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8

2/38

3/38

4/38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对比、衬托、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不乏凛然正气的伟丈夫,他们有的富贵不能淫,有的贫贱不能移,有的威武不能屈。今天我们来认识《战国策》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他临危受命,出使强秦,以过人的才略和胆识挫败了骄横的秦王嬴政,顺利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为后世所景仰。 不辱使命的人蔺相如周恩来 作者简介刘向(约前77—前6),本名甦,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战国后期,秦国相继灭掉其他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掉韩国,公元前225年灭掉魏国。安陵是魏国附属的小国,秦王想以“易地”的骗局占领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因此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国土,折服了秦王。 文题解读唐雎,战国末期人,是安陵国的臣子。“辱”是“辱没、辜负”的意思,“不辱使命”意思就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文题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文体知识——国别体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集著作,其他国别体史书还有《战国策》《三国志》等。 知识链接——《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读清字音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休祲()寡人谕()jūfúguīxiǎngǎoyōngnáoqiāngjìnyù 文意梳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对……说;告诉想要用交换助词加强语气答应给予恩惠很好即使这样从想;愿意不高兴因此出使到 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块土地来换取小块土地,那很好;即使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为什么况且使……灭亡表转折凭(借)存在的原因所以在意。错通“措”扩充表转折违背(背叛)看轻回答像这样表顺承即使何况只是 译文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如今我用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土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来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盛怒的样子曾经听说平民摘下帽子,光着脚碰,撞罢了平庸无能的人 译文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从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的样子,有胆识的人发怒可不是这样。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通“苍”发作吉祥不祥降示从和穿丧服拔出站起 译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的时候),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的人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因此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着)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秦王(顿时)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借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屈服道歉到通“喻”,明白可是凭借只因为 通假字①秦王不说②故不错意也③仓鹰击于殿上(说,同“悦”,高兴)(错,同“措”,放置,安放)(仓,同“苍”,青色) 古今异义①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③长跪而谢之曰②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学生;空的。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扩充。 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文章梳理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解析: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开端]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表现出他誓死维护国土的决心。[发展与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结局] 整体感知1、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解析: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不惜牺牲性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整体感知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者只有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它们的“潜台词”各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解析:(1)你们最好乖乖听我的话,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或刺杀你)。 整体感知3、第3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解析:唐雎先提出“布衣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然后举了三个“布衣之怒”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对“布衣之怒”的看法,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整体感知4、为什么说唐雎不辱使命?解析:秦王要求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君的封地,实际上是要吞并安陵,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秦国凭着机智勇敢,面对骄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交换安陵的打算。唐雎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人物形象阅读全文,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突出特点。解析:安陵君:知人善任秦王:恃强凌弱唐雎:有胆有识 合作探究1、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①“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的要求遭到安陵君拒绝后,他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唐雎从容地说明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宁“守”不“易”,这是一种崇仰先王、不为利诱的明显反映,这不仅婉言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 ②“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③“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强敌,不辱使命。 合作探究2、作者为什么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略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甚至唐雎如何到秦国、怎样回国一概不写?解析:本文写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重点是写唐睢同秦王展开的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从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中心思想,因此唐雎同秦王的对话是详写。而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但作用较小,故略写。至于唐睢如何到秦国、怎样回国的内容与中心毫无关系,写了反而冲淡中心思想,故略去。 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小国之臣唐雎临危出使秦国,在外交上战胜强秦完成使命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唐雎这形象,歌颂了他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文本特色1、对话为主,突出关键内容本文几乎全是对话,用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感强。文章还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英勇无畏,秦王的骄横无理、色厉内荏,无不跃然纸上。 2、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刻画唐雎、秦王二人形象,主要用了对比手法。秦王和唐雎一会面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是大国君主,盛气凌人,又是质问又是威胁,却偏又摆出一副关心弱小之邦的虚伪面孔,力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唐雎;唐雎是弱小之邦的使者,却从容镇定,据理力争,丝毫不因秦王的威胁而屈。一个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两人的形象又相互衬托、相辅相成。此外,安陵君与唐雎也相互衬托。3、“小说”笔法,增添文学色彩本文的记事,已经摆脱了史料的束缚,增加了虚构成分。例如按秦律,上殿面君不得带任何兵器,但文中唐雎却有剑。叙事时,人物被置于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故事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文学色彩浓厚。塑造人物上也多用“小说”笔法,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25 23:08:24 页数:38
价格:¥3 大小:1.68 MB
文章作者:海洋老师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