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第四章第14讲河流地貌的发育(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一、选择题(2021·济南高三模拟)河槽一般由河岸、河漫滩、河底等部分组成,是河流的核心地貌单元。河口河槽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互地带,出河口地区后,河流径流受到潮汐顶托,盐淡水混合,水流趋缓,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河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下图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A.洪积扇       B.冲积岛C.江心洲D.河漫滩2.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A.长江干流北移B.南支不断淤塞C.北支河槽发育D.南支径流量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其地貌类型是河漫滩,D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A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B、C错误。故选D。第2题,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深, 径流量大,D正确。故选D。答案:1.D 2.D(2021·景德镇高三月考)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1976-2014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据此完成3~4题。3.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以淤积为主B.先淤积,后侵蚀C.一直以侵蚀为主D.先侵蚀,后淤积4.推测2002-2014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  )A.年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大C.年蒸发量减少D.植被覆盖率提高解析:第3题,1976-1996年,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近岸淤积明显,但淤积程度逐期减缓;1996-2002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缩减速率逐期增大,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先淤积,后侵蚀,故选B。第4题,2002-2014年期间,水深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少,故选D。答案:3.B 4.D(2021·南京模拟)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但黄河中游河段却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 回环往复,发育出了密集的蛇曲地貌。下图示意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群的位置与景观。该区域内有多条东西向裂隙,两岸高出河面数十米的崖壁上,有明显的流水水平侵蚀痕迹。读图完成5~6题。5.与开阔平坦之地的“蛇曲”相比,此处形成“蛇曲”河道的关键是(  )A.黄河中游的岩层松软B.中游水量丰沛,冲刷能力强C.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D.继承了古河道的原始形态6.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①地壳运动抬升 ②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 ③地壳运动使岩层多处断裂 ④河水侵蚀下切A.①③④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蛇曲主要分布在开阔平坦且基底松软的河段,A错误;黄河中游水量并不丰沛,B错误;黄河中游河段在高山陡崖之间斗折蛇行,回环往复,应是因为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利于侵蚀,C正确;古河道的原始形态不是此处形成“蛇曲”河道的关键,D错误。故选C。第6题,黄河中游永和县蛇曲群是由多条东西向裂隙发育形成,故首先应有地壳运动使岩层多处断裂,然后流水沿裂隙流动侵蚀,使河道加宽,随后地壳运动抬升,水流速度加快,河水侵蚀下切形成;故③②①④正确。故选C。答案:5.C 6.C (2021·广州模拟)受突发灾害影响,某河道两个观测点的横截面水深发生骤变,图1为较上游观测点一,图2为较下游观测点二,这两点距离较近。灾害发生一段时期后,两观测点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该河段两个观测点横截面水深骤变的原因是(  )A.上游大坝开闸泄流B.滑坡土石阻塞河道C.地震迫使河流改道D.强降雨致山洪暴发8.此次灾害的生消过程中,该河段下游水量(  )A.不断增加B.不断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9.此河道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之前,该河段下游地区应(  )A.迁离沿岸居民B.清理河道淤泥C.拦蓄河水防旱D.开挖渠道引流解析:第7题,读图可以看出,观测点一断面为正常状态的河流断面,河床侵蚀岸水位较深,可以达到14m,堆积岸水位较浅。而观测点二整个河床水位变浅,最深处才3m,而且河床中部水位很浅。由此可推断应该是滑坡土石阻塞河道,使得上游观测点一水位升高,下游观测点二水位下降,B正确,故选B。第8题,此次灾害产生时,滑坡土石阻塞河道,阻隔水流向下游流动,上游储水增多,所以下游水量先减少;当上游储水量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增大时,堆积在河床的滑坡体被流水冲垮崩塌,所以流向下游的流量增加,D正确,故选D。第9题,河 道断面骤变至水位恢复正常水平期间,上游储水量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增大,滑坡体被冲垮后会威胁下游沿岸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河段下游应该迁离沿岸居民,A正确,故选A。答案:7.B 8.D 9.A(2021·重庆高三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脉中某河谷①②③④四个不同位置的横剖面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该段河流的流向可能为(  )A.西北—东南—东B.东北—西南—西C.西南—东北—东D.东南—西—西北11.图示河谷的形成过程为(  )A.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地壳下沉—流水堆积B.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地壳抬升—冰川作用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地壳下沉—冰川作用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河谷四个位置的海拔从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③④,河谷走向与河谷剖面方向垂直,由河谷剖面标注的方向以及河谷底部的海拔可知该河谷的走向为由东南-西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我国西南地区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因此该段河流的流向可能为西北—东南—东,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1题,我国西南地区原为海洋,后由于板块运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形成现有地貌。因此图示河谷的形成过程为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 水侵蚀,B正确。故选B。答案:10.A 11.B二、非选择题12.(2021·济南模拟)读渭干河及周边区域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2)指出图中虚线内区域的地貌类型,并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析图中虚线内区域河流分汊较多的原因。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为天山山脉,为山地,南部河网密布,为平原;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2)图中虚线内区域位于河流出山口,应为冲积扇。在山区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挟带大量碎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缓,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3)冲积扇地形较为平坦,泥沙堆积较多,地表松软;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道较浅,不稳定,河流容易分汊。答案:(1)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2)冲积扇。在山区河流流速快,挟带大量碎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在山前堆积。(3)地形较为平坦;泥沙堆积较多;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容易分汊。13.(2021·广州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被称为河流阶地。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天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挤压缩短和间歇性隆升,气候也越来越干旱。受其影响,天山山麓北坡的 奎屯河冲出天山后在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图中T1~T6,表示不同时期的阶地分布,数字越大,年代越久远),并深切早期的泥沙质岩,形成约200米深的奎屯大峡谷。峡谷谷壁近直立,谷壁上的冲沟将两岸雕凿成石林状。谷底宽100~400米,河滩上砾石遍地,流水时合时散。(1)描述奎屯河东西两岸河流阶地的差异。(2)说明奎屯河流水时合时散的原因。(3)分析奎屯大峡谷谷壁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4)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据此推测未来奎屯大峡谷的谷壁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解析:(1)描述类试题要结合图来回答。从图中可读出,河流的东岸缺少T1和T2阶地,阶地数比西岸少;由材料“图中T1~T6,表示不同时期的阶地分布,数字越大,年代越久远”可知,相对于西岸,东岸多为早期阶地,缺少近期阶地T1和T2;图中东岸的阶地面积相对较大,形态比较完整、连续,西岸除T6外,其他阶地面积较小,比较破碎。(2)奎屯河流水时合时散的原因可结合该河的补给类型来回答。由材料可知,该河位于天山,主要补给类型为天山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流量大,流水聚合;冬季,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河流流量少,河床堆积物裸露,河滩上砾石遍地。(3)奎屯 大峡谷谷壁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可结合材料来回答。由材料“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天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挤压缩短和间歇性隆升”可知,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发生抬升,奎屯河流水下切侵蚀,峡谷谷壁陡峻。由材料“天山山麓北坡的奎屯河冲出天山后使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并深切早期的泥沙质岩”可知,该地为松软的易被侵蚀的泥沙质岩层,天山冰雪融水流水侵蚀强,形成密集的、大大小小的冲沟,状如石林。(4)随着气候不断变干,天山冰川量减少,奎屯河河水补给减少,流水侵蚀减弱,随着流水侵蚀的减弱,谷壁的坡面侵蚀作用减弱,石林状地貌消失。气候变干,风力作用增强,岩层风化作用变强,加速石林状谷壁的崩解,谷壁趋于平缓。答案:(1)东岸的阶地数比西岸少;相对于西岸,东岸多为早期阶地,缺少近期阶地;东岸的阶地形态比较完整、连续,西岸除T6外,其他阶地都比较破碎。(2)奎屯河以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流量大,流水聚合;枯水期流量少,河床堆积物裸露。(3)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发生抬升,奎屯河流水下切侵蚀,峡谷谷壁陡峻;该地为松软的易被侵蚀的泥沙质岩层;天山冰雪融水流水侵蚀强,易形成密集的、大大小小的冲沟,状如石林。(4)天山冰川量减少,奎屯河河水补给减少,流水侵蚀减弱;风力作用增强,岩层风化作用变强,加速石林状谷壁的崩解,谷壁趋于平缓;谷壁的坡面侵蚀作用减弱,石林状地貌消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1-10-08 18:03:39 页数:8
价格:¥3 大小:731.6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