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共4套同步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段话表述的核心内容是()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阶级是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C.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D.有了国家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层原因是()A.极低的生产力水平B.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C.封建土地所有制D.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3.从世界范围来看,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发展中出现了重大挫折,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A.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必然的B.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可以改变的C.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制度并不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4.“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是对原始社会的经典描述。它形容的是( )A.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B.阶级社会生产力的状况C.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D.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42页共42页
5.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A.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B.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存在D.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6.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说明( )A.他们平均分配消费品B.原始的畜牧业开始出现C.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所有D.他们在生产中是互助合作的7.原始社会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始于距今8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以磨制的石斧、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及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由此可见( )①原始人类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②原始社会是理想的社会 ③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④在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 )A.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B.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C.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D.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9.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工人一天工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而且养活了工人B.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公平交易,互相利用C.资本家与工人团结协作,共同生产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第42页共42页
10.历史上,尽管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①资产阶级已经退出历史舞台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④个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在氏族制度下,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的一切大事都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他同氏族成员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这表明()A.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B.氏族内部形成分工协作、互助的关系C.氏族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D.氏族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12.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共有282条,其中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的规定就占了121条。这一事实说明()A.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源于法律的出现B.奴隶制国家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C.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在于制定法律D.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13.奴隶社会后期,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发展起来。没落的奴隶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权,拼命地压制新兴地主阶级。要扫清封建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A.新兴地主阶级必须通过激烈的斗争,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B.奴隶阶级必须起来反抗,推翻奴隶制度C.必须进一步发展生产力D.必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14.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 )①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是错误的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A.①②B.③④第42页共42页
C.①③D.②④15.中国很早就政教分离了,人民只信仰公正的上天。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一般认为,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始于周代。宣传“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 )①是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思想统治的表现 ②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和基础 ③旨在通过传播封建道德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平 ④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次碰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见萧伯纳很瘦,便取笑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则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①资本家都是被雇佣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养肥的②资本家手中的大量财富是通过残酷压迫工人实现的③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下的工人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的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但“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落出来的天才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体现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始终幻想通过思想宣传、典型示范、社会劝导等方式来实现他们的救世方案。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局限于道德上的谴责,对社会主义的论证局限于价值上的判断。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第42页共42页
材料二 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缴纳地租的佃农和被豪强地主雇佣耕作、以领取雇值为生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任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部曲,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结合材料,说说奴隶和农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3月和4月,欧美疫情大暴发触发欧美经济大萧条。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习近平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深厚科学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我们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因其思想的深邃性、宣言式体裁和通俗特质得以广泛传播,是全球“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第42页共42页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当时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分配给劳动者。(1)有人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材料反映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即国家,体现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阶级的内涵,B不选。建立国家的目的是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而不是建立了国家就缓和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同时,国家的建立也不一定使阶级矛盾缓和,C不选。有了国家不一定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D不选。2.C【解析】: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因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所以当时社会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现象,C正确。3.C【解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A、B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同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C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D错误。第42页共42页
4.C【解析】: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石斧、弓箭都是生产工具,反映的是生产力水平。5.B【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存在的根源,所以改善工人待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剥削的地位,选B项。6.D【解析】:材料表明,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男女老幼都出动且各有分工,表明他们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劳动关系,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没有体现平均分配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A、C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狩猎而非畜牧,B项不符合题意。7.D【解析】:原始社会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③说法正确。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由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可以看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④说法正确。材料未体现“原始人类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①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不是理想的社会,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8.B【解析】: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C、D说法错误,均排除。故本题选B。9.D【解析】:A否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不符合客观事实,错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却能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不是公平交易,B错误;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工人才是生产者,二者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是团结协作的关系,C错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劳动中所创造的一小部分价值,其余大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D正确。10.C【解析】:在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①错误;“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②③正确;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④错误。第42页共42页
11.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共同讨论决定”“没有强制手段”“没有任何特权”等信息可以看出,氏族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C正确。A、B、D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12.B【解析】: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故A项不选;《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其中保护奴隶主私有财产的规定就占了121条,这反映出奴隶制国家利用法律工具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项符合题意;奴隶制国家的主要职能是镇压奴隶的反抗,切实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不是制定法律,故C项不选;D项说法正确,但题干并没有具体体现这一点,故不选。13.A【解析】:此时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发展起来,排除D;B、C与材料的表述不符,排除;要扫清封建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新兴地主阶级必须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14.A【解析】: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①正确;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②正确;三大工人运动不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验证,排除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排除④。15.B【解析】:封建阶级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于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宣传“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是地主阶级对农民实行思想统治的表现,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剥削制度,①④符合题意。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榨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排除。宣传“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为了通过传播封建道德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平,③错误。故选B。16.D【解析】: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资本家手中的大量财富是通过残酷压迫工人实现的,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②④符合题意。资本家都是被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养肥的,①错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说法错误,工人是有人身自由的,③错误。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第42页共42页
17.①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体现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18.①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完全隶属于主人,如同一件工具,任由奴隶主转让、买卖。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隶属于地主,不能被地主买卖。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奴隶和农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根据材料一的表述,结合所学知识,主要说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如同一件工具,任由奴隶主转让、买卖。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根据材料二的表述,说明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不隶属于地主,不能被地主买卖。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即可。19.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学生可先回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主要涉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趋势,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20.(1)第42页共42页
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无产阶级领导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引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②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因此,题中的观点错误。(2)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解析】:本题第(1)问,属于评析类主观题,需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知识,逐层展开。《共产党宣言》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可联系《共产党宣言》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对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其次,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引领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成功实践,可联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决定着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因此,观点错误。第(2)问,属于简答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由“实行国家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可概括为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可概括为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劳动者互助合作。“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分配给劳动者”可概括为坚持按劳分配。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42页共42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开展国共合作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下列词语能够记录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特征的是()①“社会主义”“合作化”②“公私合营”“过渡时期”③“开国大典”“站起来”④“一化三改”“共产国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指( )A.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确立社会主义制度C.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这表现在( )①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③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④明确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董必武曾经是中国同盟会成员,他回忆说:“我们过去和孙中山一起搞革命……革命发展了,孙中山掌握不住,结果叫别人搞去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俄国的方式。”此说法可以印证的观点有( )第42页共42页
①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路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③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才是出路 ④孙中山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①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7.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的含义是指( )A.实现私营企业的国有化B.实现农业的集体化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8.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主要表现在( )①国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 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①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了正确道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第42页共42页
。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①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②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③看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有相同任务④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就是()A.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的需要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D.工业国同农业国之间的矛盾1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共党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毛泽东就是在批判这两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3.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关于过渡时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渡时期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过渡时期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42页共42页
C.过渡时期是指从反帝反封建向社会主义转变D.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4.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关于其历史必然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 )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部分仁人志士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表明我国( )①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④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回首峥嵘岁月,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不可阻挡。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第42页共42页
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处于消灭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一件大事。如何理解“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大意义可以说它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样,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一件大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9月25日,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公布。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材料二: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第42页共42页
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关知识分析其重大历史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新生的政权而言,外国媒体和外国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敌对的。友好与敌对共同存在,这是正常的。英国的《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日本的《朝日新闻》等著名世界大报几乎都在这几天的同样时刻,简单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生平。相反,在友好国家及其媒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苏联首都莫斯科各报均刊登了中国政协首届会议的消息,并全文发表了毛主席的开幕词。第一个发表专文,热烈赞扬新中国诞生的是英国共产党领袖波立特,新华社全文翻译了文章,并发了通稿。一些地方报纸,如《新华日报》1949年10月1日全文刊登了这篇热情洋溢的长文,该文说:“毛泽东的声音响遍了世界。”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的成立分别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故选C。2.A第42页共42页
【解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合作化”“公私合营”“过渡时期”能够记录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特征,①②符合题意。“共产国际”不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特征,排除④。“开国大典”“站起来”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不符合题意。3.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B正确。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不符合题意。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故本题选B。4.A 【解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C【解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曙光和希望,但并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经之路,排除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没有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国情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是因为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排除④。6.C【解析】:中华民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排除①③。7.D【解析】:“一化三改”中的“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8.A【解析】:②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具体要求,不符合题意;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9.C第42页共42页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不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体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④不选。10.A【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这种观点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割裂了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内在联系,①②符合题意。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的任务并不相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③说法错误。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并没有认为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④说法错误。11.A【解析】: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实质上就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A正确。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说法错误。无论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还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实质上都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C、D说法错误。12.C【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不相同,①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④错误。13.D【解析】: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选D项。14.C【解析】: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第42页共42页
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②④符合题意。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在基本改造完成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①说法错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而不是难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5.A【解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成立的思想条件,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党成立的思想和组织条件,①②正确。近代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③④错误。故选A。16.B【解析】: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这表明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③符合题意。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不符合题意。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排除④。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该观点是错误的。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②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③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依据教材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过渡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分析,由此指出题中观点错误。18.①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42页共42页
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9.(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两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解析】:(1)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据材料可知,“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表明二者总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表明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2)本题共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求回答材料二中“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属于简答题。根据材料中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可知“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关知识分析其重大历史意义,属于简答题。该知识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42页共42页
20.对中国的影响: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对世界的影响: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审题,准确掌握教材知识。审设问可知,本题知识指向新中国成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知识,包括对中国和对世界两个方面的影响,根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第42页共42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上述材料启示我们()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C.新中国成立后,曾“闭关自守”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是()A.科学发展观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是()A.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B.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新形势下怎么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B.曲折探索C.伟大转折D.动荡岁月第42页共42页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高度的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涌现、理论体系的完备成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最显著标志,理论自信来源于优秀的体系。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 ③毛泽东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下列关于这个“新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告诉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必须坚守中华文化 ②必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③必须承袭中国革命文化 ④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也给世界带来启示。中国人民探索出的这条道路()①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为世界发展带来新借鉴、新选择③为各国解决难题提供了具体方法④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第42页共42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习近平也曾讲过:“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这两段话都强调的是()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②改革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做法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要立足中国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改革开放以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多年风雨同舟,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实践充分证明( )①这些巨大成就是我们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③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2.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都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作出了贡献,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④都直接指导了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消费规模迅速增长、消费品质不断提升。我国取得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格局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把我国建设成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42页共42页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有(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在生产总值、经济体制改革、居民收入上都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由此说明,实行改革开放( )①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能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③是对我国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 ④确立了党在我国最高领导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漫画《变迁》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一个缩影。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 ②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③我国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④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第42页共42页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跨入新时代,对理想信念最好的铭记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更全面、更深刻地推进改革开放。结合材料,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亦步亦趋地走别人的道路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一切民族的振兴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后的大胆创新,最终凝练成为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四个“走出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底蕴,又强调了其创新性,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外国发展模式的“翻版”,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简要谈谈我们应如何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哪些?这些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第42页共42页
年来,创造了一连串的经济发展奇迹: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91倍,年均增长21.6%;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980年的2000多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2.98万亿元,剔除汇率因素增长2.5万倍,从1993年起,出口规模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税收规模从1980年的0.2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000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产出4.1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的成绩,同时向世界坚定宣示新时代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坚定意志。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新时代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A符合题意。“人家封锁我们”给中国带来困难是客观现实,不是对我们的启示,排除B。新中国成立后,曾“闭关自守”,这是带来困难的原因之一,不属于启示,排除C。“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这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不是启示,D不符合题意。2.B【解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主要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故A项不选;“三个代表”第42页共42页
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项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故D项不选。3.B【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故选B。4.C【解析】: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年我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的重要转折点,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5.B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B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的体制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C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包括毛泽东思想,③错误,②④正确。答案选D。7.C【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②④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①不选。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不选。故本题选C。8.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激发文化创造活力,②不符合题意;我们应当继承而不是承袭中国革命文化,③错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④符合题意。故选C。9.A第42页共42页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世界发展带来新借鉴、新选择。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①②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为各国解决难题提供具体方法,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④错误。10.D【解析】:邓小平和习近平的两段话都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不是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①与题意不符。改革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做法的说法太绝对,②错误。11.C【解析】:“40多年风雨同舟,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砥砺奋进”,说明这些巨大成就是我们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①④说法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不选。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说法不准确。故选C。12.A 【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①③表述正确;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指导中国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的是邓小平理论,排除②④。故选A。13.B【解析】:我国取得这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③正确。②不是根本原因,④的这一目标还未实现。故选B。14.D【解析】: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①错误。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③错误。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5.A第42页共42页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在生产总值、经济体制改革、居民收入上都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说明实行改革开放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能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①②正确。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③不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早已确立,④不选。故本题选A。16.C【解析】:漫画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①④正确;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共同富裕还没有实现,③错误。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调动教材知识,答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各自的历史贡献即可。18.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进,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步伐。③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1988年海南建省,并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④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解析】:本题要求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设问指向改革开放,缩小了知识范围,试题设问的关键词——伟大历程,启示应运用改革开放的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根据对改革开放的进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3第42页共42页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注意党的会议及其会议的重要内容,即从改革开放的起点、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如十二届三中全会、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谈话、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一作答。19.(1)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自觉增强道路自信,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要自觉增强理论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③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彰显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不动摇。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要求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学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等信息,可分别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2)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结合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等信息,回顾教材,即可作答。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第42页共42页
20.①改革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事关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前途命运。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②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③改革的目的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社会进步。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作用和意义,为简答题,可结合材料,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选择、根本途径)、改革开放的意义(改变面貌、伟大飞跃)、改革开放的目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角度简要回答即可。第42页共42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知,实现伟大梦想,必须()A.进行伟大斗争B.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C.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D.拥有远大理想2.下列对“八个明确”的地位认识正确的是()①“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②“八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③“八个明确”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④“八个明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留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不忘初心”。一个人牢记初心,就不会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迷失自己;一个政党不忘初心,就能够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屹立潮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B.为中国人民求解放,为中华民族求自强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42页共42页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①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②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③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④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实现两个一百年”是新时期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下列选项中属于2035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有( )①建成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②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④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 ④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新时代属于每个人,要幸福就要奋斗。当下,每个奋斗者都要( )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 ③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④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施手段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①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④到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党的十九大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意在()①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第42页共42页
③推进制度创新,大胆吸收西方政治制度模式④保持战略定力,铸牢提高治理效能的精神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在文化方面要()A.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B.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C.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D.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秋、国庆期间·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通报了各地查处的11起“四风”问题典型案例。通报对于遏制“四风”问题反弹具有较强的震慑作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②有效应对重大调整、抵御重大风险 ③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④自觉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 )①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③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④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就能实现伟大复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下列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深刻变化,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②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新理念,出台了新政策,解决了难题,办成了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④党带领人们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42页共42页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依法治国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与我们无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说明(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世界人民的梦 ②中国梦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合作共赢 ③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 ④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70多年来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1)简述中国梦的内容和本质。(2)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我们青年学生该如何做?1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之后。中国城乡低保人口有几千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上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辨析: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足以改变我们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第42页共42页
19.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其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一场伟大的战争,必有其熠熠生辉的精神标识。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同时我们深知,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应如何带领人民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材料二:“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话语、殷切的期待、郑重的嘱托,激励着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拥抱梦想、成就梦想。在追寻梦想的新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忘我工作,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的先进人物,他们成为群众的榜样、社会的楷模、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第42页共42页
,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表彰这些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梦的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2)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向榜样学习,结合材料二,请你对在新时代青年如何接力奋斗实现中国梦提出三点做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由材料可知,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C正确。2.A【解析】:“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③④错误。①②是对“八个明确”地位的正确认识。3.A 【解析】:依据教材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课复兴,A符合题意,故选A。4.C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③符合题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①与题意不符;“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④与题意不符。故选C。5.A第42页共42页
【解析】:我们要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③④说法有误;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6.B【解析】:从2020年到2035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有: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①不符合题意;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①④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③错误。8.B【解析】:①③正确,入选。要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②错误。要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④说法错误。答案选B。9.A【解析】:“中国梦”的实现是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①正确。“中国梦”的实现要求我们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正确。经济转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③错误。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④错误。10.A【解析】:党的十九大强调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需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党的十九大精神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①②正确。③中“大胆吸收”的说法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制度根基,不是精神根基,④错误。11.B【解析】:A、B、C、D四项分别是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在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方面的要求,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第42页共42页
12.A【解析】:查“四风”、纠“四风”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①③符合题意。从“四风”的内容上看,“有效应对重大调整、抵御重大风险”“自觉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为“四风”强调的是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排除②④。故本题选A。13.A【解析】: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①正确;党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地奋斗,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可见要坚持党的领导,②正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错误;中国梦实现需多种条件,④错误。选A。14.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原因是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深刻变化,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新理念,出台了新政策,解决了难题,办成了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①③正确;②④都是奋斗目标,尚未实现,排除。故选B。15.B【解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②说法错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全体人民接续奋斗,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选B。16.B【解析】: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说明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中国梦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合作共赢,②③符合题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①错误。材料强调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是息息相通的,没有体现中国梦的本质,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①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起来;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报效祖国的实际本领;③勇于担当,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解析】:本题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按教材内容直接作答即可。第(2)第42页共42页
问,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只要回忆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结合青年学生的实际进行作答即可。可从青年学生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需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脚踏实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等角度作答。18.①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靠后,存在庞大的弱势群体,就业压力巨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错误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低保人口等方面看,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就业压力巨大,有着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些说明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19.①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②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理论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根据材料“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同时我们深知,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可从“要充分认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可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的角度分析。20.(1)①第42页共42页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③中国梦之所以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2)①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②要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③脚踏实地,自觉担当时代责任。④要勇于砥砺奋斗,做时代的弄潮儿。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解析】:(1)本题属于归因类的试题。学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同时根据题意,运用和调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回答。学生可以首先提出,中国梦之所以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其次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从“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从青年学生的理想、能力、实践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提出的建议要紧扣主题,不能偏离主题;第二,所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符合题意中主体的实际情况;第三,不能用原则代替建议;第四,语言简洁。第42页共4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