛C.图丙,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D.图丁,池水变浅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3.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第45页共45页,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C.光发生了色散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A.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B.沿ON向后转动纸板F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D.沿ON向后转动纸板E6.以下有关现象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7.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一次天象奇观﹣﹣“金边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第45页共45页,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9.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静止的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10.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8:1B.4:3C.4:1D.1:211.如图所示,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他的质量(  )第45页共45页,A.等于0kgB.略小于70kgC.等于70kgD.略大于70kg12.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4.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45页共45页,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15.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考生小梦小满李明张扬小石块的密度2.45g/cm32.52g/cm32.56g/cm32.60g/cm3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2分)16.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17.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  ;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  热量。第45页共45页,18.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图乙中AB段,该物质处于  态。19.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车里,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为3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km,则v=  km/h,这个物理量反映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  。20.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像的大小  (后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如表记录了干燥空气在不同气压和温度时的密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气压(Pa)密度(kg/m3)温度(℃)933009600010100010400051.171.201.271.30101.151.181.251.28151.131.161.231.26201.111.141.211.24(1)温度为5℃、气压为104000Pa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为  kg/m3。(2)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气压的关系是:  。(3)通常情况下,某地区冬季的气压比夏季高,则该地区冬季干燥空气的密度  第45页共45页,夏季干燥空气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作图题。(共4分)22.如图所示,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  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  形成的;(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关系。第45页共45页,24.在湄江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小明捡到一块形状怪异的小化石,为测量小化石的密度。他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用天平称出小化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化石的质量为  g。(2)用量筒和水测量小化石体积,“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其中“适量”的确切含义是:①  ;②小化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量程。(3)小化石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忽略细线的体积),小化石的密度是  g/cm3。(4)若小明先测出小化石的体积,将小化石从量筒中取出,然后用天平称出其质量,求出小化石的密度。这样测出小化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6分)25.(6分)在长为1000m的一根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个同学,若乙同学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75s,求: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第45页共45页,26.(10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许多建筑普遍采用空心砖来砌墙壁,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表总体积的比例,如图为某砖厂生产的一种外表总体积为3dm3长方体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重42N,问:(1)该砖块的质量为多少kg?(g取10N/kg)(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多大?(3)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kg材料?第45页共45页,试题解析1.解: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故A正确。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B错误。C、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35~42℃,故C错误。D、人体的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kg/m3,故D错误。故选:A。2.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性质: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是蜡烛的虚像,故A错误;B、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从书本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B错误;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D、池水变浅是因光的折射。故D错误。故选:C。3.解:A、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第45页共45页,4.解:盐水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盐水里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解: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解:A、夏天,在景区喷雾,液体小水滴蒸发为气体水蒸气,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吸收热量,可达到降温目的,故A正确;B、夏天,空调房间内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窗玻璃的外侧,形成水雾,故B错误;C、当雪熔化时固态的雪变为液态水,熔化吸热,所以化雪时气温更低,故C错误;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A。7.解: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解:A、因为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的水蒸气烫伤更厉害,故A正确;第45页共45页,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在熔点不变,故B正确;C、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故C错误;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故D正确。故选:C。9.解: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与水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相对于湖边的树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故C错误;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故D正确。故选:D。10.解:由图象可知,当V甲=1cm3时,m甲=8g;当V乙=4cm3时,m乙=4g,则两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8g/cm3,ρ乙===1g/cm3,则ρ甲:ρ乙=8g/cm3:1g/cm3=8:1。故选:A。11.解:运动员的质量是70kg,当运动员进行跳伞练习,在下落阶段,质量与位置、速度无关,所以他的质量不变,仍为70kg。故选:C。第45页共45页,12.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故选:B。13.解: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选:A。14.解: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故B正确;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故C正确;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D。15.解:在实验中,只要操作正确,数据便是真实的。几个组数据的不同,是因为在测量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16.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可以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小提琴和二胡的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两种乐器;第45页共45页,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答案为:空气;音色;20Hz;20000Hz。17.解: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则该温度为水的沸点,即水的沸点为97.5℃;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表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97.5℃;吸收。18.解:(1)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物质是晶体;由图象知,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还没有熔化,因此物质处于固态;AB段没有熔化,物质处于固态。故答案为:(1)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固。19.解:已知时间t=3min=h,s=4km,这段时间内汽车的速度v===80km/h;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故答案为:80;平均快慢程度。20.解:医护人员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根据物和像大小相等可知,当他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当医护人员走近平面镜时,像距变小、物距变小,他与镜中的像的距离变小;故答案为:虚像;变小;不变。第45页共45页,21.解:由实验数据知,(1)当温度为5℃、气压为104000帕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为1.30千克/米3;(2)当温度一定时,随气压的增大,空气密度逐渐增大,所以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气压的关系是:当温度相同时,气压越大,密度越大;(3)当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反之,温度越低,气压越大。所以该地区冬季干燥空气的密度大于夏季干燥空气的密度;22.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蜻蜓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3.解:(1)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反射形成的;(2)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故答案为:(1)玻璃板;反射;(2)虚;(3)相等;(4)距离。第45页共45页,24.解:(1)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小化石的质量:m=50g+20g+4g=74g。(2)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有两层含义:①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小化石;②水不能太多,小化石浸没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程;(3)由乙图可知,小化石的体积为V=V排水=40cm3﹣20cm3=20cm3,则小化石的密度为:ρ===3.7g/cm3。(4)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时石头上粘有水,使得测量的质量偏大,测得体积准确,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测得石头的密度值将会偏大;故答案为:(1)74;(2)水不能太少,要能浸没小化石;(3)3.7;(4)偏大。25.已知:s=1000m,听到声音的时间差是2.75s;求: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解:声音的路程s等于铁管的长度,即s=1000m,设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V铁,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间为t铁,∵v=,∴声音在铁管中传播时:s=v铁t铁即1000m=v铁t铁﹣﹣﹣﹣﹣﹣①;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s=V空t空=340m/s×t空,即:1000m=340m/s×t空﹣﹣﹣﹣﹣﹣②;第45页共45页,由题意知t空﹣t铁=2.75s﹣﹣﹣﹣﹣﹣③;由①②③解得:V铁≈5231m/s。答: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5231m/s。26.解:(1)因为G=mg,所以砖块的质量m===4.2kg;(2)砖块材料的体积:V=V总×(100%﹣30%)=3dm3×70%=2.1dm3=2.1×10﹣3m3,砖块材料的密度:ρ===2×103kg/m3;(3)如果做成实心,它的总质量应为:m总=ρV总=2×103kg/m3×3×10﹣3m3=6kg,则空心砖比实心砖节省的材料质量为:6kg﹣4.2kg=1.8kg。答:(1)该砖的质量为4.2kg;(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2×103kg/m3;(3)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比一块实心砖节省材料1.8kg。第45页共45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卷3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小米同学在体检时做的几个记录,其中错误的是()A.质量55kgB.身高160mC.体温37°CD.脉搏75次/min2.橡皮在使用过程中,下列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橡皮所含物质的多少3.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海波B.松香C.玻璃D.沥青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池水变“浅”B.水中倒影C.小孔成像D.墙上手影5.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屋外冰冻的衣服干了6.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7.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min内通过的路程是240m,该酒水车的速度为m/s。以司机为参照物,洒水车是的。8.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这提示我们应该在减弱噪声。第45页共45页,9.有一只杯子,当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发声。只改变注入杯中的水量,发出声音的将改变。10.如图在小瓶里分别装有色的、无色的、满瓶的、半瓶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要制作液体温度计应选择(选填字母),制作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11.如图所示,在冬天常常会看到汽车的排气管喷出一团团“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微小的水珠,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这个过程需要热量。12.室内游泳池上方某处有一盏灯,在水中的游泳者看到该灯的亮度跟实际灯的亮度相比要(选填“相同”“亮一此”或“暗一些”),理由是灯光被(选填“反射”或“折射”)掉一部分。13.常用体温计横截面如图,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选填“实”或“虚")像。14.如图是来自某一物体的光经某人眼睛的折射情况,则该眼睛是眼,需要用镜矫正。15.铜、铁、铝三种金属分别制成质量相等的立方体,其体积最大的为,如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立方体,则质量最大的为(已知ρ铝<ρ铁<ρ铜)。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6.吉林市白山大桥建成通车,该桥主线桥梁全长约1200m,-辆小车匀速过桥时的速度如图所示。求小车以此速度通过主线桥需多长时间?第45页共45页,17.将一质量是6g的戒指缓慢投进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称得溢出水的质量是4g,问:此戒指的密度为多少?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6分)18.电视场景中为了体现演员的“力大如牛”,往往要求演员搬起一块“大石头”,但实际上这块“石头"是用泡沫做的,请用密度的知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19.小明在用相机给同学照相时.不小心将手指贴在了相机的镜头上,请问小明能拍到手指清晰的像吗?为什么?20.为什么烧水、做饭的时候,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五、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每图2分,每空1分,共24分)21.(1)请面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45页共45页,22.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在硬纸板上除了插温度计的小孔外,纸板上还开了一个小孔,此小孔(选填“应该”或“不应该”)存在。(2)图乙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0C,此时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23.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实验。实验室提供了①厚为2mm的透明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探究时应选用的玻璃板是(选填序号),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点燃A蜡烛,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白纸第45页共45页,24.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25.如图所示是小米制作的照相机模型,他把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然后两纸筒套在一起,为了看到清晰的像,应把(选填“A"或“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小米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如果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选填“增加”或“减小")A、B间的距离,像的大小将会26.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第45页共45页,(1)测量矿石密度的实验原理:。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所示,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向旋,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如图乙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0为g。(3)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4)将矿石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那石块沉入杯底,烧杯溢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放在天平左盘上,称出此时烧杯、杯内矿石和水的总质最m2.(5)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p石=(用mo、m1、m2、ρ水来表示)。第45页共45页,参考答案一、1.B2.C3.A4.A5.C6.D二、7.静止8.信息,声源处9.振动,音调10.A,热胀冷缩11.液化,放出12.暗一些,反射13.凸透镜(或放大镜),虚14.近视,凹透15.铝,铜三、16.解:由图可知车速:v=40km/h,行驶路程:s=1200m=1.2km,由公式v=s/t可知,T=s/v=1.2km/40km/h=0.03h。17.1.5g/cm318.泡沫的密度远小于真实石头的密度,所以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用塑料泡沫做成的石头质量远小于真实石头的质量,便于演员搬起。19.不能:此时指尖在凸透镜(镜头)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虚像,相机的底片接收不到虚像.所以这张照片上没有小明同学指头清断的像。20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五、21.(1)如图所示22.(1)应该(2)99,低于,不变23.①,确定像的位置,A24.(1)v=s/t第45页共45页,(2)较小(3)0.2522.B,减小,变小23.(1)ρ=m/V,右(2)用手直接拿砝码,47.4(5)m0ρ水/(m1+m0-m2)第45页共4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1-12-18 14:12:10 页数:45
价格:¥9.99 大小:1.28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