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学案】(教师用书)2022版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3课 师说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导学案】(教师用书)2022版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3课师说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yù,阿谀,奉承[答案]C(A“传”读zhuàn,译为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贻”读yí;D“谀”读yú)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C(A“受”通“授”;B“不”通“否”;D“生”通“性”)3.判断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一种句式。A.宾语前置句 B.定语后置句 C.状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1)B (2)A (3)A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 ③吾从而师之 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⑤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⑨弟子不必不如师 ⑩无贵无贱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⑩C.①②⑤⑥⑨D.③④⑦⑧⑩  [答案]A(②④⑥古今相同。①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③从而,古义指跟从并且;⑤众人,古义指一般的人;⑦所以,古义表凭借,用来……;⑧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⑨不必,古义指不一定;⑩无,古义指无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问  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5-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注】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宏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选自《刘孟涂集》)【注】刍荛:割草打柴的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广:扩大,增加B.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狎:亲近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鄙:卑鄙D.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穷:极尽  [答案]C(鄙:庸俗,浅陋)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C.D.  [答案]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连词,却;连词,表顺承。B介词,比;介词,向。D代词,他们;副词,表推测)-5-7.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从中可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今人所好亦“非古人之好”。D.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的《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  [答案]A(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宏也。译文:  (2)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译文:  (3)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译文:    [答案](1)舜凭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拿大智慧去知晓那些浅近的话,这并不是一时故作谦虚,而确实是非常善于采纳善言。(2)非常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要务(的人),并不多见,更何况那些世俗之人呢?(3)学问不能接近古人,难道不是由于这个造成的吗?【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欢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勤于询问,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道理弄明白了,但有的人还不能使道理用于实际;认识到事物粗略的一面,但有的人还不知道事物细微的方面。除了询问,还能怎么解决呢?比自己贤能的人,向他询问来除去心中的疑惑,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问、德行高的人那里请教使事理摆正”。不如自己的人,向他询问以求得有所收获,这就是所说的“有才能的人向少才能的人请教,学问和品德高的人向学问和品德低的人请教”。和自己差不多的,向他询问借此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询问进而明确地辨析”。《书经》不是说过吗:“喜欢询问就能使自己的学识丰富。”孟子议论“学问上找回自己放纵散漫的心”,就并提了“学问之道”,在学习之后紧跟着要问。子思说过,君子“尊崇品德”,但还要“通过好问勤学”来达到,询问是先于学习的。古人保持虚心并乐于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询问,也不挑选人询问,只是从中吸取有益自身的东西罢了。所以狂人的话,圣人也会有选择地接受;地位低下的樵夫,古圣先王也向他询问。舜凭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拿大智慧去知晓那些浅近的话,这并不是一时故作谦虚,而确实是非常善于采纳善言。自从三代(夏、商、周)之后,就只有学习而没有询问了。朋友间的交往,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做坏事就够了。那些在义理的大道上相互请教,非常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要务(的人),并不多见,更何况那些世俗之人呢?-5-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常的毛病。学习有不通达的地方,不理解而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并不稳妥,只是妄自凭主观猜测,如果这样,那么终生就没有什么可以询问的事情了。对于比自己贤能的人,妒忌他们而不愿意询问;对于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而不屑于询问;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亲近他们而不乐意询问,如果这样,那天下就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去询问的了。别人不值得自己服气,事情没什么有疑问的,这不过是以己心为师,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这不过是小的毛病。明知自己见识浅陋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使自己的学识终生得不到进步,也不愿不耻下问,这是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是大的毛病,但犯这类错误的十人里有八九人。如不是这样,还有所问的不是所学的人:询问天下的奇异见闻、僻陋琐事只是为了说说好玩;更有那些把自己已经明了了的,询问别人用来试探别人的才能的;用那些非常难解的问题,追问别人看别人出丑的。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有与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并且可以收取到善的益处的,寻求一个能屈己的也得不到啊。唉!学问不能接近古人,难道不是由于这个造成的吗?况且那些不喜欢询问的人,是由于不虚心啊;不虚心,是由于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学习。也不是不潜心钻研的缘故,他们求学的并不是古人学习的内容,他们爱好的也不是古人爱好的方面,不能询问,也是理所当然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能由人独占,学问也没有止境啊,既然这样,询问可以缺少吗?《周礼》说:“在朝堂外向百姓询问。”国家的政治大事,尚且向平民询问。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询问,贤德的人可以向不贤的人询问,老人可以向小孩询问,只要在学问、德行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很贤。古人以询问为美德,并不见得有什么可耻的地方,后来的君子们却争着以询问为耻辱。然而古人深以为耻的,后人做了并且不认为可耻的事情就太多了,可悲啊!9.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注意上下联的顺序。治学 读书 蜂 燕 酿蜜 衔泥 诚似 当如上联: 下联:   [答案]治学当如蜂酿蜜读书诚似燕衔泥(原则上,下联必须押平声韵<一、二声>,因此,“燕衔泥”必须在下联,上下联顺序不可颠倒,其他则可以变化)10.校园中师生间的交流要讲究方法。以下两个情境中师生的话语不够得体,请根据其要表达的意思作调整,使听者乐于接受。情境一:高三的一次月考后,沈鑫成绩下滑,心里很难过,就去找班主任谈心。班主任说:“你这次考得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只会更糟。”班主任说:“  ”   情境二:韩梅上数学课时有些内容没有听懂,中午她去找郝老师,郝老师正在批改作业。韩梅说:“老师,你今天讲课速度太快了,我没听懂,你现在给我讲一讲吧。”韩梅说:“  ” -5-  [答案](示例)(情境一)你这次考得是不理想,心里难过我能理解,但你要认真反思没考好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情境二)对不起,郝老师,打扰您工作了。在课堂上我有些内容没听懂,您现在方便给我讲解一下吗?11.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句话,要求:仍以“粉笔”为话题,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一支粉笔,如一束闪烁的烛火照亮求知的眼睛,烧尽愚昧和无知,驱除黑暗的夜色,迎来崭新的黎明。答:    [答案]一支粉笔,如一只不锈的犁铧划破冰封的泥土,播种希望和未来,锄去多余的杂草,收获金秋的硕果。一支粉笔,如一条清澈的河流淌过干涸的心田,洗尽青涩和稚嫩,冲去心中的污浊,带来舒心的清凉。-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32:36 页数:5
价格:¥3 大小:66.0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