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阜新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土阶层崛起,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A项正确;B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B项错误;C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明显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D项出现于明清时期,强调限制君权,具有启蒙性质,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民本思想【名师点睛】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心。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削他们;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在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18(3)荀子的民本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他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思想,对后世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B项中原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材料未提及孔子,故D项无从体现。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制社会化3.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老子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明显说明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与“胜而不美”相符,A项符合题意,正确;“以和为贵”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信息揭示的不是“隐于山野”,C项错误;“上善若水,刚柔并济”属于辩证法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故选A。18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4.“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A.儒家重视德治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可以看出法家主张刑德并用以巩固统治。故答案为B项。材料所述在注重德治之外,还强调“刑治”,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5.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孟子主张仁政和先义后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庄子主张逍遥无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和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与材料“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和“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子6.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A.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盛衰18B.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盛盛C.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衰盛衰盛D.时代三代东周秦朝汉朝发展盛衰衰盛【答案】B【解析】三代贵族垄断教育,东周时期出现私人讲学,秦汉时期为巩固统治,政府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故答案为B项。A项汉朝时期不符合史实,C项中三代、东周和秦朝时期均不符合史实,D项中秦朝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7.《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答案】D1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材料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知其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本题答案为D;A、B、C三项表述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故不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思想·董仲舒思想8.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故D正确。汉初黄老之学仍然推行,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故B排除。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在汉武帝时期,故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9.秦代始创传国玉玺。东汉学者蔡邕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东晋皇帝南渡时,几代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这反映出A.秦代传国玉玺的价值贵重B.君权神授的观念深入人心C.宗法观念强调嫡长子继承D.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印者,信也”强调的不是传国玉玺本身的价值,而是它的功用,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故B项错误;宗法制,突出血缘纽带,而材料并未涉及血缘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印者,信也”、“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被嘲讽为‘白板天子’”等可知,与儒家“正名”、“名正言顺”等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儒家的正统观念影响深远1810.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A.反映统治的没落B.与新儒学紧密相关C.遭到统治者的禁止D.导致西汉的覆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时是汉代,封建社会还没有没落,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可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宣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封建神学色彩,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汉代谶纬迷信盛行”可知,并没有禁止,故C项错误;西汉的覆亡是因为王莽篡汉,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谶纬迷信11.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高僧与名士的互动不会直接导致宗教政策的改变,A项错误;魏晋时期佛教、道教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的主流地位,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魏晋时期佛教广泛传播,在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排除;材料“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可知高僧与名士的互动,促进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也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佛教中国化12.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18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13.“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蓄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勤琢切,须知至乐在于今”。该诗反映了A.圣人之道存于经典,孔孟之要在于天理B.发明本心,尊我德性,确立自我主体是根本C.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以义制利D.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循章摘句,博览群书【答案】B【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人有天赋道德之心,自古圣贤相传的也只是这种本心。将精力花费到注解诠释古代经典上,以探求精微大义,只会使人迷惘。这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答案为B项。AD项属于程朱理学的观点,C项属于孟子“重义轻利”的观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点睛:陆王心学认为“心”就是“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因此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通过“发明本心”得到天理。14.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其实质是元朝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D.否定宋代程朱理学【答案】A【解析】18儒学自西汉之后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元朝加封儒学大师,其实质是利用儒学维护统治。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能反映这项政策的实质,排除BCD项。15.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关羽的形象千年后在民间认知和艺术形象中的变化,根据“千年之后”可知是在宋代,而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是在汉朝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前提下完成的,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财神”等反映出普通人商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脸谱中……枣红色”体现了反映正直、正义的人物特点,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中关羽的实际形象与戏曲艺术中形象大相径庭,反映出文学艺术对历史人物性格在再创造,而没有体现真实的历史。16.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李贽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与传统礼教的看法迥异,反映出他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材料与“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无关,排除A项;BC两项属于李贽观点的具体内容,均排除。17.“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18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经世致用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经世致用1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黄宗羲认为学校“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黄宗羲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排除C项,D项中“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19.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18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①不符合题意;③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出实用性特点,②正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的农耕经济,④正确;故选C.②④。20.下图为中国人龚容(1538~1603,福建人,移居菲律宾,是当时最著名的从事印刷出版业的华侨)在马尼拉出版的汉文木刻本《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它可用于研究①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②印刷术对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③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④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18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龚容移居菲律宾从事印刷出版业可知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无极天主正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项,②④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21.下图是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是汉代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题中“都尉”“汉朝官名”可知汉代在张掖地区实行行政管辖,故①正确;“张掖都尉棨信”由汉代丝织品书写而成,说明汉代丝绸品也作为一种书写材料,故②正确;③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因此答案为D项。18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政治制度22.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B.社会发展的规律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可知它强调的是自然的天,不是神化的天。因此这里的“天”是指自然界的气候、地理等因素,故答案为D项。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天”不是指社会发展规律,排除B项;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指的是人类建立的世界,不是自然界,排除C项。23.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C.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D.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于之外”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的文化高压,D正确;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不能推断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遭到排斥,排除A;清朝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排除B;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与材料无关,排除C。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元曲24.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宋代理学的影响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18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时期,A项排除;宋代理学弥补先前儒学的不足,提出世界本源是天理,更加思辨化,反映在文学上使得“宋诗写得深奥含蓄”,B项正确;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应该带来宋词的世俗化,C项排除;宋代租佃契约关系与宋诗的深奥含蓄无关,D项排除。故选B。25.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其思想中没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成分,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朱熹利用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神化君权,故D项错误。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2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解放【答案】C18【解析】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27.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分别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的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词“东汉”,再结合所学知识,大秦是指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万有引力定律为牛顿在17世纪创立,排除A;《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罗马法是古罗马时期的代表性政治成果,因此选B;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但是提出日心说的是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排除C;《春秋繁露》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所著,《理想国》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排除D。28.汉代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的“儒学内在传统”是A.理生万物B.格物致之C.心即理也D.强调人格、修养【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儒学内在传统”应该指的是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意即汉代及以前的儒学传统,根据所学儒家思想的知识可知,先秦和汉代的儒学都主张人格、修养等,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都是宋明时代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29.汉武帝之后,儒学逐渐确立了其在中国传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主流地位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是完美无缺的18C.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D.其他诸子思想不受欢迎【答案】C【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逐渐确立了在中国传统中的主流地位。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这种“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0.下图为明朝的《墨葡萄图》,图中水墨葡萄一枝,叶不勾脉,均以水墨点染,不求形。该画作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体现了工笔重彩画的风格C.着重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D.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材料图画和文字信息得知,该画作属于文人画,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是风俗画,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以水墨点染”与选项“工笔重彩画”矛盾,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C项正确;由材料“叶不勾脉”“不求形”得知,该画作注重写意而非写实,故D项错误。18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绘画艺术·文人画二、非选择题(第31、32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仁宗时,两次集中校刊医书。1026年编辑出版了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在汴京刻石。978年,王怀隐主编《太平圣惠方》一百卷,按1792种症状,收集16834份处方,分1670门类编排,在992年和1088年先后出版。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徽宗时,曹孝忠主编《圣济总录》二百卷,收录药方二万多个,已雕板而不及付印,北宋亡。金军占领汴京时取走书板,后在金、元刊刻。——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3)我们应如何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答案】(1)特点:注重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官府设立医药卫生等机构推动医学发展;涌现出大量的医学著作和众多的医学流派;重视实践和临床经验;某些领域成就较为突出。(2)原因:科技进步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我国医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和重视;民族融合促进医药知识在全国推广;医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3)认识:宋金时期的医学发展为当时人们就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和发展原因。对于宋金时期的医学特点,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归纳;18对于发展原因,除了根据材料信息外,还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联系对医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因素来回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等信息概括得出。(2)宋金时期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朝编辑出版了大量医药书籍,传播医药文化”“太宗雍熙年间,贾黄中等人编辑《神医普救方》达一千卷之多”,联系教材所学这一时期社会背景中的有关内容来回答,如科技进步、政府重视、民族融合和医学家的努力等方面的因素。(3)对宋金时期医学的认识,应当根据上述总结归纳的内容,从这一时期医学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来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时期宋元明清“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不畏强权,敢于抗争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雄——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8【答案】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受到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各任答两点即可)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小问“孙悟空形象的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后进行比较;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反对材料中所呈现的“差异”均可。第二小问论述,注意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联系所学知识,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做一个总结。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社会背景;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的多样性【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也可以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另外,有些问题除了需要材料论述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说明,论点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也是选取观点的重要依据。1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3:56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77.4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