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 易错易混 答题模板(含期末试卷及答案5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易错易混+答题模板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点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和世界的关系。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3、哲学的实质: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2、联系:(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2、唯物主义第102页共102页\n(1)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局限性: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3、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本原。(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既被感知……)②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生万物;神创论)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六、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3)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主要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2)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3)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4)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重点背诵内容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世界的物质性第102页共102页\n(一)物质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1、自然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方法论:要求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倒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注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内容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二、运动的规律性(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二)规律的特点世界观:①规律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第102页共102页\n方法论: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人不仅能认识现象,且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方法论: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有效发挥能动作用。(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求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辩证法(思想方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102页共102页\n(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总〖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强调整体====(1)〖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要立足于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部分====(2)〖原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方法论〗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③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2 世界是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原理〗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原理〗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只有把量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才会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适度原则。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补充: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要精力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外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③(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b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c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102页共102页\n〖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趋利避害)。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矛盾的普遍性-----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1)我们要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重点掌握】〖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形成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坚持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在改革中先试点,再推广经验;抓好典型等的工作方法)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强调办事情、解决主要问题(1)〖原理〗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原理〗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强调看问题、评价人、事、物。〖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要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主流;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坚持两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3)二者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4)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补充:矛盾分析法(1)矛盾就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三部分: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102页共102页\n(2)〖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①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②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过程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补充】第102页共102页\n一、认识的含义、形式或阶段①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形式或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a.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二、实践的含义、形式和特点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②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③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1)〖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①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反作用)第102页共102页\n〖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观〖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原理〗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实现方式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第102页共102页\n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如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这一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方法论〗要求我们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标准(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一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标准二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补充: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基本特征: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差异性特征。 3、实现人生的价值〖原理〗①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第102页共102页\n〖方法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或者人生价值给我们的启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主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利用好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4)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5)(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内涵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2、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第102页共102页\n※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特别提醒】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②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③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错误的。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6、文化的载体:①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特别提醒】①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②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不是文化本身。※※※二、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与社会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引领风尚)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民)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服务社会)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发展)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与民族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第102页共102页\n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与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①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补: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102页共102页\n※※※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补:④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补】关系:密切相关,前后相继的关系。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内涵——是什么(1)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作用——为什么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要求——如何做第102页共102页\n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的特点)1.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民族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民族文化的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2.文化具有多样性(1)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②原因: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③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原则: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1.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的作用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第102页共102页\n①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②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补充】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的关系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③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因交流而多彩。※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文化发展的?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补:④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理论依据:①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②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第102页共102页\n(2)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易错易混】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来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①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②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③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为什么弘扬革命文化?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第102页共102页\n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因素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积极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9.2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总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依靠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3.为了人民(1)原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2)要求: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二、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第102页共102页\n1.立足时代之基:每一种文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2.回答时代之问: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三、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①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②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③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一、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做)1、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②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道德建设)③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提升科学素养)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第102页共102页\n①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②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二、坚定文化自信1.原因(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2.措施(1)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2)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3)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特别提醒】“四个自信”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综合探究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第102页共102页\n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补】5.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当今中国时代之基,解决时代问题。7.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古今中外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易错1.哲学起源于哲学家的灵感。 辨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易错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辨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易错3.世界观就是哲学。 辨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能上升为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易错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辨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不能说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易错5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 辨析: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易错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第102页共102页\n辨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易错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易错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辨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易错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辨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并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易错10意识是大脑的特有机能。辨析: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易错1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辨析: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错误的、歪曲的反映。易错1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辨析: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易错13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辨析: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是有了人脑不一定就能产生意识,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易错14规律是普遍的,永恒不变的。第102页共102页\n 辨析: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也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易错15规律有好坏之分。 辨析:规律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人们怎样去认识和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易错16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也可以创造、消灭规律。辨析: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但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消灭规律。易错17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辨析: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易错18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辨析: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易错19意识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辨析: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作用是通过指导实践来实现的,是间接的。易错20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辨析: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易错21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具有能动性。辨析: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反映事物的现象还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都具有能动性。易错22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辨析:具体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易错2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易错24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第102页共102页\n辨析: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联系。易错25人为事物的联系就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辨析: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 “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易错26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辨析: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易错27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辨析:任何发展都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并不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而那些下降的、倒退的运动、变化则不是发展。易错28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辨析: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易错29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辨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不能说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前进。易错30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辨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易错31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辨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不能说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易错3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辨析:事物的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易错33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辨析: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而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易错34矛盾的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辨析:对立统一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易错35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辨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易错36解决矛盾就是消除矛盾。辨析: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可以解决,但矛盾不能消除。易错3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辨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易错3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辨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易错39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辨析: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易错40坚持具体间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辨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易错4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辨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易错42重点论就是抓重点。辨析: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则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重点论不能等同于抓重点。易错43所有矛盾的主要方面都能决定事物的性质。辨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易错44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辨析: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并不意味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人类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只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第102页共102页\n易错45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而盲目的实践不存在。辨析: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错误的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易错46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辨析:实践的社会性指的是脱离了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否定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否定个人活动的存在。易错47只有引起客观世界变化的活动才是实践活动。辨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一般会引起客观世界事物的状态和属性的变化,但是有些活动(如天文观测、军事侦察)虽然没有引起所观察的对象的变化,但它们是为改造客观世界作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也被纳入实践的范畴。易错48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辨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易错49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辨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联 系的桥梁和纽带。易错50认识的根本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辨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 现象看本质。易错5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辨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易错52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辨析:真理具有客观性,某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它的人有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易错5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辨析: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真理作为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易错54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第102页共102页\n辨析: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易错5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辨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如果超出真理存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易错56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辨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易错57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过程。辨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易错58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辨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易错59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辨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易错6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辨析:社会存在能离开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离开社会存在。易错61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辨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易错62.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辨析: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易错6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辨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易错64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辨析: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易错65人民群众的内涵是固定不变的。辨析: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易错66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析: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易错67价值观决定人的行为选择。辨析: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价值观影响人的行为选择。易错68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辨析:不同性质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会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起促进作用。易错69人的真正价值是自我满足。辨析: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易错70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辨析: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易错7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具有主体差异性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辨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但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有客观标准的。易错72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价值判断自然不同。辨析: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也有可能相同。易错73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辨析: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易错74自强不息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辨析:劳动和奉献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易错75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辨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但这些具体的主客观条件都不是其决定因素。第102页共102页\n易错76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辨析: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与良好的社会条件没有必然联系。有良好的社会条件却不加以利用,或者有良好的社会条件但自身消极被动,都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易错77器物、行为、制度等文化载体就是文化本身。辨析: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易错78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辨析: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并非任何文化都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消极作用。易错7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辨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文化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易错80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辨析: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两者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易错81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辨析: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易错8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辨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实践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易错8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辨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易错84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第102页共102页\n辨析: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易错85文化交流一定能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辨析:文化交流只是提升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国际影响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易错86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辨析: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融中相互借鉴,但不是日趋同一,文化交流、交融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易错8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辨析: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易错8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承袭中华传统文化。辨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易错8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辨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易错90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具有经济价值。辨析: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易错9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辨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易错92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辨析: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艺工作者只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第102页共102页\n易错93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辨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易错94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先继承后发展。辨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而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易错95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又向外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辨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易错96传统习俗都是落后文化。辨析: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传统习俗并非都属于落后文化。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的糟粕才是落后文化。易错97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就一定高。辨析: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不一定高。易错98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辨析: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模板★按教材知识整理一、哲学的一般概论1.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试题解法第一,准确判断材料强调的侧重点。要分析出材料是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还是强调具体科学发展对哲学的作用,或是强调二者相互促进。排除与材料主旨不符合的选项。第二,要牢记二者关系的正确说法,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排除。如“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没有哲学就不能进行科学研究”等。第102页共102页\n2.判断真正的哲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否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也就是说,看它是否代表了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3.不能认为凡是包含着个别错误结论的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只要一种哲学代表了它自己所属时代的主流和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就要承认它是真正的哲学。4.全面理解哲学的作用【答题要素】哲学与生活+哲学的任务+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与时代+哲学的功能【答题模板】①哲学与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哲学与时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⑤哲学的功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二、唯物论1.把握“关键点”活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点:根据……的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弄虚作假/因地制宜(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点: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2.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第102页共102页\n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答题模板】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这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答题模板】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3.某项政策调整的唯物论依据【答题要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运动与规律的关系【答题模板】第102页共102页\n①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看,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②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看,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从物质运动与规律的关系看,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三、认识论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体现【答题要素】可知论+实践论+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发展【答题模板】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②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④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和上升性。2.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答题模板】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3.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生活问题的解答模板【答题模板】(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分析(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分析(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分析(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分析(6)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分析第102页共102页\n(2)(3)(5)(6)用到的最多,(4)应根据情境材料确定。4.如何解答有关“实践、真理与认识过程”的试题?【设问模式】(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答题要素】实践的特征+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作用+真理及其特征+认识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答题模板】(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4)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答题要素】联系普遍性+联系客观性+联系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答题模板】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第102页共102页\n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生活启示【答题要素】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模板】①总的关系(辩证统一)。②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③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④结合材料。3. 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答题要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答题模板】①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认识论角度: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五、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发展普遍性+发展实质+发展途径+发展状态+发展原因+发展规律【答题模板】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⑤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⑥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2.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识别的关键词】: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促进(社会、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完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促进新事物成长、支持和拥护新事物/创新、提高/新产品、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长远利益,战略高度/从……到……的发展过程(上升、前进)/面向未来,为了子孙后代/具有前瞻性,科学预测/推陈出新/新陈代谢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克服困难。【识别的关键词】:某事物成长经历艰辛困苦的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或成功/在挫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前进中遇到困难与挫折/严峻挑战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质变。【识别的关键词】:……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防微杜渐/适度、火候、分寸、尺度/一次次/从……做起/一蹴而就/过度/急于求成六、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答题要素】斗争性的表现+同一性的表现(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答题模板】①原理内容(对立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②具体关系(具体表述二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③如何做(两者并重,既要……又要……)。2.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答题要素】一分为二+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答题模板】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在认识事物时要遵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第102页共102页\n⑤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⑥既要把握主流、识大体、顾大局,又不能忽视支流。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3.全面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答题要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注意它的特殊性【答题模板】(1)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对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都要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重要条件是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我们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一定要“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七、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的否定观1.如何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问题?【设问模式】(1)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某些做法。(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做好某事。【答题要素】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实质+特征+方法论要求【答题模板】(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5)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2.用“标志词”识别活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识别的关键词】第102页共102页\n:吸取、保留和改造/既肯定又否定/克服消极的、保留合理的/继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突破传统/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突破陈规旧俗/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吐故纳新/大胆吸收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答题要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答题模板】(1)从唯物论的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2)从辩证法角度: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3)从认识论的角度: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八、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体现【答题要素】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答题模板】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析材料。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分析材料。③相对独立性(先于或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分析材料。2.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的体现【答题要素】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答题模板】①物质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②精神财富方面(创造者、结合材料)。③社会变革方面(决定力量、结合材料)。3.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第102页共102页\n【答题要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答题模板】①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②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③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关注民生”的社会历史观依据。【答题要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两个标准【答题模板】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②要求(根本力量、根本宗旨、主体地位、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结合材料)。③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5..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答题模板】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外应注意的观点:第102页共102页\n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另外,要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九、人生价值观1.关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命题方式,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分析某些具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存在差异的原因;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来分析某种具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存在的正确性,或者分析我们应该如何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不能用今天的成熟嘲笑前人的幼稚,也不能因现实条件的限制而妄自菲薄。3.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答题模板】①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分析材料)。②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③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4.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答题要素】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答题模板】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做贡献。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④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第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第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创造主观条件: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第102页共102页\n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恩格斯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物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也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恩格斯认为世界具有可知性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恩格斯认为物质是各种物相加的总和D.恩格斯认为理解物质的概念离不开人们的思维2.千百年来,幸福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命题。神经系统科学研究发现,人脑中的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等物质对身体和心理的舒适感起着根本作用,它们的活动能够刺激或者消灭愉快、渴望、积极等多种情感。据此可知( )①人脑具有自行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③纯粹的动物心理会自发地形成意识 ④意识的产生有其生物学原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无不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第102页共102页\n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城市便不灰暗阴沉。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时,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这告诉我们( )①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④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十四五”规划对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材料体现了( )A.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判断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B.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6.江苏省扬州市一家超市因店主张贴的一张暖心小纸条成为人们口中的“网红店”(见图)。这张小纸条能够感动人们,是因为它告诉我们( )A.付出就有回报,店主的爱心是最好的广告B.人生道路千万条,正确的价值选择最重要C.做人不能太自私,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他人D.做好事不一定要办大事,力所能及就值得被尊重第102页共102页\n7.“十四五”规划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 )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立足我国实际,抓住主要矛盾 ②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 ③人为事物联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树立创新意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登泰山,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旅游的发展决定了人们的文化修养B.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中的经济价值C.游山川,悟诗词,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10.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应认真在学习党史中增强“四个自信”,加强党性修养,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建党百年学习党史的意义是( )①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弘扬红色文化,彰显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③传承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特质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但在亚洲文化圈内,“中医热”“针灸热”持续延续,在欧美等国家,中医疗法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中医药文化强调“第102页共102页\n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播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共享医学成就 ②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③让我国中医药文化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21年4月24日,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祝”象征永远、继续,“融”象征光明,“祝融”寓意点燃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体现了(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服务时代中焕发生机 ②人类思维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发展 ③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保留着稳定的具体内涵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个创新性发展的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新发现6座“祭祀坑”。金面具残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再次惊艳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视考古工作能够( )①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②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④展示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4.理想信念是精神之柱、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 )①高举理想信念旗帜,用实践滋润和支撑我们的理想 ②把理想信念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理想信念融入自身的奋斗中 ④把理想信念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多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将“上党课,学党史”融入“开学第一课”第102页共102页\n,对师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讴歌、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这样做有利于( )①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把家国情怀“种”在学生心中 ②把培养爱党爱国情怀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营造尊重科学的氛围,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④以史树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历史决议的正确性。第102页共102页\n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实施以来,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让学戏、懂戏、爱戏的人越来越多,节令饮食、中医养生、传统体育渐成时尚。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等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作出系列探索——第102页共102页\n《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等节目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突出展示诗词、文物、戏曲、民歌等传统文化元素,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19.(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色历史中的温暖故事。1934年11月,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执意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一半留下,并且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1991年,徐解秀去世前还在告诉儿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法宝。今天,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应该接过“半条被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据此,有人认为,“半条被子”的故事很难存续。请结合材料,从革命文化的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评析。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第102页共102页\n“于乱世探索真理,在至暗时刻寻找光明,虽千万人往矣!”瞿秋白、萧楚女等先烈高唱《国际歌》步入刑场,因为他们坚信“英特纳雄耐尔”的理想一定会实现;方志敏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用生命书写心中的真理、胸中的理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艰巨繁重的任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仍然是风雨无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哪怕征途漫漫,哪怕路途坎坷,马克思主义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一步接一步地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穿越万水千山的精神密码。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说明。(6分)(2)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6分)(3)某班以“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请列出两条发言要点。(2分)第102页共102页\n参考答案1.C 解析物质具有可知性,A项正确;物质这个概念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项正确;物质并不是各种物的机械相加,C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物质这个概念要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需要思维的作用,D项正确。2.C 解析①错误,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③错误,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④符合题意。3.D4.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部分影响整体,没有体现整体的作用;②错误,整体功能并非部分功能之和;③④符合题意。5.C 解析基于中国国情作出的正确判断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故A项不选;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不选;“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新矛盾等新情况,为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取决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未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故D项不选。6.D 解析这张小纸条能够感动人们,是因为它告诉我们做好事不一定要办大事,力所能及就值得被尊重,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阐述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排除B项;帮助他人是我们提倡的美德之一,但不是“义务”,排除C项。7.A 解析①符合题意,我们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因为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符合题意,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是因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③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引导者;④表述错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C 解析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这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立足我国实际,抓住主要矛盾,①第102页共102页\n符合题意;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树立创新意识,④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错误;联系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但联系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不仅是指人为事物的联系,③错误。9.C 解析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人们的文化修养具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项不选;传承诗词文化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B项不选;游山川,悟诗词,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D项不选。10.A 解析学习党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也有共同的本质,③说法错误;学习党史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精神动力,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11.B 解析根据“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可知中医药文化在当代传播的文化意义在于①④;②③排除。12.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首辆火星车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及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故①④正确;材料未体现人类思维的进步发展,同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说法不恰当,故②不选;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基本特征保持不变,故③不选。13.D 解析各国人民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①说法错误;重视考古工作,有利于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②④正确;重视考古工作与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没有关系,③不符合题意。14.A 解析理想信念能够增强青年学生奋斗的精神力量,①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②错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需要青年学生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④错误。第102页共102页\n15.B 解析把“上党课,学党史”融入“开学第一课”,有利于以史树德,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把家国情怀“种”在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①④符合题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②错误;把“上党课,学党史”融入“开学第一课”,有利于引领学生爱党爱国,但与营造尊重科学的氛围、普及科学知识无关,③排除。16.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立足历史实际,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形成历史决议,推进和引领了党的事业发展,推动了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17.答案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载人航天方案、技术都是从载人航天科学实验中积累、总结、探索出来的,并在航天科学实验中不断检验技术、发现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完善。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航天人不断地超越自身,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18.答案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确把握了文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19.答案①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②“半条被子”的故事承载的革命情怀,是革命文化的重要体现,必将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深远影响。③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使人民的美好生活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同时,也确实冲击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只要我们接过“半条被子”第102页共102页\n,立足当下,坚守和弘扬好革命情怀,必将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演绎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20.答案(1)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优秀思想文化。真理和理想指导共产党人洞察革命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增强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向前。(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体现,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夺取革命的胜利;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3)答案示例: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增长才干。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由于某电视剧的爆红,杭州的一块石头也因此成了网红。很多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认为此举就能成就好姻缘。这些人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102页共102页\n2.2020年高考首日,受持续暴雨和上游洪峰影响,安徽歙县城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师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根据歙县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同意原定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至9日举行。专家表示,因极端天气取消考试的情况,是在高考的预案之中的,相关部门提前准备了备用卷,不会打乱考试节奏。这说明( )①灾害发生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主观结果②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④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①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②运动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③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④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等特点。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同比能耗,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被许多国家列为推广项目。材料说明了( )A.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B.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C.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第102页共102页\n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6.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A.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B.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断强调了( )A.认识的来源B.认识的目的C.认识发展的动力D.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8.“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相较于方兴未艾的辟谣平台,“科学”谣言的传播速度和途径更快更广更能蛊惑人。“科学”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难辨真假,且这些谣言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接纳它。从哲学上看,“科学”谣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④“科学”谣言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9.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另一个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第102页共102页\nD.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开了社会历史的奥秘,使社会历史理论变成科学。其原因在于认识到(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一对基本矛盾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11.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重视劳动就业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们思想活动产生的物质原因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④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 ③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精神富有的民族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16.作为承载屈原人格力量、并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意识层面的端午节,其精神内核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17.“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段话说明( )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2020年7月29日,中宣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极限”称号,号召全军全国大力弘扬敢打敢拼、知难而进、无坚不摧、无往不能的“硬骨头精神”。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 )①高擎精神火炬,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②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③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决定性力量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见字如面》等一批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荧屏,赢得了广大学生青睐。节目体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使命意识,寓教于乐,陪伴学生阅读文化经典,拓展“心界”。这些节目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改革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反映学生审美需求 ②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B.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C.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D.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20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把垃圾分类贯穿于心、并践于行,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垃圾分类课。各地学校以科普讲座、趣味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垃圾分类课,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并把此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通过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的原因。(12分)第102页共102页\n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如今,兰渝铁路工程已成为中西北至西南区间大能力运输的重要动脉。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哲学启示。(1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成为英雄。他们不辞辛劳,前赴后继地奔向一线,和疫情争分夺秒,守护千千万万个你我的健康平安。在战“疫”一线发生太多感人的故事。这些直击心灵的故事的主角是用大爱谱写动人诗篇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中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还有普通的医护人员,有人民子弟兵,有不知名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抢送物资的卡车司机,有积极报道一线疫情的媒体和记者,还有劳碌的公务员、爱心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英雄赞歌”,用顽强的意志铸成抵抗疫情的“长城”;他们虽知病毒凶猛,却依然写下请战书,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他们的勇气和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奋战;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1)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最美逆行者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12分)(2)某班举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拟定两条标语。(4分)第102页共102页\n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由于某电视剧的爆红,杭州的一块石头也因此成了网红。很多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认为此举就能成就好姻缘。这些人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很多人在三生石上刻下自己和爱人的名字,认为此举就能成就好姻缘”,这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A项与题意不符。B、D两项是唯物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与材料的观点相反,不符合题意。2.2020年高考首日,受持续暴雨和上游洪峰影响,安徽歙县城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师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根据歙县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同意原定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至9日举行。专家表示,因极端天气取消考试的情况,是在高考的预案之中的,相关部门提前准备了备用卷,不会打乱考试节奏。这说明( )①灾害发生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主观结果②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④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规律是客观的,灾害的发生不是人类对自然破坏的主观结果,①错误。材料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喜欢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就不发生了,②正确。不能说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③第102页共102页\n错误。材料表明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④正确。故选C项。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变化。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①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循环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④表述错误,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4.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①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②运动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③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④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5.节能型住宅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等特点。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们取暖或降温的同比能耗,因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受欢迎,被许多国家列为推广项目。材料说明了( )A.新事物一出现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B.新事物应该符合社会上每个人的要求C.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答案D解析节能型住宅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作为新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们的喜爱,D第102页共102页\n项符合题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要经历一个过程,A项错误。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不可能做到满足每个人的要求,B项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C项观点错误。故选D项。6.从“透明到25英尺深的地方可轻易看到底部”,到后来绿色透明的湖水不复存在,美国作家梭罗没有想到,他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使湖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由此可见( )A.微小的量变必然促成事物的质变B.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含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B项不符合题意。美国作家梭罗的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说明《瓦尔登湖》带来的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反映了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7.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断强调了( )A.认识的来源B.认识的目的C.认识发展的动力D.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答案C8.“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天下。”相较于方兴未艾的辟谣平台,“科学”谣言的传播速度和途径更快更广更能蛊惑人。“科学”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让人难辨真假,且这些谣言往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接纳它。从哲学上看,“科学”谣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第102页共102页\n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④“科学”谣言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由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会有伪科学的存在,①符合题意。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以会出现“科学”谣言,③符合题意。②强调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而材料中的伪科学不属于真理,排除。④说法错误,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故选D项。9.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另一个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B.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A项强调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C项符合题意,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抓住两个“关键”,表明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主要矛盾,没有涉及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故选C项。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揭开了社会历史的奥秘,使社会历史理论变成科学。其原因在于认识到(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一对基本矛盾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答案C第102页共102页\n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1.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重视劳动就业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们思想活动产生的物质原因 ②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④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从哲学的角度看,重视劳动就业是因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存在是人们思想活动产生的物质原因,①错误。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1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①②正确切题。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后半句表述错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④表述错误。故选A项。13.第102页共102页\n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 ③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告诉我们,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作用,①④符合题意。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但不是决定社会的发展,②观点错误。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观点错误。故选B项。14.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精神富有的民族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C16.作为承载屈原人格力量、并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意识层面的端午节,其精神内核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 )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勤劳勇敢第102页共102页\n答案A17.“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段话说明( )①文化创新发展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应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18.2020年7月29日,中宣部授予硬骨头六连“时代极限”称号,号召全军全国大力弘扬敢打敢拼、知难而进、无坚不摧、无往不能的“硬骨头精神”。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 )①高擎精神火炬,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②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③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 ④为国家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决定性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有利于高擎精神火炬,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助力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①②符合题意。新时代弘扬“硬骨头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但不是决定性力量,③④错误。19.《汉字风云会》《向上吧!诗词》《见字如面》等一批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走红荧屏,赢得了广大学生青睐。节目体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使命意识,寓教于乐,陪伴学生阅读文化经典,拓展“心界”。这些节目的成功给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改革传统文化内容和传播形式,反映学生审美需求 ②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供给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题中节目的成功在于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表达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③符合题意。这些节目并未改革传统文化内容,①说法错误,排除。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是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排除④。故选C项。2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B.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C.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D.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答案B解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说明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B项符合题意;文化自信能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但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A项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C项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D项不选。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20年9月的开学季,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一些学校把垃圾分类知识搬上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深入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把垃圾分类贯穿于心、并践于行,将垃圾分类课搬上街头巷尾,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垃圾分类课。各地学校以科普讲座、趣味社会实践等方式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垃圾分类课,可以使孩子们从小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并把此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通过他们再带动身边的所有人,形成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说明垃圾分类进校园成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的原因。(12分)第102页共102页\n答案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②引导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正确地认识垃圾分类问题,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传播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中。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横空出世。兰渝铁路工程是旷世罕见的“硬骨头”,其中胡麻岭隧道的最后173米因特殊地层,足足耗了6年仍难以“啃”下。德国专家曾带队“应战”,却以失败告终,并留下冷酷结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通隧道!”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迷信权威、不惧怕艰险,逐个破题、逐项创新,终于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九宫格挖隧道”就是做成一个大九宫格,扣在隧道上,把一个大隧道分成九个小隧道来施工)等独特工法,破解了世界性难题,如今,兰渝铁路工程已成为中西北至西南区间大能力运输的重要动脉。结合材料,请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筑路人在胡麻岭隧道建设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哲学启示。(12分)答案(1)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中国筑路人将传统文化中的九宫格理论运用到筑路上,研发出“九宫格挖隧道”等独特方法,推动了工程的展开,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一批批中国筑路人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逐个破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逐项攻关,最终破解了世界性难题。(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中国筑路人立足实践逐个破题、不断创新并最终成功建成了兰渝铁路工程;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为客货运输带来了极大便利。(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胡麻岭隧道地层复杂,筑路人历时多年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德国专家的“不可能”到中国筑路人的独特工法成功破解难题,中国筑路人不畏艰难,开拓了我国筑路技术的新境界。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介绍,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成为英雄。他们不辞辛劳,前赴后继地奔向一线,和疫情争分夺秒,守护千千万万个你我的健康平安。在战“疫”一线发生太多感人的故事。这些直击心灵的故事的主角是用大爱谱写动人诗篇的最美逆行者,第102页共102页\n他们中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还有普通的医护人员,有人民子弟兵,有不知名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有抢送物资的卡车司机,有积极报道一线疫情的媒体和记者,还有劳碌的公务员、爱心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曲“英雄赞歌”,用顽强的意志铸成抵抗疫情的“长城”;他们虽知病毒凶猛,却依然写下请战书,奔赴抗疫第一线;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他们的勇气和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携手并肩一起奋战;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1)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学习最美逆行者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启示。(12分)(2)某班举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拟定两条标语。(4分)答案(1)①最美逆行者的身上体现了爱国、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为世界抗疫提供中国智慧,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2)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3第102页共102页\n一、选择题(19*3=57分)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工作作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对于确保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执行,有效解决“四风一顽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因为()A.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近年来,人们感觉“西红柿没有以前的味儿了”。经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在现代育种过程中过于注重产量、外观等方面,从而导致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造成13种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降低,最终使得西红柿口感下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质变的发生C.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D.正确把握事物的偶然联系,提高基因的准确性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是因为()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对立面转化④居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观念的态度是复杂的:他既有吸取,以至坚持,又不断质疑,揭示其负面,及时发出警戒。在认同与质疑的往返、旋进中将自己的思考逐渐推向深入。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对现在的肯定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和外部力量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药坚持以“天人合一”的观念诊治疾病,讲究“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重视“治未病”,即未疾先防和已病防变。中医药独特的疾病观、防治观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①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注意已病防变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防患于未然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要促成质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0 年 3 月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之所以重视劳动是因为()①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②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劳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8.2021年7月6第102页共102页\n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强调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国医改走深走实、扩大成效。三明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为全国医改树立了榜样。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③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20年11月19日世界哲学日的主题是:呼吁全世界共同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意义,并强调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诉诸哲学思考,哲学思考能帮助应对当前的多重危机。这表明()①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带来生机与活力②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能促进哲学的发展进步③哲学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早在西周已经产生,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认为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元素),气的运动变化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下列哲学观点中与其所属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所以立天地者,水也②万事皆出于理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专家指出,泸县地震是发生在华蓥山断裂次级断裂带上的一次逆冲型地震,华蓥山断裂是四川盆地中最主要的一条断裂带,本身便有孕育发生6级地震的能力,所以此次泸县地震的出现相对而言较为正常。由此可见()①意识的本质是对世界如实的反映②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③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第102页共102页\n12.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我国计划今明两年共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将在浩瀚宇宙中建成我国“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这表明()A.意识能够积极地促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B.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为我国打造新的载人航天发展规律C.实践能够使客观符合主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意识能够为我国航天工程绘制未来发展的“蓝图”1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这一工作思路()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③避免了发展过程中曲折性和反复性④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融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右图漫画《同一扇窗户》(作者:王家春)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①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具有差异性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真理具有不确定性③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人生道路境遇不同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2021年5月21日,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首次驻华使节奥运情况介绍会。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在会上表示:“第102页共102页\n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即,现已进入备战冲刺阶段。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北京冬奥组委正与各方紧密配合,并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稳步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这表明()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的活动离不开认识的指导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之中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2021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这要求我们()①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在创新与改革中推进高质量发展②抓主要矛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的中心工作③重视量的积累,埋头苦干,为实现绿色转型创造条件④立足部分,用绿色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提质增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创新是我们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跃上新发展台阶的关键之举。“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这表明()①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②要充分发挥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③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当前,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我国已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并列,并在不断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致力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大数据交易全产业链。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第102页共102页\nA.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要求C.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近期,“躺平”一词走红网络,其含义大概是逃避现实,降低欲望,减少工作,低成本生活。对个人来说,无论是“躺平”还是奋斗,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其一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成为懒惰、消极的代名词,就有可能影响社会发展。因此,要对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①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②劳动价值观决定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③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要崇尚劳动精神④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12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做出示范。浙江的面积、人口结构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这些年来,浙江在市场经济、环境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制度创新成果;未来,在优化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探索空间。通过在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能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第102页共102页\n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理性。(12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12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是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崇高荣誉和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心:“让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能够吃得饱饭”。他的一生说起来无比的简单,就和他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我就是一个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用一生完美地诠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坚定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一位真正的耕耘着”。是民众对于这位稻田的守望者的深切缅怀。袁老曾留下这样的人生格言:“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面也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说明袁隆平院士是如何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1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的乡村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过于强化农业效益,忽视乡村文化的价值。这导致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面临绝境,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绝境,影响乡村建设与发展。材料二 第102页共102页\n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现出强大生命力;而在抗疫斗争中产生的伟大抗疫精神正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抗疫精神”深植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一系列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对中华民族在战胜大灾大疫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丰富和延续。可以说,“抗疫精神”既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有时代精神的彰显,两者交相辉映,形成“抗疫精神”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形态。(1)结合材料一,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说明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抗疫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有时代精神的彰显”的理解。(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2019年9月起,中国作协与国务院扶贫办合作,策划开展“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遴选25位优秀作家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扶贫点深入生活、实地采访,创作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家们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所思所想,从地方风情、风俗、风物中透视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他们以工匠精神面对每一部文学作品,记录、书写脱贫攻坚进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真实呈现了血肉饱满的脱贫攻坚奋斗历程以及在这种奋斗中迸发的精神、力量;他们与人民心心相连,使“我”与“他们”在共同的相处中最终成为“我们”;他们紧扣时代脉搏,挺立时代潮头,诠释“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内涵。过去对乡村题材的书写,基本保持的是恋旧的乡愁情调,对贫困的根源没有深入反思。为做好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广大作家转变视角,聚焦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聚焦干部和群众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个人视角呈现时代变革。2020年10月,《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8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与3家海外出版社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分享中国扶贫经验。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分析向世界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文化意义。(7分)第102页共102页\n答案1-10DACDBCBDDC11-19DDABABDCB20.①矛盾具有普遍性,(2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择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做出示范。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2分)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浙江的面积、人口结构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经济发展状况具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础和优势,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2分)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2分)通过在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及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能为其他地区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2分)21.(1)①在劳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袁隆平院士认为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长出他所需要的水稻,在劳动中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为社会努力奉献,为了让全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吃饱饭,用一生去坚持和实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2分)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分)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完美诠释了家国情怀,一生耕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对他人对社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2分)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2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生耕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用一生去坚持和实践去坚持自己的梦想。坚定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2分)22.(1)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③第102页共102页\n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质的体现,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④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随着城市文化推进,传统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2)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2分)②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2分)③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分)④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和强大精神动力。(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23.(1)①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扶贫成就与经验,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2分)②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③向世界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世界读懂中国精神。(2分)④让国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分)(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第102页共102页\n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存在即被感知”③“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一门研究存在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称之为“第一哲学”。它超越经验领域从而到达了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的领域。他的观点表明( )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③具体科学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④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最一般的本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1年6月24日《科创板日报》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结合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将大脑控制“手写”的神经活动破译为“笔迹”,再将“笔迹”实时转化为电脑屏幕上的文本,从而帮助瘫痪人士实现超越物理限制的“脑写”,这表明()第102页共102页\n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2021年,全球多国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恶劣天气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关气象专家表示,极端天气并非偶然,是地球能量失衡所致,而人类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这警示我们()①自然界是客观的,尊重自然是改造自然的前提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6000亿元。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该政策的传导路径是:央行释放资金流动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企业市场活力增强→更好地做到统筹抗疫工作与经济发展。该政策的传导路径中蕴含的哲理是()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必须重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用整体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④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的研究团队,在23年时间里,执着于一件事——“中国天眼”,他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射电望远镜技术基础上,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他们的成功在于()A.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进行“扬弃”第102页共102页\nC.坚持对旧事物的否定和对新事物的肯定D.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7.“饭圈文化”成为了热词,2021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再次建议整顿饭圈文化,引起广泛讨论。宋文新提出,理性地追星,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非理性追星也让一部分人迷失了自我,让追星变“锥心”。这表明()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④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北京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加大在民生领域对延庆、张家口的支持帮扶力度;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也输向北京,确保冬奥会所有场馆100%用上“绿电”……实践表明,只有在因地制宜培育和激发区域发展动能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才能发挥好各地区比较优势,跑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度”。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部分要服从整体③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④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劣势。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劣势本身,而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弃,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行动一点点克服缺点,终有一天,劣势可以变成你的优势。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主要矛盾决定对事物性质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才能认识和解决矛盾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21年9月7日,我国公开发布“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批伽马光子科学数据。空间伽马射线观测作为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宇宙起源、暗物质探测等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表明()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和无限发展性③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无限发展提供现实可能性④科学技术装备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人类自己的责任,而人类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节能减排”理所当然成为今天人们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这说明()A.人类征服自然的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C.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促进作用D.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2.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钰曾作《哭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B.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取决于是否有他人的帮助13.春节档电影回归大银幕、博物馆展览持续上新、剧院舞台好戏不断……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驱散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让他们体会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由此可见,文化()①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第102页共102页\n②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③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④能转变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如果缺失历史定力,缺少价值立场,必然如无根的浮萍,难以成为时代的扛鼎之作。这启示我们()①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②探索和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③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④要坚持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5.近年来,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中俄服饰文化交流、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等活动增进了中俄之间的友谊,也有力地推动了中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是()①促进了彼此间文化交流,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促进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趋同③有利于中俄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实现共同繁荣④有利于树立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主导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6.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将是世界冬季体育运动的盛会,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假如请你为北京冬奥会设计会徽,你应当( )①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②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学习外国优秀文化 ④照搬外国优秀文化,做到为我所用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探月工程是中国根据自身国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绕”、“落”和“回”三步走战略。最终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点对地对月中继通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获得了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月球背面软着陆,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性关键技术,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探月工程取得开创性突破的哲学道理。(14分)第102页共102页\n18.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在这十年间,华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并进行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实现了技术研发、联合測试、生态建设等方面大量突破性成果。当前,我国正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华为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紧促进在5G领域的突破。但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相继拒绝华为进入其市场,英国也拒绝华为在其国家进行5G建设,并对原来由华为建设的4G网络进行剔除。面对重重困难,华为积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华为在全球6大5G产业联盟中拥有287家5G合作伙伴,拿下了世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22个5G订单。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华为在5G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14分)19.习近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建设,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紧密结合起来。“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四十多年前,广东就已是改革的“探路者”,而今,组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竞争政策委员会、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支持深圳开展竞争执法先行试点等,广东都立足省情率先迈出探索步伐。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知识,说明重大改革要先试点再推广的哲学智慧。(12分)第102页共102页\n20.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统筹规划。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某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体制,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走和谐发展的新路子。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该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哲学依据。(12分)参考答案1-5ABDAA6-10BCADD11-15DCBAB16D17.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月工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探月三步走战略及其每步具体目标,为工程有序顺利推进,提供正确指导。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学态度,发扬科学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奋力攻关,精心设计、精准计算,精确控制,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航天精神和卓越创新能力。(每点3分,综合评价2分,共14分)第102页共102页\n18.【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是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移动通信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在5G喷薄欲出的时代,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担负起了引领5G前行的使命,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华为披荆斩棘,敢为人先,面对重重困难,华为枳极开拓市场,加大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注重量的积累,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华为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5G相关研究,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等,并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5G的投入和技木研发力度这一契机,促进了在5G领域的突破。(每点4分,综合评价2分,共14分)19、答: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每点4分,共12分)20.【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发展,该省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该省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该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新型和谐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镇化发展。(每点4分,共12分)第102页共102页\n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检测试卷5一.选择题(16*3=48分)1.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统一 ②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辩证法思想 ③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机械性 ④是对以往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全面继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医理论讲究五脏六腑互为表里,讲究未病先治、辨证论治,强调人体的整体观以及人和环境、人和工作的整体观。由此可见: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③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阅读漫画《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他在失败的阴影下看不到阳光》,指出包含的哲学寓意第102页共102页\n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③失败是成功之母受到若干条件的制约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22.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近年来,敦煌人针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逐渐退化的问题,采用数字化技术精心保护和修复珍贵文物.他们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利用“互联网+”成功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实现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象全球共享;推出数字文化品牌,开发文化产品,深受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喜爱。敦煌文化合理开发保护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创新性思维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离开创新意识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③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切,而要既肯定又否定④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第102页共102页\n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8. 2021年3月12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同时,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下列对这些原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弹性实施——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统筹兼顾——坚持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相统一③小步调整——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④分类推进——追求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和结构显著改善,但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老龄化程度加深、总和生育率较低、出生人口数量超低等。我国须从当下开始,积极调整人口政策加以应对。这启示我们:第102页共102页\n①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敢于直面人口问题的挑战②系统具有整体性,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控制人口增长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相信我国的人口红利会一直存在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积极调整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培根曾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蜜蜂酿蜜”的哲学寓意是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②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是更正确,更可靠③认识的目的就是将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④哲学是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运用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悦景与想象中离别后的孤寂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惜别知音的悲凉心情,映照了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怀才不遇的心境。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有( )①“忆”虚构的旅夜孤寂的场景,来源于诗人独特的思维和丰富的形象②诗人通过想象创造了当下和未来的联系,使该诗更具朦胧美和表现力③“入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凄凉景观,表达内心怀才不遇的心境④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悦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在古代的很多战略战术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传》中最精彩动人的故事之一。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经调查情形,改变了方法,摸清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伏兵,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毛泽东称赞“三打祝家庄是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对“三打祝家庄是辩证法的生动体现”理解正确的有( )①在“三打祝家庄”中敌我双方的胜负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第102页共102页\n②故事“三打祝家庄”说明事物曲折发展的根源在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③调查情形改变方法才取得第三次胜利,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理④拆散联盟,布置伏兵取得胜利,说明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办事情要抓重点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14.在波澜壮阔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英勇奋战,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武器优劣没有关联②抗美援朝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重要条件④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15.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云南昆明举行。绿孔雀、黑颈鹤、松雀鹰等国家保护动物惬意栖息,高褶带唇兰、富民枳、香水月季等珍稀植物姿态万千,尽显山河壮美、生机盎然。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冰墩墩”的设计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新时代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表达。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时应( )第102页共102页\n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文化内涵 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16.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了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④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2分17.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第102页共102页\n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1年,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他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目前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已按计划开展空间站各项工作。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12分) 18.数字人民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对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某校高三(1)班时事政治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以“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前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探究。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材料一: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过程材料二:各国加速数字货币研发与测试,本质上是一种科技领域话语权的争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进一步增加了无纸化交易需求,公众对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数字人民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还可能产生新的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这加速推进了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行。但数字人民币试行中发现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线上平台支付受阻老人面临“数字鸿沟”人们习惯现金支付和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拒绝尝鲜等问题。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预测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前景。(12分)第102页共102页\n20.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赓续。从土地革命时期“节省每一个铜板”,到抗日战争时期“精兵简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到改革开放后继续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了我们党的传家宝。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事关人民福祉的急事大事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些都要求我们绝不能丢掉这个“传家宝”。(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赓续的原因。(10分)2021第102页共102页\n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当1000余名共青团员与少先队员齐声喊出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天安门广场上响起时,所有人为之震撼。青年学生用最饱满的声音,坚定地向党道出了青春的誓言。某校团委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以“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为题,撰写的部分发言稿提纲。 各位同学: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是人生最璀璨的篇章。青春是一份责任,更是建立在这份责任之上的幸福。生命因为担当而富有质感,青春因为奋斗才拥有朝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时代,我们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 (2)综合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论点分明,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200字左右。)(6分)第102页共102页\n答案1-10BDADBBCABC11-16DCAABD17.①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我国航天事业成绩的取得离不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们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4分)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载人航天方案、技术都是从载人航天科学实验中积累、总结、探索出来的,并在航天科学实验中不断检验技术、发现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完普。(4分)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航天人不断地超越自身,把我国航天事业事此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4分)18.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数字人民币作为新事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必定会有光辉的前景。(3分)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数字人民币发展过程因为种种原因不会一帆风顺,但是通过国家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一定会不断前进。(3分)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或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和完善,数字人民币一定会越来越发展壮大。(3分)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优点和问题并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数字人民币扬长避短、发展壮大。(3分)(注:发展观3选2,④必答)19.(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分)。①我国此次针对本国国情决定放开三孩政策,而不是照搬他国做法(1分),体现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分)。②我国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断调整生育政策(1分),体现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2分)③此次三孩政策的调整中兼顾了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规模、人口质量与数量的统一(1分),体现了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1分);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既有积极影响,也有不利因素(1分),需要国家做好相关配套措施支持,体现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1分)(评分细则:此题注重基本原理的考查,原理8分,分析4分。分析一定要对应才能给分。只有原理没有分析最多给5分。)20.(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我国的现实国情都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4分)第102页共102页\n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中汲取力量,把这种力量转化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4分)(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原理分析亦可)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事关人民的福祉。(2分)21.(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矢志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2分)站稳人民的立场,自觉把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2分)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练就过硬的本领,为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投身强国伟业,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实现青春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2分)(解读材料可知发言提纲要围绕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内容来写,可从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角度回答,只要围绕主题,正确使用,内在逻辑一致即可。)第102页共10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