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册知识点提纲-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九上道法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一句话必背】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都错。)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成果。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0.改革开放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11.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12.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政治基石,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问答题梳理】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5(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改革开放的作用是什么?P4-5(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4)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6-8①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国)②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富民)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世界)总结: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P9-10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对策①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②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③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5.青少年怎样为改革开放作贡献?(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生应怎样做?)①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②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6.为什么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7.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P11-12(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8.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P11-12(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9.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一句话必背】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3.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5.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6.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问答题梳理】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P15-17(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为什么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的意义、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P14-18(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P14(2)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P15(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P16(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P18(5)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P18(6)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国情)P20(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3)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P21-24(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或: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青少年角度)(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2)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3)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6.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P22(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为什么我国要鼓励万众创新?P24-28(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8.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P26(1)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表现为探索求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9.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①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企业:企业不能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③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一句话必背】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3.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公民参与的内涵: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宪法保障?P33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2)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3)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或: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P33(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P34(1)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怎样实现人民当家作主?)P35(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本政治制度)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形式?(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P38-40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6.民主选举的原则、要求?P38(1)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2)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6.民主决策的要求、制度保障?P39(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2)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7.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P40(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2)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8.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生活?P41-4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国家: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P38)(2)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P409.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P41-42(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3)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4)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10.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P42(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一句话必背】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4.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5.政府的作用:管理、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6.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7.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P45-47(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 P45-46(1)实行良法之治。 (2)实行善治。3.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完善?P48(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4)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法治国家?(要求)P49-50(1)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怎样建设法治政府?(要求)P52-53(1)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2)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3)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6.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P53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7.怎样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要求)P54-5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3)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8、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道德相得益彰。【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班级:姓名:【一句话必背】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4.中华文化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问答题梳理】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是什么?(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明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中华文化/传统节日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4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1)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6.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怎样坚定文化自信?(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2)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7.为什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p62-64(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幸福。8.青少年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4(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4)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10.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关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2)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3)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1)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2)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3)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4)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3.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③明辨是非,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一句话必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我国的人口国情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4.三大基本国策:人口问题—计划生育,资源问题—节约资源,环境问题—保护环境。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建设生态文明: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8.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问答题梳理】1.人口问题的影响是什么?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2)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3.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意义)(1)必要性: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④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2)重要性: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4.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目的?(1)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1)资源日益短缺。(2)环境污染严重。(3)生态系统退化。(4)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6.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国情)(1)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2)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资源紧缺。(3)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4)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7.我国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及对策(1)后果:①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②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对策: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8.我国的环境现状?(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9.环境恶化的影响危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2)威胁着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0.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做?(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2)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1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必要性)(1)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有责任保护自然。(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3.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重要性)(1)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2怎样建设美丽中国?(一)国家层面(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强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二)公民层面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学习宣传环保知识。②从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践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③积极行使监督权,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1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简约版)(1)国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2)个人:①自觉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等。(具体行动)【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一句话必背】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问答题梳理】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①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请你列举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①经济社会方面: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②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3.“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②“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4.“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①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港澳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享荣光。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6.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③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7.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拥护、宣传对台的方针政策。8.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意义?①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②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一句话必背】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2.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5.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6.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问答题梳理】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2.两个“百年”目标?(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3.两个“十五年”目标?(2020年—2050年)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角度)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②必须走中国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5.实现中国梦,我们公民个人怎么做?(青少年角度)①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③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0 17:42:03 页数:12
价格:¥3 大小:65.58 K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