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味C.测定溶液pHD.稀释浓硫酸2.(4分)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  )A.模拟月相的形成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C.纯净物的类别D.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3.(4分)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第19页共19页 A.2CO+O22CO2B.H2+CuOH2O+CuC.2H2+O22H2OD.H2CO3H2O+CO2↑4.(4分)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A.B.C.D.5.(4分)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9页共19页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  ;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2)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  。7.(6分)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t1t2t3物质A(克)36.036.237.3物质B(克)31.636.2110.0物质C(克)0.1650.1350.076(1)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3℃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  (选填“甲”或“乙”)。第19页共19页 (3)t1℃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15分)8.(15分)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  【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继续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Ⅱ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猜想②正确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1)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铁锈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9小题6分,第10小题10分,第11小题4分,共20分)第19页共19页 9.(6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1)锂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  能。(2)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一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有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D.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3)图为某款锂电池手机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结合图象分析手机夏天比冬天耐用的原因是:  。10.(10分)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60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12345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1515151515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3m91010求:(1)表格中m的数值是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  次实验。(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4)请画出上述过程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第19页共19页 11.(4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2)佩戴口罩出行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  垃圾桶最合适。(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①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第19页共19页 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4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味C.测定溶液pHD.稀释浓硫酸【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第19页共19页 2.(4分)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  )A.模拟月相的形成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C.纯净物的类别D.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分析】①科学研究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②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③根据一定的规则可以对物质或其他量进行分类;④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解答】解:A.该图是利用了人对小球在不同位置,对光的观察现象进行转化模拟月相的形成,采用了模型法,不合题意;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是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不合题意;第19页共19页 C.该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对物质进行分类,不合题意;D.该实验中,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这里采用了转换的方法,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转换法等。3.(4分)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  )A.2CO+O22CO2B.H2+CuOH2O+CuC.2H2+O22H2OD.H2CO3H2O+CO2↑【分析】反应前的物质中共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一种物质,所以该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是化合反应,据此观察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由物质的构成及反应的特点可知,该反应与图示相符;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与图示不相符;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该反应与图示不相符;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该反应与图示不相符。故选:A。【点评】根据分子模型图判断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及化学式的书写;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反应物、生成物进行分析。4.(4分)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第19页共19页 A.B.C.D.【分析】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需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和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能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实验,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左边的红磷不能燃烧,右边的红磷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图中实验,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图中实验,试管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9页共19页 5.(4分)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B.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D.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分析】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锌>铁>铜,在进行实验时,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铁没有剩余。所以:A、根据铁不能与氯化锌反应,能与氯化铜反应,可以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故A说法正确;B、由于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以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故B说法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故C说法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可能含有CuCl2,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6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第19页共19页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2)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 盐酸浓度过高,具有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分析】(1)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图示方法是排水法,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2)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会导致石灰水始终未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盐酸浓度过高,具有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答案为:(1)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不易溶于水;(2)盐酸浓度过高,具有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6分)下表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t1<t2<t3)的溶解度,请回答:温度(℃)t1t2t3物质A(克)36.036.237.3物质B(克)31.636.2110.0物质C(克)0.1650.1350.076(1) t2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3℃时,分别取等量的B、C饱和溶液于试管甲、乙中(如图),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有固体析出的试管为第19页共19页  甲 (选填“甲”或“乙”)。(3)t1℃时,将10克A固体放入4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可以判断物质溶解度大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1)由表中信息可知,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t2。(2)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不考虑试管中水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温度降低,B的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故填:甲。(3)t1℃时A的溶解度是36.0g,将10gA固体放入4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填: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15分)8.(15分)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 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继续探究第19页共19页 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Ⅱ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②正确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1)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 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气泡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 AC 。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铁锈【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解:【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故填: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设计】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白色沉淀猜想②正确第19页共19页 Ⅱ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猜想②正确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1)方案Ⅰ的结论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填: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产生气泡。【表达交流】A.紫色石试液遇到显酸性溶液变红色,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滴加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因此可以用石蕊试液检验;B.铜片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不能用铜片检验;C.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过程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因此可以用铁锈检验。故填:A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9小题6分,第10小题10分,第11小题4分,共20分)9.(6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表彰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质量轻、可充电、功能强大的电池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等各种产品。(1)锂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 化学 能。(2)碳酸二甲酯(C3H6O3第19页共19页 )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一种成分,下列关于碳酸二甲酯说法正确的有 AD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相对分子质量是90克D.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3)图为某款锂电池手机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结合图象分析手机夏天比冬天耐用的原因是: 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时间越短 。【分析】(1)根据电池充电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组成、化学式的意义及其相关计算来分析;(3)根据图象信息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锂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2)A.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B.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说法错误;D.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二甲酯分子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63:=1:2:1,故说法正确。故选AD;(3)由图象可知,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时间越短,所以手机夏天比冬天耐用;故填:温度越低,电压下降到放电终止电压时间越短。【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10分)将12.9克NaCl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60克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12345加入CaCl2溶液质量/克1515151515生成沉淀的总质量/克3m91010求:(1)表格中m的数值是 6 。(2)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是在第 4 次实验。第19页共19页 (3)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4)请画出上述过程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分析】(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m的值;(2)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溶液中Na2CO3完全反应的实验;(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碳酸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4)根据上述计算的数据做出上述过程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每加入15g的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3g,第三次生成沉淀是9g,则第二次生成沉淀的知识6g,所以m=6。(2)由表中的数可知,第四次加入的氯化钙溶液若完全反应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应为12g,而实际只产生了10g沉淀,说明了碳酸钠已完全发生了反应。(3)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CaCl2=CaCO3↓+2NaCl106100117x10gy解得:x=10.6gy=11.7g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2.2%答: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82.2%。(4)由上述计算可知,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9g﹣10.6g=2.3g,氯化钠的总质量为:2.3g+11.7g=14g。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总质量为a,3g:15g=10g:a,解得:a=50g。由上述数据可作出反应过程中溶液中NaCl质量的变化图为:第19页共19页 故答案为:(1)6。(2)4。(3)82.2%。(4)见上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样品混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表中的数据分析出每15g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生成了沉淀的质量,能锻炼学生的慎密思维及解题能力,难度较大。11.(4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思想指引下,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1)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分离和基因测序,是研发疫苗和药物的基础。为应对疫情,同学们都居家学习,在此期间做法合理的有 AD 。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B.长时间躺床上看书C.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2)佩戴口罩出行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举措。一次性口罩需要及时更换,废弃的口罩应放入 B 垃圾桶最合适。(3)对公共场所的定期消毒是控制新冠肺炎的有力保障。“84”消毒液被广泛用于新冠疫情的卫生消毒,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取,生成物中有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其中次氯酸钠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①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②写出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第19页共19页 【分析】(1)根据预防疾病的做法来分析;(2)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A.健康饮食,平衡膳食,说法正确;B.不能长时间躺床上看书,以免造成骨骼畸形、近视眼等,说法错误;C.不能多服用抗生素增强抵抗力,以免影响人体健康,说法错误;D.关爱家人,乐观面对生活,说法正确。故选AD;(2)废弃的口罩属于有害物品,应放入标有有害垃圾的垃圾桶最合适;故填:B;(3)①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x+(﹣2)=0,则x=+1;故填:+1;②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故填:Cl2+2NaOH═NaCl+NaClO+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第19页共1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14 14:49:56 页数:19
价格:¥5 大小:491.50 K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