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分)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醋B.冰C.土D.银2.(2分)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B.C.D.3.(2分)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B.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C.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D.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4.(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红磷C.铁丝D.镁带5.(2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第23页共23页,A.溶解粗盐B.称烧碱质量C.滴加盐酸D.加热水6.(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7.(2分)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含有1个氢分子B.均含有2个氢原子C.均含有氢元素D.均含有2个氢离子8.(2分)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第23页共23页,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9.(2分)小明利用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整理出如图的反应“☆”图,图中“﹣”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与稀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B.甲与碳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C.乙与碳反应的生成物难溶于水D.图中反应只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4分)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11.(4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15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1)“石榴花”形的西安奥体中心主会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钢的硬度比纯铁 (填“大”或“小”)。(2)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的全运会吉祥物灵动可爱、充满活力。吉祥物的制作原料之一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纤维。第23页共23页,(3)热情好客的陕西人民将会为运动员提供丰富的陕西美食。肉夹馍是美食之一,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 。(4)全运村的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①(NH4)2SO4②KNO3③Ca(H2PO4)212.(4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1)发射探测器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嫦娥五号的登月着陆器使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为 。(3)月球岩石中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TiO3,其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13.(4分)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2)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周礼•第23页共23页,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 (填“>”或“<”)铜。14.(4分)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温度/℃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80.887.694.9103113124136149(1)20℃时,将90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2)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改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gNaNO3固体。15.(4分)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只写一种)。(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 (填序号)。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第23页共23页,16.(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中装置 (填字母)可用来收集氧气。(4)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D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17.(7分)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学习交流】(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色。(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探究】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无明显现象废液中没有AgNO3实验2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反思评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23页共23页,【拓展应用】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18.(5分)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1)反应中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 g。(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3页共23页,2021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分)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醋B.冰C.土D.银【分析】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A、醋中含有乙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C、土中含有多种微生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银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2.(2分)下列图示实验中能明显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B.C.第23页共23页,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磁铁吸引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铜片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收集氧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2分)化学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B.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C.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D.加大化石燃料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化学的作用来分析;D.根据化石燃料的使用来分析。【解答】解:A.人体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合理使用加碘食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选项说法正确;B.液态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所以图书档案失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有利于保护图书资料,选项说法正确;C.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选项说法正确;D.大量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与有害气体,会加重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第23页共23页,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历年都是中考的热点题目。4.(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红磷C.铁丝D.镁带【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D、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5.(2分)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B.称烧碱质量C.滴加盐酸D.加热水【分析】A、根据玻璃棒搅拌能加快固体溶解速率考虑;B、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和烧碱的腐蚀性考虑;第23页共23页,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D、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A、玻璃棒搅拌能加快固体溶解速率,故A正确;B、用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烧碱具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B错;C、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C错;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D错。故选:A。【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6.(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夏天气温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2分)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3页共23页,A.均含有1个氢分子B.均含有2个氢原子C.均含有氢元素D.均含有2个氢离子【分析】A、根据氢气、水、过氧化氢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水、过氧化氢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气、水、过氧化氢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气、水、过氧化氢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水、过氧化氢分别是由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水、过氧化氢中均不含氢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气、水、过氧化氢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气、水、过氧化氢中均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水、过氧化氢分别是由氢分子、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氢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分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进行分析判断。【解答】第23页共23页,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氢氧化钙析出,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甲中溶液不一定变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氢氧化钙析出,无明显现象,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乙中溶液的组成均没有发生改变,则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硝酸钾、氢氧化钙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分)小明利用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整理出如图的反应“☆”图,图中“﹣”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与稀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B.甲与碳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C.乙与碳反应的生成物难溶于水D.图中反应只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分析】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甲是金属氧化物,C是碳,乙是二氧化碳。【解答】解:A、甲与稀硫酸反应可能得到黄色溶液,例如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是黄色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第23页共23页,B、高温条件下氧化物和碳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中的氧元素不断和碳元素化合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甲与碳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C、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D、碳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是置换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化合反应,稀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10.(4分)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 石油 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光合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填字母)。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分析】(1)根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2)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3)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分析;(4)根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解:(1)碳达峰,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第23页共23页,(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故填:石油;(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故填:光合;(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因乘车而消耗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做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4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9月15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1)“石榴花”形的西安奥体中心主会场,建造时使用了大量钢铁。钢的硬度比纯铁 大 (填“大”或“小”)。(2)以“秦岭四宝”为创意原型的全运会吉祥物灵动可爱、充满活力。吉祥物的制作原料之一是聚酯纤维,聚酯纤维属于 合成 (填“合成”或“天然”)纤维。(3)热情好客的陕西人民将会为运动员提供丰富的陕西美食。肉夹馍是美食之一,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 糖类 。(4)全运村的绿植养护需要用到营养液,下列营养液的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② (填序号)。①(NH4)2SO4②KNO3③Ca(H2PO4)2【分析】(1)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第23页共23页,(2)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3)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4)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1)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钢是一种铁合金,所以钢的硬度比纯铁大;故填:大;(2)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故填:合成;(3)馍提供的有机营养素主要是糖类;故填:糖类;(4)①(NH4)2SO4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属于氮肥;②KNO3中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③Ca(H2PO4)2中只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②。【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2.(4分)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将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1)发射探测器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2)嫦娥五号的登月着陆器使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为 18 。(3)月球岩石中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FeTiO3,其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分析。【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填:2H2+O22H2O;第23页共23页,(2)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33=2+8+x+5,x=18;故填:18;(3)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钛元素显+4价,设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m,则:m+(+4)+(﹣2)×3=0,m=+2故填:+2。【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13.(4分)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稳定 。(2)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 > (填“>”或“<”)铜。【分析】(1)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解答。(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铜片没有,说明锡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锡>H>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锡>铜。故答案为:(1)稳定;(2)Fe+CuSO4═FeSO4+Cu;(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23页共23页,14.(4分)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温度/℃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80.887.694.9103113124136149(1)20℃时,将90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187.6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9:10 。(2)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60℃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改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13 gNaNO3固体。【分析】(1)根据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进行分析解答。(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为200g×50%=100g,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2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87.6g,20℃时,将90g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最多能溶解87.6g,则得到溶液的质量为87.6g+100g=187.6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03g,则加入的硝酸钠能全部溶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0g:100g=9:10。(2)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49g,含义是8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钠149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249g;溶液质量变为224g,则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为224g﹣100g=124g;6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24g,则80℃时,将249g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60℃,溶液质量变为224g。(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钠的质量为200g×50%=100g,5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113g,则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113g﹣100g=13g硝酸钠固体。故答案为:(1)187.6;9:10;(2)60℃;第23页共23页,(3)1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4分)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1)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2)若X是一种碱,其化学式可能是 Ba(OH)2或Ca(OH)2 (只写一种)。(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X是CaCl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三组实验:①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②取少量A中溶液,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pH,pH>7③取少量A中溶液,测其pH,pH>7,再向其中加入K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CaCl2溶液呈中性。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A中溶液一定含有NaOH的是 ②③ (填序号)。【分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碳酸钠性质和碱的组成分析回答此题;(3)根据溶液pH的变化规律以及钙离子可与碳酸根产生沉淀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解答】解:(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2)A中有碳酸钠生成,打开弹簧夹,此时X进入A中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钠可与钡离子或者钙离子生成碳酸钡或者碳酸钙沉淀,同时X为碱,则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X可以是氢氧化钡,也可以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Ba(OH)2或Ca(OH)2。(3)①pH>7,此时说明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无法证明含有氢氧化钠;第23页共23页,②中加入氯化钙后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此时pH>7,说明显碱性是存在氢氧化钠,因此②证明含有氢氧化钠;③此时溶液pH>7,加入碳酸钾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过滤,碳酸钠已经全部反应,氯化钙显中性,证明含有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②③。【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16.(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 集气瓶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3)如图中装置 (填字母)可用来收集氧气。(4)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D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确定其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其收集方法;(4)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1)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2)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若制取氧气则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填:2H2O22H2O+O2↑;第23页共23页,(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故填:B;(4)D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发生燃烧,若将反应生成的氧气通入D中,使其接触底部的白磷后,看到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燃烧的条件,难度不大。17.(7分)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学习交流】(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 红 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 蓝 色。(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 能 (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探究】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稀盐酸 溶液无明显现象废液中没有AgNO3实验2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反思评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Al2(SO4)3+3Ba(NO3)2=3BaSO4↓+2Al(NO3)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拓展应用】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Al3+ (写离子符号)。第23页共23页,【分析】【学习交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其应用来分析;【拓展探究】根据检验硝酸银可以氯离子分析;【反思评价】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拓展应用】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分析。【解答】【学习交流】(1)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乙中是铜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溶液颜色变为蓝色。(2)甲实验可知,活动性铝>铜,由实验乙可知。活动性铜>银,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拓展探究】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AgNO3,可加入稀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无硝酸银;【反思评价】由于实验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铜和硫酸铝,所以废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也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影响硫酸铜鉴别,硫酸铝与硝酸钡反应化学方程式:Al2(SO4)3+3Ba(NO3)2=3BaSO4↓+2Al(NO3)3【拓展应用】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由于铝活动性大于银和铜,铝可以置换出废液中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l3+。故答案为:【学习交流]红;蓝;能;【拓展探究】稀盐酸;【反思评价】Al2(SO4)3+3Ba(NO3)2=3BaSO4↓+2Al(NO3)3;【拓展应用】Al3+。【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和对实验结论归纳能力,要学会用探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18.(5分)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如图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23页共23页,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1)反应中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 20 g。(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反应中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40g﹣20g=20g。故填:20。(2)设硫酸质量为x,2NaOH+H2SO4═Na2SO4+2H2O,809820×20%x=,x=4.9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4.5%,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23页共2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