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最后冲刺训练试卷(含答案)(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最后冲刺训练卷(二)班级姓名座号分数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卷对应题号的空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  )A.割占苏州B.驻兵使馆C.协定关税D.准许设厂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昔日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下表是关于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各方记录,据此可以认定的是(  )近代学者蒋廷黻《评清史稿:邦交志》英法译者归营报告,途遇僧格林沁之马队……英人得生归者半,法人仅五名,后英人之焚圆明园者,即以报复也法国诗人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复信》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亲历者英军将领格兰特英军步兵向圆明园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篝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A.英军放火是报复行为B.法军深入圆明园但未放火C.英军参与火烧圆明园D.英军火烧圆明园纯属意外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道:“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C.《北京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场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胡绳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中说:“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而在看到洋人似乎被‘安抚’下来,人民中的反抗情绪日渐高涨时,便又觉得要为统治政权的利益打算,仍须多容纳一点民意,对于洋人的要求,也就不能不违逆一点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依靠人民抵抗西方侵略者B.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的态度都是反复的C.清政府完全屈服于西方侵略者D.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6.金冲及指出,从长期看,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屈辱促使人们梦醒,同时发愤图强,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新的篇章。下列事件最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西方技术开始引入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4 C.义和团运动的爆发D.维新变法运动的推行7.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出现了办学、办报、出版新书热潮。这说明戊戌变法(  )A.废除了科举制B.建立了新式教育制度C.全面推行白话文D.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8.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据此推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时间工人农民其他1927年4月51%19%30%1928年10%76%14%A.农村革命根据地持续建设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开展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9.它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它指的是(  )A.农村包围城市B.武装夺取政权C.工农武装割据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10.如图漫画的题目为《革命歌声》。该漫画所反映的“革命”(  )A.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B.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标志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1.西安事变发动后,《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中说:“我们为什么这样的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从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  )A.是为了争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B.希望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要求蒋介石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2.2019年10月是南开大学百年华诞。历史上,1938年4月南开大学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校陆续南迁至昆明,组成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神话——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南迁的时代背景是(  )A.八国联军侵华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国民党发动内战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3.下表为某战役中日军伤亡人数的记录,据此判断该战役()上海方向华北方向死伤计死伤计1937年8月23411121346615236729821937年9月29日前25289806123342300626285621937年10月14日前39081584319751不明1937年11月8日前91153125940374不明14 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东北的阴谋B.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C.打破了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1947年3月 青化砭战役 1947年4月 羊马河战役1947年5月 蟠龙战役  1947年8月 沙家店战役14.某班同学围绕人民解放战争开展多主题探究学习,其中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如下,据此判断,这组同学探究的主题应当是(  )A.长沙会战B.徐州会战C.百团大战D.转战陕北15.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的到来16.某一学者认为:“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50年代,“激进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表现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7.阅读下表,指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1976年17500千克115千克32元1979年66150千克400千克200元A.生产技术的进步B.生产方式的改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人民公社的建立18.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体制外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正旺,加上各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占“半壁江山”,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必须寻求出路,改革已逼近市场经济的门坎,等待着中央的明确表态。跨越这道“门坎”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实行B.开始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19.日本在隋唐时期大规模派遣使者到中国全面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日本社会发展呈现跳跃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并由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勃兴。材料说明(  )A.日本文化源自隋唐文化B.遣唐使传播了中国文化并推动日本的发展C.日本照搬中国隋唐文化D.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并由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20.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14 21.下表反映出俄国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A.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B.推动了俄国教育的近代化C.农奴在改革中获得了土地D.彻底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A俄国废除农奴制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B中国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C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D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美国的独立23.威廉·麦克尼尔在《世界史》一书中写道:“列宁的反应就是1921年颁布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国家手中,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等’。”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导B.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D.一定程度上恢复市场机制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2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苏联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26.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作者意在强调新政(  )A.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B.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C.彻底缓和了阶级矛盾D.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7.1990年,修改国名、国徽后的波兰全面倒向西方,政府与民众开始大量清除华约时期的苏联领导人塑像。在这期间,波兰发生了大量刻意毁损这些塑像的事件。波兰发生上述事件的实质是(  )A.共产党失去政权B.两极格局结束C.苏联解体D.社会制度的变化28.纵观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大概可以分为五类:英雄的赞歌、个体的尺度、人性的思考、行为的规范以及生活的需求。材料说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A.具有人文主义色彩B.强调节制欲望和压抑人性C.高举理性主义旗帜D.影响了近代西方文化转型14 29.文艺复兴的伟大之处在于……推动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将人与神剥离的人生观、学术上的批判意识、科学思维等的出现,这预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变革,人们从此开始学着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并由此发现理性是属于“人”的。材料表明文艺复兴(  )A.带动了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B.冲击了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C.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创新D.加速了“人”和世界的发现30.“170多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是指(  )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马克思主义D.相对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31.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它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汪林茂《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材料二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材料三我在他们所反对的方面看到的是对全部文化遗产更彻底、更全面的抨击……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种种抨击不仅指向传统的儒家社会,而且指向整个系统。——《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材料四“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所指代的历史事件及其产生的“最大意义”。(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他们”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的活动在当时起到的作用。(4分)(4)回顾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否符合材料四中日本学者的推理?请说明理由。(3分)14 32.(12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材料二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根据材料一,说明“政治改造”“经济起飞”“辉煌时代”相对应的史实。(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的主要目的和特点是什么?(3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与我国改革开放在治理模式上的共同之处。(2分)(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大国的发展历程中蕴含了哪些相似的因素?(2分)14 33.(15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重视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大国崛起》材料三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人民大众。但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注:漫画中的女人孤独地靠在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旁,上方的文字是“靠不住的”。同时漫画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材料五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3分)(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18世纪的欧美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从牛顿科学体系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分别进行了哪些历史实践?(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怎么理解“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2分)(4)材料四漫画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5)根据材料五说明中国当时的思想发展状况及其影响。有学者认为,思想解放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请结合中外史实加以论述。(4分)14 2021年广东省中考历史最后冲刺训练卷(二)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CADBDDACABDCDA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BCBBACDDABDAC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31.(1)洋务运动。(1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2分)(2)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1分)探索活动: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分)(3)陈独秀、李大钊。(2分)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2分)(4)不符合。(1分)日本学者认为近代化应该从思想着手,再到政治制度,最后上升到物质层面;而回顾中国近代化历程,却经历了一条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道路,与日本学者的推理恰好相反。(2分)32.(1)政治改造: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分)经济起飞: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分)辉煌时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2)增加了粮食产量;采用了新式农具;促进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稳定(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分)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4)完善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变单纯的制度为混合经济状态。(2分)(5)敢于改革、善于改革;重视科技教育、善于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33.(1)孔子主张“仁”“礼”结合,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2分)两者主张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1分)(2)观点: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分)思想家们的实践:启蒙运动;政治家们的实践:资产阶级革命(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独立宣言》,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2分)(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1分)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示例: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科学理论,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分)14 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C.儒道一家D.以民为本2.图1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1A.刺史制度的确立B.“推恩令”的实施C.七国之乱的发生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4.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高贵,但却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5.表1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表1西汉末至明初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表中历公历人口总数(口)西汉元始二年2年2507188东汉永和五年140年6294801唐天宝元年742年10579726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14580885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35987111A.赋税制度的改革B.江南经济的发展C.高产作物的引进14 D.土地政策的调整6.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7.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8.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9.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0.随着帝国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罗马缺乏一个适用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关系的法律。针对这一情况,罗马帝国A.颁布了成文法B.建立了元首制C.编制了儒略历D.推行了万民法11.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A.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B.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C.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D.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12.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3.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14.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14 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15.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政策“使穷人堕落,是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政府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政策A.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B.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C.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D.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二、辨析改错(8分)16.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贾思勰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天工开物》。(2)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造了宏篇巨作《愚公移山》。(3)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4)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4分)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14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变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读图2,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2: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840年前)——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1)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_________(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_________(填字母)。(4分)(2)根据图2,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ACBCAABDBCDAC二、辨析改错(8分) 16.(1)【×】,“《天工开物》”改为“《齐民要术》”(2)【×】,“齐白石”改为“徐悲鸿”(3)【×】,“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4)【√】。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4 17.(10分)(1)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2分)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等。(2分)(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2分)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2分)(3)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18.(10分)(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2分)封君封臣制度。(2分)(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2分)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2分)(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2分)四、活动与探究题(12分)19.(1)A。(2分)D(2分)(2)示例:观点:清前期中西方存在交流与碰撞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的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国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畅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派使者来华请求扩大贸易,遭到拒绝,双方矛盾加剧。最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综上,清前期与西方虽有交流,但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06 15:52:54 页数:14
价格:¥10 大小:1.29 MB
文章作者:180****617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