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卷(B卷)【含答案可编辑】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卷(B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汽油挥发C.衣服晾干D.瓷碗破碎2.健康成年人的每克头发含锌约170微克,这里的“锌”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检查装置气密性C.过滤D.称量固体药品4.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香烟烟雾中含有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2H”中的“2”表示两个氢原子B.“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C.“Mg2+”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2Cl-”中的“2”表示两个氯离子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红磷B.木炭C.铁丝D.硫7.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试卷第9页,总10页 D.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拉萨啤酒C.西瓜汁D.蒸馏水9.常温下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显碱性的是()A.苹果汁:3.1B.玉米粥:7.5C.牛奶:6.5D.番茄汁:4.210.用球“○”和“●”分别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微观示意图,能够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是()A.B.C.D.11.三氧化二铋(Bi2O3)俗称铋黄,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Bi2O3中Bi元素的化合价是()A.+3B.+6C.+2D.-31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它与水反应不可能生成()A.K2CO3B.KOHC.O2D.Fe(OH)313.合理使用化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保证高产,尽量多施用化肥B.不能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C.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化肥D.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是农村常用的一种磷肥14.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BaCl2、H2SO4、HClB.NaOH、KOH、HClC.K2CO3、Na2CO3、HClD.NaCl、NaOH、HCl15.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铜粉(铁粉)--用磁铁吸引B.CO2(CO)--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CaCl2溶液(HCl)--加入足量碳酸钙,过滤D.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6.现有①氧气 ②氮气  ③二氧化碳  ④二氧化硫  ⑤水   ⑥食盐等六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序号填空.(1)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气体是________;  (2)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3)日常生活中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 (4)导致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17.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用“>”、“<”或“=”填空.(1)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体积________100mL;(2)硬度:金刚石________石墨;(3)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长期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98%.18.某奶制品的营养成分见表.试卷第9页,总10页 项目每100mL能量290KJ蛋白质3.2g脂肪4.0g糖类4.8g无机盐62mg(1)水和________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在表中未标示;(2)该奶制品中________能提供能量(任写一种);(3)儿童每日要摄取足够量的钙才能避免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贫血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19.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任写一种),它燃烧时往往冒黑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①物质没有可燃性   ②燃烧时氧气不充足   ③温度未达到着火点(2)某些石油产品经过加工可以得到各种有机合成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聚乙烯塑料   ②铝合金   ③涤纶   ④羊毛线(3)石油等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其它新能源有________(任写一种).2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元素名称钠镁铝硅元素符号NaMgAlSi原子结构示试卷第9页,总10页 意图(1)表中钠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2)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容易失去________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3)画出表中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2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2)t1∘C时,将2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从t2∘C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提纯得到乙的方法是________;(4)将t1∘C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22.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硫酸铜和污泥.罗布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图所示.(1)步骤①中需要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2)步骤②中,需要加入过量的________,以确保完全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亚铁晶体,步骤③中需要加入适量的物质是________;(4)多吉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铜,不需要步骤③,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5)步骤④中,应蒸发到出现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8分))23.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证安全,请填空.(1)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应该先________再集中加热;(2)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________扑灭;试卷第9页,总10页 (3)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若仰视,会使读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________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4.认真观察甲、乙两装置图,并填空.(1)装置乙中与A试管相连的一端是电源的________(选填“正”或“负”)极;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甲实验中水分子________(选填“可分”或“不可分”,下同),乙实验中水分子________.2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装置图中指定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2)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关闭活塞,再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内液面________,则证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3)若B装置试管内的物质为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B装置试管内的物质为高锰酸钾,试管内导管口还应该放置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常温下,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化氢(H2S)气体和硫酸亚铁,实验室常根据此原理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6.扎西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已知它是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三者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提出问题】这是一瓶什么溶液?【提出猜想】猜想①:氯化钠溶液    猜想②: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③三:碳酸钠溶液【实验推断】试卷第9页,总10页 (1)扎西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由此可知,猜想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2)扎西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产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于是他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27.已知某金属粉末中可能含有铁、铝、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索朗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①:该粉末由铝、铁、铜组成  猜想②:该粉末由铝、铁组成猜想③:该粉末由铝、铜组成      猜想④:该粉末由________组成【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供选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进行实验】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铝步骤1:取适量粉末于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现象1:________原粉末中不含铝步骤2现象2:猜想④试卷第9页,总10页 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铁: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后放入小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_____成立;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思评价】若要回收原粉末中的铜,为了得到纯净的铜粉,索朗认为步骤2所加试剂必须要过量,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28.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C4H8O2)等物质,请计算:(1)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2)乙酸乙酯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3)乙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4)________g乙酸乙酯中含碳元素96g.29.为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旦珍同学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109.8g.(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请计算:(1)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2)该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试卷第9页,总10页 (3)完全反应后,将烧杯中的剩余物过滤,向所得滤液中加入54.7g的水稀释,求稀释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试卷第9页,总1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卷(B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2.A3.B4.C5.C6.D7.C8.D9.B10.B11.A12.A13.B14.D15.B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16.②.(2)水最常用的溶剂,故填:⑤.(3)食盐有咸味,日常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故填:⑥.(4)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易被氧化为硫酸,使雨水的pH<5.6,引发酸雨,故填:④.17.(1)<;(2)>;(3)<.18.(1)维生素;(2)蛋白质;(3)B.19.汽油,②①③太阳能20.113,Al3+B21.解:(1)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2)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在t1∘C时是40g,将25g甲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由溶解度意义可知,在50g的水中能溶解20g给的甲物质.所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试卷第9页,总10页 (3)由于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4)t1∘C时甲、乙、丙三者的溶解度的关系是乙>甲=丙,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乙>甲=丙,升温后甲、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丙要析出晶体,所以升温至t2∘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故答为:(1)甲>乙>丙;(2)饱和;(3)蒸发溶剂;(4)乙.22.过滤,引流铁粉,Fe+CuSO4=FeSO4+Cu稀硫酸不合理较多固体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8分)23.(1)均匀预热;(2)湿抹布;(3)偏小;(4)大量清水;24.负,O2,2H2O======通电2H2↑+O2↑不可分,可分25.酒精灯,集气瓶不再下降C+2CuO======高温2Cu+CO2↑,一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A,FeS+H2SO4=FeSO4+H2S↑26.①,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27.铁、铜,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烧杯底部有红色固体,Fe+2HCl=FeCl2+H2↑,正确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28.(1)14;(2)1:4;(3)36.4%;(4)176.29.(1)0.2g;(2)65.0%;(3)10.0%.试卷第9页,总1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9 11:00:17 页数:10
价格:¥5 大小:115.25 KB
文章作者: 真水无香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