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高的为稻茬。据此完成1~3题。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上图)。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就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3.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城市片区内各项功能面积之间比例越接近,混合度越高,有利于形成城市混合功能区。近年来,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发展迅速,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联系和区域的稳定发展。下图示意巴黎4个城市片区内各项功能面积比例的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4.城市混合功能区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5.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建设,利于()①降低居民交通成本②丰富区域居民体验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③消除传统功能分区④提升区域用地租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城市混合功能区的发展,顺应了()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气候变化会使鸟类迁徙行为发生改变。黑龙江某林区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途停歇地,一般每年2—5月候鸟陆续迁徙至此。观测表明,近15年来,该林区气候持续变暖,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峰值日和结束日相对稳定;不同到达次序的鸟类,其迁徙时间变化程度也不同。据此完成7~9题。7.该林区有利于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的鸟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是()A.光照达标时间提前B.食物恢复时间提前C.雨季到来时间提前D.农业耕作时间提前8.推测迁徙到达时间明显提前的鸟类()A.到达次序较早,受气温影响较强B.到达次序较早,受气温影响较弱C.到达次序较晚,受气温影响较强D.到达次序较晚,受气温影响较弱9.近15年来,鸟类迁徙首到日、峰值日、结束日的变化趋势导致()A.鸟类迁徙体能消耗加剧B.鸟食昆虫多样性锐减C.鸟类争夺食物现象减少D.鸟食植物生长期缩短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青海格尔木—新疆库尔勒)全线开通运营。格库铁路全长1200千米,沿线多桥梁、隧道,其中新疆境内的台特马湖特大桥全长24.558千米。下图为格库铁路示意图及台特马湖特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10~12题。10.该段铁路()A.沿线地势起伏小B.沿线昼夜温差大C.沿线河网密布D.全程高寒缺氧11.格库铁路的开通运营,将()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有效增加新疆南部铁路运能B.改变沿线农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C.丰富新疆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D.改变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2.铁路经过台特马湖时采用高架桥的形式是为了()A.减小地震对铁路的损坏B.保障湖水的自然流动C.方便游客欣赏台特马湖D.减少对湖水的污染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伴随着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此次月球样品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图为嫦娥五号着陆器景观图。据此完成13~15题。13.嫦娥五号登陆点即采样点在月球正面风暴洋西北部地区1300米高的火山群。在月面活动的嫦娥五号着陆器()A.受陨石撞击的概率比在地面活动时小B.面临极高温和极低温环境和复杂地形C.白天能拍摄到比地球上更蓝的天空D.会因为强烈大风沙尘天气而停止工作14.嫦娥五号归来正逢深夜,此时返回器着陆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A.流动沙丘波状起伏B.地形平坦草木枯萎C.河流蜿蜒湖泊众多D.4小时后日出东北15.嫦娥五号采回的月球样品()A.有机质含量高B.为熔岩风化物C.颗粒大小均匀D.可能存在化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交汇处,其气候主要为高原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日喀则地区一直被誉为“西藏粮仓”。在日喀则地区建成了国家级高原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园以青稞、畜牧、蔬菜和藏区特色旅游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引导和带动高原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特别是观念的转变让蔬菜产业成了当地一大特色优势产业。图左为日喀则农民在青稞田里忙收割,图右为日喀则大棚蔬菜种植。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比照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业,请说出日喀则市青稞种植业的生产特点。(5分)(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日喀则地区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优势。(5分)(3)分析日喀则地区建设高原农业科技园区的优越条件。(8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图尔卡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湖泊,位于非洲东部,形态呈南北长条形,北部水下坡度平缓。形成之初,图尔卡纳湖曾经和尼罗河是相通的,湖水通过尼罗河流出。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图尔卡纳湖和尼罗河分离,形成孤立的湖泊,奥莫河是唯一流入图尔卡纳湖的河流。湖区北部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尖吻鲈、虎鱼、多鳍鱼。下图为图尔卡纳湖及其周边简图。(1)指出与形成之初相比图尔卡纳湖盐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7分)(2)分析湖区北部的渔业资源比南部更丰富的原因。(4分)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有人建议在当地大面积发展葡萄栽培。对此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说出反对的理由。(4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余脉,山体大部分海拔3000m以上,年均降水量1134mm,年均温6.5℃,研究发现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是指能通过0.45微米微孔滤膜的土壤有机碳,主要源于腐殖化的有机质和植被凋落物,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且土层底部土壤黏粒含量少,同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某研究团队在色季拉山东坡海拔3600m至4300m范围内研究了色季拉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规律。下图示意色季拉山研究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1)分析该区域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幅度小的原因。(8分)(2)地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试从坡向、坡度、海拔三个角度进行说明。(8分)(3)推测全球气候变化会对该区域土壤有机碳可能带来的影响。(6分)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以及解析1.B;2.C;3.D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措施的作用。结合材料和农业常识可知,水稻是喜温喜湿作物,小麦为耐旱作物,在收割完水稻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要将水田中的水分及时排出,故在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B正确;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小麦耐旱,不需灌溉,A错误;防虫害需喷洒农药或生物灭虫,C错误;种植小麦不需要打沟进行通风,D错误。2.本题考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目的。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巢湖平原位于我国南方平原地区,原来种植双季稻和油菜,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近年来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口大大减少。小麦便于机械化种植与收割,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少,故该地不经翻耕就播种小麦主要是考虑了当地的劳动力现状与机械化程度,主要目的是减少农业生产工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C正确。3.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变化。近年来该地种植水稻和小麦,种植结构不复杂,A错误;复种指数与气候有关,该地气候无明显变化,B错误;以前种植双季稻,现在种植单季稻,由于劳动力外流,多为机械化操作,同时劳动力有限,不会精细化管理,C错误;该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机械化普及,使该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口大大减少,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增多,D正确。4.D;5.A;6.A解析:4.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城市某一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大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图示丁片区在各项功能面积比例上不存在主体、面积之间比例比较接近,所以丁片区最可能为混合功能区。故选D。5.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混合功能区内,人们出行距离缩短,交通成本降低,①正确。利于功能区内居民感受各类城市活动,丰富人们的体验,②正确。城市用地仍然存在在职能上集中的趋势,③错误。混合功能区内土地用途的选择性增加,竞争会减轻,土地租金可能降低,④错误。故选A。6.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城市存在混合功能区,兼具生产、生活功能,顺应了产城融合的趋势,A正确。不影响区域间的协调、城乡融合,B、C错误。各类产业仍然分明,D错误。故选A。7.B;8.A;9.C解析:7.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光照达标时间主要取决于昼长,决定昼长时间的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比较稳定,达标时间一般不会提前,A错误;当地雨季到来时间主要受东亚季风的影响,与气候变暖无必然联系,C错误;农业耕作与鸟类迁徙间的直接关系不大,且黑龙江林区农业耕作较少,D错误;由于气温的上升,植物萌发期和昆虫活跃期提前,鸟类也必须提早做准备,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和后代的营养需求,因此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B正确。故选B。8.本题考查候鸟迁徙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信息“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峰值日和结束日相对稳定”,推测鸟类迁徙首到更接近冬季,此时刚刚返春,气温较低,且较容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到达次序较早的鸟类到达时气温较低,受气温影响较强,A正确。故选A。9.本题考查鸟类迁徙变化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近15年来,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结束日没有明显变化,平均在潜入地停留时间延长,体能得以恢复,A错误;虽然鸟类停留时间延长,在该地捕食的昆虫和植物数量增加,但不至于导致昆虫多样性锐减,B错误;鸟类停留时间延长,不会影响植物生长期,D错误;鸟类停留时间延长,不同鸟类个体到达的次序拉开了更大的时间差,鸟类同时争夺食物的现象减少,C正确。故选C。10.B;11.A;12.B解析:10.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该段铁路自我国干旱的柴达木盆地翻越昆仑山,再穿越干旱的塔里木盆地,沿线地势起伏大,A错误。大部分地段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B正确,C错误。只有青藏高原路段高寒缺氧,D错误。11.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该铁路运营可以增加铁路沿线地区的运输能力,A正确。不能改变沿线农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B错误。不会影响新疆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C错误。新疆很早就建设了铁路线,D错误。1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铁路高架可能更容易受到地震的损毁,A错误。据图可知,该段铁路跨越台特马湖,是干旱地区难得的湿地。该处将铁路高架,就是为了保障湖水自然流动,B正确。铁路高架穿越湖区,不是为了便于游客的观赏,减少对湖水的污染也不是主要目的,C、D错误。13.B;14.B;15.B解析:13.本题考查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月球没有大气保护,所以陨石撞击多,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没有蓝天,没有沙尘天气,昼夜温差极大,面临极高温和极低温环境和复杂地形,B正确。14.本题考查内蒙古地区环境特点季节性变化。内蒙古中部为温带草原带,河流、湖泊稀少,没有流动沙丘,冬季昼短夜长,地方时6时以后才会日出,此时应日出东南方,12月草木枯萎,B正确。15.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以及月球的环境特点。月球上没有生命,土壤中没有化石和有机质。没有风力和流水分选作用,月壤组成颗粒大小不一。有火山熔岩,有风化物。B正确。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答案:(1)青稞为旱地种植;(2分)机械化程度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小农经营为主),劳动力投入相对较多,单产较高,商品率低;(2分)水利工程量小。(1分)(2)日喀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分)海拔高,光照条件好,且日照时间长;(2分)大棚种植解决了高原低温的不利影响。(1分)(3)日喀则气候条件优越;(1分)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条件好;(1分)区域人口集中,经济基础好,人口素质较高;(2分)交通、通信便利,基础设施完善;(2分)为西藏经济较发达地区,科技力量较强,政策支持。(2分)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特征、区位因素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等。(1)根据图文信息可知,与我国东部商品性、机械化水稻种植相比,该处青稞种植业有投入劳动力资源多,机械化程度低;为旱地种植,水利工程量小;单产高,商品率低等生产特点。(2)日喀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在纬度低、山地环绕的河谷内,热量较为丰富;大棚种植有保温、隔温的优势,高原上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利用大棚更利于有效利用光热资源。(3)日喀则地区有着农业生产的光热、土壤、水源等自然优势;一直被誉为“西藏粮仓”说明农业基础好;当地政府对农业科技园有着政策和科技支持等。17.答案:(1)盐度变高。(1分)形成之初,湖水通过尼罗河流出,带走盐分,盐度低。(2分)之后与尼罗河分离,奥莫河从陆地上带来盐分,无河流排出盐分。(2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分不断累积,盐度升高。(2分)(2)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2分)北部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湖水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2分)(3)当地气候干旱,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导致水资源短缺;(2分)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生态恶化;(1分)当地经济落后,本地市场狭小;地形闭塞,交通不便。(1分)解析:本题考查湖泊水文特征及影响、区域农业发展评价等。(1)根据题意可知,图尔卡纳湖形成之初存在湖水外泄,保持了湖水较低的盐分含量;湖泊演变为内流湖后,湖水只有通过蒸发保持水量平衡,所以盐分会积累、升高。(2)湖区北部有径流汇入,带来丰富营养物质,浮游植物繁生;湖底较浅、平坦,光照充足,浮游生物众多,饵料充足,也利于鱼类活动等。(3)反对的理由主要从水源、生态市场及交通等方面分析。当地地处沙漠,气候干旱,大规模种植葡萄需引河水灌溉,导致水资源短缺;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使湖泊生态恶化;当地经济落后,本地市场狭小;地形闭塞,交通不便,产品不得外运等。18.答案:(1)土壤表层黏粒多,易形成黏层吸附更多的有机碳,并阻挡有机碳下移,可溶性有机碳下移较少;(3分)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2分)底层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3分)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阴坡太阳辐射少,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或阳坡太阳辐射多,土温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3分)海拔高,气温低且缺氧,氧化作用弱,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2分)坡度大的地区由于重力作用随地下水流失的有机碳多,造成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布少。(3分)(3)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3分)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多,随流水流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减少。(3分)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1)材料提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黏粒含量较高且随土层向下逐渐减少”,故黏粒遇水易形成黏层,并阻挡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下移。材料提示“土壤黏粒能吸附可溶性有机碳,且土层底部土壤黏粒含量少”,故底层土壤黏粒少,可溶性有机碳吸附少。材料提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也能很好的溶解于水中”,故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受淋溶作用影响小。(2)阴、阳坡温度差异大,故生物分解作用强弱差异大。具体是阴坡太阳辐射少,光照弱,土温低,生物分解作用弱(慢),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多;阳坡太阳辐射多,光照强,土温高,生物分解作用强(快),可溶性有机碳积累少;坡度大的地方受重力作用影响明显,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少。海拔越高则气温越低且缺氧状况越明显,重力作用随地下水流失的有机碳多,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高。(3)全球气候变化方向有二,一是变暖,二是变得极端。故气温升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分解加快。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多,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增多,随流水流失,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减少。极端天气增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减少。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20 09:00:05 页数:9
价格:¥5 大小:896.5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