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0过秦论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0过秦论(第2课时)1.多义词(1)制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④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2)亡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河曲智叟亡以应(3)利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③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蒙故业,因遗策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5)因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蒙故业,因遗策③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通假字(1)孝公既没(2)约从离衡(3)威振四海(4)而倔起阡陌之中(5)赢粮而景从(6)百有余年矣3.古今异义词(1)以为桂林、象郡。古义:今义:(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今义:104.词类活用(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内立法度(3)尊贤而重士(4)外连衡而斗诸侯(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5.特殊句式(1)铸以为金人十二(2)身死人手(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4)为天下笑者,何也(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1.(1)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制造。(2)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使……灭亡/通“无”,没有。(3)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的/好处。(4)丢、丢失/遗留下来的/遗失之物。(5)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2.(1)“没”通“殁”,死,去世。(2)“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3)“振”通“震”,震慑。(4)“倔”通“崛”,崛起,突起。(5)“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1)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划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2)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4.(1)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2)内,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在内。(3)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尊重。(4)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5)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5.(1)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2)省略句,“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3)无标志的被动句。困,被困住,被围住。(4)被动句,用“为”表示被动。(5)宾语前置句,“不施仁义”。(6)判断句,用“……也”表判断。1.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①“施仁政,行仁政”。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期。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妻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希望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③10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2.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由叙史和议论两部分组成。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的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后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作者的叙述中始终包蕴着文章的中心,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以史实为论据的论证,虽然叙述较多,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特点,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论证更加有力,更能使人信服。3.面对强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诸侯国是采用什么办法“弱秦”的?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有何作用?(1)办法:诸侯各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被迫联合抗秦:①招纳天下人才,订立合纵同盟。②有贤明和具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聚合各国的力量,一致对秦。③六国阵营,一时人才济济,有众多的谋臣出谋划策;有各方来的策士,为各国诸侯沟通意见;有各国的良将统率军队。(2)作用: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是为了衬托秦国的不可战胜。这样,①可为下文陈涉与各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伏笔。②为后文所谓“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这里说的势如破竹的“攻”势,与后文陈涉起义后秦朝兵败如山倒的“守”势相映成趣,彰显主题。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对比内容对比作用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后亡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结构宏伟、角度清晰。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九国之师的对比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①具有赋的特色,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个短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气势。②行文多用骈偶,琅琅上口。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句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10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崤函/混淆是非窥视/功亏一篑囊括/熙熙攘攘B.膏腴/卖官鬻爵瞩目/亡矢遗镞作弊/敝帚自珍C.藩篱/虎踞龙盘锋镝/谪戍之众迥异/瓮牖绳枢D.羸弱/赢粮景从楔子/度长絜大鲁莽/流血漂橹2.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4.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遗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奋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士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叩关而攻秦5.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过秦论》述写了秦很多罪过,但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至尊:最尊贵的地位,此处指帝位。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言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兵器。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水池,池塘。2.下列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022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0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D.不能易也易:交换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10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1.C2.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B项,金,这里指金属。3.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情况。D项,名词做状语/动词使动/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因”,动词,沿袭/介词,凭借。B项中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以”,连词,来/是介词,凭借。D项中“而”10,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5.和谐文化历史教训繁荣昌盛1.D【解析】“池”指护城河。2.C【解析】C项,之,结构助词,的。A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以,介词,把/连词,来。D项,已:副词,已经/动词,停止。3.B【解析】“秦从此转入攻势”错。在此之前,秦基本上一直采取攻势。4.(1)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2)(秦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千里的坚固城池,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1.D【解析】根据上下文,即使圣人重生,也不能推翻柳宗元的言论。因此D项“不能易也”中的“易”是“改变”,而非“交换”。【名师点睛】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此题只要根据上下文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该“易”为一词多义,文中“甚易制”中的“易”是“容易”的意思,而此处是说圣人不能推翻柳宗元的言论,是“改变”的意思。2.C【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的用法,A项,“以”是“因为”的意思;B项,“之”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第一个“而”有转折之意,第二个为顺承;D项,“者”均为助词,意为“……的人”。10【名师点睛】综观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现逐渐弱化的趋势,但不代表可以忽视文言虚词。高中阶段要求考生把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必须将这18个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牢记在心,并掌握一定的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和步骤。做题时,考生首先在脑海中检索该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再将之代入到考查的语句中,结合语境判断、确认。3.B【解析】B项,“皆封侯”在“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一句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名师点睛】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原文,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大致语意是否正确,二要将翻译过来的句子与文言中的原句仔细对比,看是否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歪曲文意等错误。4.①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5.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D项,最后一句“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不当,该文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至于其他并无过多的论述,此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名师点睛】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其次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等。6.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解析】考生解答此题时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题干中明确说明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判断的直接依据”,根据文中“故柳宗元曰”可知,前面的分析,即柳宗元说这句话的依据,也是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而前面的内容即汉高帝和张子房分封诸侯王的事情。考生可概括表达为: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名师点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等。其次要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什么人什么事,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最后到文中筛选信息,看清楚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还是用原文回答,抑或两者皆可。【参考译文】秦王刚刚吞并天下的时候,丞相王绾等说:“燕国、齐国、楚国之地偏远,如果不设置藩王就无法镇守这些地方,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秦始皇把这条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群臣都以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说:“10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来的亲属日益疏远,(他们)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各诸侯国更是互相征战,最终达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统一成为秦朝的郡县,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分别重重地赏赐他们,很容易控制他们。能够使天下人没有异心,这就是使天下安宁的正确办法,(所以说)设置诸侯不利。”秦始皇说:“天下一直都苦于战斗不止,正因为有诸侯王。现在依靠大秦宗庙的福佑天下刚刚安定,又再设立诸侯国,这是建立(分立的)部队,要想天下安定,岂不是太难了吗!廷尉的意见是对的。”于是就划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分别设置守、尉、监。苏子(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代,也不能违背时代。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三代兴盛的时候,诸侯如果无罪就不可剥夺(他们的封国),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分封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这就是所说的不能创造时代。周朝衰落了,诸侯互相吞并,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都达到方圆一千余里的国土,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到了七国都称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终究不能分封诸侯。(这是已经被验证)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诸侯造成的灾祸,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这一点。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划分郡县,设置郡县的守吏,道理本来就应当这样,(这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葛衣,是时令所应当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智慧或独到见解,(一般)所说的不违背时代的情况,求学者和士大夫大多认为它不对。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行,李斯的意见与张良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这是非常明显的了。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这件事)难道只是汉高帝做的事情吗,张良也参与了。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过去议论分封诸侯的人,柳宗元的议论一出,而其他诸人的议论都被废弃了,即使是圣人再复活,也不能改变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说法,又增补了一些,说:凡是有血气的人一定会争夺,争夺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利益没有比分封诸侯再大的了。分封诸侯,是争战的开端、战乱的开始。从有书面文字记载以来,臣下弑杀他的国君,儿子弑杀他的父亲,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有不是因为袭取封国和争夺王位的情况吗?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到汉代以来,君臣父子互相残杀的情况,都是诸侯王的子孙,其余的不能世袭的卿和大夫,从未有过。近世不再分封诸侯,所以这种祸事差不多绝迹了。仁人君子,难道忍心再开始这种祸事吗?所以我认为李斯、秦始皇的意见和柳宗元的意见,应当成为万世万代的法则。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7:2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78.1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