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1.3.1 地球的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1
2/41
3/41
4/41
剩余3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二一、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一二2.特点(1)方向:自西向东。(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填一填上图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的节气名称。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一二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想一想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天数是186天,冬半年(9月24日至次年3月20日)天数是179天,为什么二者相差7天呢?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靠近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所需时间较短。,一二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为23°26'。填一填图中数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含义。①黄道平面;②赤道平面;③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23°26';④地轴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为66°34'。,一二(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①移动规律:②移动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一二思考讨论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相同吗?提示:不同。前者是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后者是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一二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二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角。结合材料探究:(1)在图中标出黄赤交角(用α表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用β表示)。提示:α在a与b之间;β在a与c之间。(2)回归线、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有什么关系?提示: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为23°26';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之和为90°,为66°34'。,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黄赤交角的特征、移动规律及产生的影响,探究一探究二1.基本特征,探究一探究二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以回归年为周期的往返运动,其具体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过程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特别提示: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北界线和最南界线。,探究一探究二3.黄赤交角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1】下图是黄赤交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2)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小D.五带范围不变,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的度数是23°26'。第(2)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也扩大,回归线向较高纬度移动,寒带和热带范围将会扩大,温带范围将变小。2.思路展示:(1)明确黄赤交角的概念和特征,看清图中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位置,进而理解图中①表示黄赤交角,目前度数是23°26'。(2)明确黄赤交角的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明确黄赤交角的大小与温度带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引起温度带的范围发生相应变化。3.技巧归纳: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最高纬度数=热带所跨纬度范围的1/2=南寒带或北寒带的范围值。答案:(1)A(2)A,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投在乙楼中央挡住乙楼1~3层中部(如图所示),该地纬度为31.8366°N、经度为117.2179°E。,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12月22日,该地理小组再次观测,发现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明显增加,高于原来的1~3层。(2)12月22日之后,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会怎样变化?提示:甲楼阴影投在乙楼的层数将逐渐变小,甲楼影长变短,甚至挡不住乙楼。(3)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其变化规律如下。,探究一探究二(1)空间分布规律(随纬度而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太阳直射哪一条纬线,哪一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然后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探究一探究二(2)时间变化规律(随季节而变化)。,探究一探究二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探究一探究二(4)楼房间距问题。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H。,探究一探究二(5)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图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两点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探究一探究二易错辨析“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才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包括南北回归线)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当太阳直射时,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90°)。,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2】导学号58734008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中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中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A.甲B.乙C.丙D.丁,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第(1)题,根据图中晨昏线经过北极点,可以判断该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图中四地中甲地纬度最低,故甲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A项正确。第(2)题,观测者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说明太阳在其西南方向,可判断日食发生时为当地下午,结合图中晨昏线可以判断甲、乙、丙三地观测日食时间都在上午,只有丁地靠近昏线,观测时间为下午,故D项正确。2.技巧归纳: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答案:(1)A(2)D,1-23-456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第1~2题。,1-23-4561.黄赤交角为24.2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低纬度为22.1°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3-456解析: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故B项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故A项错;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故C项错;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故D项错。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①错;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④错。答案:1.B2.C,1-23-456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第3~4题。3.2017年1月28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4.自2017年1月28日至2月28日,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了()A.8°B.4°C.12°D.16°,1-23-456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P位置位于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断,乙点距离1月28日最近。第4题,从3月21日到6月22日,约3个月时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共移动了23°26',因此,自2017年1月28日至2月28日,太阳直射点约移动8°。答案:3.B4.A,1-23-4565.某地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太阳入射角度如下图所示,该地纬度是()A.赤道附近B.南北回归线C.南北纬45°D.极点解析:该地冬至日正午时太阳在南方,夏至日正午时太阳在北方,且冬、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等,表明该地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差大致相等。答案:A,1-23-4566.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图乙,1-23-456(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出夜半球。(2)图甲是(日期)前后的地球光照图,北半球的节气是,对应在图乙中的位置应该是①②③④中的。(3)此时A地的太阳高度为。此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在图乙中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快;在图乙中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慢。(5)在②点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1-23-456解析:第(1)题,晨昏圈与C、D两点相切并且过A点,迎着太阳光线的一侧为昼半球,则另一侧为夜半球。第(2)题,图甲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处于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冬至日),与图乙中图④对应。第(3)题,此时A地处于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零;此日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0°)=66°34'。第(4)题,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近日点分别对应图乙中的②和④。第(5)题,考查黄赤交角的概念和特点。答案:(1)右图(2)12月22日 冬至④(3)0°66°34'(4)④②(5)66°34'23°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