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世纪早期,西欧实行封建制度,此制度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是(  )A.关系与财富   B.种族与阶级C.土地与契约  D.宗教与习俗2.领主可以用来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是(  )A.领主自营地  B.农民份地C.元老院  D.庄园法庭3.1215年6月,在强大的压力下,英王约翰在兰尼米德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被后世誉为“现代社会法律体系根基”。这是因为《大宪章》(  )A.迫于压力而签署  B.代表资产阶级利益C.确立君主立宪制  D.限制了君主的权力4.恩格斯曾经指出,(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指(  )A.君权神授观念  B.人文主义思想C.基督教神学思想  D.自然法精神5.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6.拜占庭帝国曾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但其自身也无法避免衰亡的历史命运。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7.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C.留下重视证据的法治传统第9页共9页,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8.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在(  )A.8世纪中期  B.9世纪中期C.10世纪中期  D.11世纪中期9.下列对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达正确的是( )①宗教领袖 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0.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11.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这表明日本(  )A.统治者提倡节俭B.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C.农民的生活困窘D.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12.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国的宗主权和缴纳贡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说明(  )A.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B.印度教仍是国家的主导宗教C.不同土邦间的对立非常严重D.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13.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源地,西非居民培育出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的是(  )A.埃及人  B.班图人第9页共9页,C.加纳人  D.马里人14.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A.玛雅文明  B.阿兹特克文明C.印加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15.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的目的是(  )A.为加强对奴隶的人身控制B.为集中人力兴建巨石建筑群C.为发展农业和手工业D.为征税和征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并概括西欧市民拥有哪些“自由”。(6分)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9页共9页,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4分)(2)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指出材料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3分)(3)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1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1)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推崇唐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并分析这次改革在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影响。(4分)19.(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9页共9页,材料 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没有“通达哲学的能力”,因为“黑人的精神意识十分微弱,或者更确切地说根本就不存在”。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1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世纪至12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第9页共9页,参考答案1.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建制度下,君主将自己名下的土地赏赐给臣属,接受分封土地的人必须对分封者尽一定义务,即要遵守契约精神,因而,这一制度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是土地与契约,故选C项。封建等级制度,其特点是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契约关系,A、B、D三项内容均非封建制度形成的中心环节,排除。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D项正确。3.D解析:英国现代社会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由此点出发来理解《大宪章》的意义。《大宪章》规定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即在法律层面上对君权进行了限制,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项;根据材料“在强大压力下”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所以A项错误;13世纪初的英国处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国王和贵族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是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后产生的,所以B项错误;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所以C项错误。4.C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指基督教神学思想,因为在中世纪基督教垄断思想文化,所以意识形态只能是基督教的宗教神学思想。故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C解析: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故C符合题意。6.B解析: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帝国所灭,故选B项。7.D第9页共9页,解析:题干材料中《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租来的马如果被人偷走,租马的人必须按价进行赔偿,这样租马的人与出租马匹的人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涉及出租马匹一种现象,不能反映罗马法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出租马匹的人不一定是奴隶主,因此不能得出保护的是奴隶主的权益,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不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C项错误。8.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故选A项。9.B解析: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与奥斯曼苏丹无关,故排除含④的A、C、D三项。B项符合题意。10.C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的发展,对市民经济和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故C项正确。11.C解析:在幕府时代,由于日本推行封建等级制度,广大农民需要承担的租税负担非常沉重,农民生活非常困苦,题干中统治者告诫农民是一种愚民手段,故C项正确。12.A解析:从题干可看出,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虽然边远土邦之间仍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但相对于以前来讲,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加强,故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况且德里苏丹国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说明边远土邦处于半独立状态,未涉及土邦之间的对立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只是强调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不能由此得出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故D项错误。13.B14D15.D16.答案:(1)特点: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或王权只是名义上的)。(2)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枷锁。第9页共9页,途径: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或者赎买);武装斗争。自由:在城市里流动的个人自由;司法自由;承认市民财产私有制。17.答案:(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作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媒介。(2)成果:《罗马民法大全》。原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不思创新。(3)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18.答案:(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19.答案:材料的观点是非洲黑人处于野蛮状态,没有自己的文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马里的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不少学者来此讲学和访问。所以,非洲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不是处于野蛮状态。材料中的观点是站在西方殖民者的立场上,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寻找借口。20.答案:论题: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原因。论述:秦朝开创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王安石变法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变法导致了国富民贫。而同时期的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第9页共9页,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城市自治权的确立、独立的大学制度,以及对君权的法律性限制,是欧洲最终走出“黑暗中世纪”、迈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路径,它们分别催生了自由的经济土壤、思想土壤和法治土壤。而在中国,城市与学院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限制君权更是从未被尝试,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重要原因。第9页共9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1-10 14:11:04 页数:9
价格:¥3 大小:380.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