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少八风。”这样的变化A.遵循血缘政治传统B.带有鲜明等级色彩C.强化了皇权的专制D.顺应了儒学的发展【答案】B2.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手工业者为了传承技术不惜牺牲女儿,为的就是保证技术在家族内传承,这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是保密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交换的内容;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本题涉及的是私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无关。3.“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成为无数人的“寻银诀”。2022年四川彭山“江口沉银”加经水下考古发掘见诸世人。下列说法最具合理性的是A.传说可能雄含历史真相B.考古研究主要依据历史传说-16-C.一切传说皆有历史依据D.历史口述详略决定史实真伪【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来看,张献忠沉银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种传说经过考古发现得到证实,所以体现出传说可能含有历史真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历史传说只是考古研究的一部分依据,不是主要依据;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口述的详略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4.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学者,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是顾炎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理学家的思想;B选项错误,这是黄宗羲的主张;D选项与其不符。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很难从材料中判断出这个人物是谁。如果了解吴晗《历史的镜子》这本书的话可知这本书记载的是明代的历史,所以可以确定时代是明朝。再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基本确定这是明朝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大儒之一,进而根据主张来判断出这个人是顾炎武,选项也就明确了。5.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答案】D【解析】-16-从材料来看,“养廉银”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最终结果收效一般,究其根本是因为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很难根治是因为皇权至上导致的社会不公,腐败现象不仅仅是制度建设能解决的,所以A、B、C选项正确。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腐败现象是可以根除的。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简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咸丰十年,清政府宜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旅程B.清政府己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中国近代外交事业是受到外国的侵略而产生的,而且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发展的,所以体现出时代特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在“彻底”二字;C选项错在,中国融入外交体系是被动的。7.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国民政府针对长江部分航道堵塞情况严重的问题,花大力气对长江从道进行了疏理,炸毁了威胁船只的暗礁,清理淤积的河床,扩大了长江的航运量。以上举措A.加速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适应了全面抗战需要C.抵制了列强的经济扩张D.强化了经济统制政策【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炸毁暗礁是为了扩大长江的航运量,说明这是对国民经济有利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这个时间段并未进入全面抗战时期;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8.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16-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腐朽的关键原因,所以遭到了鲁迅的否定,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可以看出;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含义相违背。9.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A.国内形势变化导致苹命性质变化B.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D.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格外注重开展农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运动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地主阶级政府建立新政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此时的革命性质依旧是反帝反封建;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突出这种比较。10.“吾国向来闭关自守,深绝因拒。故当铁路萌芽之时,人民则惊疑,政府则顾虑,及后知铁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犹有拒外资,争路权之事,然以国力不胜,资本缺乏,争之不得,则路机与主权并落于列强之手。”造成近代中国此种状况的原因有①传统观念的束缚...②列强对路权的激烈争夺③国家资金的匮乏④政府对铁路的一贯轻视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对铁路被外国人所控制原因的一种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内部因素:传统观念束缚、国家资金的短缺,政府政治的腐败,也存在外部因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④错在政府对铁路并不是一贯轻视,也有重视的时候。-16-点睛:从材料来看,讲述的是近代中国的“保路运动”,中国的铁路最开始是由外国人修建的,清朝末年有了自己的铁路之后却无力管理和经营,因此还是受到外国人的控制,本题就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即可。11.下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最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答案】D点睛:本题题中给出了表格,要从表格中读取有效的信息。解答表格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表格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表格中的横纵项目栏,这是解决表格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表格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12.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这表明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B.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很多国家与台湾断交,说明他们只承认中国政府为合法政府,不承认台湾当局,这是“一个中国”在世界得到认同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无法反映出“通力”的特点;B选项错误,这不是台湾当局的意愿,而是其他国家的态度;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13.-16-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A.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探B.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C.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已经确立,所以不存在“步探”的问题;B选项错误,雄安位于河北省,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并不位于中西部。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对外开放问题,故排除。14.西方学者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6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降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希腊民主政治存在着严重弊端B.技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社会问题C.希波战争促进了奴隶贸易的繁荣D.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地位逐步增强【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如近代工业革命,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可以看出他认为技术革新利于解决雅典奴隶减少的问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在与“希波战争”无关;D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点睛: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题及的是奴隶减少的问题,所以与政治弊端没有关系,也与公民意识没有关系,故排除A、D选项。此外,希波战争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与材料给出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差距甚远,所以排除C选项。15.列宁曾提出“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作为国际社会主义的火炬,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但革命后他又提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要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知十月革命A.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C.实现了俄国的民族独立D.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答案】A【解析】-16-从材料来看,列宁的结论前后是有变化的,从最开始的联系的是德国、法国和英国,到后面便是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这种变化凸显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的发展和观察,通过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C选项没有明确材料的含义;D选项错在“建立”二字。16.下图为19世纪末期关于稗斯麦的一幅讽刺漫画,由此可以得知当时德国A.尚未确立近代代议制度B.民众毫无民主自由权利C.宰相享有最高的立法权D.虚拟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从漫画中反映的内容来看,俾斯麦将“宪法”、“法治”、“选举”、“立法”和“新闻自由”踩在脚下,这反映出德意志是立宪为虚,专制为实,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德国已经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B选项错在“毫无”二字;C选项错误,根据宪法宰相没有享有立法权。点睛:解答图片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图片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图片中的文字,这是解决图片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图片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17.“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以及“能为17世纪成为“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可以看出材料问的是17世纪之前,包括14、15和16世纪发生的重要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领域,不是科学领域;C选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D选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是在19世纪末。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时间点的掌握,本题实际上就是考察学生四个选项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只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对应的时间阶段就可以回答对本题,也就是符合17-16-世纪之前的思想领域的事件就是正确选项。18.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l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材料表明A.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B.全球化是“寄生虫”出现的根源C.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D.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普京认为美国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分析原因是因为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美元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绝对的地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经济问题,与意识形态无关;B选项强加因果;C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19.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A.对历史战争问逝缺乏诚恳态度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分析制约的原因主要根据史实说话,日本在二战之后一直试图抹杀侵略的历史,这种态度对其发展为政治大国是最根本的约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C选项不是主要因素。D选项只是阶段性的,不是主要因素。...20.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悄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与其风格相似的是-16-A.B.C.D.【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描述来看,《追忆似水年华》“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这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A选项《老人与海》符合条件,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C选项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D选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点睛:《追忆似水年华》是一本典型的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在现代才产生的,是典型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因此在选项中找到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即可。因此可以采用排除法,直接选出A选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23题各14分,第24、25题各10分。21.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16-——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材料三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3)现世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原因:时代变迁。【解析】(1)从“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可以得出历史悠久;从“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可以得出来源广泛;从“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可以得出内容丰富和家国情怀;从“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可以得出形式多样。(2)表现:从“-16-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可以得出家风呈现出新气象;从“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可以得出总体走向衰落。原因: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得出封建制度衰落;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可以得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冲击。(3)现世价值:从“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可以得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时代的变化是主要原因。点睛:解答本题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22.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雷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二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16-(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答案】(1)表现:商业中心的转移;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通货膨胀出现。(2)历史条件: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影响:拓展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动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如答到“推动世界币场的初步形成,亦可给)。(3)特点: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额总最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4)规律:地区贸易到全球贸易主导地位(局部市场到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解析】(1)从材料看“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说明大城市兴起,商业中心发生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变为大西洋沿岸;从“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看出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以及通货膨胀出现。(2)原因:从“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拓宽了国际市场,也发展了资本主义,便捷了交通,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可以得出对世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起到深远影响。(3)从“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得出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从“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得出国际贸易额增长;从“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可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4)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总结规律,并根据上面的答案一一分析,找出共同的特点,加以总结概括。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主义随着市场的发展而逐渐扩张,而且由原有的部分地区的贸易转变为全球化的贸易,这是主要的两个规律性的特征。23.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16-材料一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材料二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材料三政治系统的运行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政治文化的取向模式,在于由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否则政治系统本身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与意义。——摘编自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围绕“政治现代化的特征”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答案】(1)缘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彭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2)特征:成熟的政党政治;健全的立法机构;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示例1.成熟的政党政治: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如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此后,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了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示例2.健全的立法机构: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示例3.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中华民国三权分立、贵任内阁;新中国全国人大、国务院等部门。示例4.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16-【解析】(1)从“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重要的一点;此外从““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可以得出西方民主制度的彭响和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2)本题材料的论点是“政治现代化的特征”,因此我们要抓住政治领域以及现代化的时间限制以及特征这个关键点来回答,此外题目中要求“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因此举例必须是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史实,不能是欧美的现代化过程,注意这点问题很容易回答。评分标准:第一层次(7~11分):论点把握推确;论据充实、有力、典型;论证严通、清晰,流畅;符合字数要求。第二层次(4~6分):论点把握基本准确:论据基本充实;论证基本清晰:基本符合字数要求。第三层次(0~3分)。论点把握不够准确;能够列出基本论据;论证不够清晰:100字以上。(字数不够,可适当扣分,30字以下,一律O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欺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抖二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16-(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分异令”(小家庭制);奖励耕战。(2)对商鞅变法的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道理。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只看到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的一面;没有看到变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重要作用。【解析】(1)目的:从“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可以得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国家权力,控制民众,强化集权,最终达到富国强兵。举措:从“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可以得出实行“分异令”(小家庭制);从“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可以得出严刑峻法,什伍连坐法;从“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可以得出他奖励耕战。(2)从材料来看,张之洞认为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也就是说商鞅变法有利有弊,既看到商鞅变法在废除旧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增强秦国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也看到变法压榨民众的一面。这种看法是客观的;对王安石变法,他认为“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可以看出他是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变法剥夺民众导致社会动乱,这样评价有失公允。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位颇具争议的杰出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材料二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郎琪罗。他是重建度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16-——摘自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2)据材料二,指山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并由此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纂本原则。【答案】(1)原因:拿破仑个人性格孤僻、好胜;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大革命后,动荡的法国需要强权人物的出现;对外战争树立拿破仑的政治威信。说明: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他编撰《民法典》,集中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2)雨果从法国大革命摧毁欧洲封建制度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拿破仑的战争。基本原则;坚持唯物史观,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时代条件全面评价。(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1)原因: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拿破仑称帝原因有个人因素也有外部因素,首先拿破仑个人性格孤僻、好胜,这促使他产生称帝的野心。另一方面,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大革命后,动荡的法国需要强权人物的出现。而拿破仑就是时代的宠儿,对外战争树立拿破仑的政治威信使他称帝的信心增强。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分为对外战争胜利——封建制度瓦解——编法典。(2)从“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可以看出雨果是从积极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的,肯定了他的战争。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有很多,围绕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及结合时代背景来评价具体人物来谈即可。-1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1:08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91.9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