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2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答案】C考点: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实现了权力和财产在国家中的平稳过渡和接续,“家国一体”相互交融,所以答案选C,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D考点: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代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不再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所以,政治权力等级世袭也就从此中止了,所以,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只能是郡县制。3.《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答案】B考点:选官制度。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意思即:缙绅虽然地位很高,可是没有经过进士科考,终究觉得不够完美。这样,以至于每次参加岁贡的不少于八九百人。这说明了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故选B项。其它各项均与材料不符。4.某兴趣小组拟写一篇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论文,下列历史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利弊》-13-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答案】D考点:古代政治体制。明朝时已经废除丞相,故《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是错误的。5.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可能发生()①一个中国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②公民德里希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居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④公民沃尔默迪和妻子玛丽亚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A.①②③B.②③C.②D.③④【答案】C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依据所学知识,雅典享有民主政治的是雅典的公民,即雅典的成年男子。外邦人、妇女、儿童、奴隶则被排除在外。故①中中国男子属于外邦人;③错在“每个居民”;④错在“和妻子玛丽亚一起”。故选C。6.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A.维护财产私有B.维护平民的利益C.维护奴隶制度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答案】A考点:罗马法。材料中“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诉诸赔偿”强调的是保护财产的私有,罗马是奴隶社会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所以A项正确。7.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A.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B.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C.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C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无法保证国家领导人的素质,“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意指雅典用抽签的办法选举不能保证被选举人的素质和能力,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所以选-13-C,A不是本质,B与材料不符,D说法错误。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B.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实际权力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D.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材料表明虽然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侵华战争拨款,但英王仍然按照这种通过结果同意宣战,说明是对议会提案的一种遵从,即议会至上,按照近代英国法律,英王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有对外媾和、宣战等形式上的权力,答案A。9.“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进。”创造这个“政治奇迹’法律文件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国1871年宪法【答案】B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是美国由十三个州联合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宪法,所以本题选B,A、C、D与材料信息不符。10.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议会有创意并制定法律之权B.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C.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答案】B考点:法国政体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所以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法国政体的史实,法国总统制并不具有完全行政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统制而是半总统制,AC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B。11.以下是四个同学关于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争论,其中正确的是()A.同学甲:割占香港岛 B.同学乙:赔款2100万银元C.同学丙:中国开埠通商 D.同学丁:领事裁判权【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A项明显不是根本原因,它是战争后条约的内容。B项也是签定条约的内容,而D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所以答案选择C项。12.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13-历史依据一历史依据二历史结论甲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乙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答案】A考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因此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故选A。B项错误,农民家庭出身并非说明毛泽东就是农民阶级的代表,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代表;C项明显错误,甲的历史依据是准确的;D项错误,乙同学的结论不准确。13.“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以其英勇战斗的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起到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所以答案选B。1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答案】C考点:从材料中“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辛亥革命更多的是在挽救民族危机的背景之下爆发的,所以他更多的是挽救民族危亡,而非人性解放。故此题应选C项。15.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其理论和实践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下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直接指导了巴黎公社的夺权尝试-13-B.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C.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想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答案】C考点:马克思主义。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自发的武装起义,并不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B项错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是陈独秀建立的;C项正确,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D项错误,应该是毛泽东思想。16.某宣言称:“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把那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城外……今后本市唯一的武装部队国民自卫军将及时加以改组。”这一宣言发表于()A.1688年的伦敦B.1787年的费城C.1871年的巴黎D.1917年的彼得格勒【答案】C考点:巴黎公社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国民自卫军”是法国军队,材料内容说明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和复辟势力,答案选C,ABD三项与史实不符。17.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D.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答案】B考点:本题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爆发的国际背景是一战的爆发,故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但是国内背景,不符合题意;CD项并不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背景,排除CD项。18.1922年,孙中山感叹到:“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孙中山后来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是()A.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联合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D.发动民众,参加辛亥革命【答案】A考点:新三民主义。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对英美等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革命的力量也有了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其后的努力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9.20l4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13-,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长征B.百团大战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考点:红军长征。A符合题意,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20.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所采取的作战方式基本一致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考点:抗日战争。安事变后,随着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全面激化,完全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逐渐形成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由于两者的阶级基础不同,国民党坚持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中共则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全民族抗战路线。21.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的是(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答案】B考点:“一国两制”。本题以创设新情境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一国两制”涵义的分析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而一国两制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内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2.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新的战争”在政治上的表现()A.联合国的成立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约组织成立-13-【答案】B考点:冷战。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文成为了冷战的导火线,新的战争既是冷战,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故选B。23.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尼克松访华③中美正式建交④中日正式建交()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答案】D考点:①项是在1971年;②项是在1972年;③项是在1979年;④项是在1972年,但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故选D。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A.丧失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B.面临着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和控制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D.欧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答案】B考点:欧洲的联合。欧洲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欧洲同时受到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丧失了独立性。所以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故选B。25.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答案】C考点:当今世界格局。A不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不能说崩溃,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B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不对,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18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3-(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3分)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6分)材料四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4)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2分)材料五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和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摘自建国初期民盟主席张澜的一次讲话-13-(5)材料五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具有怎样的地位?(3分)【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2)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2分)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分)(3)建立联邦政府,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4分)(4)特点: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2分)(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评价: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2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新中国的制度建设。(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皇权和相权矛盾斗争的角度,分析秦、唐、明三个朝代丞相(宰相)的设立情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题时依据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3)是对美国联邦制的考查,注意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关系,(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直接依据材料“代议机构依然存在”“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提取有效信息回答,注意列宁心中的无产阶级政权与资产阶级政权的不同之处。(5)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各项制度的基础。27.(15分)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华诞,某校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一 围绕“艰苦探索”提出问题:(1)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哪些条件?(3分)(2)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修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1分)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1分)-13-小组二 围绕“光辉历程”展开调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之一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4)结合下列四幅插图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做的主要贡献。(4分)毛泽东《长征》诗(部分手迹)国民党一大会场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总统府时总统府办公室的日历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递交投降书小组三 围绕“伟大复兴”进行论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绩还在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祖国的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4分)【答案】(1)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1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组织基础: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任写其中三点即可的3分)(2)主要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中国国情)(2分)(3)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答井冈山根据地或井冈山亦可)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1分。答井冈山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亦可)。(4)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率领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与国民党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4分。任答其中4点言之有理即可)(5)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2分)双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立场不同。(2分)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1)共产党诞生的条件要从当时的经济、思想、组织基础和国际的帮助等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是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上,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等。(2)中共二大上修改了党章,提出了反帝反封反军阀的纲领,这是最低的革命纲领,这一纲领的制定是依据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切合中国的实际,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有巨大的指导意义。(3)根据多学的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中国武装力量进入到农村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4)第一幅图片是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长征的重大事件,实现了战略战役,第三幅图片是日军投降,八年抗战,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5)由材料一中的“反攻大陆”、“反共抗战,复国建国”可以得出蒋介石对台海关系的态度是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由材料二中的“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可以得出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原因:则需要考虑双方所代表的利益,蒋代表反动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周代表人民政府。28.(17分)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随着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国际关系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1-13-分)这一政治格局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材料三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日本史》(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分)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4)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4分)【答案】-13-考点:战后国际关系。(1)杜鲁门说的两种生活方式主要是是指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从而形成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形成后,严重的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但是两大力量势均力敌,也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主要因素有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等。(3)本题考察20世纪80年代日本对外关系格局。“变化”一问可以根据此时日本经济腾飞后的战略意图,材料中“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等进行回答。“主要原因”一问可以根据材料三中资本增长的变化回答。“影响”根据对世界国际关系格局影响回答。(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6:43 页数:13
价格:¥3 大小:354.8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