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地理(广东专用)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突破练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北京西城一模)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该地出现地形倒置现象。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地层最新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图中( )A.①地易发现油气资源B.②地受侵蚀作用明显C.③地隆起由向斜形成D.褶皱与断层同时发生(2021湖北十堰4月模拟)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坡地一种特殊的水土流失地貌,主要发生在山地南坡。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崩岗景观。据此完成3~4题。3.形成崩岗的主要外力作用过程是( )A.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重力作用B.流水侵蚀—风力作用—流水沉积C.冰川作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风化作用4.我国崩岗主要发生在山地南坡,主要原因是南坡( )①太阳辐射量大 ②风速大 ③降水量大 ④坡度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21福建漳州适应性测试)夷平作用是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削高填洼使地表逐渐变为平地的作用。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下图为天山某山脉四级夷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最古老的夷平面是( )A.ⅠB.ⅡC.ⅢD.Ⅳ6.推测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抬升B.持续下降C.间歇性抬升D.间歇性下降(2021全国卷Ⅱ)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7~8题。7.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8.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2021广东选考模拟)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我国某湖泊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其形成受河流与湖泊的共同作用)的地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若河流搬运作用较稳定,则K1~K4期间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是( )A.地壳升降B.湖泊水位C.流域内植被
D.河流输沙量10.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 )A.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B.湖泊面积更小C.沉积体坡面更加和缓D.沉积时间更长(2021河北二模)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地质图,图中地层T、J、K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1~12题。11.图中发育两条河流,一条已标注,另一条( )A.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甲地B.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甲地C.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乙地D.自东南向西北流经乙地12.正确表示图中“Ⅰ—Ⅱ”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的是( )(2021山东潍坊二模)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13~14题。13.任一级阶地形成时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地壳稳定—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14.图中公路选址T1河流阶地,主要原因是( )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2021江西名校联盟联考)一地质考察队在深入横断山区考察时,在山麓和陡崖的坡脚地带发现了大量崩塌落下的石块、碎屑物,规模大小不等,多呈倒三角形或半圆形,地质学上称为倒石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5~16题。15.考察队发现倒石堆在垂直剖面上岩石粒径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A.岩石的密度不同B.流水侵蚀所致C.岩石的质量差异D.上层被风化磨细16.不同时期形成的倒石堆形态差异较大,据此推测发育成熟的倒石堆具备的特征是( )A.岩石棱角分明,杂乱分布B.坡面陡峻,呈明显的倒三角形C.坡面较和缓,可能出现胶结现象D.岩块堆积物顶部较大,边缘较细二、非选择题(共42分)17.(20分)(2021广东选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改道后,原黄河河道被称为废黄河,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黄河最后一次大的改道,是由江苏盐城改到山东东营,此次改道给山东人民带来重大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黄河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治理,使黄河水害得到有效控制。下图示意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1)读图,描述自497年以来不同年份间废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位置总体变化过程。(4分)(2)推测黄河最后一次大改道的年份,并说明推测依据。(4分)
(3)调查发现,现今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请分析其原因。(8分)(4)苏北有较长的海岸线,但是没有大港口。请分析主要原因。(4分)18.(22分)(2021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大砂山位于福建省海坛岛北部君山和虎头山北坡之间的坡麓地带,相对高度达30米,由于地处迎风海岸带,常年遭受风沙影响。大砂山是在干湿、冷暖交替地质时期,由风、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洪流等作用形成的。下图示意大砂山区域地理环境及剖面。一般认为,老红砂主要是海岸带风力沉积的海砂,经受长期的风化(氧化)淋溶而发生红化作用的产物。
(1)说出大砂山地表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2)大砂山坡面上冲积层与风砂层的砂粒粒径大小排列顺序差异明显,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3)指出风砂层、剥蚀面和海蚀崖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描述剥蚀面和海蚀崖的形成过程。(8分)参考答案
专题突破练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2.1.D 2.B 解析第1题,沉积岩越靠下形成越早,可判断出图中岩层形成顺序由早到晚为丙、甲、乙、丁,地层最新的为丁,D正确。第2题,②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的影响,受侵蚀作用明显,B正确。3~4.3.A 4.B 解析第3题,崩岗景观在我国南方,南方地区是亚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多,主要受流水作用影响,受风力作用影响小,内陆地区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B、D错误;我国南方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不会有冰川作用,C错误;南方崩岗景观形成过程中,岩石先受到风化作用而破碎,然后受流水侵蚀,再受重力作用影响,被侵蚀的岩体从山坡上不断崩塌下来,形成崩岗景观,A正确。第4题,崩岗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地南坡,是由于我国山地南坡是阳坡,太阳辐射量大,且南坡多为迎风坡,降水多,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强。C正确。5~6.5.A 6.C 解析第5题,夷平面是在山地上升过程中形成的,Ⅰ夷平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在抬升的间歇期形成Ⅱ夷平面,依次类推,形成Ⅲ、Ⅳ两夷平面,所以Ⅰ夷平面是最古老的。故选A。第6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山脉四级夷平面是不连续的,该山脉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C。7~8.7.C 8.A 解析第7题,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第一阶段,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岛屿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速度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潟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潟湖的环礁。读图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岛屿沿岸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是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A、B、D错误,C正确。第8题,珊瑚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距海面25米以内的海域,高出海面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标志着海平面上升。图④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岛屿(地壳)下降,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海面以下25米以内的浅海岸边沉积;之后海平面下降,珊瑚礁出露海面。B、C、D错误,A正确。9~10.9.B 10.A 解析第9题,地壳升降会影响地形,从而改变流速,使得河流的搬运能力发生改变,故A错误。湖泊水位变化,会改变湖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从而影响泥沙的输送距离与厚度,故B正确。流域内植被可以影响含沙量,但对于泥沙输送的距离影响较小,故C错误。河流搬运作用稳定说明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输沙量变化不大,故D错误。第10题,与K3时期相比,K2时期泥沙输送的距离短,说明该时期湖水的顶托作用强,河流流速下降快(泥沙沉积速度快),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颗粒均匀度差,故A正确。湖泊面积缩小,会使湖水顶托作用减小,泥沙输送距离加长,故B错误。据图可知,K2沉积体坡面更陡,故C错误。从题中所给的信息无法判断沉积时间的长短,故D错误。11~12.11.B 12.D 解析第11题,主要考查地形地质图的判读能力。由图可知,该区域存在一个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山脊,并且山脊东南部海拔高于850米,河流应发育于山脊的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山谷地带。其中,东北部的河流已经标注,西南部的河流应位于甲地所在的山谷,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的规律,可知西南部的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甲地。故选B。第12题,主要考查地形和地质构造的特征,以及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能力。从Ⅰ处开始顺着剖面线,J地层的海拔先升高再降低,到K地层所在的山谷后海拔开始上升,之后持续升高直到T地层达到最高,接着又继续下降到K地层。结合地层T、J、K
年代由老到新可判断乙处是背斜山,故T地层位于J地层之下,故选D。13~14.13.A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可知,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河漫滩是流水沉积形成的,这个时期地壳稳定利于沉积。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流水侵蚀)为主,因此地壳是先抬升后流水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故A正确。第14题,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因此阶地平坦。据图可知,T1阶地离河流最近,因此地势低。该地位于山区,交通线选在地势低平的和缓地带,建设难度小,成本低,故B正确。15~16.15.C 16.C 解析第15题,一般倒石堆碎屑颗粒大小混杂,没有明显的层序。从垂直剖面上看,较粗大的岩屑分布在倒石堆的下部,向上颗粒逐渐变小。因此,倒石堆在垂直剖面上岩石粒径呈现出上小下大特征的原因主要是岩石的质量差异,C正确。第16题,根据崩塌作用的强度以及后期的风化剥蚀,可以把倒石堆划分为三个发育阶段,①正在发展中的倒石堆——陡峻,新鲜断裂面,坡度陡。岩石棱角分明,杂乱分布应该位于初期阶段;坡面陡峭,倒三角形明显也应该为初期阶段,A、B错误。②趋于稳定的倒石堆——较和缓的轮廓,岩块风化,呈上陡下缓的凹形坡,表面碎屑有一定固结,此时岩块堆积物顶部较大,边缘较细,D错误。③稳定的倒石堆——坡面和缓,呈上凹形,结构紧密,部分胶结,生长植被,C正确。故选C。17.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给出的不同年份海岸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从497年到1855年,海岸线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是不同时期推进的速度有差异,497年到1582年,推进速度较慢,1582年到1855年三百多年时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距离比之前一千多年都要多,足以说明速度快,1855年到1921年,海岸线有了向陆地后退的趋势,且后退得并不均匀,在废黄河口处后退得最明显。第(2)题,根据海岸线变化特点可以得出,1855年到1921年期间,海岸线有了向陆地后退的趋势,且后退得并不均匀,在废黄河口处后退得最明显,由此可以推测,黄河在1855年发生了改道,以致河口处淤积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小,加上海浪的侵蚀,导致海岸线后退。第(3)题,黄河北归后,苏北废黄河日径流入海水量骤减,陆上三角洲开始萎缩,同时海浪侵蚀加强使得陆上三角洲不断后退;海水侵蚀掉的泥沙被沿岸的海浪和水流携带到浅海区堆积;此时虽然黄河已经改道,但是仍有其他陆地径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得水下三角洲部分继续缓慢向海洋推进。第(4)题,港口的建设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港阔水深的避风港,建港条件要优越;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依托城市,运输需求,技术水平等。苏北沿海泥沙淤积严重,造成近海地区深度较浅,大型轮船容易搁浅,不利于航行;缺乏大河入海口,无法海陆联运,经济腹地受限,苏北沿线城市相比苏南来说经济欠发达,运输需求量不大;历史上黄河改道在苏北入海,地理环境不稳定。答案(1)497年到1855年,海岸线总体呈现向海洋推进的趋势,其中,497年到1582年推进速度较慢,1582年到1855年推进速度较快;1855年到1921年海岸线呈现向陆地后退的趋势,其中废黄河口后退程度最大。(2)年份:1855年。推测依据:1855年到1921年期间,废黄河口的海岸线后退最多,说明此地堆积作用减弱,黄河改道,废黄河口处海浪侵蚀作用加强。(3)黄河北归后,苏北废黄河日径流入海水量骤减,海浪侵蚀加强使得陆上三角洲后退;海水侵蚀掉的泥沙在浅海区堆积;仍有陆地径流携带泥沙入海,使得水下三角洲部分继续缓慢向海洋推进。(4)苏北沿海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轮船航行;缺乏大河入海口,经济腹地受限;苏北沿线城市经济欠发达,运输需求量不大;历史上黄河改道在苏北入海,地理环境不稳定。1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在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图
形信息的能力。第(1)题,第一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读文字材料可知,大砂山位于福建省海坛岛北部君山和虎头山北坡之间的坡麓地带,相对高度达30米。第二步,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福建省海坛岛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由于坡麓地带相对高度达30米,因而夏季降水形成的地表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第(2)题,请见下图。第(3)题,读图可知,剥蚀面上有大砂山冲积层,大砂山冲积物海拔较低处(北部边缘)形成了海蚀崖,因而可推测,先有剥蚀面,然后剥蚀面上形成了冲积层,之后由于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了海蚀崖,最后在大砂山坡面上形成了风沙层。答案(1)夏季。理由: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强度大,地表水流速度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2)冲积层由君山洪流携带的碎屑物沉积形成,故随海拔降低,流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砂粒粒径由大变小;风砂层是海岸沙滩物质经风力作用在坡面沉积形成的,故随海拔升高,风力搬运能力逐渐减弱,砂粒粒径由大变小。(3)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剥蚀面、海蚀崖、风砂层。过程:温暖的湿季,山洪频发,冲刷侵蚀山麓带的老红砂形成大面积的剥蚀面,山麓带老红砂剥蚀面上发生沉积,形成冲积扇;此后海平面上升,冲积扇北部的扇缘带受海蚀作用发育成海蚀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