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时间史实周平王四十七年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周平王四十九年郑伯弟段作乱周桓王二年卫弑其君桓公周桓王十年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A.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17【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这四段史料都表明贵族集团中的以下犯上,表明此时宗法制的破坏,贵族内讧,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体现王室衰微,诸侯兼并,B项排除;C项等级不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2.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己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A.铁犁牛耕始于商代B.文献史料真实可信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D.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以农业中的“犁”的出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同时近年又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这体现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可以相互佐证,D项正确;铁犁牛耕始于春秋战国,A项错误;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需要实物佐证,B项错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礼器,C项错误。故选D。3.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17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这表明在秦汉时期,爵级仍以出身为基础,表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A项正确;官僚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的设立,B项错误;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瓦解,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不是表明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D项错误。故选A。【点睛】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4.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要追溯到汉代的察举制,但其主要是以人的品德和才学为主要的举荐依据,这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从这个角度讲肯定了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主旨,排除;材料并未提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好坏比较,B项排除;材料同科举制无关,D项排除。故选C。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学的复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17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以此来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符合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表明当时的士人借助文学运动来复兴儒学的目的,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未体现骈文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C项排除;程朱理学是宋代以后出现,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故选B。6.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商业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日常的手工业和生活用品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主要是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的需要,D项符合题意;A、C项不是材料表明的问题;材料未体现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B项错误。故选D。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答案】A【解析】【详解】17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表明明清时期的人口的迅速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从而使雇主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同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材料未涉及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问题,D项排除。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关键信息即可。8.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A.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B.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C.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D.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明清小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表明清代的小说是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风格,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此时小说是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选B。【点睛】明清小说特点: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表达了人民的意愿。9.下图是1894年和1913年我国国内机制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情况。此情况说明A.机器棉织业成为主流17B.传统棉织业仍占主导C.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D.政府压制近代纺织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1913年我国国内机制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仍然很低,说明传统棉织业仍占主导地位。故答案为B项。从数据来看,是传统棉织业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CD项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10.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效仿西方试图走工业化道路曾有过三次尝试: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民国初年的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改革。但三次努力均告失败。对失败原因反思最深刻的是A.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阻碍B.市场未获得真正的培育发展C.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之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三次近代化探索均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即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D项的表现,表述不全面。故选D。11.“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A.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B.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C.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D.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答案】B17【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这表明洋务运动中,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思想,讽刺了洋务运动中“中体西用”的局限,B项正确;材料是体现“中体西用”的局限,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变革,是反对只学技术的变革,C项错误;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形态,D项错误。故选B。12.分析下表数据可知1909—1918年武汉对外贸易入超表(单位:两)A.帝国主义在1914一1918年对武汉的贸易掠夺加剧B.1914—1918年武汉的入超趋势与同期全国入超的缓和趋势适值相同C.1914—1918年全国五年的年平均入超数与1909—1913年五年相比有所增加D.1914—1918年武汉五年的年平均入超数与1909—1913年五年相比有所减少【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格中一战期间武汉入超增加,实质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一战时对武汉贸易掠夺的加剧,故选A;依据材料可知1914年到1918年武汉的入超趋势与同期的全国入超缓和不同,故排除B;由数据可知,1914年到1918年全国五年的年平均入超数与1909年到1913年五年相比有所减少,排除C;材料表明,1914年到1918年武汉五年的年平均入超数与190917年到1913年五年相比有所增加,排除D。13.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材料认为20世纪初《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促进了国人的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掀起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运动,D项符合题意;此时清政府进行了新政,A项错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C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14.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12月”,可知中共领导人之所以把正确的性质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主要是因为此时的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中日的民族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故进行了调整,C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是1936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是长征,同材料无关,排除B;此时国民党的国内政策仍未改变,D项错误。故选C。15.17“一五”计划期间,针对“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的矛盾,毛泽东指出“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为此采取的解决措施是A.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方针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D.对国民经济实行战略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恢复以后,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开始回升,但我国农业滞后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一五计划期间,这种状况突出地表现为:年年增长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积极的办法只能是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而发展生产,解决粮食及国计民生的大计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必须发展互助合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造成灾难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那种浪漫主义的想法,以为把人民巧妙的组织起来,便能增加生产力,精神比经济因素对生产更有效力。基于这种认识,中共当时A.建立生产合作社B.发动“大跃进”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左倾错误,党中央提出了短时间钢产量赶超西方国家的口号,这符合材料的信息,B项正确;建立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排除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运动,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错误。故选B。【点睛】大跃进运动的特点:17“大跃进”片面追求了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严重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指标的“左”倾错误泛滥开来,造成生产力的及大破坏。17.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所以对他们来说,即使当选了政府官员,也无法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因为所有公职都是无偿的,当时为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人们参政,雅典A.颁布“解负令”B.实行陶片放逐法C.发放工资和津贴D.实行财产等级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希腊公民参政都是无偿的,但是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这不能保证公民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为解决这个问题,伯利克里时期,为参政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C项正确;A、D两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故选C。18.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体现了罗马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审理案件,表明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B项正确;成文法的起点是《十二铜表法》,材料未体现,排除A;万民法是适用于所有罗马统治下的公民的法律,材料未体现,排除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材料未体现,D项排除。故选B。17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反映了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B排除。材料表明的是两个运动的进步性,不是局限,C错误。D项是现象,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故选A。20.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D.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答案】B【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运用商品、市场管理经济,材料中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设立体现出国家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故B正确;A是斯大林时期形成;国内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并不是越来越紧张,故C错误;材料不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故D错误。21.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17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惟命是从”来看,国王对下院的影响力仍然较大,说明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B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22.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最终根除了“暂时疾病”B.“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销矛盾C.“试验性疗法”借鉴了苏联的经验D.“试验性疗法”就是实行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情况下,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危机,这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经验,是一种“试验性疗法”,C项正确;罗斯福只能摆脱,但无法最终根除“疾病”,A项错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项错误;“试验性疗法”只是国家干预经济,但不是就是实行计划经济,D错误。故选C。23.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由此推知,美国此举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答案】D17【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战后美国以对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援助为前提,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这有利于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遏制苏联的扩张,排除A;材料措施不是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C项不是美国的目的,排除。故选D。24.1999年12月,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这表明欧盟A.彻底摆脱了北约影响B.开启了“一体化”进程C.防务一体化正式启动D.仍然警惕“东方”威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报告”,并组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使其可以在北约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行动,这表明欧盟正在向军事的防务一体化方向发展,C项正确;彻底表述太过绝对化,排除A;开启了“一体化”进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排除B;材料无法表明“东方”的威胁,排除D。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为必考题。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17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任4点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解析】(1)由材料“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第二小问,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17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1:观点: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T程水力及农学的研究。论述:中国占代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天文学在古代深受统治者重视,一方面出于统治者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要制定精确的历法,需精于计算,数学亦伴随天文学发达起来;中国幅员辽阔,政府为有效管理国家,历来注意掌握地方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等情形,导致了地理学的兴盛;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决定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从而导致对农学及水利丁程的重视。示例2:观点: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论述:中国古代在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和农学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在物理、化学方面相对薄弱。中国古代具有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践,导致科学技术研究倾向实用,缺乏抽象推理的研究。(“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7【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要围绕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学科分布,学术成就特点而展开。由表格,可见中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不均衡。由学科建设而言,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学、数学、地理制图学、水利工程及农学的研究。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祢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色旅游资源”进产,并直接主特运往行镐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进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实行盐税法,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政府加强对盐的专卖,并设置都盐院;盐商专卖.发放取盐凭证。(2)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人;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防止了商人哄抬盐价;“盐钞”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1)根据“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得出实行盐税法,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根据“实行专运、专卖”“并设置都盐院”得出政府加强对盐的专卖,并设置都盐院;根据“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得出盐商专卖,发放取盐凭证。(2)根据材料,可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解答。1717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2022年上学期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2022年上学期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高一化学10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二中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5:48
页数:17
价格:¥3
大小:205.6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