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练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第二次周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B.C1﹣的结构示意图:C.和互为同位素D.过氧化氢电子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35Cl、H37Cl属于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的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稳定性:CH4>SiH4;还原性:HCl>H2SD.K+、Ca2+、Mg2+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还原性依次增强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Cl>HI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结合质子能力:S2﹣>Cl﹣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ⅡA族B.Ba(OH)2是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的小D.Cl与Ⅰ同属ⅦA族元素,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 5.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K3C60中只有离子键B.K3C60中不含共价键C.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C60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6.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 -10-7.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物乙酸乙酯存在18OB.产物水中存在18OC.反应中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D.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二.填空题(共3小题)8.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      周期      族.(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      . 9.“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      、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 -10-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填a、b、c).Ⅱ: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1)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      ;B:      ;C: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0-2022-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第二次周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B.C1﹣的结构示意图:C.和互为同位素D.过氧化氢电子式:【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同位素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聚丙烯中主链只有2个C;B.Cl的质子数为17,其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8;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D.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解答】解: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A错误;B.C1﹣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为同位素,则和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过氧化氢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结构简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把握化学用语的区别及规范应用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35Cl、H37Cl属于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的中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稳定性:CH4>SiH4;还原性:HCl>H2SD.K+、Ca2+、Mg2+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还原性依次增强【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同素异形体;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根据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10-C.根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弱;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D.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核数越小,半径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解答】解:A.H35Cl、H37Cl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A错误;B.16O与18O的中子数分别为8、10,核外电子数都为8,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正确;C.C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i元素,所以稳定性:CH4>SiH4;Cl元素非金属性大于S元素,所以还原性:HCl<H2S,故C错误;D.K+、Ca2+的离子半径比Mg2+的离子半径大,K+的离子半径Ca2+的离子半径大,K、Ca、Mg根的金属性逐渐减弱,K+、Ca2+、Mg2+的氧化性依次增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Cl>HI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结合质子能力:S2﹣>Cl﹣【考点】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真题集萃;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D.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解答】解:A.非金属性:Cl>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故B正确;C.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D.酸性HCl>H2S,酸越弱,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质子,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为2022年高考题目,综合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ⅡA族B.Ba(OH)2是离子化合物,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的小D.Cl与Ⅰ同属ⅦA族元素,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处于ⅡA族;B.氢氧化钡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C.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10-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不一定处于ⅡA族,如He及部分副族元素等,故A错误;B.氢氧化钡中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氢氧化钡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正确;C.同一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所以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的小,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I,所以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IO4,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结构和元素性质,根据原子结构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注意规律中的反常现象,易错选项是A. 5.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K3C60中只有离子键B.K3C60中不含共价键C.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D.C60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同素异形体.【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K3C60为离子化合物,晶体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结合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解答该题.【解答】解:A.K3C60中中K+与C603﹣之间为离子键,C603﹣中C﹣C键为共价键,故A错误;B.C603﹣中C﹣C键为共价键,故B错误;C.K3C60为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C正确;D.C60为单质,12C为原子,而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把握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学习中注意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的关系. 6.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考点】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分析】Li和Al都属于金属,合金中Li较Al活泼,根据正极反应式知,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判断出负极材料为Li,发生反应为:Li﹣e﹣=Li+,又知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Li++FeS+2e﹣=Li2S+Fe,所以电池反应为:2Li+FeS=Li2S+Fe,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正确的反应式是2Li++2e﹣=2Li.【解答】解:A、Li和Al都属于金属,所以Li﹣Al应该属于合金而不是化合物,因此化合价为0价,故A错误;-10-B、根据正极反应2Li++FeS+2e﹣=Li2S+Fe与负极反应2Li﹣2e﹣=2Li+相加可得反应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故B正确;C、由正极反应式知负极应该是Li失去电子而不是Al,故C错误;D、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正确的反应式是2Li++2e﹣=2Li,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涵盖电解池和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7.用18O标记的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物乙酸乙酯存在18OB.产物水中存在18OC.反应中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D.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考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该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羧酸跟醇的反应过程为: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即酸去羟基醇去羟基氢,据此判断含有18O的化合物,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解答】解:乙酸与乙醇反应乙酸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所以CH3CH218OH与乙酸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乙醇仍存在,故18O只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故A正确,B错误;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故C正确;乙酸与乙醇发生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酯化反应的原理与特点,难度不大,注意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跟醇的反应过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二.填空题(共3小题)8.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 4 周期 VIIA 族.(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 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r2+SO2+2H2O=4H++2Br﹣+SO42﹣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 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之排出,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 .-10-(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 分液漏斗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 “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 .【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卤族元素.【分析】(1)根据溴在氯的下一周期,与氯在同一主族来解答;(2)在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氯气、溴单质与水之间反应;(3)根据了SO2的还原性和氯气的氧化性来解答;(4)在溴水中,溴的沸点是58.5°C,水的是100°C,温度80℃﹣90℃时,水不沸腾而溴蒸气挥发;(5)根据分液是分离两种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漏斗分离;(6)海水中溴离子的浓度较少,在海水提取溴之前,必须进行海水浓缩以节约成本;【解答】解:(1)因溴在氯的下一周期,与氯在同一主族,所以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VIIA族,故答案为:4,VIIA;(2)氯气、溴单质与水之间能发生反应,酸化可抑制它们与水的反应,故答案为: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3)因SO2和氯气、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Br2+SO2+2H2O=2HBr+H2SO4,故答案为:Br2+SO2+2H2O=4H++2Br﹣+SO42﹣;(4)在溴水中,溴的沸点是58.5°C,水的是100°C,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之排出,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故答案为:温度过高,大量水蒸气随之排出,溴气中水分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产率低;(5)因液溴与溴水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故答案为:分液漏斗;(6)海水中溴离子的含量较少,在海水提取溴之前,必须进行海水浓缩,故答案为:“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点评】本题主要以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 、 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 、 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防倒吸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 分液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10-【考点】乙酸乙酯的制取.【专题】综合实验题.【分析】(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溶解乙醇,碳酸钠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3)试管受热不均,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4)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5)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解答】解:(1)因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故答案为: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3)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4)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使乙酸、乙醇溶解,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故答案为:分液;(5)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点评】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以及酯化反应的原理.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 ,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c (填a、b、c).Ⅱ: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如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10-(1)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 HNO3 ;B: CaCO3 ;C: Na2SiO3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SiO32﹣+H2O═H2SiO3↓+CO32﹣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碱金属的性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Ⅰ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Ⅱ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据此解答.【解答】解:Ⅰ由“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可知,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金属性K>Na>Li,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故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c,故答案为:验证锂、钠、钾的金属性强弱;c;Ⅱ(1)利用强酸制备弱酸进行,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硝酸;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则B为碳酸钙、C为硅酸钠,故答案为:HNO3;CaCO3;C:Na2SiO3;(2)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SiO32﹣+H2O═H2SiO3↓+CO32﹣,故答案为:CO2+SiO32﹣+H2O═H2SiO3↓+CO32﹣.【点评】本题将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难度不大. -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1:05:57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53.2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