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8环境保护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8环境保护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四大黑土集中分布区之一,正是依托富饶的黑土,东北地区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尚志市等地出现大规模倒卖黑土事件,甚至在网购平台贩卖黑土。大批黑土被贩卖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用于育苗栽培鲜花。这些被贩卖的黑上一般一两年后就变成了黄土,失去了肥力。试说明东北黑土地肥力高的主要原因,并列举破坏黑土造成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答案】环境保护:原因:东北气候冷湿,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少,积累多。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措施:保护植被;禁止盗取黑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冬季积雪量大,土壤湿润。夏季降雨量大,利于植被生长。冻土广布,土壤冷湿条件下,东北平原草场广阔。草类枯萎,有机质多,但气候冷湿条件,不利于有机质分解,积累多。形成肥沃的黑土。环境问题:植被破坏,表土被剥蚀,夏季降水集中情况下,出现严重的黑土冲刷,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泥沙淤积增多,加剧洪涝灾害等。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强黑土地的水土保持,保护植被;由材料“大批黑土被贩卖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用于育苗栽培鲜花”可知,要大力禁止盗取黑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表为部分调查结果。样地幼苗密度/株·hm-2乔木蓄积量/m3-hm-2无间伐区15003935轻度间伐区19002721中度间伐区23002066重度间伐区57001983指出间伐强度与幼苗密度、乔木蓄积量间的关系,并分析原因。5 【答案】关系:随间伐强度增强(大),乔木蓄积量减少,幼苗密度增大。原因:间伐强度增强,乔木减少,裸地面积越大;幼苗生存空间增大;幼苗获得更多的光热资源。【解析】本题以间伐强度与幼苗密度、乔木蓄积量间的关系为材料,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表格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重度间伐区幼苗密度大,乔木蓄积量小;无间伐区幼苗密度小,乔木蓄积量大。所以间伐强度与幼苗密度、乔木蓄积量间的关系为: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导致幼苗密度增大、乔木蓄积量减少。原因:间伐强度越大,说明对乔木的砍伐量越大,乔木减少,乔木蓄积量减少;乔木减少,对地面的隐蔽作用降低,地层幼苗获得光照条件变好,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乔木减少,导致幼苗生长空间变大,幼苗获得的水分和养料增多,有利于幼苗的生长等。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有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但由于我国湿地保护起步较晚,政策法律不完善,保护资金缺乏,加之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我国湿地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湿地总面积为5360.26万公顷,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率为5.58%,和过去几年相比,湿地保护成果有所显现,但与历史湿地面积相比,湿地保护仍是一条很长的道路。结合材料,试分析我国湿地被破坏的原因,并分析湿地被破坏的后果。【答案】原因:缺少宣传教育,保护湿地意识薄弱;法律法规不完善。后果: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下降;削弱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地球之肾”的作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涝能力;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由材料“但由于我国湿地保护起步较晚,人们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可知,湿地保护起步晚,5 缺少宣传教育,保护湿地意识薄弱;由材料“政策法律不完善”可知,法律法规不完善。是我国湿地被破坏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湿地具有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湿地地区空气湿度大,温差较小,湿地破坏后,调节局地气候的能力下降;湿地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可以降解污染,湿地破坏后,削弱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地球之肾”的作用下降;湿地中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湿地破坏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有涵养水源的能力,调节径流的能力,湿地破坏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降低江河沿岸蓄洪防涝能力;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等。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北虎和东北豹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在东北虎豹活动区域,围栏、道路分割严重,扩散廊道被村庄、道路、农田阻断,2012-2017年间,仅有5只东北虎个体成功穿越公路。近年来,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趋势,但科研人员认为,能够稳定生存的东北虎豹家族还很少,同时人虎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之一。推测可能出现的人虎矛盾,并分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对东北虎豹数量恢复的作用。【答案】人虎矛盾:虎豹伤害人畜;损毁农作物;人类活动破坏虎豹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扩散廊道被阻,影响虎豹迁徙:人类的捕杀(盗猎分子)。作用:生态环境恢复,有利于保护东北虎豹栖息地;疏通东北虎豹迁移廊道,有利于扩大东北虎豹栖息地,有利于种群保护;提高人们对东北虎豹的认识,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为东北虎豹提供更多食物来源。【解析】本题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的相关知识为载体,主要涉及生态保护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人虎矛盾主要从虎豹对人的影响和人对虎豹的影响两方面分析。虎豹对人的影响有:虎豹伤害人畜;损毁农作物;人对虎豹的影响有:从材料中指出,人类在东北虎豹活动区域,围栏、道路分割严重,扩散廊道被村庄、道路、农田阻断,破坏了虎豹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扩散廊道被阻,影响虎豹迁徙;盗猎分子为了利益,对虎豹进行捕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对东北虎豹数量恢复的作用:根据材料,在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前,人类在东北虎豹活动区域,围栏、道路分割严重,扩散廊道被村庄、道路、农田阻断,破坏了虎豹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前后,生态环境恢复,有利于保护东北虎豹栖息地;疏通东北虎豹迁移廊道,有利于扩大东北虎豹栖息地,有利于种群保护;通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提高了人们对东北虎豹的认识,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东北虎豹的保护中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利于生物多样性恢复,为东北虎豹提供更多食物来源。5 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2019年全国337个一至五线城市的生活垃圾生产量约3.43亿吨,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产生量达3.6亿吨。下图示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统计图。指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并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不断上升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答案】来源: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垃圾。措施:加大宣传和教育,鼓励居民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减少生活垃圾产出;加快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效率;完善法律和法规,加大处罚力度。【解析】本题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城市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可从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贸市场垃圾、街道垃圾、公共场所垃圾、机关单位垃圾等方面得出。而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不断上升的问题,主要从垃圾生产源头、垃圾处理方式和法律法规约束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如政府(学校、社区、物业等)加强垃圾分类的教育;加快科技研发,智能分类垃圾桶尽快投入使用,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效率;公民在家准备家用垃圾分类箱,提前做好垃圾分类;政府(学校、社区、物业等)配备分类回收垃圾车对分类好的垃圾分别处理;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对垃圾不分类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5 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雄安新区的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内展示的白洋淀捕鱼“迷魂阵”常常吸引游客长时间驻足。这是古代白洋淀居民用芦苇扎成苇箔在湖边浅水区设置的捕鱼设施(如图)。不下鱼食、不用诱饵、不用撒网,等鱼游入“迷魂阵”顶端只能进、不能出的“迷符”后,渔民就可“不劳而获”了。这种捕鱼方式还有效地保持了白洋淀的原生态环境,是白洋淀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分析“迷魂阵”捕鱼方式能够使白洋淀保持原生态环境的原因。【答案】“迷魂阵”使用芦苇设置,不会改变湖泊的原始水环境;芦苇腐烂所形成的养分,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迷魂阵”出入口空隙较大,不会对幼鱼造成伤害;捕捞量较小,不会造成过度捕捞;不投放诱鱼饵料,捕捞没有针对性,不会破坏白洋淀的物种多样性。【解析】本题以白洋淀捕鱼方式为背景,给人们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迷魂阵”捕鱼方式能够保持白洋淀原生态环境,是因为使用当地材料设置,纯自然状态捕捞,捕捞量较小,对生态环境冲击较小。由材料“白洋淀居民用芦苇扎成苇箔在湖边浅水区设置的捕鱼设施”可知,“迷魂阵”使用芦苇设置,不会改变湖泊的原始水环境;由材料“不下鱼食、不用诱饵”可知,白洋淀内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用外界输入物质,就可以满足淀内鱼的食物,说明芦苇腐烂所形成的养分,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由图可知,“迷魂阵”出入口空隙较大,不会对幼鱼造成伤害;捕捞量较小,不会造成过度捕捞,可以保持资源的持续发展利用;由材料“不用撒网,等鱼游入‘迷魂阵’顶端只能进、不能出的‘迷符’后,渔民就可‘不劳而获’了”可知,不投放诱鱼饵料,捕捞没有针对性,不会破坏白洋淀的物种多样性。所以这种迷魂阵捕鱼方式能够使白洋淀保持原生态环境。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8 15:00:03 页数:5
价格:¥3 大小:576.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