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四上语文第七单元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2

2/42

3/42

4/42

剩余3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立下的志向。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并能立下大志是分不开的。他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新课导入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崛起:兴起,奋起。崛起 周恩来(1898年-1976年),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人物介绍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中华不振”“肇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学习目标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大夏大学肄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务。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余心言杂文选》《人生方程解》《给小红的信》等。了解作者 疑惑训斥当效此生juéfànwèisùxīchénghuòchìxiào崛起模范魏校长严肃清晰惩处字词乐园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肃晰振胸怀凡顾效赞训斥会写字 生字讲解zhèn振组词:(振兴)(振作)易错提示:右边是“辰”。造句:年轻人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努力振兴中华。 生字讲解chì斥组词:(排斥)(斥责)易错提示:读“chì”,不要读成“chāi”。造句:那个践踏草坪的人,受到了人们的斥责。 竟然抱负胸怀追问赞叹屈辱果真非凡哭诉指望撑腰肇事训斥劝慰分量中华不振左顾右盼若有所思字词乐园 1.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2.心里不明白,不相信。()3.胸襟。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4.好像在思考着什么。()5.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6.劝说安慰。()7.指向左右两边看。可以用来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根据下列解释写出对应的词语。模范疑惑不解左顾右盼胸怀若有所思热闹非凡劝慰学以致用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整体感知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表明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的场景让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第1~10自然段。2.画出“同学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周恩来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句子。3.思考: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区别?精读课文 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是……同学们的回答是 同学们读书的目的与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周恩来:同学们: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为了自己为了国家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求而读书对比 讨论交流你觉得周恩来这个宏伟志向是出于一时冲动说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清晰而坚定”,“清晰”是很清楚的意思;“坚定”是不动摇的意思。少年周恩来说的志向,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志向坚定,决不动摇。 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一部分讲在(),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他号召大家向周恩来学习。修身课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什么呢?课文回顾 1.指名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2.理解“中华不振”的意思,了解周恩来为什么事而疑惑不解。精读课文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伏笔伯父对周恩来的叮嘱,为后文周恩来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情节做铺垫。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中华不振?中华不振兴 中华不振:意为当时的中国不再振作,软弱无能。这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国家发展缓慢,与帝国主义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华不振? 课文第11~14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在奉天上学的时候,就听伯父叹着气说“()”,这使他(),难以忘怀。周恩来中华不振疑惑不解课文回顾 1.分组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2.读完后思考,也可互相交流:周恩来又亲眼看见了什么事,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精读课文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大不相同”是说差别很大,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热闹非凡”衬托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差别却很大。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外国人横行霸道,中国人倍受欺凌 讨论交流设想一下那位妇女可能在哭诉什么?①亲人的无辜惨死—被轧死。②外国人的嚣张。③巡警的恃强凌弱。④正义得不到伸张。 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反问句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贫穷落后,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我们。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人自己的领土上却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而不敢言。资料补充 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圈占土地 建造楼房强占地方 横行霸道欺凌中国人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讨论交流 他在想: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为什么却让外国人欺压中国妇女?他在想: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中国人面对一个外国人,为什么竟不敢给自己的同胞伸张正义? 课文第15~17自然段这一部分讲周恩来在外国人()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而围观的中国人()。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占据外国人的欺侮敢怒不敢言课文回顾 是什么原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讨论交流周恩来在奉天读书的时候,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女人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欺凌却无处说理,他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分量,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1917年,周恩来中学毕业,在同学和师友的帮助下,筹到一笔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出国前,他回到母校,与小学时的老师和同学话别。他给同学写下的临别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由天津乘船东渡日本前夕,他又写下了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suì)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阅读链接 结构梳理立下宏志同学读书:光耀门楣—满足个人远大抱负“中华不振”—疑惑不解亲身感受周恩来读书:振兴中华—心系祖国热闹非凡,外国人横行读书目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妇女含冤,无处申辩深刻体会“中华不振”博大胸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课后作业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1-15 18:30:47 页数:42
价格:¥3 大小:7.5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