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散文阅读(共38张PPT)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3/38
4/38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高考试题评析及学情分析
散文
散文的类型(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和事。主旨即对所写人和事寄寓的感情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2)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写景状物)最大特点就是“情景交融”。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个体感受。
散文和小说的区别:1、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2、小说的故事性更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3、两者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指代却不同。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
读懂散文的基本方法1、找散文的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2、理清散文的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抓住散文的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章的中心决定的。4、品味散文的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5、分析散文的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高考散文阅读考点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3联1依”1、三联。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含义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多用来理解具有临时性意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②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一般用来分析具有深层含义和特定意义的词语。③联系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社会背景。2、一依。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挖掘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2015年江苏卷)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五段中“孱弱”的含意。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1.辨析修辞法。文中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2.抓关键词法。抓住关键词语的含义,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3.结合语境法。关注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4.分析句子位置法。关注句子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开头、中间、结尾或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5.联系主旨、作者情感思考法。关注揭示主旨的句子,从主旨角度组织答案。
(2015年江苏卷)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1、艾草味弥漫开来,盖住了其他所有的味道,所有气味安静(拟人)被覆盖。(语境)2、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主旨)3、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主旨)
(2018天津卷)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题型二分析综合能力
一、结构思路题筛选信息,概括段落内容。文章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句,这些语句具有提示、总结、过渡等作用,且一般都与段落大意有关。这些标志性语句可分为三类:(1)中心句(包括全文中心句和局部中心句);(2)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和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3)特色句(指运用了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较长或复杂的句子)。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分析概括文(段)意。把握全文脉络,分析行文思路。通过概括每个段落的核心意思,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理出文思推进的路径。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这种行文思路对主题表达的具体作用等。分析文章思路主要涉及以下几点:①结构的安排;②详略主次;③过渡穿插;④伏笔照应;⑤烘托铺垫等。
结构思路题“三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2018·浙江卷)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5分)①先写街的繁荣作铺垫,引出人潮汹涌。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二、线索及其作用题散文的线索1.以感情为线索,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2.以事物为线索,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与纺车有关的事情纳入文中。3.以人物为线索,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4.以事件为线索,如鲁迅的《一件小事》。5.以时间为线索,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6.以地点(空间)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7.以事理为线索,多用于议论性散文中。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选文最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线索作用第一步:找出线索——“四看”定线索有些标题就揭示了线索。如《白杨礼赞》标题所揭示的对白杨看标题树的赞美就是文章的情感线索。看时空有些时间、空间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如词语《荷塘月色》就有空间线索。文章中某一“物”若反复出现,很可能就是线索。如《囚绿记》就看“物”是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按赏绿、囚绿、释绿、怀绿的过程构思全文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看议论《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表明了文抒情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方面③使行文富于变化。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内容②揭示主题;方面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此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等,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形象突出的作用等。
(15年江苏卷)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第一步:找出线索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文章紧紧围绕“气味”,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内容方面的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对句段作用的分析,是侧面考查文章结构思路的常见方式。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因所处位置和安排结构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散文段落的常见作用如下:
位置作用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开头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从景物描写上看,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强化读者印象。
位置作用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中间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其作用是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题目,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结尾空间)。暗示主题或强化情感的作用。问句作结,发人深思;用省略号,余味绵长;比较作结,突出情感;想象作结,意蕴深远。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特殊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插入性内容(补叙或回忆性内容),主要起补充或解释作用。
位置作用①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②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③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引用段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⑤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句段作用分析“四角度”
句段作用分析“两步骤”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因为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明确句段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读懂句段内容又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前提。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依据句段位置,确定对句段作用分析的角度,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2020·天津卷)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读懂句段内容这是一道句段作用分析题,所引故事在文末,属于“结尾句段作用”分析题。本段的开头有线条“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这样的句子,列举林徽因的故事,是对这句话的印证。第二步:确定分析角度,结合文本分析引故事使文章生动,作例证有力证明了线条可以体现时代的精神气质;深化了主题,借线条这一象征符号寄托对新生共和国的美好期待。
《千年思路归去来》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6分)①与前文形成对比,前文作者写了丝绸之路的衰落,本段写丝绸之路的复兴;②照应标题,“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照应标题中的“千年丝路”的“去”和“来”;③深化主题,一带一路的建设象征着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如今中华民族开始崛起,中国已经踏上复兴之路。
题型三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
一、概括内容要点(1)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的作者阐发某些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果”)从何(“因”)而来?是从文章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而来。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中的各点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组织。(2)围绕标题关键词进行内容概括。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常常是命题者喜欢关注的对象。(3)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答题时最重要的是在分点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几个答案并列成同一层意思。
整体内容概括“三方法”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的方法。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2020·天津卷)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定位、概括段落相关信息概括加工“线条,一种虚幻的、没有穷尽的,可以寄托我们1、线条寄托理想、第二段任何理想、情感和审美的美。”情感和审美。“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2、线条蕴藏艺术第三段美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能量。“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3、线条是各种艺第四段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术形式的基础。“线条魅力的最高体现在于我们的人体。人,除4、线条体现人体第五段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外,还是世间高贵的审美之美。对象。”“线的魅力不止于具体的人或物,还常常注入主5、线条承载主观第六段观精神,可囊括一个时代,代表一个地域,成了一精神,是时代和国个国家或一段历史的符号。”家的象征。
二、分析散文形象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要重点关注,从这些描写中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4.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概括分析特点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概括分析物象特点
主要物象作用(1)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2)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的作用。次要物象作用(1)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2)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3)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019·天津卷)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