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 怀疑与学问教案(部编九上语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9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学习本文语言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3.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本文作者顾颉刚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出示课件1)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出示课件2)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日心说。(出示课件3)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出示课件4)教师总结: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与学问、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19怀疑与学问(出示课件5)\n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是谁吗?预设:(出示课件7)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著述颇丰,为古史辨派创始人之一和主要代表。代表作品:《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等。2.背景资料教师: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篇议论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篇议论文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预设:(出示课件8)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1926年,顾颉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二)预习检查1.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列字词读音,要求学生读准下列红色的字词读音。(出示课件9)2.指名学生读出、区分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出示课件10)\n3.要求学生分组辨析下列形近字的读音与字形书写。(出示课件11)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12)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墨守: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不攻自破:指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出示课件13)教师提示: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要求在课文中找。(学生自主寻找,然后抢答。)学生:中心论点是“学则须疑”。(出示课件14)教师追问:那么,分论点呢?(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1:分论点一,是“怀疑在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学生2:分论点二,是“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教师追问: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5)教师总结: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分论点是证明总论点的。\n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说说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出示课件16)(学生仔细阅读本文,讨论分析回答。)教师提示:文章开篇引用这样的名言,有什么作用?教师出示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生总结:引用名言,提出观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17)教师:同学们,我们可以结合句义来分析,看看论点与引用学者的名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分析,教师点拨。)学生1: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于怀疑。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学生2: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更有说服力。教师补充: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的,其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出示课件18)教师点拨:论证方法中,事实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几种是比较常用的。另外还有不太常用的,如因果论证、引用论证和理论论证。论证是指阐述自己的观点后,对其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个证明。教师提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证明“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师生分析,教师指正。)预设1: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出示课件18)预设2: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出示课件19)\n预设3: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出示课件20)教师总结: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得出结论。(出示课件21)教师:同学们,在论述的过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2)(学生默读本段,然后分析归纳。)教师点拨:本题表面是分析段落的作用,事实是论证思路的分析,同学们可以从本段与上下段之间的关系和论证思路方面分析即可。预设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预设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预设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教师指导:分析判断论证方法及作用(出示课件23、24)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命题方式:“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等。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明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4.说说文章是怎样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出示课件25)\n语句展示: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师生分析:“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总结上文。教师:那么,“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呢?学生:提出下文论点。教师总结: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出示课件26)(1)通过正反对比证明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2)用戴震和笛卡儿等人的例子论证论点。(3)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以怀疑精神做学问,会对文化建设起巨大作用。(4)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教师: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怀疑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出示课件27)(师生讨论,教师点拨。)预设1:示例: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预设2:示例: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五、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不仅适用于治学者,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2.把握本文主题和论证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8)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弄清了文章的脉络。今天我们再来详细探讨一下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怀疑”“思索”“辨别”这三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出示课件29)\n教师点拨:同学们,我们应该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去分析能否前后对换。预设:不能。因为这三个步骤是依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所以前后顺序不能对换。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出示课件30)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教师:同学们齐读上面的文字,然后讨论思考、分析回答。【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们怎么看?(学生分析,然后回答。)学生:不绝对。凡是称得上学问家的,都具备怀疑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也成不了学问家。【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出示课件31)(学生分析语境,整体分析回答。)预设:顺序不能调整。因为这四个“常常……”是“一切学问家”对“流俗传说”“过去学者的学说”从“怀疑”到“修正”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3.文章最后一句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出示课件3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师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不能互换。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能这两个词能互换?学生: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三、课堂小结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课的主题。(出示课件33)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n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1.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4)(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净化自我、感悟人生、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至善秘籍。只要我们敢于怀疑这些圣贤和经典,只要我们去研究揣摩,就一定会获得极大的喜悦和无穷的收获。2.我们一起明晰本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论点鲜明,层层论证。(出示课件35)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3-5段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论证。第3、4段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见,便只能靠别人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5段扩展开去,提出“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思索与辨别,不可盲从迷信”。由此可见,本文层层深入,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层次分明。预设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出示课件36)首先,本文使用了道理论证,引用古代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有力地证明了段首提出的论点。此处,本文还使用了举例论证。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4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极具说服力。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38-42)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五、知识迁移,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3-48)同学们,阅读《问题意识与怀疑精神》一文,回答下列问题。六、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9)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让你极其认同或异常反对的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以此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37)\n【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文章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使用方法,论证和语言的特点。这些方面,有的在第二单元的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第一次出现。在教学时,重点主要放在了厘清文章结构,以整体把握文章、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比论证、语言特点等方面,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设计的不足,以后需要多注意。【课后预习】1.利用工具书疏通《谈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为学习本文扫清障碍。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3.本文是用什么顺序来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9-04 09:00:15 页数:9
价格:¥3 大小:304.9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