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备课单元主题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总课时数6主备人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本单元教材选取现实性的素材——果蔬博览会,以采访的形式展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不仅要解决算理问题,还要解决算法问题。教材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及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课标分析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2.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4.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6.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7.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单元学情分析知识经验:以旧知引入新知: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已经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探索的思路比较清楚生活经验:主题情景创设:本单元的教材选取现实性的素材,果蔬博览会是一项新型的国际会议,是孩子家乡的、身边的一项影响力比较大的展会。教材以孩子采访的形式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拉近了素材与孩子的距离,激发了孩子参与学习、探索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家乡自豪感,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感情。策略经验:支撑学习活动可操作:借助小棒等学具,在操作中领会算理,突破难点。单元学习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2.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突破重点难点措施1、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学具,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笔算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除法,操作学具更能发挥帮助理解算理的优势。2、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估算的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灵活思考,学会估算的方法。3、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参观风筝厂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策略1.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2.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3.要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学评价1.计算技能方面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算理、算法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评价:比如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3.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单元课时分配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1课时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1课时3.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课时+机动1课时4.回顾整理1课时5.我学会了吗?1课时附单元知识结构图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
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1.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共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第二个问题则是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它是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讲几百几十数转化成几十个十也就变成了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了。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几十、几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再学习本课时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2.经历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创造性思维。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
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新课导入二、探究新知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又要召开了。这节课,我就带着大家走进果蔬博览会去参观,到那里去了解一下情况。(课件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咱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应该怎样解决呢?谁会列式?生:96÷3信息:1、3天接待了96个客户;2、4天签订了480万销售合同问题:1、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2、 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类的口算问题。师板书:96÷3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即将要研究的问题是——9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平均每份是多少根小棒?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方法:用学具操作:(1)把九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三个十,就是三十,把六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二个一,就是二。90÷3=306÷3=230+2=32(2)因为32×3=96,所以96÷3=32(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明确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多样化。)交流各种算法。交流算法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谈话: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分析比较。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分别说说理由。小结:96就是9个十,6个一,我们先用9个十除以3是3个十,3个十是30,6个一除以3是2个一,2个一是2,30+2是32。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厉害,运用我们以前学到的知识就解决了今天的问题。师: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有信心自己解决吗?学生独立完成。生1:把480看作48个十,48÷4=12,12个十就是120。生2:我们是这样计算的:因为4个百除以4等于1个百,8个十除以4就是2个十,也就是20,所以100+20=120。
完成相应课后习题师: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回答:以前学过的除法直接用口诀计算,今天学习的除法的被除数都是整十、几百几十数,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小结:480是48个十,我们先不考虑0,48(个十)除以4得12(个十),十二个十也就是120,在12的后面添上0即得120。1.完成教材第3页自主练习第1、2小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指名汇报。2.完成教材第3页自主练习第三小题。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教师讲解。
师生共同总结师: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梳理知识。板书设计1.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平均每天接待多少个客商?96÷3 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480÷4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方法,自己去优化方法。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1.2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型新授1.知识与能力: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经历探究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共有一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是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绿点问题则是对计算方法的巩固。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再学习本课时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明确算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思想。3.体会数学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商位置的确定和试商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驱动性任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新课导入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二:解决问题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了大型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参观,今天果农们又来邀请我们去做客了。你看,葡萄园的村长伯伯和枣庄的叔叔在招手欢迎大家呢,走吧,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走进葡萄园,走进枣庄。(出示课件:美丽的葡萄园果实累累,教材第5页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巡视,和学生交流)[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信息:1、有4个葡萄园,去年产葡萄156吨;2、有395千克大枣,每箱装5千克问题:1.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小组汇报。生: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56÷4,因为一共有4个葡萄园,去年一共生产了156吨的葡萄,要求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的吨数就用除法,所以是156÷4。师:你能估算一下156÷4的结果吗?生:160÷4=40,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不会超过40吨。师:那么平均每个葡萄园到底产葡萄多少吨呢?小组交流,老师巡视。小组汇报生:我们估算出商比40少,先商30,30乘4得120,还有36箱,再除以4得9,合起来是39。生:我们估算商应该是30几,所以我们认为在计算时应该先商3,表示3个十,所以应该写在十位上,与十位上的5对齐,3个10乘4得120,还有36箱,再商9,所以得39。2.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学生能够利用除法列出算式各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新知完成相应习题生:百位上是1除以4不够,再看前两位为15,15表示15个十,除以4商3个十,应该与十位上的5对齐,3个10乘以4得120,还有36箱,再商9,所以得39。师及时鼓励,适当补充。师:每箱装5千克,装395千克大枣需要多少个箱子?谈话: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建议大家先思考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再计算,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做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1.完成教材第6页自主练习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校正,组内检查竖式是否规范,典型错误教师板书讲析。2.完成教材第6页自主练习第2小题。
四.课堂总结学生自己读题,教师帮助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教师讲解。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你还有哪些困惑共同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当被除数百位上不够除时,要在十位上商,这时商是两位数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156÷4=395÷5=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方法,自己去优化方法。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
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1.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共有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接下来的绿点问题则是对其的延伸即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除法;第二个红点问题则是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几十、几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再学习本课时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定位1.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策略的多样性。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新课导入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信息:1、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2、2小时生产果脯204千克;3、3分钟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问题: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对于每个小任务,不达的学生如何补救?(课上助)
活动二: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师:东方果汁厂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几个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师:428÷4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所运用的方法。)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重点说出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呢?)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方法很多,而且也很透彻,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师:同学们的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你知道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上商0后,0乘4得0为什么可以不写吗?
师:你们真了不起,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所以这步可以省略。你喜欢写哪一种写法,就写哪一种写法。(2)师:我们再来看“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解决吗?做完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第②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3)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420÷3谈话:420÷3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0除以3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师点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不要忘记商。1.做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2.做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3.课本第12页自主练习第7题(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4.13页的13题。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板书自由发言。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总结,老师和同学补充。板书设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428÷4=107(瓶)204÷2=102(千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方法,自己去优化方法。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
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田玲玲审核授课时间课题1.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间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共有两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接下来的绿点问题则是对其的延伸即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的除法;第二个红点问题则是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几十、几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再学习本课时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定位1.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策略的多样性。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新课导入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信息:1、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2、2小时生产果脯204千克;3、3分钟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问题: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2、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对于每个小任务,不达的学生如何补救?(课上助)
活动二:解决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师:东方果汁厂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几个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师:428÷4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巡回指导,了解学生所运用的方法。)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重点说出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呢?)师: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方法很多,而且也很透彻,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师:同学们的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你知道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上商0后,0乘4得0为什么可以不写吗?
师:你们真了不起,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所以这步可以省略。你喜欢写哪一种写法,就写哪一种写法。(2)师:我们再来看“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解决吗?做完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第②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3)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420÷3谈话:420÷3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0除以3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师点出: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不要忘记商。1.做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2.做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3.课本第12页自主练习第7题(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4.13页的13题。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根据板书自由发言。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总结,老师和同学补充。板书设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428÷4=107(瓶)204÷2=102(千克)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口算方法,自己去优化方法。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
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观察物体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1.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受观察物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观察物体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具有观察物体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如某些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现象并不陌生。学情分析由于观察物体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观察物体性质的物体有很多,学生对观察物体现象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目标定位1.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2.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受观察物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难点:辨认从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老虎驱动性任务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现象。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观察物体现象,欣赏、感受观察物体美,让学生感受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请来好朋友,猜猜它是谁?预设:生1:草帽。生2:从后面拍的,看不出是谁。谈话:老师又出示一张照片,能认出吗?预设:生1:可能是小鸭子。生2:可能是小鹅。预设:谈话:老师再出示一张照片,能认出吗?预设:生1:是小鸡宝宝。小组内交流,指名说一说
二、授课过程三.课堂巩固(检测)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谈话:同样是这只小鸡宝宝为什么拍出的三张照片不一样呢?预设:生1:第一张是摄影师从背面照的,第二张从侧面照的,第三张是正面照的生2:前两张看的不全面。小结:虽然是同一个小动物,但是因为拍照时站的位置不同,拍出来的照片也就不同。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一)观察情境图,了解观察方位1.出示情境图。谈话:瞧,他们是谁?指名交流,揭示概念让学生动手操作
四.`课堂总结在干什么呀?他们是怎样观察的?2.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观察所得。预设:生:小红站在老虎的前面,小刚站在老虎的后面,小丽站在老虎的侧面。3.猜想一下他们看到的老虎可能是什么样子?(过渡语:嘘,先不要说出来,我们实地观察一下,你所观察到的老虎的样子和你猜想的一样吗?)(二)角色扮演,观察体验。1.谈话:想不想自己亲自瞧瞧?把你的布老虎请出来、老师提两个问题,同学们要注意听哦,①你能告诉布老虎你坐在他的哪一面?②你看到的它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好了,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五、自主练习2.谈话:谁来告诉大家你观察的结果。预设:生1:我坐在布老虎的正面,看到了它额头上有一个王字,两只大眼睛、两只耳朵,鼻子、嘴巴和胡须,还能看见两条前腿和竖着的尾巴。生2:我坐在布老虎的后面,看到了它的大屁股,尾巴,两条后腿和两只耳朵。生3:我坐在布老虎的侧面,看到布老虎的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面胡须,一条前腿一条后腿,布老虎花纹。(课件分别出示在不同面拍摄的布老虎的照片,让学生进行描述)3.谈话: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布老虎,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他们看到方向不同。
生2:他们站的位置也不一样。三、实践操作,积累经验。1.谈话: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看到了老虎的其中一面,如果想看清楚每一面,有什么好办法?小组同学一起想想看。(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同学们,你们想到好办法了吗?谁愿意告诉大家。预设:生1:换座位观察了布老虎生2:把布老虎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谈话:选一个你们喜欢的方法,全面的观察一下布老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全位的观察,交流,讨论)2.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看到的布老虎是什么样子的,让其他同学猜猜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3.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1: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的老虎样子不同。生2:这只布老虎,从不同的方向看,样子不一样。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不同。要想全面了解物体的样子,我们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四、拓展应用,发展思维1.下面的三张照片,都是在小狗的哪一面拍的呢?2.乐乐和云云正在为熊猫拍照,你猜右面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线)3.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哪一面?连一连
4.谈话:观察图片,小鸟和小猫是在什么位置观察房子的,除了可以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有时我们还会从上面观察。判断右面的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5.淘气和兰兰都在茶壶的侧面,他们看到的茶壶样子却不一样,你知道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小结:虽然都是侧面,但是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而且方向相反。五、总结收获、积累经验谈话:这节课,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了物体,说说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预设:生1:我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样子也不同。生2: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可以转圈看,也可以让小老虎转圈。生3:我知道了可以从前面、后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谈话:课后请大家选择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的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知支柱。“观察物体”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数学材料、数学事实作支柱,学生难以理解什么是“观察物体”。要理解什么是“观察物体”,必须先发现“两边完全一样”,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图形对折,观察物体的特点就在眼前的图片中体现出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而又形象。有了这一感知、体验的过程,就能接受较自然,理解更深刻。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刻地理解观察物体的涵义,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作业类型拓展提高回家后观察物体,想一想怎样才能观察物体?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3、4题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5、6题课本第22页我学会了吗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单元备课单元主题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总课时数9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基于课标定位学什么,关系建构:①基于内容建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②基于学情建构关系——由易到难,层层递进;③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总目标全面梳理课时内容,即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主题、框架、整体结构、策略以及体会的情感等);④这些内容之间的建构关系;内容梳理不仅仅梳理知识,内容梳理不是教学流程。《两位数乘两位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里数的运算知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期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以美丽的街景为题材,展现了“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坛”“多彩的街道夜景”等一系列情境,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借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本单元设有3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观赏美丽街灯的情境,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和“一共有多少个蓝气球?”两个问题,进而探究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街心花坛的情境,提出““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和“一共用了多少个喷头?”等问题,进而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第三个信息窗以“多彩的街道夜景”为主题,通过问题“这条街的广告灯每天的租金是多少元?”和“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引导学生探究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贯穿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安排在两个信息窗中,分散难点,逐渐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教学。第二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笔算是各部分积都不进位,强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突出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的书写位置;第三个信息窗第一个红点问题的乘法笔算,突出进位。在整个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是由教师引导,逐步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探索计算方法。练习选取的素材丰富多彩,有反映校园生活的订做校服、趣味运用会、购买体育用品等;也有反映学生实践活动的野营、扫墓等;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植树、奶牛场、装运粮食水果等;也有反映日常生活的就餐、购物、订鲜奶报纸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改变了呆板的机械性的单纯技能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标分析哪个学段的学生?就以上学习内容,用什么方法,学到什么程度?--对照课标中的学段内容与目标确定。本单元针对第一学段(1-3年级)的学生,学段内容与目标中指出:“
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实际意义做出解释。”针对课标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更要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通过计算探索、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情境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单元学情分析知识经验:以旧知引入新知:第一步已经有什么?第二步(距离目标)缺什么?第三步困难、障碍在哪里?第四步差异是什么生活经验:主题情景创设:第一步已经有什么?第二步(距离目标)缺什么?第三步困难、障碍在哪里?第四步差异是什么策略经验:支撑学习活动可操作:第一步已经有什么?第二步(距离目标)缺什么?第三步困难、障碍在哪里?第四步差异是什么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以及加减运算能力,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为学习本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学会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理解与运用是学习本单元的困难及障碍,进一步的学习更需要学生们理清思路,准确计算。单元学习目标包括基础目标与个性化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教材和课标,定位基础目标与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好准备。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难点:分析学情,定位个性化目标与教学起点、难点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以及加减运算能力,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为学习本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的难点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对齐,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数加起来。突破重点难点措施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这样编排的依据是学生这一阶段的认知规律。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借助直观手段(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利用点子图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算法,进而得到乘法算式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策略和算法的多样化的过程,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简洁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一系列美丽街景组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要避免孤立地进行计算教学,把解决问题与计算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2、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在安排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注重了基本方法的层层探索。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稍复杂的计算,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自主尝试解决,经历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掌握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等关键知识以及形成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重要基础。由于计算过程中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任务比较复杂。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要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己易出错的环节,如容易忘记进位等。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应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教师不宜再提过高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得到的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完成计算,并能通过书面形式及口述形式理解算理;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形式;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书面测试、开放式问题、课堂观察、课内外作业等形式,主要应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单元课时分配第一个信息窗——2课时第二个信息窗——2课时第三个信息窗——2课时练习题——2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附单元知识结构图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
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及运算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本课所针对的是第一学段三年级的学生,依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本课主要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技巧,能准确进行计算。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中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10的口算方法。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教材提供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口算方法。方法一是体现算理的:10个十是100,30个十是300,36个十是360;方法二是体现算法的:36x10,可以在36的后面添加一个0.学生还可能出现其他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蓝气球?”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30x2=60,60x10=600;方法二:3x2=6,30x20=600.学生还可能出现其他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算理,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两位数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已经熟练掌握,已近具备了一定的口算技巧,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于积末尾“0”的处理,口算的顺序,具体的算理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趣味练习或者游戏环节,引导学生推理算法。学习目标定位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十、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自主活动,发现并掌握两位数乘十、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口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掌握两位数乘十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乘整十的算理。措施:在自主活动中或者小组交流的形式中,注重学生对数位的理解,重点强调类推法,从简单的对数的理解开始推导,找出规律,从而理解两位数乘整十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二、授课过程(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习两位数×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出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1)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2)一共有多少个蓝气球?探究提示:①怎样列算式?②与过去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在什么地方?③你想怎样算?④小组讨论交流,共有几种计算方法?⑤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方法?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街灯在黑夜里能给我们指路,在白天还能装饰我们的城市,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街灯。学生口答,找出所有的数学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1、汇报交流红点1:两位数乘10。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36×10=_(个)36×10=360质疑:你为什么这样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2、汇报交流红点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做的?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展示给大家。学生先说一说算式,教师随机板书:30×20=3、集中展示,优化口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么多的计算方法哪种更合理、更方便。(学生在比较中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感受策略的优化。)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板书。学生先自主列式、观察、探究口算方法。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学生一起分享讨论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预设学生提出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2)一共有多少个蓝气球?预设:方法一:10个十是100,30个十就是300,36个十就是360。方法二:36×10,可以在36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自主练习题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学生谈谈收获。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选择。在口算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乘法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然后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这种方法更快捷、更简便、也更准确。4、质疑:比较36×10和30×20这两个算式有何不同?进一步加深理解: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36×10”先用两位数与整十数0前面的数去乘,再在末尾添上一个0。而“30×20”把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出积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5、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乘10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两位数乘10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去乘两位数算出积,然后再积的末尾添1个0。(2)口算整十数乘以整十数,方法比较多,可以先把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出积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今天,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我们就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吧!小结: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喜欢的口算方法。在计算两位数10时,先把两位数和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后面加0,这种方法更方便、快捷。预设可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方法1:30×2=60 30×20=600质疑:你为什么这样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方法2:30×10=300 300+300=600(30×10=300,20是2个十,所以两个300相加得600)方法3:30×20=30×2个十=60个十=600 ……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两位数乘10及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探究出很多种口算方法,但我们发现在口算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这种方法最简便。板书设计两位数乘10及整十数乘以整十数的口算(1)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 (2)一共有多少个蓝气球?36×10=360(个) 30×20=600(个)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及运算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本课所针对的是第一学段三年级的学生,依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本课主要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能准确进行计算并验算。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2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是探究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第一个绿点问题是学习乘法的验算。第二个绿点问题是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及竖式的简便写法。第一个红点问题是:““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教材首先呈现了23x12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圈出10个23和2个23.目的是通过几何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23x12的算理,为掌握竖式计算方法奠定基础。接着,教材又以学生交流的方式呈现了看图口算和竖式两种计算方法。看图口算是据前面的点子图,分三步口算:23x10=230,23x2=46,230+46=276.看图口算也是为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作好铺垫的。竖式计算部分则呈现了由两个一步竖式到一个综合竖式简化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个绿点问题是:““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教材呈现了因数位置相互交换的2个竖式,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用交换因数位置相乘的方法进行验算。第二个绿点问题是:“一共用了多少个喷头?”教材也呈现了两个竖式,第一个是根据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所列的竖式;第二个是简便的方法,先让因数末尾的0不参与计算,计算完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不参与计算的0.目的是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突出第二种方法更加简便。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已经熟练掌握,已近具备了一定的笔算技巧,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两位数的因数相乘时的笔算顺序,数位的位置及含义,具体的算理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点子图,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学习目标定位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合作交流中,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计算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3.加强估算教学,能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估算和笔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4.在探索算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成功与体验。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乘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理解掌握乘的顺序。教学准备课件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复习旧知,促进迁移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现在让我们来试一试41×2 32×3 36×8 47×5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竖式的写法——
一、导入二、授课过程(出示情境图)请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汇报交流,评价质疑相同数位对齐。计算的顺序——从个位乘起。学生汇报,教师有序板书:(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3盆,一共12排。(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43盆,一共21排。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方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3盆,一共12排)列式:23×121、理解算式的意义。说一说算式的意义:表示求12个23是多少。2、小组探究,多种方法计算怎样计算?小组讨论。1.班内交流(选代表进行班内汇报)2.引导学生把竖式板书在黑板上:3.2.二次探究:4.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5.⑴小组活动6.⑵班内交流:7.23是23×10的积表示23个十,所以3写在十位上,2写在百位上。8.⑶同位互相说说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9.3.优化算法。比较口算法和竖式法,你更喜欢哪一个?理由是什么?这种算法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较大的数用什么方法计算较好?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的顺序、方法及进位的原理和书写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的这样的问题:①“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②街心喷泉里一共安了多少个喷头?③“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①把12分成10和2,先算23×10=230,再算23×2=46,最后把230与46加起来得到276。②可以用竖式计算。质疑:对于竖式计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1. 解决本课开始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街心喷泉”一共有多少个喷头?2.火眼金睛辨对错。引导学生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用口算法计算速度较快,但是容易出错。两位数乘两位数用比算法计算速度较慢,但是不容易出错。对于较大的数还是采取列竖式的方法来提高正确率。4.变式强化,揭示验算方法。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为了检验笔算的准确性,我们可以怎样对竖式进行验算呢?可以运用调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让学生独立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验算。温馨提示:想一想,求“街心喷泉”一共有多少个喷头,需要哪些信息?应该怎样列算式计算?让学生独立笔算。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算式判断对错,教师强调:在以后的练习时要注意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如果计算中出现了错误,一定要认真查找错误的原因,避免以后类似错误的出现。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究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得的积末尾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订正时重点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果错,说一说错在哪里,然后在练习本上改正23中的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哪里来的,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进行质疑)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算式和竖式
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及运算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本课所针对的是第一学段三年级的学生,依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本课主要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能准确进行计算并验算。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中有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解决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绿点问题是对红点知识的巩固。红点问题是:“这条街的广告灯每天的租金是多少元?”教材提供了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一是体现方法的多样性;二是提示学生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相乘的方法进行验算。绿点问题是:“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教材没有呈现算式,目的就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已经熟练掌握,已近具备了一定的笔算技巧,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对于学生们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两位数的因数相乘时的笔算顺序,需要进行3层计算,数位的写法以及具体的算理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一步一步理解算理。
学习目标定位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乘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理解掌握乘的顺序。教学准备课件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二、授课过程1.观察情境图2.提出数学问题1.板书问题师:这节课先来解决“29个广告灯一天需多少租金?”你到过什么地方游玩?看到了什么?能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吗?课件演示情境图——美丽的街灯,引导学生观察。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板书: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提出更多问题,将所有问题板书或装入问题口袋。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前面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可能有:29个广告灯一天租金多少钱?一共有多少个灯泡?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灯线?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2.比较异同3.交流算法4.总结概括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数位,从个位乘起,再乘十位,……师:我们再来练习一道,教师板书:29×32=928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并通过交流,巩固算法。最后教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乘乘数的个位,再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注意对位。1.自主练习31页1、2、3题,独立解决。31页4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想法。2.补充练习(1)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29个广告灯一天需多少租金?一共需要多少米彩线?算式和竖式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
作业审核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单元备课单元主题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总课时数6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解决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运算学习以及了连乘加乘、(减)连除、除加、乘除(减混合)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景,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人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景,借助问题“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文字摘录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本单元教材安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学生参观绿色生态园为素材,展示参观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拉近了素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同时,应让学生掌握列表法整理信息的一般方法,通过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另外,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材中“合作探索”每一个红点问题都展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例如信息窗2第1个红点问题,学生可以先算出1千克南瓜多少钱,再算出9千克南瓜多少钱;也可以先算出9.千克里面有几个3千克,再算出9千克南瓜多少钱。至于选择哪种方法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自主练习"中的不少习题也是如此,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度,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课标分析本单元针对三年级学生,要求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知识的体验,发展应用意识。
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要更加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学生已有连乘、连除、秉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对于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往往还感觉困难,同时整理信息的方法更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知识经验:1.要借助几何直观,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对于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除混合技巧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关键。借助儿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的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本单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几何直观的作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信息窗1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花,依据题意摆一摆,每行8个,摆5行,共摆这样的3组。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从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生活经验:2.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有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木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先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再组织小组与班内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情感经验:3.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如在教学信息窗1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把这些花看成3组,先求出l组有多少盆花,再求3组一共有多少盆花;也可以把3组花看成一个整体,先求出每行有多少盆花,再求5行一共有多少盆花。再如教学信息窗2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用填表格、用箭头表示对应关系等方法整理分析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合情合理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国)上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重点:1.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2.学会用列表或重摘点录等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3.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难点:1.整理信息的方法。2.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突破重点难点措施教学时先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摆一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借助直观图重点说清楚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时,教师可从“绿色生态园”的话题引人,让学生交流参观“绿色生态园"的情景,然后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图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教学“合作探索”第1问连乘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通过追问“还可以怎样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不同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借助直观图重点说清楚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新知教学后,再通过相关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准图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列式解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评价本单元的学习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连成问题1连除问题1连成连除问题练习1乘除两步计算问题11乘除两步计算问题21我学会了吗1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
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乘除问题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本节课教学连乘问题,教材通过信息窗1呈现小朋友观赏花卉种植区的情景。左图中的主要信息有: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5行,每行8盆。本节课主要借助问题“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引人对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探索。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教学时,教师可从“绿色生态园”的话题引入,让学生交流参观“绿色生态园”的情景,然后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图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教学“合作探索”第1问连乘问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通过追问“还可以怎样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寻找不同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借助直观图重点说清楚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新知教学后,再通过相关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找准图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列式解答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每题的解题思路。学情分析知识技能经验: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运用乘除法来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生活经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经验: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目的是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在具体问题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能利用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连乘的实际问题。难点: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重难点突破:教学时先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摆一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找到问题解决题的方法:先求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或者把3组花看成一个整体,先求出每行有多少盆花,再求5行一共有多少盆花。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借助直观图重点说清楚每-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学具圆片、作业纸。驱动性任务教学时先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摆一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或者把3组花看成一个整体,先求出每行有多少盆花、再求5行一共有多少盆花。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借助直观图重点说清楚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在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情景导入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2.引入。1.观察情景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信息窗1情景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2.引入。师:一朵朵、一片片盛开的鲜花,漂亮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绿色生态园中的数学问题。海合师:是啊,大家看这个展区的花非常漂亮,有粉色、黄色,还有红色,三种颜色的花同样案多,(板书)追问: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师:对,它们不但数量是一样的,而且摆放也是一样的,(等待片刻,让生可以更加仔细地观察)师:你看老师从图中找到了数学信息。(顺手在“设计意图:创设绿色生态园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独立分析,解决问题。2.交流讨论,展示算法。(1)分步解答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的板书下划线)仔细观察,你还能从图中发现哪些藏着的数学信息呢?指名交流,预设:每种颜色各摆了5行,每行有8盆。(贴板书)师:同学们你看(将已知条件顺手划上横线),根据我们发现的三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1银圆出影辞指名交流,预设:一共有多少盆花?(贴板书)鞋放课件出示完整例题,指名学生读题。教学教材第40页“合作探索”第1间,(1)直观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始教11师:那三种颜色的花到底一共有多少盆呢?(将问题标上波浪线)为了便于我们分析呀,咱们用小圆片来代替花,借助操作学具来研究研究,好吗?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三组小圆片代表三种颜色的花。师:同学们,你能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吗?学生操作后,思考方法。美父心尝试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设计意图:对于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技巧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关键。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2)列综合算式解答。(3)其他解法好了,同学们,有答案了吗?谁能够借助刚才动手操作的你过程,完整地给的大思家说一下路呢?(学生上台展示)师:他先不解释,你来猜一猜,猜猜他的方法,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交流,预设:先算粉色花一共有多少盆,(也就是其中一种颜色的花)再算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追问:同学们你们都能看明白吗?师:我们一起来说一下他的这种方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静淀预设:先算每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算式:5×8=40(盆);再算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猛,算式:40×3=120(盆)。追问:那同样是这种思路的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算式?指名交流,预设:8×5×3=120(盆)。(把连乘算式板书到黑板上)师:那你能来说说你先算的什么呀?练出圆酷箱预设: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师:也就是说你这种方法和刚才的方法是一样的。师小结指出:这种方法把分开的两步(用粉笔把黑板上的分步算式括出来写上“分步”)变成了一道综合算式。(板书:综合)追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没有,教师可在图指上圈一名圈有,进行不引导同)方法的学生到前面交流。预设:把三种颜色的花都圈起来,把这些花看成一个整体,先算每大行有多少盆花,3x8=24(盆),再算竖着的5大行一共有多少盆,5×
4.比较归纳,总结方法。24=120(盆)。追问:同学们,明白这样解法的思路吗?这种思路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放设指名交流,预设:综合算式是3×8×5=120(盆)。师:这样这道题就解决完了,我们还要写上答句。(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我们想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交。师:下面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研究的过程。(出示课件,师生一起说)门华园小结指出:三组圆片代表三种不同颜色的花,而且数量是一样的,每种颜色的花每行都有8盆,有这样的5行,所以我们可以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算式是8×5。然后再算这样共有多少盆,算式是8×5×3。,派出书的3种花一师:这是第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可以把三种颜色的花看成一个整体,因为每个第一行都是8个,那第一大行有这样的3个8。小组(用课件把每组的第一行依次闪烁一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第一大行的3个8师:所以我们可以先算一大行有多少盆花,用8×3,再算这样的5大行一共有多少盆花,用8×3×5。书)你发现了什么?师: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师指课件和板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三、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巩固应用(一)预习答疑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这样先求几个几,再求几个几的问题可用连乘计算,有多(二)教材习题1.教材第41页“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同创师: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有不同的方法吗?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交流。预设:方法一,先求每张画需要多少个贝壳,再求一共需要多少个贝壳。列式为6×5×8=240(个);方法二,先求8张画一共有多少朵花,再求一共需要多少个贝壳。列为5×8X6=240(个)。追问:每一步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贝束再,八个小束,颜:2.教材第42页“自主练习”第2题。民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同桌说一说题意,再思考怎样解决。指名交流。预设:先求出一箱能装多少个小刺猬,再求出9箱能装多少个。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预设:6×8×9=432(个)。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乘除问题一共有多少盆花?方法一:8x5=40(盆)40x3=120(盆)方法二:3x8x5=24x5=120(盆)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方法一:96÷2=48(盆)48÷4=12(盆)方法二:96÷2÷4=48÷4=12(盆)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型新授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在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表格整理出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进行恰当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整理条件和问题,可以弄清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整理信息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节课教学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的量)的实际问题。教材信息窗2第一幅图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景。情景图中的主要信息有:小强花18元买了3千克的南瓜,小丽想买9千克南瓜。借助问题“买9千克的南瓜需要多少钱”引入对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的量)解决问题的探究以及整理信息方法的学习。学情分析能针对本学期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生活经验、策略经验、进行已知和未知的分析,从而梳理查学生存在的困难障碍点及叙述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探究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突破: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对于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认真观察情景图,理解题意,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并互相交流,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完成前置作业、思考聪明小屋的解决方法。驱动性任务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将需要的信息和问题简单明了地整理出来。在整理前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尝试用文字记录、列表等方法进行整理。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难度比较大。教师要给予比较详细的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烦琐的文字记录开始,不断地简化信息,逐渐过渡到列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信息的简洁性和必要性。用文字摘录的方法是对列表法的进一步简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一、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授课过程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一、提出问题:二、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1.尝试与探索: 2.师生合作,探索新知: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生2:我想买9千克。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2、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1)18÷3=6(元) 6×9=54(元)(2)9÷3=3(元) 18×3=54(元)(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引导重点:(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自主练习第1题买6包葡萄干要42元钱,买10包这样的葡萄干需要多少钱?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师生共同交流答案!板书设计乘除两步计算问题3千克--18元9千克--?元方法一:18÷3=6(元)6x9=54(元)方法二:9÷3=318x3=54(元)苗圃:每行60棵--12行种植区:每行9棵--?行方法一:60x12=720(棵)720÷9=80(棵)方法二:60x12÷9=720÷9=80(行)
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单元备课单元主题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总课时数4主备人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面积的意义及面积的计算,都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既益于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本学段的学生应该做到:(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单元学情分析知识经验:以旧知引入新知: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生活经验:主题情景创设: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既益于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面积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难点: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突破重点难点措施1.重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2.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3.丰富课程资源,注重实践性活动。教学策略教学时,教室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教师多选取学生熟悉的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还要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估测、实际计算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评价1.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1.面积的意义1课时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课时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1课时4.我学会了吗?1课时总计4课时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5.1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课型新授1.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2.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信息窗先由“买房”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买房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明确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问题,是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面积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习惯于长度单位的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需要学生的认知在空间上有一次飞跃。面积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看是谁?(豆豆)豆豆家刚刚买了新房子,他今天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他的新家看看,谁愿意去?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授课过程(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一、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3、同学们你们好棒啊,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我们来解决:“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
4、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厨房比餐厅大。7、提炼面积的意义。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出厨房比餐厅大,指的是厨房的地面比餐厅的地面大。因此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客厅、书房、卫生间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二、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谁来说说厨房到底有多大啊?(因为学生选用的面积单位不同,所以答案会产生分歧。)都是测量厨房的面积可为什么摆的个数都不相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小结:刚才我们在比较厨房和餐厅的面积的时候,有的同学是用圆片摆的,有的同学是用正方形去摆的,所以得到了不同的结果。看来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的单位,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2、认识平方厘米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cm2表示。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铅笔盒面的面积吧。3、认识平方分米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你知道,这个面积单位是多少吗?(1平方米)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dm2。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4、认识平方米现在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谁能说说,1平方米是多大?该用什么字母表示呢?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请4个学生上前手拉手表示出大约1平方米的大小。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1、完成教材53页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2、完成教材53页自主练习第4题。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目的是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板书设计面积的意义1平方厘米写作:1cm21平方分米写作:1dm21平方米写作:1m2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
作业审核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5.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学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现实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教材分三个层次编写:首先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小卧室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接着启发学生借助学具探究,这里教材又分三个层次道步抽象:一是摆一摆、数一数,二是摆一摆、算一算,三是量一量、算一算,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求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先测出长和宽,再看看沿长和宽各能摆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由直观到抽象,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后教材以学生对话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发现,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合作探索”第2问时,教材呈现了学生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推导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面积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习惯于长度单位的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需要学生的认知在空间上有一次飞跃。面积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学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现实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难点: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自己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表格、小正方形;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复习导入
二、授课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有什么用处?出示:(一个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图。)你能算出他们的周长吗?你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预设:有三种可能:①长方形面积大②正方形面积大③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一样大师:出现了三种猜想,谁对呢?我们只要把它们的面积计算出来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组织验证,总结规律1、长方形公式探索验证(1)生同桌合作自由摆进行验证,并把数据填入表格:图形长(厘米)宽(厘米)(边长1CM)小正方形的个数
面积(平方厘米)(1)5315个15平方厘米(2)4520个20平方厘米(3)3618个18平方厘米①师巡视给予适当地指导。②组织交流,指名介绍自己摆的正方形。③提问:你是怎样摆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④师相应地补充好数据,组织学生观察数据,进行大胆猜想。猜想如下:小正方形个数=每排个数×排数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方形的长
排数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面积=长×宽(2)指定摆,再次验证过渡:现在老师给你几个长方形,你能很快知道是怎样摆的,要用多少个小正方形吗?要求:先量出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想一想要用多少个小正方形。先验证(1)(2)两个图形,同桌合作,一个同学量并计算,一个同学摆完两者比较验证。(1)长3厘米,宽1厘米(2)常5厘米,宽2厘米组织交流:教师操作演示课件:①第一个图形全部摆满②第二个图形部分摆满③在脑子中摆一摆提问:①摆的和算的是不是一致?②
哪一种方法快?2、正方形公式学习猜一猜,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应该是怎样子的呢?预设:正方形面积=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谈话:这两种猜想哪个正确呢?请小朋友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证明你的猜想。指名(略)。明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谈话:刚才通过同学们大胆的猜想、操作验证、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小结:通过刚才的猜想、操作、验证等环节的学习,你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有什么收获呢?指名交流(略)。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1.完成教材第57页自主练习第1、2、3小题。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答案。2.完成教材58页自主练习第4小题。学生自己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和问题,教师帮助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汇报展示,老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
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学会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灵活地解答生活中有关面积与周长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面积与周长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节课教学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教材信息窗3呈现的是爸爸,妈妈与孩子算装修费的值景。图中通过对话呈现了两组信息,“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85元”“房间长5米,宽4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买石膏线和木地板各需要多少钱”。信息窗通过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对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的探究学习中。“合作探索”解决问题时教材呈现了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出示了天花板石膏线图和地面木地板图,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石膏线的长度就是求它的周长,木地板的大小就是求面积,同时对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有了深人的认识。接着教材呈现问题“想一想,解决实际问题时,什么情况下求面积,什么情况下求周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能够区分周长和面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面积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习惯于长度单位的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需要学生的认知在空间上有一次飞跃。面积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目标定位1.知识与能力:学会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灵活地解答生活中有关面积与周长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掌握面积与周长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能很的区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能够灵活地解答生活中有关面积与周长的实际问题。。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策略。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由相片和相框的话题引入周长和面积。
二、授课过程教师出示信息窗三情境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从图上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可能回答: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85元。2、我的房间长5米,宽4米活动一师: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能回答:1、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2、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3、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板?4、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活动二师:我们先来解决同学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我的房间要多长的石膏线?我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学生起来交流自己的做法。(5+4)×2=18(米)5×4=20(平方米)活动三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生可能回答:一个是求周长,一个是求面积。这个地板的周长是什么?用白色粉笔标画出来。这个地板的面积是什么?用红色粉笔标画出来。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通过上面一系列的探究和发现,学生可能从意义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是什么。2、同学们自己来解决黑板上的剩下的两个问题。我的房间的石膏线需要多少钱?
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我的房间铺地板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1.完成教材第61页自主练习第1、2小题。先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答案。2.完成教材61页自主练习第3小题。先观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学生读清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在解决问题时什么情况求面积,什么情况求周长?说说你的收获。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与周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单元备课单元主题第六单元走近天文馆——年、月、日总课时数6课时主备人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学习习惯。本单元教材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3个小朋友来到壮观漂亮的天文馆大楼,看到开馆时间和放映科教片的海报,借助问题“15:00是几时?”引入对24时计时法的学习,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借助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引人对关于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进入天文馆内见到八大行星及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并以文字形式提供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借助问题“关于年、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和“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学习。本单元教材试图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人学生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探索的乐趣。课标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针对三年级的学生,要注意将数学学习、生活经验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年、月、日是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之一,而日月星辰和天体运转中也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本单元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做到借助天文馆里的信息学习数学,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又了解了初步的天文知识,让学生受到一次科普教育。5。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提出和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单元学情分析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生活经验: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有关知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对此已经有了不同料度的了解。如在收听广播节目预告及观看电视节目预告中知道了19点就是通常所说的晚上7点等,这些是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策略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单元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理解解时时间间和和时时刻的义,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年的有关知识。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接受科普教育。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教材和课标,定位基础目标与教学重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难点:记住各月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突破重点难点措施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学习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24时计时法,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因此本节课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计时法。开始教学时,结合教材中的参观天文馆,紧紧抓住“15:00是几时?”
这一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人24时计时法。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提出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出示15时后问学生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基本规律,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方法。教学策略本节课首先从学生参观天文馆引入,让学生讨论“15:00是几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人24时计时法的学习。接着利用钟面与方格图讲述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从方格图左边0到中间12是24时计时法的0~12时,方格图中间12到右边24是24时计时法的12~24时。随后通过“自主练习”相关习题,练习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计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本节课教学中注意突出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另外还应注重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评价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课时年、月、日1课时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走近天文馆——年、月、日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
本课教学应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因为本节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中,还应利用课件演示、利用时间条形图等手段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比如: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小时,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通过直观地演示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降低对两种计时法互化的难度。另外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节课首先从学生参观天文馆引人,让学生讨论“15:00是几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入24时计时法的学习。接着动利用钟面与方格图方讲述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从方格图左边0到中间12是24时计时法的0-12时,方格图中间的12到右边的24是24时计时法的12-24时。随后通过“自主练习”相关习题,练习两种计时法的互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本节课教学活中注意联突出系,利所用学内学生容熟与学知生且感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另外还应注重相关知识在用,在生活中时的间活应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淋林(学情分析能针对本学期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生活经验、策略经验、进行已知和未知的分析,从而梳理查学生存在的困难障碍点及叙述的个性差异,在此基础上确定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难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突破措施: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计时法、开始教学时,结合教材中的参观天文馆,紧紧抓住“15:00是几时?”这一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入24时计时法。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提出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出示15时后问学生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基本规律,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学具钟表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一、出示课题,提出问题猜谜语。
二、授课过程二、科学解读,感受缘起(一)、普通计时法导入新课:你知道一天有多长时间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准确记录一天的24小时-----24时计时法。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或者想解决的问题?师:真是善于提问的好孩子!接下来就让我们朝着目标开始快乐的探究之旅吧!1.科学解读: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播放视频2.探究起始:新的一天是从几时开始的?播放视频3.铺垫新知:钟面上只有12个数字,怎么能表示出一天24个小时呢?师拨动课件上的钟面,时针转动2圈,感受24时的始末。探究一:相同数字怎么能准确表示不同的时刻呢?通过对课题的简单解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本环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由自然的认知到科学道理的普及,让学生明确了一天有24小时的科学依据,再通过对一天开始时刻的追问、讨论及求证,明确了0时的特殊性,最后通过时针24小时直观转动的演示,突出了每个小时的不同之处,为下面计时法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三、结合生活,探究新知(二)、24时计时法课件出示时间轴及9时的钟面师:你们能从时间轴上找到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吗?(生上台)为什么出现了两个9时呀?相同数字怎么能准确表示不同的时刻呢?每一圈都可以加哪些时间词?生生活动(一生说时刻,一生上台圈出时刻)全班交流:生活中你用过这种方法吗?探究二:为什么24时计时法不用时间词也能准确地表示出时刻?课件出示电影票师:电影是几点开始的?这种方法是普通计时法吗?为什么?出示钟表:13时是如何得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时间轴师:这就是24时计时法。看,(出示带有两圈刻度的学具钟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依据时间轴的直观作用
四、深入探究,归纳总结这个钟面与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13是怎么来的?说说你的想法。师任意指出一个时刻师:你知道它表示几时吗?全班交流:为什么不用时间词也能准确地表示出一天的24小时呀?你还在哪儿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图片欣赏探究三: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是怎样互相转化的?小组探究:(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卡,探究5分钟)认真观察时间轴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圈一圈:从时间轴上任意圈出5组对应的时刻。2、比一比: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然地把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既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初步感知了两种计时法的不同之处。
四、学以致用,巩固练习六、对照目标,全课小结1、说一说:①、怎么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②、怎么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如何能快速区分两种计时法?如何能准确进行互化?课堂小游戏。你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吗?对照课前学生所提问题,让学生畅谈收获。此环节通过两种计时法在时间轴上的直观对比,让学生发现、总结、巩固、梳理新知,深化学生认识,掌握转化技巧。本环节的练习设计目的有三:一、缓解学生的疲劳,增加学习兴趣,二、通过游戏深刻感知两种计时法形式的明显差别,三、通过改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环节与课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查找得失。
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008:00上午8:0010:00上午10:0012:00上午12:0015:00下午3:0020:00晚上8:001224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走近天文馆——年、月、日课型新授生活中经常需要计算经过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情景比较简单:同一天内的整时半到整时半。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多样,教材提供了用学具钟拨一拨、列算式求、画图找答案……
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目的是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支撑,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状态灵活选用。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节课首先从学生参观天文馆引人,让学生讨论“15:00是几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入24时计时法的学习。接着动利用钟面与方格图方讲述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从方格图左边0到中间12是24时计时法的0-12时,方格图中间的12到右边的24是24时计时法的12-24时。随后通过“自主练习”相关习题,练习两种计时法的互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本节课教学活中注意联突出系,利所用学内学生容熟与学知生且感生兴趣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另外还应注重相关知识在用,在生活中时的间活应动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淋林(学情分析这节课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指用普通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表示两个时间之间的差。教材安排的例题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非常直观地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即“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难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突破措施: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计时法、开始教学时,结合教材中的参观天文馆,紧紧抓住“15:00是几时?”这一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引入24时计时法。在学生初步接触24时计时法后,教师提出富有启示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出示15时后问学生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为什么用这样的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的基本规律,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学具钟表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一、导入二、授课过程一、复习引入二、教学新知(1)自主探究经过的时间1.说一说,填一填.(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下午2时是()上午8时是()晚上10时是()夜里2时是()(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列时刻。19时是()12时是()24时是()8时是()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天文馆,学习了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在哪里见到过使用了24时计时法?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解决有关天文馆的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信息窗1情景图)师引导:请仔细观察画面,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老师将问题在黑板的一侧进行简单的板书)导人:大家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间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简单的时间计算吧!教学教材第68页第(1)问: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中.
(2)理解单位的写法。天文馆一天的开馆师: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你再在小组交流有内。什么方法求出经过的时间呢?先独自想学一生想,独自进行探究,小组内交流,教师师巡:老视师,进发行现指,大导。家刚才研究得都非常的认真?一哪起个分享小一下?组愿意将你们小组的想法与大家指名交流。预设1:我是利用钟面,拨一拨、数一数的,从8:30预数设到21:6我是:3画0图正的好,是在8时个间小的时。轴上,从8:30到16:30正好是预8设个3小:我时是。用减法计算的,16:30-8:30=8(时)。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求出了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真家了说不的那样起!,天正文如馆大从8:30开放,16:30结束,中间正好经过了8个小时,也可以法利方进用行计计算算的。(板书:16:30-8:30=8时)设计意图:求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相对而言较简单,这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既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疑:8时能写成8:00吗?二:学生进一鼎行小组讨论、交流。
三.课堂巩固(检测)(一)预习答疑求经过(二)教材习题预设1:不可以,8:00表示8点这一个时刻。预设2:不可以,从8:30到16:30经过的是8个小时,而不是8点钟。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从8:30到16:30经过的是8个小时,而不是8点钟。因此单位应该写上时(随机板书:时)。2.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展示、汇报、总结,学习了时间的简单计算,大家可真棒!下面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我们!时间的方法多样,看着钟面数、列算式求、画图找答案……都可以,解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1.教材第69页“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交流,说一说这样写的依据。2.教材第69页“自主练习”第6题。阳长衣服师:你能根据“金喇叭”播音时间的相关提示,完成相关练习吗?藤同宜文天关育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图娘工广甜页3a林示出霜)指名交流,集体订正。预设:(1)开始时间是5:30,播音2小时,结束时间是7:30;(2)开始时间是11:00,播音2小时30分,结束时间是13:30;(3)开始时间是17:30,音3小时,结束时间是20:30。3.教材第69页“自主练习”
四.课堂总结第8题。?在小组内相互说师:学习了24时计时法后,你能用它来说一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吗?1.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延伸:教材第70页“课外实践”。师:课后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做一个有关夏至与冬至日出与日落时间的调查吧!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询问父母。板书设计简单的时间计算8:30--16:30方法一:画图方法二:拨数方法三:16:30-8:30=8(时)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总课时数3主备人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本单元教材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关注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分析结果的方法。教材游戏性、实践性很强,便于学生在参与分析、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课标分析课标中将小学阶段分为2个学段,三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本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部分,具体要求是: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信息。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图画、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再学习起来难度就低多了。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单元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3、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二、数学思考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对统计内容作出简单的预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三、问题解决能读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四、情感态度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数学兴趣。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2、能根据图表的数据获得信息。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突破重点难点措施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条形图记录数据的优点。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多说发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教学评价一、是否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二、是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意识;三、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单元课时分配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课时2.我学会了吗?1课时+机动1课时总计3课时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根据课标的学段分类,三年级属于第一学段,并且受到学生知识面的限制,本单元不要求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分别是: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的情境,会用不同方法进行统计,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体会到数学数据的严谨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首先从收集全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数据开始,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来进行数据的收集,提高了数据收集的效率,接下来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汇总,汇总形式分为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本环节的重点,最后是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读取,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读数据不仅是本环节的重点,也是本课时的重点,所以在读取环节,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图画、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再学习起来难度就低多了。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习目标定位1.结合具体的情境,会用不同方法进行统计,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2.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1、会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2、能根据图表的数据获得信息。难点: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突破措施: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条形图记录数据的优点。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多说发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课件
教学准备驱动性任务1、学生去年和今天的身高2、学生在合作的情景下,进行数据的整理3、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根据自己备课内容调整环节名称)一、导入二、授课过程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探究新知让男女分别站起来,统计班里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要学习的新知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出示班级学生体检身高情况。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师:我该怎样分析,才能看出身高情况?引导学生回答:(1)先调查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2)需要测量出每人现在的身高由身边常见的小事引出对统计的初步感知,这样放低了探究新知的难度,这进一步探索统计知识奠定基础对于每个小任务,不达的学生如何补救?(课上助)
(3)查一下去年的身高记录,算出身高增长几厘米?分小组调查填表,学生交流。第()小组身高增长情况(厘米)姓名身高2.师:请把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整理一下。三年级()班学生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厘米)增长高度6及以下78910及以上人数先统计出本班学生身高增长情况,数出班级中身高增加多少厘米的人数分别填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体会统计图之前做的工作是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知识的生成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三、巩固新知在相应的数字段里,再看看各数字段里各有多少人。说一说:各数字段里各有多少人?学生回答。问:哪个数字段里的学生最多呢?(生根据实际回答)3.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一起绘制统计图。说一说,这个统计图图的纵轴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横轴上的数字表示什么?(2)学生交流绘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1.完成教材第88页自主练习第1小题。
四、达标反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生活动时,先要准备好活动所用的工具(皮尺),再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该活动分三部分,一是说一说,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二是涂一涂、填一填,根据测量结果填涂统计表和条形图;三是议一议,根据统计表和条形图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一、学校要给同学们买一些新书,对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书做了调查,结果种类科技书故事书文艺书其他人数712861.爱好()的人数最多,爱好()的人数最少。2.你认为怎样买书比较合理,与同伴交流一下。答案:一、1.故事书其他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对本课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2买有用的书,买了就要看,多买科技类的。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还想说点儿什么?观察下面统计图。判断谁说得对,为什么?各组获奖人数统计图(1)小明:第三组的条形最高,所以三组获奖人数最多。(2)小丽:第一组获奖人数比第二组多4人。(3)小红:第三组获奖人数最少,二组获奖人数最多,一组是10人。答案:小明错小丽错小红对引导学生根据本课学习,谈谈收获和体会,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提升方法的能力。综合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解决本节课的个各表现性任务,最终解决本节课的学科问题,最后通过前一应用解决本节课的驱动性任务。板书设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小组身高增长情况(厘米)姓名身高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审核授课时间课题点击双休日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根据课标的学段分类,三年级属于第一学段,并且受到学生知识面的限制,本单元不要求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分别是: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设计调查表,提高调查效率。2.
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体会到数学数据的严谨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时首先同学们感兴趣的双休日活动开始,调查全班学生在周末的活动安排,了解学生们的活动安排。其次是根据学生们的反馈,将学生们的活动安排整理成表格,方便下一步的分析,最后是根据表格分析的数据,对学生的双休日活动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好自己的双休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部分的知识,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学生在双休日的时候,安排自己的时间会出现一些问题,并不能很好的找到原因所在,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合理的利用时间。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合理安排双休日活动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经历对双休日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腿的意识和能力。3.在活动中,体会运用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和力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通过调整双休日生活,感受问题解决的方法。难点:运用统计的知识及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突破措施:1、学习记录数据的方法,体会用数据分组的优点。2、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在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数据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多说发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驱动性任务1、学生双休日的活动安排。2、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安排是否满意,以及不满意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根据自己备课内容调整环节名称)一、导入二、授课过程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一、方法回顾,提出问题1.方法回顺师:同学们,回忆下,二年级的的实践活动课《户外活动》,大家还记得吗?那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生:我们班同学每天的外活时间是多少?师:用到了什么方法?生:调查、统计,分析师:对,我们首先进行了调查、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合建议,也就是做出决策。今天,我们就要用到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进入我们的“点击双击日”2.据出问题关于我们的双休日,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导入今天的内容,能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快的接受新内容对于每个小任务,不达的学生如何补救?(课上助)
二、调查统计,分析信息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好多同学都比较关心我们班做什么事情的人最多,还有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双休日。(1)我们班双休日做什么事情的人最多?(2)怎样合理安排双休日生活?1.交流课前调查表一文流对双休日活动安排的调查。妥解决这个问题(指问题1)该怎样做?对,先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了每个同学最经常做的三件事。下面,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双休日”。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双休日经常做什么?看来同学们的双休日生活各不相同.(指问题)那“我们班双休日做什么事情的最多呢?“(孩于可能猜)这只是大家的猜测,若让学生自己动手调查,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想得到准确的结果,接下来该做什么?对,统计.。2.统计(1)交流小组内统计方法和结果我们课前已经进行了小组内的统计.好,下面各小组先在组内交流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统计的,把你们统计的过程说一说。(师调好实物投影仪,参与小组交流,找出几种不同方法的统计表)下面就是展示环节.根据情况展示几种不同的统计方法(2)全班统计(再指问题)那接下来怎样做?对,下面我们就把所有小组的记录合计起来。3.分析交流(1)观察我们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做作业的人数最多.师: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再观察这个结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指出比较多的项目,比较少的项目。(2)为什么我们班做这些事情的比较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参与人数多的除了作业,就是看电视玩电脑,关于这点你怎么看?(3)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提些什么建议呢?如多做些什么事情,少做些什么事情。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完成了调查和统计信息,还能够对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4.满意度调查那怎样安排双休日更健康、合理呢,想不想听听教育专家
三、讨论交流,作出诀策给我们的建议?听了刚才专家的建议,结合我们的分析,你觉得自己的双休日生活科学、合理、健康吗?满意:双休日生活非常科学、合理、健康.不满意:安排不够科学、合理,需重新安排.一般:需进行一些调整。你选择哪一个?那我们想知道全班同学的满意程度,应该怎么办呢?贴出统计表,让孩于分别举手,统计数字。双休日生活的满意程度调查表观察这个统计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看来同学们都想对自己的双休日做出一些调整。1.做出调整好,下面我们进入“我的双休日我做主”版块。为了让时间过得更有意义,我们现在就来调学生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
四、畅谈收获,总结方法整一下我们的双休日活动安排,说说你想安排哪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你的双休日变得丰言多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给予肯定。然后小结:刚才.我们不仅调查和分析了数据。还能够根据我们的分析调整了我们的双休日生活,也就是做出决策。2.合理建议当然科学合理的安排双休日生活,还得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接下来谈谈你对家长、学校、社会的调查结果,你给家长几颗星?学校呢?社区呢?为了让我们的双休日生活快乐,你想对父母、老师和社区领导说些什么?课后可以把你们的相法、建议课后填在建议卡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今天解决问题运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提出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最后进行决策,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愉快、有意义的双休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课时备课教案序号主备人李敏审核授课时间课题总复习课型新授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分析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教师对算理进行梳理和说明,并总结口算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巩固。另外,新课之后要选择合适的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及时讲解和提升,加深除法口算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内容体系与逻辑结构分析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分是一综部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使是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通过“丰收园”评价与反思。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当然,根据学生实际,如果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吸收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以采用两课时来复习本课知识点。学习目标定位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2.
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措施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难点,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教学准备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驱动性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内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问题预设及补救措施(根据自己备课内容调整环节名称)一、导入二、授课过程三.课堂巩固(检测)四.课堂总结一、整体回顾···师谈话:
一、分散复习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分散复习2——轴对称
一、分散复习3——面积同学们,三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学期学过的知识来理一理、练一练,今天我们要进行总复习。(板书课题:回顾整理——总复习)师谈话:想一想,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汇报。师谈话:口算、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些知识都数,这属于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形式,激活学生脑海中原有的、零碎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大体的轮廓,为深入地探索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基础。1.
回忆整理知识师谈话: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有哪些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并整理。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整理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应用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乘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回忆方法形成技能。(1)口算。第96页第1题。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些口算题,以考查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口算能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比一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计算下列各题。357-7=;515-5=;480÷3=1154÷5=.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计算的方法。师谈话:通过计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零,一定要记住商中间的零和末尾的零不能漏掉。(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第96页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算的?(4)先说出计算的顺序,然后再计算。960-2-4=;366-(3×2)=;420-(16+4)=;14X(25+42)=;148-624-6=;75X5一3=02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情景图:(左上)阳阳每分钟走48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又多远?阳阳从学校到少年宫408米,需要走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师谈话: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哪些乘除法的问题?生自由发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小组合作解决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交流汇报。出示教材情景图:左中。谈话: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内容掌握得不错,这里又有新问题了?小朋友们在向我师们求助呢!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生独立完成任务,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展示,地练习能便学生更加牢用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设计意图,有针对性个概括的、综合性的掌握。综合练习统检壶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技能灵活地解决问题,拓展性的练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图形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情景图:左下,师话:我们都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哪些特点?生自由发言。
一、分散复习4—一年、月、日
。六、分散复习5——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散充复习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师话,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短军?学生操作,师谈话:请冠军介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为什么?预设回答:因为它的面积小。师谈话:对,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面积。板书:面积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师谈话: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第五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50~65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师谈话: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倾听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左下角情景图,师读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大家一起来帮助学校算算学校的草坪面积吧!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理、沟通,从而达到回顾知识原状,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深入的探索。
八、巩固应用
师谈话: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是怎样整理的?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整理不完整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及时补充完整,并且选出整理清晰、全面地让学生板书黑板。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右中部分,给出知识框架图,师谈话,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总结的和这里总结的内容,有哪些是可以互相补充?学生交流,补充。设计意图,学生由独立地归纳,整理到互相补充、完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两种计时法的换算方法和表达形式。板书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情景图:右上。师谈话:同学们独立总结小数这一单元的知识,看谁总结的最全。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情景图:师话:根据我们学习的数小据组收集与活整理动的知识,集处理体下这交个流题汇吧!小报组合。作。
(一)预习答疑习题选自第三部分课前作业“新知速递课前预”习的题难、习度不大,可以预立完成,完屾励在肉交流,得到有同题的的内讨论予解答。(二)教材习题1.究成教材第96页综合练习第1.2小题小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综合练习第3小题,学生自己读题,教师帮助理解题意,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情进行简单提示,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教师讲解。尤其是学困生,要发挥小组的力量,对习题要讲明白、讲透彻。(三)课堂作业1.习题选自第三部分课堂作业第2题,答案见第三部分课堂作业后面相应内容。对第2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讲解做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醒学生要细心,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教师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关注中下等生的做题方法。自第三部分课堂作业第5题,答案见第三部分课堂作业后面相应内容。2.习题选5题教学时可以先由小组合作完成本题,组内讨论做题方法,分工计算每个人的做题第困生理解题意,速度,共同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小组代表汇报,教师讲解,尤其是要帮助学组习题是对本课知识点的一个巩,从题型上也是一种补充。通过习题让设计意图:本应用价值。比如计算谁的速度最快,此类题目学生感知数学和生活的练习,初步感受除法的数据的能力有一不但在知识上是对除法的口算进行了四个算式练习,而且对学生看图表分析了除法的应用价值。定提升,在情感上也让学生感受四、总结提升联3节课的复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师谈话:通过这生自由发言。知识方面来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在复习(在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从的方法上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商的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除法的混合运算、应用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乘除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轴对称图形3.面积4.年、月、日5.小数的初步认识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反思作业设计与实施(课下“助”)作业目标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巩固XX;通过XX作业,帮助学生理解XX;通过XX作业,培养学生XX能力等。作业类型按内容分: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按形式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合作完成作业作业题组(分层)针对课堂上未达标学生(弱生DE等级)的作业针对中等生(BC等级)的作业针对优生(A等级)的作业作业审核1.作业的科学性:题干指向是否明确,使用的概念是否科学2.作业的关联性:本次作业与前一次作业的联系,与下一次作业的联系、3.作业的易中难比例:文科类7:2:1,理科类:5:4:1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单元备课单元主题回顾整理——总复习总课时数4课时主备人李敏
教材分析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分是一综部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使是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通过“丰收园”评价与反思。回顾整理的内容较多,做以下分析:1.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人点。(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人点。(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2.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菜价格表,(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蔬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求“1千克西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2)以“谁的价格最低,谁的价格最高。“这句复习。3.右边中间:习年、月、日的知识。以学生整理回复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6.复习统计的知识。以我们班对希望小学捐赠图书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内容的复习。课标分析··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教师对算理进行梳理和说明,并总结口算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巩固。另外,新课之后要选择合适的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及时讲解和提升,加深除法口算的技巧和方法运用。
·单元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当然,根据学生实际,如果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吸收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以采用两课时来复习本课知识点。单元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单元教学重点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难点,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加强。
难点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重点难点措施在突破重难点时,要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教师对算理进行梳理和说明,并总结口算方法和技巧,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巩固。另外,新课之后要选择合适的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及时讲解和提升,加深除法口算的技巧和方法运用。教学策略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当然,根据学生实际,如果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吸收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以采用两课时来复习本课知识点。教学评价1.组织好回顾环节,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学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人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1.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梳理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遍网似的,形成匆识网缝。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冬玖玖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单元课时分配第一课时:第一、三单元第二课时:第二、五、单元第三课时:第四、六单元第四课时:第七、八单元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要求:1.课题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1.52.每单元打印出来,二次修改和教学反思用红色在上面标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