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赣州四中2022-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C.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D.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有权就有一切”,结合所学,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B项符合题意,故选B。2.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B【解析】-18-【详解】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B正确;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没有提出辩证法思想,故A错误;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错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3.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符合墨家提倡的“尚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思想主张,故D正确;儒家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中央集权、法治,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联系所学墨子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4.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8-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C.孔子韩非子老子D.孔子韩非子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指的是孔子希望恢复周礼,提出克己复礼,“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指的是韩非子的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指的是老子消极无为的观念,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C。5.《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下观念与之相去甚远的是A.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B.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A出自《尚书》,体现民本思想,C是孟子的民本思想,D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B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强调要顺应天命,没有体现民本思想,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之相去甚远”,即从选项中选出不符合民本思想的选项即可。6.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不能适应现实政治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A【解析】-18-【详解】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A正确;B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并且儒家是积极入世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儒家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C错误;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D项错误。7.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皇帝极为恐惧”“感动上苍”可知是受到西汉时期“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B项正确;先秦儒学主要倡导“仁”和“礼”等道德思想,没有神话色彩,排除A;宋明理学主要是儒学的哲学化,没有神学色彩,排除C;佛教思想主要是人生命运、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理念,不符合材料中意思,排除D。所以选B8.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B.士族兴起C.察举取士D.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18-【详解】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D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的转变无关,故A错误;士族兴起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是不符合题意,排除B;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联系所学西汉推崇儒学、重用儒学人士做官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9.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无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B.“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C.“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D.“皇权至上”观念受大冲击【答案】C【解析】材料“臣诚愚鄙”“臣昧死”是针对皇帝说的,体现了忠君的思想,这是受“君为臣纲”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故A项排除;“皇帝独尊”思想从秦朝就已开始,故B项排除;“皇权至上”观念不是受到冲击而是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体现的是忠君思想、是“君为臣纲”思想。10.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排除A项;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排除B项;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排除C项;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项符合题意。11.“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答案】C【解析】-18-试题分析:题干的意思是“现在我说的知行合一,正是要对症下药,并非我凭空捏造。知行本体原本如此。”这是明朝王阳明先生《传习录》所说的,故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阳明的思想【名师点睛】王守仁心学:(1)产生背景:①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②明中期,社会学术流弊、道德沦丧、社会动荡。③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2)内容:①世界观——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②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恢复良知。③理就是儒家道德伦理、三纲五常。(3)意义:强调自我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场。1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C.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唐代道教和佛教一度盛行,冲击到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但都不能持久,都没有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说明儒学的地位最稳固,所以选B选项。A选项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错误,魏晋以来,佛教的基础已经很深厚。点睛:之所以唐朝初年尊崇道教,因为道教传说中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与唐朝皇帝的姓氏相同,故有尊己之意。但这种政策最终抵不过儒家的正统思想,最终被历史改变。1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儒家伦理得到强化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18-D.养子亲子权利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反映了儒家伦理得到强化,故A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合,重视血缘亲情的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存在,排除B;C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父亲的权利,没有涉及儿子的权利,排除D。14.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C.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D.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广为传播,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出现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现象,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排除A;“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表明北宋统治者并不支持“这种风气”,无法体现“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排除B;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理学是儒学的发展,儒学仍然占统治地位,故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结合所学,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知识分析解答。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C-18-【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是理学经典著作,从材料“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故C项正确;孔子权威地位动摇,科举制度弊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项错误;《红楼梦》反映的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是解题的关键。16.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C.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可知,作者认为唐朝伦理纲常破坏,导致藩镇割据,从反面说明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排除A;传统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受到极大破坏,C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佛道兴盛,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结合所学统治者利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的思想分析解答。17.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18-材料认为小处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排除A项;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排除C项;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D项。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1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由朝鲜来华使者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得出,朝鲜尊崇朱子即程朱理学,他们不同意王阳明的观点,由此判断①③正确;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不同,但都属于理学的范畴,故②错误;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叛逆,故④错误;故答案选A。19.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D.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答案】D【解析】-18-【详解】“孔子主张重人事”“济天下”“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儒家思想坚持关注社会现实,具有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故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顺应经济发展需求,故B项错误;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但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20.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①朱熹理学的主旨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摧残了人性,所以①不正确,庄子的逍遥游诉求,反映了其主张过逍遥隐居生活,文人画注重意境,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李贽反对盲从孔子,都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儒学的发展21.“……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考查明末清初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的背景。根据题干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该思想产生的背景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故选D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背景-18-22.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民权共和之说”与黄宗羲的“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思想相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议政于学校,故①②④是正确的;③不符合黄宗羲的思想,排除;所以答案选A。2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富足百姓,移风易俗C.弘扬道德,规范言行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要使百姓安心,改变其行为,必须让人民有其产业,让人民能够吃的甜美,穿着漂亮,然后才能行使教化,改善风俗。顾炎武强调中有使人民百姓生活富足,才能移风易俗,故选本题应选B。ACD三项的说法与材料的意思不衔,故可排除。-18-2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B.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虽然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但“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说明萧公权认为黄宗羲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故D正确;A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B与史实不符,黄宗羲仍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排除;C说法太绝对,错误。25.粗略统计结果表明:《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选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A.官本位趋向B.儒家正统地位C.经世致用思想D.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有官宦背景的人能入选,说明官本位趋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的数目,可知重人文型人才是推崇儒家教育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类人才、科技人物数量少,反映经世致用的思想并不受重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不重视经济类人才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6.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18-——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格信息反映,西方科技兴起显然是1500年以后,1500年以前均落后于东方,1500年前后是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故C项正确;1644年清朝建立,表格数据表明此时中国的科技发明已经落后于世界,A项错误;8世纪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元朝时,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中国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四大发明传至欧洲的时间都早于十六世纪,故B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表格是鸦片战争前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数据,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7.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为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D.注重实用价值【答案】D【解析】-18-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D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没有理性思维,表述过于绝对,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C项错误;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特点28.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宋代”“平民兴起的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排除含③的选项,①②④三项均能够体现题干“平民兴起的社会”特征,故本题选C。29.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答案】D【解析】-18-试题分析:关键信息是“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应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所以也表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AC史实错误,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名师点睛】30.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B.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反映下层人民情感需求的文化作品不断出现,材料中“明代”“通俗演义”“村哥里妇”“老翁”“童子”“详其姓氏里居”等信息体现了市民阶层对世俗文化的需求,推动了通俗文化的普及,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就无从谈起两汉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的吸引力,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反映了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民众关注历史故事,并非关注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明朝政府对通俗文化的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二、材料阅读题(共两大题,总分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清·顾炎武材料三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中国古代史》材料四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3)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18-(2)实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现儒学教育官方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主张: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3)观点: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4)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理学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解析】【详解】(1)品德:根据“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得出注重个人自我修养;根据“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得出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根据所学,结合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分析总结。(2)实践: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重视儒学的措施即可。主张:结合所学,回答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即可。(3)观点:根据“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根据“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得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地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4)不同:根据所学可知,孔孟思想强调仁政、民本,而汉代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理学发展:根据“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可分析得出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重视思辨,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重视个人的修养。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18-——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2)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解析】【详解】(1)观点:根据“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得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理由:结合所学宋朝时期四大发明的突破性成就回答。(2)市民社会趋势:根据“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概括归纳。文化发展趋势:根据“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分析得出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两宋时期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等角度分析总结。-1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8:11 页数:18
价格:¥3 大小:91.7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