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六单元同步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4世纪中叶,黑死病(鼠疫)爆发,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天主教宣扬的救赎理论更为人深信B.追求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不断兴起C.导致对天主教进行改革的愿望强烈D.主张自立自主的理性主义蔚然成风2.1518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由此导致(  )A.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B.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C.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D.大量中国人向美洲移民3.16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约有1亿人死于天花、麻疹和白喉。这一现象的出现(  )A.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抑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4.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第14页共14页5.下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该著作(  )目录……卷四温病脉证并治第六卷五伤暑脉证并治第七热病脉证并治第八湿病脉证并治第九A.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B.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C.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D.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6.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C.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D.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7.中国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指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下列关于药食同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4页共14页A.药品和食品具有明确的界限B.患者只需五谷果蔬等调理即可痊愈C.对中国人养生保健起到积极作用 D.食物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8.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梁朝的《名医别录》,唐朝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朝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C.传承发展前代药学D.独步世界医学之林9.北宋儒学重视格物穷理,此风也渗入医药界。法象药理着眼于药物的外部特征或附属的文化特质,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金元时期的医学家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气、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反映出(  )A.儒学与中医学的相互促进B.中医学的发展以理学为基础C.理学对中医学的负面影响D.儒学开始借鉴阴阳五行学说10.汉朝至隋朝,温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温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温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这说明(  )A.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 B.医学理论离不开实践C.温病学说最早出现在汉朝D.古代的医学领先世界11.一部中国古代医书,对所载药物做了清晰分类,被译为日、英、法、俄等多国文字,被《四库全书》赞为“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这部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齐民要术》第14页共14页12.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这表明(  )A.中医的功能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B.中医积累了大量的诊断防治经验C.中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药学理论 D.中医治疗效果和水平超过了西医13.毛泽东曾发出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与之相符的是(  )A.该指示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出的B.全国各地组织医疗队扎根农村C.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基层医务人员D.形成了只深入到每个镇的医疗网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和血吸虫病防治局,各种防疫机构在1952年达到385个;在全国各地还逐步建立了妇幼保健站。这反映出我国(  )A.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B.建立了完善的医院体系C.建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D.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下列属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是(  )A.巴氏消毒法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C.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D.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14页共14页材料 北宋翰林医官王惟一,受诏于1027年设计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穴位深约1.2分,教学或考试时,体表用蜡封闭,内灌水,针刺中穴,针拔水出,否则便进不了针。这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王氏还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绘有针灸偃侧人形图。该书载腧穴657个,除去双穴重复则有腧穴354个,与西晋《针灸甲乙经》相比,增加三个双穴和二个单穴。在穴位排列上,兼顾经络穴位的系统性和便于临证应用两方面。宋政府曾将此书颁行天下,又将其文字和24幅图形刻于石碑,与针灸铜人并列于汴梁大相国寺,供民间医家参观学习。——摘编自常存库《中国医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惟一取得的医学成果及其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惟一的历史功绩。(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我国古代医学名著简介表(部分)著作作者简介成就《黄帝内经》假托黄帝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疾病变化和治疗法则,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和体系《神农本草经》假托神农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总体药理与药物并论,反映出中药学初步形成体系第14页共14页《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人,被尊为“医圣”系统论述了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本草》苏敬等23人奉敕编撰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本草学成就,现存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惟一,北宋人奉旨设计铸造两个铜制人体针灸模型,并著此书相辅并行《洗冤集录》宋慈,南宋法医学家,长期任提典刑狱官开创了“法医鉴定学”,世界法医史上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人,曾任皇家太医院判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本草知识和经验,是集大成的药物学著作,由朝廷颁行——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14页共14页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与健康新思维》等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效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宣传和推广。——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和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4分)第14页共14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朝276年间曾发生37次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其以万历、崇祯两朝疫病流行最为显著。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 14世纪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会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死者必须深埋。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烹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比较14—17世纪中英两国面对疫情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相关时代背景,说明中英疫情防控的影响。(4分)第14页共14页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古代近现代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1950年,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第14页共14页1答案:B解析:黑死病冲破了教会的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促使人们追求现世生活和享乐,故A项错误,B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C项错误;十七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使理性主义蔚然成风,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土著人的剧减导致劳动力缺乏,因此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花的出现导致大量美洲土著人死亡,劳动力的剧减导致欧洲人贩卖黑人奴隶,而不是屠杀印第安人,故A项错误;欧洲人移民美洲的原因不是当地大量土著人的死亡,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以来,人口迁徙促进了疾病传播,导致美洲、大洋洲大量土著居民丧生,方便了欧洲人的殖民活动,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A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的创建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漫长历程,不是迅速创建起来的,B项错误;美洲和大洋洲人口锐减,世界人口分布并非因此趋于平衡,C项错误;美洲和大洋洲人口锐减,促进了贩卖奴隶的三角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D项错误。4答案:C第14页共14页解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疫病发生次数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西汉时,南方经济未完全开发,疫病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发生频率较高,故选C项。5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来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在该书中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故C项正确;《伤寒杂病论》并不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故A项错误;《黄帝内经》奠定了古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故B项错误;《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药物学成就,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反映了政府对民众医疗的救助,C项正确;宋朝时期的地方政府权力较小,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排除B项;题干材料与土地兼并现象无关,排除D项。7答案:C解析:中医认为食品和药品没有明确的界限,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药食同源对中国人养生保健观念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C项正确;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排除D项。8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代有增附”“都次第有所增加”说明古代中医药业对以前药学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理论体系规范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古代药学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与世界医学相比较,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具有很强的人文特征”“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可知体现的是理学对中医学的负面影响,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理学对中医的负面影响,不是儒学与中医学的相互促进,第14页共14页也不是说明中医学的发展以理学为基础,A、B两项错误;儒学开始借鉴阴阳五行学说是汉朝儒学的特点,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温病学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色不同,这表明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故A项正确。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类最全、集本草之大成的是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后被译为多国文字,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选B项。12答案:A解析: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表明该组织对中医功能的认同和肯定,故选A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指示于1965年发出,故A项错误;根据该指示,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防病治病,故B项错误;根据该指示,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故C项正确;根据该指示,形成了深入到每个村镇的医疗网,故D项错误。14答案:D解析:防治血吸虫病和建立防疫机构、妇幼保健站属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设,故选D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防疫和妇幼保健方面的措施,并不能反映解决了居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医院体系的完善,故排除B项。建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A、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C项。第14页共14页16参考答案:(1)成果:铸造针灸铜人;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原因:继承前代医学成果;政府重视支持;王惟一个人的努力。(2)历史功绩: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推动了古代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17参考答案:示例看法: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说明: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如和阴阳五行理论结合的中医学理论、针灸等。中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如《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体系;《伤寒杂病论》论述的中医辨证施治等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则系统总结了药物学成就,形成了中药学独立的体系。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洗冤集录》开创了“法医鉴定学”,成为世界法医史上的经典著作;还有许多著作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对中华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医学都受到中医的影响。18参考答案:(1)相似之处:国家立法保障发展;开展卫生运动;卫生事业涉及面广;设立卫生保健机构;将公共卫生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状况相联系。影响:改善了环境(公共)卫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提高);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利于应对全球疾病。(2)特点:以预防为主;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卫生防疫网络;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优势: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服务人民群众宗旨的落实;确立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模式。19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对疫病重灾区减免税收;都采取了防止疫病扩散的举措;政府都发挥主导作用;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同点:参与者——中国是有识之士与民众;英国是教会势力;救助手段——中国通过发放钱粮、施医送药等手段,直接救济灾民;英国是向民众普及医学卫生知识,关注公共健康;防止扩散的手段——中国采取隔离手段防止传染;英国制定法规,新建医院,强化城市清洁力度,防止扩散。第14页共14页(2)中国:明末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政府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体现儒家济世爱民的思想,扩大儒学的影响。英国:提高民众的卫生意识;推动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扩大世俗政权的影响。20参考答案:示例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在古代,随着封建统一国家的发展,政府重视对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指导,例如统一编修和颁行药学著作。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由朝廷颁行。这些都促进了中医的普及和传承。政府在中医面临挑战时维护了中医发展。近代以来,西学东渐。20世纪初,中医受西医冲击,面临存废问题。1914年,中医组织向政府寻求保护,政府说明没有废弃中医的打算,维护了中医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法制建设,强调“有法可依”。国家制定政策法规,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了中医制度化。如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综上,国家力量推动了中医药学普及,在中医面临危机时维护其地位,并推动了中医的制度化发展。第14页共14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14 22:16:19 页数:14
价格:¥5.55 大小:55.9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