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文综3月模拟检测(德州市一模,历史部分,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3月模拟检测(一模)文综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題纸规定的地方。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霈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9.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政府调控物价D.自由放任【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反映治国之道是(政府)“平粜各物,关市不乏”,即发挥政府调控物价的作用,使农业、商业健康发展。10.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茗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世界——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反映了智者学派的主张“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AB材料无体现,C是对材料的复述。11.《唐书.百官志》云:“自开元以后,常以〔宰相〕领他职……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餳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其目的是A.兼职兼用,提升宰相特权B.架空相权,使之徒有虚名C.按需定权,加强君主专制.D.侵夺相权,直至废除丞相【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题干体现宰相的权力不固定而是根据实际的需要决定,体现了相权的削弱,其目的是加强皇权。12.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观点的是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答案】C-8-【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编写而非明代的王守仁。ABD皆为元代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13.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的流行,使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原因A.工业革命的扩展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扶植私人企业【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经济。题意表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于1860年,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扶植私人企业是二战(1939——1945)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表现之一。14.右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最下面才是“美丽牌”、“有美皆备,无丽不埃”的广告语,并绘有三包“美丽牌"卷烟。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A.日本侵略口益加剧中日民族矛盾B.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坩强C.国共已就合作抗口达成共识D.中午民族已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战争。图片“东北形势”,实际反映了东北的沦陷,“外侮日亟”四个美术字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剧。所以选A。BCD都反映了同一时期——抗战时期。15.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答案】D【解析】考察现代世界形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形势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点。题干信息正是当今世界形势的体现。16.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珑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A,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答案】B【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过渡时期(1949——1956)总路线于1953年制定,其内容主要是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于1952年底完成,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第II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注意事项:-8-1.第II卷13道题。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38題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須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必做部分】28.(20分)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材料一后代的人们,由其現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铎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黃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萤仲舒、朱熹是怎样“建造”新思想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6分)材料二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項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住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4分)材料三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則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漸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則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淸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6分)材料四要充分体現国家软实力的精神力量的强大,則需要一流哲学家的智慧和一流思想家的引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家是如何顺应和引领时代潮流的。(4分)【答案】(1)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家、黄老之学等思想,以《公羊春秋>为依据,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等思想o(3分)朱熹:吸收佛、道思想,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社会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3分)(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法国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发展。(4分)(3)表现: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付诸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o(3分)影响:西学东渐,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中国近代化o(3分)(或资产资级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对传统思想继承发展的同时借鉴外来思想成果o(4分)【解析】-8-第(1)问考察汉代、宋元时期儒学的发展,注意分别从儒家思想的来源、内容等方面回答;第(2)问实际考察以伏尔泰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启蒙运动在18世纪的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从18世纪法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回答;第(3)问注意时间“晚晴”即1840年——1912年时期的清朝,“士大夫”即儒家知识分子、官僚,由此可得出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属于此范畴,举出他们主张、影响即可;第(4)问注意结合材料,强调思想家的导向性、超前性及新思想的形成方式。29.(16分)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題材料一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祿不平。……经界玩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1)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規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5分)材料二1912年10月,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节选于《孙中山全集》(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4分)材料三杜鲁门在1946年的“二十一点咨文”中,指出:“在人道的层面上,充分就业意味着为准备工作、能够工作、愿意工作的工人提供一份好的和平时期的工作;在经济的层面上,充分就北意味着充分的生产和卖出商品的机会;……在全球的层面上,美国的充分就业意味着对全球的经济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保障。”――TracysUebeihor《总统的倒影》(3)根据材料三,概括杜鲁门咨文的主要内容。杜鲁门关心“全球”视角的者眼点是什么?(7分)【答案】(1)规范:制民之产,给农民足够的土地;实行仁政;正经界,规范土地边界。(3分)背景: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发展。(2分)(2)特征: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2分)途径:实行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2分)(3)内容: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全球的经济安全和世界和平。(3分)着眼点:政治上,为称霸全球、推行冷战政策奠定经济基础;经济上,强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玩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可概括为三方面:制民之产、仁政、正经届;背景即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第(2)问材料“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可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关注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社会主义;实现途径即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第(3)问材料可以分为三层次:人道、经济、全球,其着眼点主要结合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在经济、政治上的体现。【选做部分】34.(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題。材料一(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8-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現代教育的突出贡献,而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現代教育之父”。-—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7分)材料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α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但是“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待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答案】(1)特点:学习西方;世俗化;现代化。(3分)作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2)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若答“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发展”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皆可得分。共3分)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分)【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关键词“仿效西方”、“世俗教育”、“现代教育”,体现了学习西方、世俗化、现代化的特点,作用主要从促进埃及教育近代化和资本主义发展方面作答;第(2)问注意先选择其中一种观点,阐明理由时注意史论结合、论述明确,语言规范。35.(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15年,英王约輪同责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須同责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责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辨论及议事是自由的。(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二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共同设立政府,政府之正当权力,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有损于此目的,人民就有权予以变更或废除,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則和用以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必須使人民认为只有如此才最能臻于安全和幸福。-—《独立室言》(2)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18世纪的北美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6分)【答案】(1)特点:伴随着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而发展;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要内容,逐渐扩展至政治权;以法律形式保障人权;逐渐发展为近代意义上的人权。(1点2分,共4分)(2)努力:发表《独立宣言》,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制定1787年宪法,依据联邦制原则,、民主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新型共和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公民若干自由权。(1点2分,共6分)【解析】第(1)问从形式上通过限制统治者权力保障人权、内容上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以法律为保障方式等方面回答;第(2)问注意题干“为了建立和巩固人们共同的政府”-8-,时间是18世纪,结合史实作答,建立通过发表《独立宣言》,赢得独立战争,巩固通过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等。36.(10分)[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特勒并没有制定征服世界或关于别的任何事情的计划。他认为,别人会提供机会,并且他会抓住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别处寻找那个提供机会的人,这个机会希特勒会利用的,而那个人也就这样给走向战争以第一推动。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泰勒(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提供“机会”给希特勒的是什么事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晌?(6分)材料二(2)结合史实分析漫画反映了英国政策什么变化及原因(4分)【答案】(1)事件:慕尼黑阴谋。(2分)影响: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了希特勒的威望;削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分).(2)变化:由绥靖政策到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o(1分)原因:二战后初期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暴露;维持大陆均势;保护自身利益o(3【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显而易见,尼维尔.张伯伦是这一地位的候选人。可知此机会指“慕尼黑阴谋”,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德国、英法和二战的影响方面作答。第(2)问图片文字“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医生(希特勒)一样的钳子”,说明英国由绥靖政策到积极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转变,原因从维护国家利益,法西斯野心暴漏等方面回答。”-8--8--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9:31 页数:8
价格:¥3 大小:1.22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