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03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03单元单元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铜镜源流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上古的镜,叫监,就是大盆的意思。《说文》:“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在三代之初,其器皿一般为瓦制。不过,在距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曾出土有两面铜镜。至商代晚期,铜镜已有较多出土。进入战国,铜镜已经比较流行。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这些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镜背面积小,纹饰所选用的题材则须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便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铜镜在考古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的特征,它又成为古代墓葬中断代的大标准器之一。因此铜镜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文化艺术水平、冶炼和装饰工艺水平,而且还是古时人们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战国时期青铜艺术发生重大转变,青铜器由祭祀礼器向实用品转变,铜镜以其新颖时尚流行于上流社会。铜镜在历史上曾是宫廷、贵族享用的高档消费品,在早期使用上还有一定的级别限制。因此,铜镜的制造量少,保存流传于世的就更少。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也更加精良。直到明代末期,才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但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仍有以铜为镜子的。汉以前的铜镜存世较少,现在所能看到的铜镜大多是入汉后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且多有镶嵌珠宝的。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饰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删改)1.下列有关“铜镜”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铜镜在上古时期叫监,就是大盆的意思,既可以取水,也可用于照看人的面影。B.铜镜的纹饰和铭文是由当时的制作者精心选择的,反映了古时人们的精神生活。C.铜镜的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10D.铜镜工艺精美,图纹华丽,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成为古代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铜镜在四千年前就已出现,早期是高档消费品,后来逐步成为生活必备品。B.早期铜镜是祭祀礼器,战国时期向实用品转变,开始流行于上流社会。C.清代乾隆以后,开始以玻璃为镜,但直至民国初年,仍有人使用铜镜。D.唐代铜镜以多样的造型突破了汉式镜,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3.研究铜镜,可以帮助现代人了解古代,下列表述不属于这一作用的是A.研究随葬铜镜的风格,可以大体判断相应墓葬的历史时期。B.不同时期铜镜纹饰的变化,反映着艺术观念及时代风貌的演变。C.铜镜铸造精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冶炼和装饰工艺的水平。D.汉朝以前的铜镜当前存世较少,是极有价值的文物收藏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6题。红滩奇观蒋子龙我们无须钻深山、进老林,从北京出发,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就可进入一片望不穿的“五彩净土”!第一道彩、也是最抢眼的,是一望无际的亮红。这便是目前地球上最大、最壮观的一片红海滩。红得耀眼,红得纯粹,其间竟无半点杂质,在秋阳下红晕弥漫,映得天地间光芒闪烁,浑然一体般的透红。这其实是一种植物,名为“碱蓬”,又称“海英菜”、“狼尾巴条”……其茎直立、呈圆柱形,一枝多茎,状如狼尾。每根茎端顶两三朵小花,形似团伞,组成五角星状,其美无比。整株高达一米,矮者也能没膝,株型极美,有“翡翠珊瑚”的雅称。然而,它却是贫苦百姓的朋友,生命力极其旺盛,无须播种、耕耘,全部野生,自强自立,而且专门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生长。我自小便熟悉它,吃过它,赶上饥荒,它就是农人的“救命草”,全身都可以吃。其籽黑亮,如小米大小,或蒸或煮都有一种野香,入口极有劲道。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它又成了珍稀菜肴。春天,其茎叶翠绿鲜嫩,脆而多汁,营养丰富,有海鲜味,口感甚佳。它还可入药,能调治气积停滞、发热等病症。10入秋后碱蓬则渐次变红,先是嫩红,然后艳红、深红,到完全成熟后便红得饱满,红得透亮,红出一种铺天盖地的气象。我家乡的碱蓬与野草杂生,一疙瘩一块,稀疏零落,不成气候。这里的海滩却因咸淡相宜,碱度适中,成了碱蓬的天堂,密密匝匝,蓬蓬勃勃,其间一根杂草没有。待到第一场秋露下来,便一天红似一天,浩浩荡荡,如火如荼,仿佛给辽河平原铺上了厚厚的红毯。在红毯中间又蔓延着无数银白色的丝线,曲折而跳动,那是一道道明澈的河流,俗称“潮沟”。潮涨潮落,滩声十里,红滩恋潮,潮养红滩。在红滩的背后,是无边无际的苇荡。刚吐穗的还一片浓绿,已经扬花的则开始在老绿上镀金,摇摇摆摆,飒飒生风,如戟如枪般地护卫着红海滩。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将“大红大绿”搭配得如此协调,如此曼妙!每根苇秆的顶端,色彩又不相同,有的是一团紫色,妩媚动人;有的却白如堆雪,高洁而仪态万方。但,要紫的一大片全紫,要白的一大片全白,在清风的指挥下仿佛在低声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便是红滩的第二道彩。在红滩的前面,却是色彩斑斓的沼泽。沼泽何以有色彩?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珍稀、最生动、最耀眼的鲜红了!东方白鹤、白鹭等大鸟则通体如雪;大天鹅以白为主;野鸭、大雁或深灰,或浅褐,却还有一种绿头野鸭……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这一批走了,那一批来,有常客,有新客……因此色彩丰富,变化多端。这里最珍贵的禽类要数“黑嘴鸥”,白身黑翅、黑尾,头和喙也为黑色,唯双眼后面各有一白色半环,极其醒目,显得机灵无比。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曾在自己花园中养过此鸟至今还有诗、有文、有图为证。以后它似乎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总裁、鸟类学家大卫·梅尔维里正式宣布:“黑嘴鸥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其聚居地点至今仍不为人所知。”1989年5月,中国的爱鸟者梁禹,在辽河口自然保护区找到了两个黑嘴鸥的巢和四枚它的卵,轰动了鸟类学界,中外专家随即蜂拥而至。经调查,这里竟有约1200只成年黑嘴鸥和310多个黑嘴鸥巢。至此黑嘴鸥方露真容。倘若我们有鸟的视野,站在沼泽里再向外望,便是辽东湾,碧海蓝天,空阔高远。回头看,却是红绿蓝白黑,大地织锦,若彩虹落滩。——这就是盘锦湿地,红滩奇观!(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10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碱蓬,先写它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点,再写它的品质,由外而内,由实而虚,流露出了作者对碱蓬的喜爱与赞美。B.第五自然段描写红滩碱蓬时,作者写到自己家乡的碱蓬,一褒一贬,对比鲜明,突出了红滩碱蓬饱满、透亮及铺天盖地的气势。C.文中援引李商隐养黑嘴鸥的故事,最主要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沼泽地里最珍贵的鸟,又开启下文写此鸟逝而复现的内容。D.文章先总后分再总,结构严谨。“五彩净土”是总,继而分写碱蓬、苇荡、色彩斑斓的沼泽,层层递进,突显了红滩景观之奇,末句绾结全篇。5.从语言角度,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1)待到第一场秋露下来,便一天红似一天,浩浩荡荡,如火如荼,仿佛给辽河平原铺上了厚厚的红毯。(2)但,要紫的一大片全紫,要白的一大片全白,在清风的指挥下仿佛在低声吟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6.“红滩奇观”重在一个“奇”字,结合文本,探究红滩奇观给了我们哪些思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710题。囚首垢面的鲁迅纳兰泽芸人说鲁迅是“一身补丁,一团漆黑,一头直竖”。补丁指的是他身上的衣裳打着补丁,漆黑是指他皮肤黑黑,直竖当然是指他的头发——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无人不晓。你见过爱因斯坦头发顺顺的照片吗?似乎没有。那是因为他头发总是乱蓬蓬。他舍不得花时间梳一下头发。他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他获得崇高的荣誉,但他看得很淡,生活依然极其朴素。应邀访问比利时,国王派专车以最高礼节迎接,然而接到的是一个头发乱蓬蓬,拎着一个旧皮箱的老头。一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要求逝后将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基,不立纪念碑,免除所有宗教仪式,免除鲜花和音乐。他的心,是一滴清水,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如他所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就像鲁迅,对于物质的索求,他是那样的微薄——10穿久了的蓝布夹袄破了,要给他换新的,他不肯,补补又穿在身上。虽然夜间熬夜写作,饭菜也只是一两样普通菜蔬。不大吃鱼,因为他认为鱼的细骨太多,吃起来太费时,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太可惜了。可是,对于精神方面,他却是“苛索无度”,几至“席不暇暖”。常常到凌晨二三时才可休息,而且常常是衣裳不脱就这样和衣倒下睡两三个小时,然后醒来抽根烟喝杯茶,继续写作。鲁迅的许多小说就是这样完成的,他认为写小说是不能断的,一断,人物的气就会接不上来。他头发长了可以不剪,衣服破了可以不换,但他把书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书有点脏了,他会拂起自己的袖子就揩。朋友来了,别的什么都可以借,就是书不肯借,实在逼得狠了,就干脆将那本书送给朋友。唯一的“不正当”爱好是吸烟,但吸的多是用烟叶卷起的廉价烟,偶尔得到一些好烟,也要朋友一起分享。即便如此,他也嫌烟头留得过长,有点可惜。后来用上了烟嘴,烟头短到不能再吸了才丢弃。鲁迅幼年丧父,靠母亲和姐姐给人洗衣度日,所以物质上清苦点,于他已不算什么折磨,而要让这样一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去忍受精神的贫乏与困苦,那是万万不可,他说,人生最苦痛的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所以,他沿着他的梦想一路执着地走了下去——他哪里是天才,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上了,就像一幢巨大建筑,总是由零碎的一石一木累叠而起。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囚首垢面谈诗书”,这是鲁迅的写照。可是,有诗可作,有书可读,就算囚首,就算垢面,又如何?虽然囚首,虽然垢面,但他们的心,仍是清水一滴。像爱因斯坦、鲁迅,像那些令人高山仰止的人们。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令这滴水始终清冽,始终纯美,始终涤着后来者的心。(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段中提到鲁迅的一头“冲冠怒发”,为的是表现他横眉冷对的精神。B.第二段写爱因斯坦,目的是表现他生活的朴素,从而衬托出他珍惜时间、献身科学的伟大品质。C.鲁迅先生不大吃鱼,因为他一般只吃普通的饭菜。这又一次表现了他的生活俭朴。10D.在众多纪念鲁迅的文章中,本文可谓角度独特,用他对物质的微薄索求来衬托其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崇高。E.文章结尾,由赞扬鲁迅先生上升到赞扬所有像他—样拥有执着信念和精神追求的人们,从而完成了主题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8.鲁迅先生对物质的索求是微薄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9.就全文来看,作者着力写鲁迅的“囚首垢面”,作用是什么?10.“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说,货币只是一条通往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永远无法在桥上栖居。人最终能够安然栖居的,是自己的心灵。”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语言文字运用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作者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D.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领袖,学者。有《饮冰室合集》。12.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0A.近段时间,某施工单位每天12时和18时都放炮炸石,乱石多次飞到地税局办公区,让人胆战心惊。B.当年舜帝面对父辈的虐待逆来顺受,曾感动天下,但孔子不认同这种“愚孝”,提出“父慈子孝”的观念。C.回到“抗日神剧”,不难发现,剧中英雄叱咤风云的抗日表现,和那些高呼“抵制日货”口号并企图借此完成对日逆袭的爱国激情颇有几分神似。D.由王千源饰演的刘向前在编辑部对两位领导的态度是左顾右盼,他掌握的办公室哲学紧贴当下办公室生存法则。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天,随着原油价格升至接近每桶100美元左右,有必要尽快开发新技术,特别是在中国,这里的环境危机和燃料短缺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微观缩影。B.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C.北京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D.被命名为《大芬丽莎》的巨型装饰作品的创作者是出于深圳著名油画工厂的500多名画工之手。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          。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①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②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③它领你回家④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而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1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其实,我国有很多位作家都曾离诺贝尔文学奖很近,如鲁迅、巴金等,但因种种原因,均与其擦肩而过。假设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请任选其中一个作家,结合其作品特征,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参考答案1.B【解析】A项,是“镜”叫“监”而不是“铜镜”叫“监”,铜镜更不能取水。C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纹饰和铭文的产生与流行,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有一定的关系”。D项,因果倒置。原文为“铜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图纹华丽”。2.A3.D【解析】D项,答非所问。选项对“汉朝以前的铜镜”的文物价值的介绍不是关于“研究铜镜,可以帮助现代人了解古代”这个作用的表述。4.A【解析】B项,“一褒一贬”说法错误,文中作者对自己家乡的碱蓬没有贬义。作者只是单纯的对比,来突出红滩碱蓬饱满、透亮及铺天盖地的气势。5.(1)采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将入秋后的碱蓬比拟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比喻成火与荼、红地毯,写出了它的色彩与气势,流露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2)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成片的芦苇在清风的指挥下低声吟唱古诗,生动形象,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同时引用《诗经》里的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画面美感。10【解析】本题要求非常明确,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句子。第一句主要采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秋后的碱蓬的色彩与气势,流露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二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同时引用《诗经》里的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画面美感。6.DE【解析】A项,“为的是表现他横眉冷对的精神”错,这里主要表现鲁迅先生痴迷于写作,无暇顾及生活中的细节问题。B项,写爱因斯坦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引出对鲁迅这方面特点的介绍。C项,不止表现了他的生活俭朴,更表现了他珍惜时间。7.【答案】(1)文中三幅色彩绚烂的图景,显得和谐自然,传递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天人合一)的深意;(2)深秋,红滩上成片的碱蓬红出一种铺天盖地的气象、苇荡无边无际,让人思悟,孤木难为春,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兴盛,要靠集体同心的力量;(3)红滩咸淡相宜、碱度适中的环境,使得这里的碱蓬繁荣茂盛,这里还是芦苇与各类鸟儿生存的最佳环境,推及文艺,文艺的繁荣,百花齐放,要有肥沃的土壤与温润的气候。8.①穿打着补丁的衣服;②吃普通的饭菜;③吸烟也尽可能节省。9.①着力写鲁迅的“囚首垢面”,有力地表现了他对物质的索求是那么微薄,刻画了鲁迅朴素节俭的形象特点。②从另一方面说,鲁迅更注重精神的追求,他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运用到写作中去了。因此,鲁迅的“囚首垢面”更能衬托出他精神的伟大。10.①物质财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离不开物质的帮助;可是,物质追求却不能真正给人带来惬意和满足。如爱因斯坦、鲁迅等人,他们明白这一点,对于物质的索求是微薄的,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精神的追求上。②心灵的追求是人追求的更高境界,只有拥有了精神和信念,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11.A【解析】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是《野草》。12.D【解析】A项,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B项,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C项,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D项,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指顾虑重重,临事犹豫不决。根据语境,应用“左右逢源”。13.C1014.D【解析】②句承接首句深入论述,①④句解释“核心和含义”,③句“回家”照应末句的开头。15.鲁迅:他将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卓越的创作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峭拔、洗练而不乏幽默的笔锋,毫无忌惮地批评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深刻地揭露出国民的劣根性。巴金:他将生命中的热情、忧患和良知与文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热烈、明快、流畅、秀朗又饱含人文主义情怀的笔调,展现出善良民众在黑暗统治下的苦难意识与抗争精神。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8:5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46.6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