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一、(5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菡萏/成吉思汗勉强/强聒不舍B.酝酿/应运而生娇媚/矫揉造作C.绢本/开卷有益诡谲/纵横决荡D.狭隘/旁逸斜出哺育/相辅相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多音字的考查。A.hàn/hán,qiǎnɡ/qiǎnɡ;B.yùn/yùn,jiāo/jiǎo;C.juàn/juàn,jué/jué;D.ài/yì,bǔ/fǔ;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独裁气冲斗牛狼藉坦荡如砥B.侦缉浮光掠影愁怅不屑置辩C.盔甲人声鼎沸坍塌正襟威坐D.骈进形销骨立恣雎震耳欲聋【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字形的考查。B.“愁怅”应该为“惆怅”;B.“正襟威坐”应该为“正襟危坐”;D.“恣雎”应该为“恣睢”;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B.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日本政府想要禁用汉字可能实现不了。C.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举手投足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D.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葬。【答案】B【解析】A.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改用“不可思议”;B.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C.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改用“轻而易举”;D.持之以恒:意为长久地坚持下去。褒义词,形容盗墓贼不当。故选B。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B.按照《规划》,这里将修建一个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C.由于俄乌之间的战争持续升级,使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后续发展。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的工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改为“推举、讨论和表决”。B搭配不当。去掉“和改善”。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使”。故选D。5.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学校组织“新闻热点大家谈”活动,请你按照活动要求完成任务。(8分)【任务一】热点新闻搜集新闻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日渐严重。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2020年达到1.83亿人。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个专章,特别规定了防沉迷条款,展现了预防和解决未成年网络沉迷问题的决心;“双减”文件明确提出“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与“防止网络沉迷”,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关键思路。--新华社7月24日消息新闻材料二:专家指出,当前显然还有部分网络平台没有处理好商业目标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在“青少年模式”上被动应付、敷衍了事。防沉迷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等各方需要形成合力。针对当前“青少年模式”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专家建议,整个行业内部需要形成自律准则,以弥补现有强制性规定的不足。--《人民日报》2021年08月20日新闻材料三: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人民日报》2021年08月31日(1)老师让你整理同学们搜集的热点新闻,以上三则资料最适合放在下面哪个文件夹中()(3分)A.B.C.D.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闻主题。根据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日渐严重”可知,本则新闻报道的是未成年网络沉迷问题;根据材料二“针对当前‘青少年模式’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专家建议,整个行业内部需要形成自律准则,以弥补现有强制性规定的不足”可知,本则新闻报道的是防止未成年网络沉迷的“青少年模式”仍需改进;根据材料三“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可知,本则材料报道的是防止未成年网络沉迷的相关政策。因此,三则新闻适合放入的文件夹应是“网络沉迷”;故选B。【任务二】新闻采访调查(2)你所在的小组要针对上面三则材料的话题进行新闻采访,请从下面三组人物中任选一个,并结合【任务一】的三则新闻,设计两个问题。(2分)A.老师 B.同学 C.家长【答案】示例:选择老师。问题一:请问老师,咱们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方面都做了哪些教育工作呢?问题二:请问老师,怎么样才能发现班级中沉迷网络的学生呢?【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设计与语言表达。选择“老师”设计问题:根据材料二“防沉迷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可提问:班会中是如何普及沉迷网络的危害和正确利用网络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一“‘双减’文件明确提出‘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可提问:双减政策后是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的?选择“同学”提问:根据材料一“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可提问:平时上网主要是用于学习还是休闲娱乐?根据材料三“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可提问:是否能够理解限制未成年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这一措施?选择“家长”提问:根据材料二“防沉迷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等各方需要形成合力”可提问:平时是如何监督孩子上网的?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材料三“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可提问:如何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任务三】热点新闻讨论(3)在班级进行热点新闻大讨论中,大家对【任务一】的新闻话题最感兴趣。尤其是对未成年人使用电子产品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应该将未成年人从互联网上割离,完全杜绝使用”,有人认为“未成年人应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观点。(50字以上)(3分)【答案】示例:我认为未成年人应该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未成年人完全割离互联网,对于电子产品关键在于“合理使用”,要用其长,避其短。因为电子产品有其优势,比如查找资料便捷快速,信息存储量大,即时通讯方便沟通等,如果控制好使用时间,不沉迷其中是有利的。【解析】本题考查观点表述。首先应表明自己的态度,再说明理由,语言简洁,论述有理即可。如果选择“应该将未成年人从互联网上割离,完全杜绝使用”此观点,则理由可以是:未成年人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人生路口,尚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分辨各类信息,而网络上信息繁杂,不乏低俗暴力等内容,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再则,未成年人处于学习知识、广泛阅读、丰富自身的黄金时间,不应浪费时间于网络游戏。因此,网络对青少年的帮助弊大于利,应该将未成年人从互联网上割离,完全杜绝使用。如果选择“未成年人应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则理由可以是: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移动器官”,当成年人都频繁地使用手机,孩子们难免会想“为什么我不可以用”;当学校安排了网课与线上作业,孩子们也不得不对着电子屏幕完成任务;对新兴事物产生兴趣是人之常情,一味地捂住孩子的眼睛,也挡不住他们想从指缝往外看的心,不如以孩子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们自觉能动地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二、古诗文默写(2小题,共8分)6.(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①起舞弄清影,。(苏轼《水调歌头》)②,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是非木杮,?(纪昀《河中石兽》)⑥,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答案】①何似在人间②强欲登高去③一蓑烟雨任平生④入则无法家拂士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⑥手把文书口称敕【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似”易误写成“事”,“蓑”的部首易写成“竹字头”,“拂士”的“士”不要写成“土”,“敕”易误写成“赦”。(2)某同学收集了有关“边塞”题材的诗文,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4分)题目作者描写山水的句子批注《使至塞上》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瀚海似雪,婵娟如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景各异,大雁南飞【答案】①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由题干关键词“边塞”和批注中的提示语可知:①处应为“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②处应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共46分)三、(5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8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上下一白 一碧万顷D.及下船 及鲁肃过浔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绝:消失/断绝;B.是:指示代词,这,这样/动词,是;C.一:副词,全/数量词,一片;D.及:意思都是等到。故选D。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①(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①“余”:我,“焉得”:哪能。(2)“痴”:痴迷。9.下列对选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三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亭观赏雪景B.《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D.《湖心亭看雪》一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瘦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A.正确;B.错误,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C.错误,应是侧面烘托而不是正面描写。D.错误,是“西湖”而不是“瘦西湖”。故选A。【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①,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湖中菰蒲②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予信宿③金山及碧云、香山;是日垮蹇④而归,由青龙桥纵辔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节选自《檀园集》卷八[注释]①匌匒(ɡédá):重叠的样子。②菰(ɡū)蒲:水生植物。③信宿:连宿两夜。④跨蹇(jiǎn):骑着蹇驴或驽马。(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折而北()②顾而乐之()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①向北②环视【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折而北”的意思是:转而向北走。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北。②“顾而乐之”的意思是: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顾:环视。(2)上面文段与《湖心亭看雪》都记叙了作者观赏风景的过程,试分析文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答案】文段主要表达出作者沉醉于西山景色之中的潇洒自如、怡然自得的情感。【解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西山的建筑、湖泊、树木、山峰等美景,“顾而乐之,殆不能去”,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美景的赞美,陶醉于美景之中,怡然自得,以及依依不舍之情。【译文】从西直门出去,经过高粱桥,大约十里路,就到了元君祠。转而向北走,有大约十里河堤,路旁是很多老柳树,参差不齐交相呼应;清澈的湖水大约有数百顷,清澈见底。西山重重叠叠,与湖中的波光水影一上一下。远处可以看见功德古刹和玉泉亭榭,有朱红色的门和碧绿的琉璃瓦,绿色的树林和山峰互相呼应。湖中有点点水草,水鸟一上一下地飞翔,如同在江南的绘画之中。我连着在金山及碧云寺、香山寺待了两天,第二日就骑驴回去。由青龙桥纵行湖堤上,晚风习习,湖中波光乍起,山间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柳条疯了似地摇摆,我四处看看瞧瞧,心里感到快乐,几乎不想离去。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栏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解析】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因此,刘禹锡用此典故,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记载,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作者用此典故,表达对贬谪多年后回到家乡,对岁月流逝之无情,对恍如隔世的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颈联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请简要分析其蕴含的哲理。(2分)【答案】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船驶过,生病的树木前正有千万棵树木迎春生长。蕴含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四、(8小题,3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材料一】“双减”解读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什么要推进“双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作出权威回应。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义务教育突出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反响强烈。据介绍,针对以上问题,“双减”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同时,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作出部署,系统推进,全链条推进“双减”工作。(来源:新华社记者:胡浩)【材料二】“双减”实践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喻伯军说:“作业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____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之一,____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____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很多人关心,理想的作业管理是怎么样的呢?其实省教育厅在2015年的中小学作业管理指导意见中已经有所表述,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反馈”这八个字。这八个字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最好的状态是学生能喜欢上做一些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能力,获得成就感。”杭州市凤凰小学校长缪华良校长说:“‘双减’首先是把作业量减下来。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要把落实教学目标的行为延伸到家庭作业,更不要把查漏补缺的希望寄托在家庭作业上。如果课堂低效,作业就是学业负担;如果课堂高效,作业是锦上添花。作业减负,关键在于课堂提效。”金华市是浙江省“双减”工作首个试点市。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周红星介绍了目前金华市作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包括强化作业总量控制;强调一校一案,建立作业公示;强化作业质量提升;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强化学生习惯培养;小学晚9点、初中晚10点不做作业。作业设计是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都市快报)【材料三】“双减”思考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静待花开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如网上说,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双减”政策就是要在人才培养规律的指引下,对一些旧有教育观念进行纠偏,促成家长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在育人途径及方式上同向同行,让教育回归常态,让家长回归平常心,让人才培养顺应规律。家长是一项巧职业,需要科学育子的智慧。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质量。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双减”新政策背景下,家长还需摒弃“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旧观念,丢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旧思维,明辨“疯狂培训+疯狂刷题”的旧陷阱。须知,知识比成绩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陪伴比培训更重要。无论教育如何改革,父母始终都是孩子的终身责任人。学校是一所大课堂,需要回归育人的初心。随着“双减”的实施,学生的负担轻了,家长的焦虑减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却更重了。因此,学校固有的教育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教法必须改变,要建立起与“双减”相适应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做强校内教学主战场,提高校内教育质量,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意义、成长的幸福。(作者:万鹏)12.材料一中有一幅插图,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解说图片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效果。(3分)【答案】内容: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使学生过于疲劳,有关部门推进双减工作。作用:图中把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比作沉重的杠铃,形象直观地展现学生的沉重负担以及造成负担的原因,说明推行双减政策的必要性。【解析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及漫画含义。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义务教育突出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是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和漫画中压在小孩身上的杠铃“校外培训、作业负担”可知漫画的内容是: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使学生过于疲劳,有关部门推进双减工作。作用:漫画中杠铃的比喻义“校外培训和作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生动形象地展现学生的沉重负担以及造成负担的原因,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分析,说明推行双减政策的必要性。13.请将以下三个字按照正确的顺序填入材料二中画横线的空白处,并陈述理由。(3分)A.也 B.更 C.既三个字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理由:【答案】既也 更 理由:既……也……,表并列关系,表现出作业改革以生为本,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和教师专业发展同样重要。更,表递进关系,表现出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做到作业改革以生为本,语意更进一层。【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A.也:①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用在句末。②表示句中的停顿。③表示同样。④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B.更:①更加;越发。②再。C.既:①已经。②既然。③完了;尽。④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其中“既……也……”表示并列结构,表示两个关系当中有一定的先后的顺序。结合材料二第一段语境“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之一”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并列关系,可用“既……也……”,表现出作业改革以生为本,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和教师专业发展同样重要。“更”是更加的意思,表递进关系,“更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表现出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必须做到作业改革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语意更进一层。所以顺序为:既、也、更。14.请阅读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答案】运用比喻,引用名言,把教育比作静待花开,引用管仲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来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拒绝急功近利,更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教育是一门慢艺术,需要静待花开的过程”把教育比作静待花开,是比喻的修辞;同时引用管仲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来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培养人才应顺应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说服力强。15.“双减”政策执行后,张华的妈妈不太了解这个政策,并且认为以后的学习可以全权交给学校了,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以班主任王老师的身份向她进行解释。(4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示例:张华妈妈,你好。双减政策是国家为了减轻学生及家庭负担采取的新措施。在学校里,我们会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作业负担。同时,家庭环境的好与坏,也会决定孩子的学习质量。家长也要改变旧观念,明白知识和健康的重要性,耐心地陪伴孩子。相信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起来。【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张华的妈妈不太了解“双减”政策,并且认为以后的学习可以全权交给学校的错误理解,可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双减’工作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材料三第一段“家长是一项巧职业,需要科学育子的智慧。家庭环境的好与坏,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质量。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双减’新政策背景下,家长还需摒弃‘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旧观念,丢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旧思维,明辨‘疯狂培训+疯狂刷题’的旧陷阱。须知,知识比成绩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陪伴比培训更重要。无论教育如何改革,父母始终都是孩子的终身责任人”,第二段“要做加强校内教学主战场,提高校内教育质量,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意义、成长的幸福”等内容向她解释。示例:张华妈妈,你好。“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同时,家庭教育方面也要转变旧观念、旧思维,因为知识比成绩更重要,健康比分数更重要,陪伴比培训更重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生活的意义、成长的幸福吧!(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7分)拾鹿角申平⑴那年春天,我和哥哥到大山深处去捡拾鹿角。⑵每到春天,公鹿头上的旧角会自行脱落,然后长出新角来。鹿角可入药,又可作装饰品,一对鹿角,能卖到一两千块。⑶春天的山里,说不出有多么美丽。我们却无心欣赏美景,眼睛只管盯着地面,在草丛里、树空间寻找鹿角。⑷但是第一天,我们一无所获。哥哥就说:A.走,咱再往远处走走。不觉间,我们走到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晚上,我们在一块巨石下面支起了帐篷。夜晚的山谷,寒风阵阵,还夹杂着隐约的狼嚎。我们蜷缩在里面,浑身直打哆嗦,紧握砍刀一动不敢动,仿佛一动狼就会扑过来。⑸天亮以后,哥哥说,赶紧收拾东西往回走吧。但是,我们转了好久,竟然又转回到昨晚宿营的地方来了。我张嘴要哭,却被哥哥严厉制止住。他说:B.走,我们换一个方向走。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⑹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去找鹿角了,只能在大山里不停奔走。当我们走到一片林间空地时,突然惊起一群野鹿,轰隆隆地一阵响,直冲进树林。奇异的是,有一对雄鹿,犄角别着犄角,在原地打转。我们一看,立刻呐喊着冲了过去。两只雄鹿惊慌地侧着身子奔跑,很快就被两棵树夹住,动弹不得。⑺太好了!哥哥呼喊着跑过去,举起砍刀就要往野鹿脖子上砍,但他的刀突然停在空中,然后又放下,说:不行,野鹿是国家保护动物,砍死是犯法的。我说,那就干脆把它们的犄角敲下来!⑻我们走到鹿角旁,看到野鹿那两双充满恐惧绝望的眼睛。别住就意味着死亡,野狼会毫不费力地把它们吃掉。既然都是鹿角惹的祸,给你们敲掉正好。我举刀要砸,哥哥又说不行。他说,如果硬砸鹿角,鹿也会流血而死。⑼哥哥郑重其事地考虑了半天,最后他说:咱们还是帮它们把犄角分开吧,救命总比杀生强。⑽于是,我们放下砍刀,上前去拆解鹿角。它们却很害怕,脑袋不停摆动挣扎,尖尖的鹿角竟然划破了哥哥的手。后来哥哥开始跟野鹿说话,还轻轻地唱歌给它们听,慢慢靠近,轻轻抚摸它们。野鹿渐渐安静下来。哥哥看准了鹿角卡住的地方,左掰右扭,最后哗啦一声,鹿角真的分开了。两只野鹿立刻纵身跃起,闪电般跑向了丛林。⑪⑾野鹿获救了,可我们依然迷路。我们在树林里左突右奔,森林好像无边无际。天渐渐又要黑了,我和哥哥的脸变得蜡黄,手脚发抖。我们躺在地上哭起来,一起高喊:救命呀,救命呀!我们的声音在树梢上滚动,在山谷间回荡,回答我们的只有沉默。⑫⑿正在绝望之际,忽然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声响,我们抬头一看,竟然是一群野鹿举头看着我们,还有两只公鹿朝我们发出“呦呦”的叫声。咦,难道这是刚才我们解救的公鹿吗?它们跑来干什么呢?⑬⒀哥哥猜测说,它们是不是要给我们带路,走,跟它们走试试。于是我们往前走。鹿群果然在前面不快不慢地走,有时还会停下来等待我们。翻过一座山,前面忽然豁然开朗。我和哥哥不由兴奋地喊叫起来。⑭⒁这时,鹿群要准备回去了。我和哥哥不断向它们挥手,鞠躬致谢。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鹿群里的公鹿忽然拼命晃动起头颅来,之后听见辟里啪啦一阵响,等到它们消失以后,它们停过的地方,留下了十几只鹿角……(选文有删改)16.请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小说故事情节。(4分)因为鹿角可以卖钱所以进山捡拾→因为一无所获①______→因为内心恐惧所以决定返回→因为迷路②______→③______所以放弃鹿角→④______所以得到野鹿帮助和回报【答案】①所以走进原始森林 ②所以撞见鹿群 ③因为守法和仁爱 ④因为救助野鹿【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故事情节。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空:联系本文第④段“但是第一天,我们一无所获”“哥哥就说:‘走,咱再往远处走走。不觉间,我们走到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可知因为一无所获,所以走进原始森林;②空:联系本文第⑥段“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去找鹿角了,只能在大山里不停奔走。当我们走到一片林间空地时,突然惊起一群野鹿”可知,因为走进原始森林,所以撞见鹿群;③空:联系第⑦段“野鹿是国家保护动物,砍死是犯法的”,⑨段“哥哥郑重其事地考虑了半天,最后他说:咱们还是帮它们把犄角分开吧,救命总比杀生强”可知,因为守法和仁爱,所以放弃鹿角;④空:联系第⑪段“野鹿获救了,可我们依然迷路”,第⑫段“正在绝望之际,忽然听见一阵轰隆隆的声响,我们抬头一看,竟然是一群野鹿举头看着我们”以及第⑬段“它们是不是要给我们带路,走,跟它们走试试。于是我们往前走。鹿群果然在前面不快不慢地走,有时还会停下来等待我们。翻过一座山,前面忽然豁然开朗。我和哥哥不由兴奋地喊叫起来”可知,因为救助野鹿,所以得到野鹿帮助和回报。17.文中A、B两处画线句,“哥哥”反复说“走”。如果此时你正为同学演读这个故事,会怎么处理“走”字的重音呢?请说说你的判断及理由。(4分)【答案】A.示例:①前一个“走”字,表达了在一无所获情况下,“哥哥”坚持前行的果敢态度,应重读;②后面的“走走”,是前路未知的试探,带有商量语气,应读得平缓一些。B示例一:①前一个“走”字,是迷路之际、“我张嘴要哭”时,“哥哥”的严厉呵斥。带有命令语气,应重读;②后一个“走”字,是“哥哥”指出离开的路径,可用平缓的语气读。或:②后一个“走”字,是“哥哥”对“我”的催促,语气强烈,也应重读。【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重音分析。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这就是“重音”,这就要求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例如A:前一个“走”重读,后一个“走”语气平缓。联系本文第④段“但是第一天,我们一无所获”可知,这里表达的情感是“我”和“哥哥”因一无所获而感到无奈,这个“走”字是“哥哥”在经过权衡之后所做出的决定,体现出“哥哥”的果敢和坚决,因此第一个“走”应重读;联系第④段“咱再往远处走走”“不觉间,我们走到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可知,此时的哥哥也不知道前路的状况,语气中带着不确定,是试探性地前行,也是和“我”商量,因此第二个“走”语气应平缓。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例如B:前一个“走”重读,后一个“走”也可重读,也可用平缓的语气。联系本文第⑤段“我张嘴要哭,却被“哥哥”严厉制止住”中的“严厉制止”可看出“哥哥”此时的态度非常的强硬和坚决,是一种命令的语气,因此前一个“走”应重读;联系第⑤段“我们转了好久,竟然又转回到昨晚宿营的地方来了”“我们换一个方向走”,第⑥段“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去找鹿角了,只能在大山里不停奔走”可知,这是“哥哥”在明白迷路了的情况下所想到的办法,这个方案不确定是否能让他们走出迷途,因此语气应平缓;联系第⑥段“只能在大山里不停奔走”可知,此时“我”在“哥哥”的带领之下想要快速离开此地,因此第二个“走”可理解为“哥哥”催促我快点走,因此第二个“走”也可重读。18.你想学习一点心理描写手法,于是从文中做了以下摘录。现请完成下表。(4分)例句心理方法第⑷段:仿佛一动狼就会扑过来紧张、害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第⑾段:我们的声音在树梢上滚动,在山谷间回荡,回答我们的只有沉默。④____________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答案】①通过幻觉描写,揭示人物心理 ②示例:他呼喊着跑过去,举起砍刀就要往野鹿的脖子上砍,但是他的刀却突然停在空中,然后又放下 ③惊喜、犹豫 ④孤寂、绝望【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赏析。①空:根据第④段“仿佛一动狼就会扑过来”“夜晚的山谷,寒风阵阵,还夹杂着隐约的狼嚎。我们蜷缩在里面,浑身直打哆嗦”可知这里是通过“我”的幻觉写出了“我”和“哥哥”深夜在山谷的害怕、紧张的心理。因此这里运用的是幻觉描写,通过幻觉描写来体现人物心理;②空:作答本题时,任意在文中找出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的句子即可。例如第⑦段“他呼喊着跑过去,举起砍刀就要往野鹿的脖子上砍,但是他的刀却突然停在空中,然后又放下”,从这句里的一系列动词“呼喊、跑、举、放下”可知是运用了动作描写;又如第⑪段“天渐渐又要黑了,我和哥哥的脸变得蜡黄,手脚发抖”,从这句里的“脸变得蜡黄”可知是运用了神态描写,“手脚发抖”是动作描写,写出的是当时“我”和“哥哥”的无助和绝望。③空:联系第⑦段“他呼着跑过去,举起砍刀就要往野鹿的脖子上砍,但是他的刀却突然停在空中,然后又放下”可知,“呼喊着跑过去”写出了“我”和“哥哥”在一无所获时突然看到鹿时的惊喜;“但是他的刀却突然停在空中,然后又放下”体现了当时“哥哥”对于是否要杀死这只鹿时的犹豫;19.有人觉得小说结尾突兀、虚假。但你通读之后,认为结尾合乎行文逻辑,也颇具匠心。请从情节、主题等角度阐述你的理解。(5分)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示例:①小说结尾,野鹿以脱落的鹿角回报“我”和“哥哥”救助的善举,与开头交待“公鹿的旧角春天会自行脱落”这一情节照应,行文符合逻辑;)与前文“我们在山中不断寻找鹿角却一无所获”的情节形成陡转,启示读者思考善举的意义。小说以带有奇幻色彩的野鹿感恩回报之举结尾,意在突显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的道理,也彰显了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段的作用。从情节上分析:联系第⒁段“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鹿群里的公鹿忽然拼命晃动起头颅来,之后听见辟里啪啦一阵响,等到它们消失以后,它们停过的地方,留下了十几只鹿角”可知,这与第⑼段“哥哥郑重其事地考虑了半天,最后他说:咱们还是帮它们把犄角分开吧,救命总比杀生强”,以及第⑵段“每到春天,公鹿头上的旧角会自行脱落,然后长出新角来”相照应,因为我们解救了鹿,所以它们以鹿角相赠,情节上合情合理;再结合全文的情节“从一无所获到偶然碰到鹿,结果却放了鹿,最后鹿以鹿角作为回报”可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且充满传奇色彩,新颖吸引人;从主题的角度分析:结合本文的内容“通过‘我’和‘哥哥’寻找鹿角时迷了路,偶遇鹿并解救了鹿,最后鹿指引‘我’和‘哥哥’走出迷途并回报以鹿角”凸显出了善有善报的主题,同时鹿作为动物,“我”和“哥哥”能够做到保护动物,最后鹿报答我们,体现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再联系第⒁段“鹿群要准备回去了。我和哥哥不断向它们挥手,鞠躬致谢”也体现出知恩图报的主题,因此最后一段这样写恰到好处,升华主旨,发人深思。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1小题,50分)20.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未泯;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题目:让长久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范文】把握距离,让美丽长久有人说,距离会产生美;有人则说,距离会冲淡感情,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冷漠。可我要说的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会把握距离,才能让美丽长久。陶渊明辞官归隐,采菊南山,与官场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日子清贫,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对是非、冷漠间距离的把握。朱自清一身傲骨,为了国家的尊严,纵然忍饥挨饿而舍弃生命,也远离美国的救济粮,这又何尝不是对是非、冷漠间距离的把握?在对是非、冷漠间距离适度的把握中,仁人志士谱写出华彩乐章,迁客骚人写就了万古文章。他们是世人的楷模,他们的行为永远闪烁着夺目的光辉!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但是,在一些阴暗的角落里,却还有许多人,他们为了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拉近了与是非、冷漠间的距离,拉长了与人民之间的距离,做出了许多为人所不齿的事情。像秦桧搬弄是非,乱杀忠良拉长了为国与为民之间的距离,最终遭到百姓的唾骂,遗臭万年。不仅是古人,现代社会中的那些腐败分子,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惹是生非,损国害民,与人民的距离日渐拉远,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可见,远离是非,把握住做人的分寸,才能使自己有个美好的人生。而远离是非,把握住做人的分寸,就需要我们拒绝冷漠,以爱心去呵护人间真情。记得爷爷曾对我说,他们以前的家没有院墙,每家每户都紧挨着,谁家有事大家都会去帮忙。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在大街小巷,都有他们快快乐乐的身影。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语对他们来说是那么恰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交流,把好适度的距离,热情相处而不过分亲昵,才能使心灵的河流不会因距离过干涸。请把握距离,让美丽长久。(670字)【点评】1.立意深刻,与众不同。这是一篇语言生动、立意深刻而高远的议论佳作。文章开篇列举不同观点,巧妙引出“学会把握距离,才能让美丽长久”这一新颖别致的观点,使立意高远,与众不同。2.正反对比,议论深刻。在论证中,本文选用古今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使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坚守做人要把握距离的重要性。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论证的深度和力度,使作者的观点更为明确和突出。3.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文章论证层次清晰,能结合历史人物进行论证,也能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论证,使文章内容丰富,论证严谨。结尾引用诗句为文章添彩。【解析】从内容上看,“让长久”,意在引导考生体味童年、亲情、友情,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珍惜、如何收藏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关注考生精神上的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几方面立意:1.关注现实,书写火热生活。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值得人们珍惜的人和事,比如亲人、友人、师长、杰出人物、自己的童年、匆匆而逝的光阴等等。2.梳理情感,把脉内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隐秘的情感世界,如思念、留恋、敬畏、崇拜、渴望等。培养健康的情感,有助于净化一个人的灵魂。3.思考人生,提高理性认知。理性认知生活,需要不断地思考人生。那些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那些成功和失败,那些肯定和质疑,都能在思考中长长久久。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附加题(8分)21.名著中的人物,常常面临人生的“选择”。请仔细阅读下表,完成任务。(6分)书名文段相关内容评点“选择”《简·爱》“那你愿意同我呆在一起?”“当然——除非你反对。我愿当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管家。我发觉你很孤独,我愿陪伴你——读书给你听,同你一起散步,同你坐在一起,侍候你,成为你的眼睛和双手。”在罗切斯特先生经历了①之后,简·爱选择回到他身边。毅然决然的选择,这是简·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别担心,亲爱的。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还是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这道路”指的是②。”③探究:如果给以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重新选择的机会,你认为他们会改变自己当初的选择吗?任选其中一部作品谈一谈,阐述你这样认为的理由。④【答案】①庄园失火,疯妻死亡,双目失明(1分)。②文学创作的道路(1分)。③示例:坚定不移的选择,这是一位布尔什维克对共产主义事业伟大的信仰(2分)。④示例:我认为他们不会改变自己当初的选择。每个人之所以做出这样而不是别的选择,与其性格特点、精神品格及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比如,保尔在双腿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选择以笔代刀投入新的战斗。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钢铁般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勇敢乐观的精神,让保尔做出了这样的选择(2分)。【解析】①考查情节的识记。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可知,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结过婚后,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在罗切斯特经历了庄园失火,疯妻死亡,双目失明之后,简·爱选择回到他身边。②考查情节的识记。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可知,选段中所提及的保尔的情况是他当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保尔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③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理解。解题时,答出对这一选择的理解即可。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示例:这一选择展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体现了他不畏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④考查观点表述。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再结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人物这样做的理由。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示例:我认为他们不会改变自己当初的选择。每个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与其性格特点、精神品格及思想感情息息相关。简爱在罗切斯特受伤成了盲人,城堡也成了废墟时回到他身边,因为她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所以她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22.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A.祥子(《骆驼祥子》)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C.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答案】A.祥子(《骆驼祥子》)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想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食其力,是祥子的希望。烈日下拉车、暴雨中拉车,祥子一直用他的勤劳和坚韧,在等待新生活的开启,然而三起三落的经历、小福子的去世,让祥子希望落空,无所期待,他开始自暴自弃,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的人生从此失去意义。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学识广博,为躲避殖民者的压迫,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诺第留斯号潜水艇潜入海底。在漫长的海水之旅中他始终充满希望,他借助潜艇的神秘力量,成功解除了搁浅、冰山封路、鲨鱼袭击等种种险情。同时他发觉海底宝藏为陆上被压迫民族提供反殖民解放斗争的财政支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召唤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到来。他的人生也因此具有特别的意义。C.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并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情感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他之所以能忍受肉体上的精神上的痛苦,是因为他心中始终坚守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念。他心中有一个希望,并愿意为之而等待,为之而奋斗,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特别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人物分析。答案可结合“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分析四个人物充满曲折的人生,有的一直都对生活充满信心,坚定理想;有的在等待中理想幻灭。1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语文中考仿真模拟卷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附解析)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信息预测卷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3-29 21:39:11
页数:18
价格:¥5
大小:279.1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