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2.1.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3/33
4/33
剩余2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一二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特点(1)昼弧和夜弧的界线:晨昏线。(2)特点: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①同一条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如图中b纬线),则昼长夜短。②若昼弧短于夜弧(如图中c纬线),则昼短夜长。③若昼弧等于夜弧(如图中a纬线),则昼夜等长。,一二三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3)北半球:(4)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一二三思考讨论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是否一定昼最长夜最短?提示: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一二三二、四季的更替1.四季的形成,一二三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3.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一二三思考讨论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学校在夏季调整作息时间时,往往要增加午休时间?提示: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所以北方的学校调整作息时间时要增加午休时间,以保证充足的睡眠。,一二三三、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划分:,探究主题活动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结合材料探究:(1)该城市夏季和冬季的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午休时间有何差异?提示:该城市上班时间夏季早于冬季,午休时间夏季长于冬季,下班时间夏季晚于冬季。(2)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名师精讲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1)对称规律:纬度关于赤道对称,则昼夜长短相反。(2)变幅规律: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下图示意从晨昏线的倾斜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探究,探究(3)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4)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探究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进行分析,可总结为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探究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长度计算昼长(或夜长):昼(夜)长时数=昼(夜)弧所跨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或夜长):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探究(3)根据分布特点计算昼长(或夜长):①同纬度各地的昼夜长短相等。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探究典例剖析【例题】导学号58734012下面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1)图乙中的EF对应于图甲中()(2)图中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3)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4)A点日出为时,D点日落为时,B点昼长为小时。,探究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图甲、图乙为同时刻太阳光照图,据图甲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题设对应到图乙中,可确定EFG为昏线,应对应图甲中的第(2)题,图乙中F点经度为0°且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0°经线为18时,进一步推出90°W经线为正午12时,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N,90°W),探究第(3)题,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昼长从北向南渐短,B、D、G、H四点由北向南的顺序为B、D、H、G,所以白昼由长到短依次为B、D、H、G。此日距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D、B、H、G第(4)题,A点在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所以6时日出;D点位于45°E经线上,时间为21时,且在昏线上,所以21时日落;B在北极圈上,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探究2.思路展示:(1)正确判读光照图是前提。图甲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进而判断出为晨线。图乙是矩形光照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EFG为晨昏线。(2)正确进行图图转换是关键。因为图甲、图乙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可判定EFG为昏线,与图甲中的相对应;并可以在图乙中画出夜半球,如下图所示。(3)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核心所在。,探究3.技巧归纳: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的区域与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二者不重合,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答案:(1)D(2)(23°26'N,90°W)(3)B、D、H、GD、B、H、G(4)62124,探究归纳总结昼夜长短的判读技巧(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探究,探究(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探究(3)极昼、极夜状况——抓“分布特征”①从空间分布来看,极圈内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越多;极点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一天极昼、一天极夜。②从时间变化来看,越靠近春分日和秋分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小;越靠近夏至日和冬至日,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越大。,1-23-456下表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变化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2题。1.四地按纬度由高至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甲、丁、乙、丙D.丙、丁、甲、乙2.甲地6月21日的日出时刻大约是()A.8:30B.3:30C.5:00D.7:30,1-23-456解析:第1题,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甲地昼长小于12小时,可知其位于南半球;乙地昼长大于12小时,可知其位于北半球;丙地昼长等于12小时,可知其位于赤道;同理丁地位于南半球;而6月21日这一天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昼长大致自南向北逐渐增加,且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故C选项正确。第2题,利用公式计算即可,日出时间=12-1/2昼长=8:30。答案:1.C2.A,1-23-456阅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完成第3~4题。3.该图反映的地点是()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1-23-4564.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1-23-456解析:第3题,因为在6月22日昼长可达24小时,而12月22日时昼长刚好为0小时,说明位于北极圈上。第4题,此题通过图片的形式显示各地昼夜长短状况,考查图文转化能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此类题目关注的重点是昼夜相差多少小时,而不是昼长为几小时。昼夜长度相差越大,说明纬度越高。(2)夏至日或冬至日,全球各地昼长约达到最长或最短。若此时仍昼夜平分,则该地一定在赤道上,纬度最低;若此时出现极昼或极夜,则该地区在南北极圈及以内,纬度高;若既不平分,也没有极昼、极夜,则介于赤道和极圈之间。按“昼夜长度相差越大、纬度越高”的原则判断即可。答案:3.B4.A,1-23-4565.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解析: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更替。答案:D,1-23-4566.读地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是月日前后的光照图。(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经度是。(3)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4)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5)C地的地方时是时,A地的夜长是小时,N点的夜长是小时。,1-23-456答案:(1)622(2)23°26'N90°E(3)A>B>C(4)C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