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0页精品】青岛五上科学教案(带表格)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4

2/74

剩余7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教学计划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二、教学目标:1、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伴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校的实验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准备安全。(2)学生分组实验:A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B实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了解实验反馈和动态,检查实验效果;C总结阶段写出实验报告,整理仪器,课外实验加强引导,提高兴趣。3、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对秋季和冬季的代表星座进行了解。(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4、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地球内部、简单机械、星空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地形运动与自然现象、简单机械与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1、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2、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3、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4、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七、主要导学方法:1、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2、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八、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2.火山                    1课时3.地震                    1课时4.做一块卵石              1课时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7.声音的产生               1课时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12.秋季星空                2课时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14.木材                    1课时15.纸                      1课时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19.材料的分类              2课时第五单元20.蒸发                    1课时21.沸腾                    1课时22.凝结                    1课时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24.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课题地球内部有什么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熊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能够根据数据,对地球内部各层厚度作出合理的解释;能够根据火山和地震的现象对地球内部情况作出解释;能够查找有关地球内部的资料。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知道科学研究中可以用模型方法来解决问题。3、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探究地球内部特点的教学教学准备有关地球内部情况的资料(图片、课件、视频图像);熟鸡蛋、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课件展示火山喷发、开采石油、煤矿等图片)谈话:同学们谁知道这都是干什么的情景?引出地球内部有什么这个课题(二)探究新知1、“我们来猜测”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测(这个环节可以课前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交流展示:学生在组际之间交流各自的资料2、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1)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利用化石了解,科学家利用钻井了解。(2)教师进行补充(3)出示资料卡,找学生读,教师就疑难之处进行讲解。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组织学生观察熟鸡蛋、荔枝的结构特点重点观察分层结构学生汇报:鸡蛋皮、鸡蛋白、鸡蛋黄;荔枝皮、果肉、种子(2)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结构课件或者挂图展示地球内部构造图教师结合图片讲解:地球内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地核阐述人类都是通过哪几种方式来观测地球内部的(3)组织学生自学教材中的资料卡(4)教师讲解分析重点知识: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地幔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自由活动:我们做个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吧!活动指向:了解地球的内部组成指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地壳、地幔、地核在制作过程中提示学生各个层次的厚度要尽量做的比例差不多展示作品、适当评价(三)课外拓展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检测:1人们通过(        )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特点。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       ) 3、(         )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4、地幔部分的(     )高,(     )大。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2火山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仪器做模拟实验,主动探究火山的形成2愿意合作交流,想知道,爱提问3了解火山,知道火山的利与弊教学重难点探究火山形成原因的教学教学准备酒精灯、热水、冷水、番茄酱、土豆泥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活动时间】5分钟【教师活动】    1、谈话后播放视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智利柴腾火山喷发和美国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喷发),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相关的问题要研究?学生对看到的现象充分的讨论,发表见解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教学预设】: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可能会提出,研究火山喷发要先解决解决火山喷发的成因、火山喷发的预报、火山喷发的利、害等问题。    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二、模拟实验,展开探究【活动时间】10分钟【教师活动】  1、谈话:谁亲身经历过火山喷发?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模拟火山喷发?老师帮你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可以任选一组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讨论后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然后开始实验吧!2、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请同学按照课本74页或大屏幕上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大屏幕上同时显示)3、组织交流:哪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三、展开想象,大胆推测【教师活动】 1、谈话:同学们,现在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压力又怎么样?岩浆为什么会从地球深处喷发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吧!2、教师巡视:【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2、交流。四、表达交流,形成结论【活动时间】5分钟【教师活动】    1、谈话:现在同学知道火山是怎样喷发的了吗?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学生活动】:    1、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交流,总结火山喷发的成因。【教学预设】:     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五、课外拓展,开阔视野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课堂检测1在做火山模拟实验时,用番茄酱做(        ),用土豆泥做(        )。 2、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的空隙(        )运动。 3、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3、地震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自然科学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地震形成原因的探究教学准备(一)每组四根方便筷,两条毛巾。(二)电脑CAI课件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火山,知道火山喷发时伴随有地震的产生板书:地震1、谈话: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2、播放有关地震的CAI影片。3、提问:刚才你看到了是有关什么的情景?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进行交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二、推理实验 自主解疑关于地震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充分发言)大家的问题大致可分两方面:1、地震的成因。2、如何预防地了解一下地推测地震的成因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一)谈话: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岩层)一层层岩石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会怎样呢?下面我们用毛巾来模拟岩层,自己来做这个实验。(2)、学生实验。 (3)、汇报结果:岩层会出现褶皱。用力越大褶皱越多实验(二)(1)、谈话:当然岩层不会像毛巾那么软,如果岩层受到的压力继续增大时会怎么样?下面咱们利用小棍(方便筷)来模拟一下。(2)、学生实验。(3)、汇报结果。(4)、讨论:折断小棍时为什么手会有振颤感?手感觉到了木棍的振动,手有点麻(5)学生讨论汇报综合实验 自主解惑(1)、谈话: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来推想一下地震是如何产生呢?(2)、学生分析、讨论汇报。(3)、谈话:咱们的推想是否科学呢,下面请看电脑演示。 预防地震1、谈话:地震发生时有那么大的破坏力,为了减少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讨论1)要保护好头部2)要蹲在桌子底下3)要到墙角去4)到比较小的房间2、学生展示有关资料。(1)、电脑展示:A我国古代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B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C地震发生时的些防护措施。(2)、强调:任何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否则是违法行为。三、大胆想象 延伸课外讨论:如果你是地震学家,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地震预测地更准确一些?月球上也会发生地震吗?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来查阅有关资料课堂检测:1、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      )省发生了强烈的地震。2、竹片被折断时,手感到(          )3、地下的岩层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       )。4、说一说,地震来了,应该怎么办?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4、《做一块卵石》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3、了解卵石的形成原因。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探究自然界中卵石的成因。教学准备卵石(装在盒子里5、6块),分组材料(六组):小锤1把;酒精灯1;广口瓶(带盖,有水);烧杯1(装水);信封2个(一个装一块卵石,一个装一块页岩;稍大砖块1;火柴1盒)小棒,黄豆,花生米,计数器,橡皮筋,4个盒子等。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认识卵石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的好东西,想看吗?(出示一块卵石),对,是一块石头(放在展示台上);(再出示一块),嗯,还是石头(再放在展示台上),(再取出一块),大家可能猜到了,老师今天带来的都是石头,(边说边取出余下几块),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块卵石,就装在你们面前的一号信封里,请同学们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生说:――师:对,叫卵石(板书:卵石),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的卵石?卵石有什么特点?生:(近似圆形,表面光滑)师:卵石给美丽的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的亮丽与神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欣赏美丽的卵石图片(播放课件-精美的卵石图片4-6幅),师:是呀,一块块卵石形态各异,颜色绚丽,带给人美的享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来做一块卵石呢?生——。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块卵石(板书:做一块――与前边所写“卵石”合成课题)【评: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感知到卵石的多种多样,还能通过欣赏卵石图片活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既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巧妙地带入了新课,又支撑了后面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使教学环节在一条主线的支撑下环环相扣。】二、探究体验,卵石成因1、讨论:师:你们觉得,我们做一块卵石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生―(石头)。师:有什么办法让一块石头变成卵石呢?谁有办法?(生思考回答)。(使石头破碎;磨圆:在地上磨、两块石头互相摩擦、放在有水的瓶子里摇晃)师:这里,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是砖块,因为石头太坚硬,需要时间太长,我们只要有办法把砖块磨圆,也就证明我们能把石头磨圆。师:大家觉得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生――师:在每用一种办法前,都先用手摸一下砖块的棱角,注意砖块的前后变化;在做实验的时候,各个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积极合作;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块卵石。过一会在做实验的时候,各小组要分工明确,注意合作。师:下面,各小组开始实验。(看到学生敲碎砖块后), 师:同学们停一下,请先用手仔细摸一下碎砖块的棱角,做得差不多时,再摸一摸,进行比较。好,请同学们继续按照自己的办法进行实验。开始分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中去,及时点拨。2、汇报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做的卵石,师:你们在做卵石时用到了哪些方法?(两三小组汇报)师:同学们做得很好,现在你们知道怎样做一块卵石了吗?谁来说一说?(指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碎石块、搬运、磨圆-卵石。)【评:通过让学生做一块卵石的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石头变圆要经过的一些过程,为推想大自然中的卵石的形成原因作好铺垫。】师:我们的卵石就是这样做出来的,那大自然中的卵石又是谁做的?是谁来完成这些工序的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最有说服力。生――讨论(师相机点拨:大自然把石块变碎的力量:树、种子、水、温度),小组汇报:――师:你们说得这些都称为风化作用。那么到底温度的变化对岩石有没有破坏作用呢?我们也来做一个模拟实验,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来做呢?先请看实验提示:(播放幻灯片):1、选一块大小合适的石块,用铁夹子夹住。2、点燃酒精灯给石块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最好固定石块的一个部位加热。3、加热一分钟左右,将石块放在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一分钟左右,再冷却,再加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石块的变化。4、在加热过程中注意不要熄灭酒精灯,实验完毕后再熄灭酒精灯。5、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指生读一遍这段提示)师:现在知道这个模拟实验怎么做了吗?(生答)请组长上来选取你们要用的实验材料。生分小组实验,师参与,相机点拨:(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石块会裂缝获破碎、掉落)。实验完毕,要求组长熄灭酒精灯,不要再碰仪器。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汇报。师:这就说明温度的变化会对岩石造成破坏,那么大自然中有没有这种变化呢?生:冬季、白天岩石缝隙中流进融化的雪水,晚上水结冰,岩石缝隙增大。师: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情况会对岩石造成破坏?(播放课件-植物、温差对岩石的破坏) 揭示风化作用师: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就会破碎,滚落下来,岩石从山上滚落下来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生思考回答:河水搬运、冲刷;石块碰撞、摩擦,最后变成卵石。师:那么,大自然中的卵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现在哪位同学能比较完整地说一下呢?生说:风化-岩石破碎-河水搬运-冲刷、摩擦、碰撞-磨圆-卵石师:现在让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考察一翻吧。(播放卵石形成过程的课件)【评: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用事实证明风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也使课堂增加了趣味性,体现了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师:我们这节课自己动手做了一块卵石,更加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巨大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造就了这些千姿百态、色彩眩目的美丽的卵石。(珍贵)(师播放海边的卵石图片)师:大家在课下可以继续研究一下,在河道、海边的卵石再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以后又会变成怎样呢?【评:引导学生在研究了河滩上的卵石成因以后,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提出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体现了课堂探究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思想,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拓展到课堂以外,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5、各种各样的矿产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     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     了解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3.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并知道他们的用处。教学重难点 了解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教学准备1.     矿物标本  小刀  未上油的瓷片  描绘矿物硬度、光泽2.     刻画矿物条痕方法的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参观一个你们曾去过的地方——学校实验室。(二)提出问题:1.     矿物是怎样形成的?矿物有什么特征?2.     矿物有什么用途?3.     矿物是怎样提炼出来的?(三)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矿物的特征。2.     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认识矿物?3.     引导学生确定矿物的硬度、描绘矿物的光泽的方法。4.     学生分组研究几种常见的矿物的特征并做好记录。5.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总结出矿物的标本的特征。小结:目前在地质学家鉴定的3000多种矿物中大约仅有100种是常见的,其它矿物则比金子还难找。(四)1.人们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有的矿物直接被人们利用而更多的矿物则被间接利用。2.小结;对人类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物。3.向学生进行保护矿产资源的教育。四、拓展活动:1.既然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途,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2.研究人类对矿物是如何加工和提炼的?第一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目的: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  (1)的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2)我的岩石观察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2、给岩石分类(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三、小结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呢?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6、《地表的变化》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3.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教学准备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影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导入新课1展示登山队员多次在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主峰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的图片,大西洋两岸轮廓非常相似的事实,让学生猜想。2生汇报自己的猜想。3确实,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表的变化》。(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关于地表的变化,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汇报。2大家都积极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很高兴。这节课我们就来依次研究他们。3为什么地表会发生变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知识,先猜一猜。(学生回答)。4上面同学们说的既有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也有人为力量对地表的影响。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以小组为单位,先充分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看一看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5做实验也是我们研究科学的好方法。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生汇报实验方案。生做实验。6小结:自然力量如板块移动、火山、地震、风化等都能对地表、地貌造成很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有哪些影响呢?小组讨论交流。生汇报。7刚才大家都说出了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对地表的影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看大屏幕。(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开山修路等)8小结:人类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地表形态,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人类对地表变化有影响,那地表变化对人类有影响吗? 小组讨论交流。生汇报。9课件展示:正面影响:蓄水发电、防洪、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            负面影响:沙尘暴、地质塌陷、荒漠化等。三自由活动针对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四拓展活动做一期海报,把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写下来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表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7、声音的产生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1、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播放几段声音)师:你听到了什么?师:大家听的很认真。这么多声音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美妙、动听的交响曲。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师: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风声雨声流水声,诉说着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同学们的欢声笑语读书声,倾诉着大家的幸福和快乐,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的奥秘。(板书:声音)【由学生熟悉的声音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和本课有关的已有知识储备。】师:你想知道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并简单板书)师:学贵有疑,你们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这些疑问,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探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那么,根据我们现在的知识和条件,课堂上探究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师: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应该先研究哪一个?生: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它是研究声音传播这个问题的基础。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1、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水平。师:根据你的知识经验,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学定教。)师:现在各小组看着桌子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包括你的文具盒和眼前的桌子,想办法让他们发出声音,我们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制造声音。)师:各小组介绍自己所用的办法。(学生交流让物体发出声音的办法。)2、提出自己的猜想。3、实验探究。师:现在再让你桌上的材料发出声音,观察发声前后物体有什么不同。探究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会进行细致的、深层次的观察,注意力不再停留在对物体施加外力这一因素,而对物体本身的变化进行关注。】师:在动手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一讲在探究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分组实验,之后汇报交流师: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抖动、哆嗦,在震动等。在科学上,我们说物体在“振动”。(板书:振动)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三、拓展活动:调查研究生活中人们为控制声音的大小,采用了哪些方法?课堂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气球出气产生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3、控制声音的大小的方法有哪些?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声音的产生 敲打            振动              声音弹摩擦 课题《声音的产生》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重难点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橡皮筋、直尺、音叉、鼓、黄豆、塑料杯、视频文件、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老师听说你们个个都非常聪明,非常优秀。所以,今天老师首先想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学生齐声回答:有。师:声音非常洪亮,看来同学们是信心十足。大家可要听好了,说什么东西能穿过空间却不留痕迹?什么东西每个人都能制造出来却摸不着?什么东西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却能清晰的感受到?生:是声音。师:看来同学们的确是非常聪明。对,答案就是声音。下面请同学们慢慢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仔细倾听几种声音。(师一边播放课件中的声音,学生一边回答听到了什么声音。)师:下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刚才同学们听的都非常认真。那么,在生活中你们还经常听到哪些声音呢?学生回答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无时不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构成了美妙的声音世界。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奥秘。(板书声音)师:那么,同学们,关于声音大家都想知道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师简单板书)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有研究的价值,看来大家在生活中都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好学生。但是同学们,我们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而我们要想研究有关声音更多的奥秘,首先要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产生。(师把课题补充完整)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造声音,猜想假设。师:下面请同学们先动脑想一想: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我们用摩擦、碰撞、敲打、使劲拍等方式产生声音)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那大家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声音的产生?生:实验。师: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声音的产生。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的都很认真,表现的很积极,为此,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礼物,现在就送给大家。(老师发放有礼物的信封)师:同学们,快打开看看,是什么礼物?学生介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礼物。 师:哦,原来是一个橡皮筋,还有一把直尺。那么,大家能用直尺和橡皮筋制造出声音吗?生齐声:能。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有信心。不过在制造声音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大家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学生读)1、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让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大家又是用什么方法让直尺发出声音的?2、我们不比谁制造的声音大,比的是谁制造声音的方法多;3、用力不要太大,以免损坏实验仪器;4、实验结束后摆放好实验仪器。师: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利用橡皮筋和直尺制造声音的方法最多,下面开始吧。学生实验制造声音,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制造声音的方法?学生回答(回答的时候尽量让学生演示)(师简单板书:打、敲、摩擦、拨动、弹等)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是不少,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刚才大家让橡皮筋、直尺发声时,有没有仔细的观察橡皮筋、直尺本身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直尺弯了或者橡皮筋被拉长了的现象,那么老师要演示直尺弯了,橡皮筋被拉长的实验,并问同学们有没有发出声音,再次强调观察的是直尺、橡皮筋正在发声时的现象。)师:看来刚才有的同学可能没有注意观察,有的同学可能观察了,但不是很仔细,不过没有关系。下面让我们再次让橡皮筋、直尺发出声音,这次我们要仔细观察橡皮筋、直尺正在发声时的现象。我们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把橡皮筋和直尺放好。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当橡皮筋、直尺发声时,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师:看来这次大家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原来橡皮筋、直尺发声时在不停的左右、上下、来回摆动。这里我们要用一个更准确的词语来描述橡皮筋、直尺发声时的现象。我们把物体快速的上下、左右、来回的摆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振动”。(板书振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橡皮筋、直尺在发声的时候都在不停的振动,那现在老师有个疑问要请教大家:其它物体发声时也振动吗?学生猜想并让学生试着说说这样猜的理由。 师:那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其它物体发声时到底是不是在振动呢?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继续探究。活动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师走到学生中间介绍音叉。师:同学们,请看,现在老师手里拿的实验仪器叫做“音叉”,我们这样用力敲打音叉,音叉就发出了声音。我们敲打音叉时要尽量敲打音叉的上部,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听的更清除一些。老师也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副音叉,就放在你们的课桌上,大家看到了吗?生:看到了。师:好,大家请看。现在老师手里拿了一个鼓。我敲打鼓面,鼓就发出了声音。老师也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对鼓,请大家把鼓拿到你们的面前。除此之外,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塑料杯,里面盛有水,还有一包黄豆,再加上我们的双手。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老师给大家介绍的实验仪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音叉和鼓发声时是否在振动?大家要把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写在活动记录表上。下面开始吧。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汇报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上台展示交流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都不错,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刚才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做实验来验证:音叉和鼓发声时是否在振动?并填好实验记录单。下面开始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学生回答(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表,阐述各自的结论。)师:好了,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知道音叉和鼓发声时也在振动。(课件展示)师:它们发声时在振动,那么它们不发声时,振动吗?(学生再次观察音叉和鼓面上的黄豆,并用手触摸。让生感受物体不发声时不振动。)生:不振动。(生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物体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时不振动。那同学们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课件展示)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原来,我们是通过打、敲、摩擦、拨动、弹等方法让声音发生振动,物体的振动使物体发出声音。(完善板书)师:看来同学们的确是非常的聪明,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通过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你们真是了不起!(师竖起大拇指)三、拓展活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看到了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也是振动产生的,大家请看大屏幕。(师播放课件) 师:那大家知道我们人类发声时是哪儿在振动吗?学生进行猜测。师:是的,人发声时是我们的声带在振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声带的振动。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手摸着你的声带,大家一起读:今天,你微笑了吗?(课件展示:今天,你微笑了吗?)师:下面再让我们感受一次。大家一起读:热烈祝贺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60周年。(课件出示内容)生谈感受师:是的,是声带的振动让我们发出了声音,如果声带坏了,我们就不能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声带,不要用太大的声音讲话。好吗?生:好。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老师给大家听一段优美的音乐。(师课件播放)学生谈感受师:看来,优美的声音确实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心情舒畅。那么下面的这些声音又会给人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仔细听。师播放噪音师:告诉老师,现在的感觉如何?生谈感受。师:这些听起来让人心情烦躁不安、不舒服的声音,称为噪音。噪音给人们造成的危害确实很大,严重的还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疾病。那么,关于消除噪音这一公害,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吗?四、小结;师:好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回答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师:同学们,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在这些美妙的声音中还隐藏着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留意身边与声音有关的问题,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老师期待着大家更精彩的发现!(课件音乐播放中)师:好,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8、谁能传播声音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1、导入新课:1、谈话:大自然奇妙无穷,各种声音交错在一起,遥相呼应,如同一曲曲交响乐,使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所指的"交响乐"是由哪些声音组成的?它们来自何方?2、学生讨论、汇报。3、师生小结:这些来自天上、地下、水中、工厂等四面八方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里的呢?(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途径。(1)提问:每天上课铃一响,校园各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挂在高处的喇叭一响,全山村都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人在树下的四周较远处也能听到......这是为什么呢?想想看声音是在哪里传播的,传播的方向又是怎样的。(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树上的鸟鸣,树周围和人之间充满着什么物体,说明声音可以在什么物体中传播,四周都能听见,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3)小结: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以推想:声音是通过空气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引导学生研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提问:将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圈圈向外传的水波和听到石子落水声)(2)实验:一名学生在教室中间敲大鼓,其他同学围绕四周观察鼓周围立的纸屏及纸屏背后的小泡沫球有什么现象?(3)汇报实验结果。(4)小结:击鼓使鼓面振动发出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也跟着振动,就形成了声波,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5)讨论:纸屏上的小球为什么会振动?为什么各个方向的小球都会振动?鼓声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6)小结:随着鼓声我们看到纸屏上的小球振动,这是由于击鼓产生的声波从鼓面通过空气传向四周的纸屏,引起纸屏和小球振动。当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又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我们才听到了声音。3、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2)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程序,并提醒不可把闹钟不加防水措施放入水中)(3)汇报实验结果。(4)师生总结:通过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课后感受:学生都能了解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课堂检测: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2、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          )的。3、声音以的(          )形式传播。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谁能传播声音气体、液体、固体声波 课题9、怎样听到声音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检索出听觉器官作用的种种事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3指导学生了解人的听觉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又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教师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面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考考大家(课件逐次出示)            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②声音可以通过哪些介质传播?            ③真空能传播声音吗?            2、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介质传播,因此自然界产生了许多动听的声音,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我们也能制造声音,教师点名让学生制造声音。            3教师择机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利用课件播放自然界中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渡到今天的学习内容,明白学习的目标。]            二、课中学习:            (一)、耳的结构:            1、生自学37页的耳朵结构图,师提出问题“耳朵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别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利用课件小结。            (二)、耳朵的工作原理。            1、学生假设耳朵的工作原理。            2、教师借助课件演示耳朵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课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肯定学生的猜想。]            (三)、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1、声音由耳廓进入耳道,经过耳膜到达听小鼓,由于听小骨的震动把声波传给耳蜗中的液体,有液体传给了听神经,那耳廓、耳道、鼓膜是不是就没作用了?             2、耳廓的作用。            ①猜猜耳廓有什么作用。            ②当我们听不清声音时,常常会做一个动作是什么?有什么用?            先猜一猜,再做一做,然后议一议,最后教师小结。            ③试验:先用白纸自制耳廓模型后猜一猜它有什么作用。再让学生进行有耳廓模型和没耳廓模型的对比试验,谈一谈它有什么作用。最后教师小结(借助课件)。            3、耳道的作用。            ①学生观察耳道的形状,后用语言描述耳道的样子,猜猜耳道有什么作用。            ②教师介绍耳道:长约2~2.5厘米,是声音的通道。            ③观察耳道中有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4、鼓膜的作用。            ①教师介绍鼓膜的位置。            ②试验:            A、检查材料:透明胶带、茶缸、汽球皮、小米。            B、阅读37页鼓膜模型的制作过程。            C、小组成员参与制做鼓膜模型。            D、教师:我们制作的这个模型中的汽球皮就相当于我们耳朵中的鼓膜。现在请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猜想一下鼓膜有什么作用?联想声波进入耳廓后耳的工作原理说一说。            E、在自制鼓膜模型上放适量小米后教师由远及近打叉,学生观察鼓膜模型的鼓面上有什么变化?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F、学生说一说后教师借助课件小结。            [设计意图:在明白了耳朵的工作原理后,按耳朵的工作原理学习各部分的功能。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动手制作实验用具、并进行实验,即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还获得了科学知识。教师的小结更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耳朵各部分的功能远比自己实验看到的要灵敏的多,从而使学生想象我们的耳朵各部分的工作速度。 课中提高:            (一)、耳朵的保护。            1、教师介绍:其实我们的耳朵中的鼓膜比鼓膜模型上的要灵敏的多,只要轻微的声波撞击它,它也会震动,从而传递声波。平时父母为什么担心你用尖锐的东西掏耳饰呢?说一说。            2、学生试验。            A、猜想鼓膜破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B、学生进行试验。            C、学生讨论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D、教师小结。            (二)、回顾练习。(课件展示)            (三)、小结。            1、学生阅读38页下的一段话。            2、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这一课,了解了耳朵的结构和它各部分的功能。其实对于耳朵的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还只是一点点,在今后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那就让我们从小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孩子吧课堂检测:1、耳朵分为(        )、(        )、(        )三大部分。 2、外耳由(        )和(            )组成。 3、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       )振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9怎样听到声音耳朵   卫生保健 课题10各种各样的声音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的声音提出问题2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3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了解超声波、次声波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如小孩笑声、马叫声、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等。谈话:你们听到了什么?我们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吧!二、         探究活动1、              各种各样的声音(1)、学生交流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师小结2、              研究声音(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3)小组内进行探究实验(4)汇报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初步明白声音的大小与高低都与物体的振动有关3、              听不见的声音(1)教师介绍超声波、次声波(2)出示资料卡,学生阅读了解(3)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4)师生交流三、         拓展活动调查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检测:1、声音的高低大小都与(            )有关。2、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赫兹。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    )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0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小  高低振动课题11噪音的危害与防治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也引发新的想法2、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     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一.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播放一段音乐。播放完毕,问:我想在再的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这首歌,确实不错,我也很喜欢,但是你们可能不相信,在某些时候某些场所有人却说是像这种好听的歌是噪音?我想大家心里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why?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噪声。老师想问问,关于噪声,同学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生甲]噪声从哪里来?[生乙]噪声的波形有什么特点?[生丙]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生丁]噪声有什么危害?[生戊]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声?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有很浓厚的求知欲,这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噪音?师]同学们,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当我们想休息的时候,如果有大声说话的声音,我们难以入睡;当你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邻桌小声说话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当我们想听到别人说的话,可是很讨厌,被更大的声音盖住了;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师]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归纳补充讲解) (1)交通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同总结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自学资料卡了解人们消除噪音的做法。三、从我做起,消除噪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课外探究哪些材料可以降低或消除噪音。课堂检测:1、噪音与(         )、(        )、(         )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2、噪音有哪些危害?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11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生活噪声噪声控制的三个途径:  ①防止噪声产生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课题12、秋季星空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的大体思路。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探究活动。3知道北斗七星,认识北斗七星的位置,了解其他星座特点。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谈话:秋季,天高气爽。晚上,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和我们说话。你们想不想知道,秋季都有哪些星星和我们说话呀!科学探究1、      交流课前对星空的观察和发现。2、      引导学生认识秋季的代表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学生观看星座图,教师讲解星座的特点。3、      指导学生学会看星空图要让学生了解星空图和以前学过的平面方位图的区别,知道南天星空和北天星空的方位,即南天星空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北天的星空是上南下北左西右东。4、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主要星座的标志划下来。5、      学生汇报交流6、      我们来研究星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7、      选择问题,并制定观察方案8、      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察方案一、     自由活动制作观星箱:先出示制作步骤,再选定物体来试用观察。二、     拓展活动提出长期观察研究星座的活动课堂小测:让学生演示如何看观星图2.仙后座是(   )星空中的一个耀眼的星座,星座中的五颗星构成一个(    )形,好象一位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3.(     )星座是北方天空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星座由(  )颗亮星组成,俗称(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板书:12秋季星空大熊座     北斗七星       仙后座    W形课题13、冬季星空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提出对冬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建议;能用图画描述冬季代表星座。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让学生体验在观察活动中的乐趣。3.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学生具有观察秋季星空的知识基础,知道夜晚观察南天、北天时方位如何确定,会在记录纸上画简单的星图。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主要提示学生课前要搜集有关冬季星空的资料,并继续对冬季星空进行观察、研究。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课前讲故事:    同学们,面对神秘璀璨的星空,人们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你听说过吗?能讲一个吗?学生或教师讲星座故事。【科学课标在内容标准中强调:认识星体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为小学生撩起星空神秘的面纱,教学的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几个星星或星座的名字更重要。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上课前讲一段关于星座的神话故事,无疑将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秋季星空里,我们观察认识了美丽的仙后座和著名的北斗七星,当你还沉浸在关于秋季星座的感人故事里时,冬季已悄然来临。冬季是一年中星空最热闹的季节,众星座争相辉映,好似在开星辰世界的群英会。相信同学们经过最近几天的初步观察,已经对于冬季星空的情况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将再一次走进“神秘的童话王国”,把我们智慧的目光继续投向冬季美丽的星空。板书:13冬季星空【教学导语使用“热闹”、“争相辉映”、“群英会”、“故事”、“童话”等词语,使神秘、静寂的夜空灵性化、趣味化,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星空的浓厚兴趣。】二、探究活动(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1、提问:根据我们的观察,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讨论:(1)一天之中有什么变化?(2)从秋到冬有什么变化?3、汇报交流。4、画一画北斗七星。谈话: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已经知道从秋到冬,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发生了变化,你能把它们画出来来吗?提示学生:先要在纸上确定方位,即面对北天,上南下北左西右东。5、学生试画。6、交流展示。【研究事物和整理记录的方法很多,绘画就是其中一种较为直观形象的方法。】7、小结:一天之中,南天的星座大多会随时间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北天的星座大多会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旋转;从秋到冬,许多秋季的星座会消失,而冬季星座会不期而至。但北斗七星和仙后座依然能够看到。 【儿童原有的概念,是学生建构新概念,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安排学生交流他们对于秋季和初冬星空的观察和发现,其实也是对秋冬星空的变化情况进行总结,目的就在于搞清学生对于秋、冬季星空已有的认识和了解,为开展后面各环节的探究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另外,从习惯养成的角度看,课前有布置,课中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也有利于学生中长期观察习惯的培养。】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修改1、交流关于冬季星座的资料。谈话:冬季有哪些显著的星座?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交流资料)(1)认识猎户星座。出示冬季星图(重点显示猎户星座)①谈话:这就是冬季南天最引人注目的猎户星座,相传海神的儿子奥瑞恩因经常夸口没有自己猎不到的猎物而惹恼天后,于是天后派天蝎将其蛰死,死后的奥瑞恩被惜才的众神之王宙斯提升到天界,变成天上的猎户座。观察一下,看这个星座有什么显著特征?(学生观察回答)对,这个星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的威武猎人,所以取名叫猎户座。②提问:面对冬季的南天,你怎样才能尽快地找到猎户座?(学生观察、思考回答)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只要找到“猎人”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的四颗星和腰带部位的三颗星,这七颗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 【星空是璀璨的、神秘的,但同时又是枯燥、乏味的,只有把它赋予某种意义,如用星座代表动物、代表传说中的神,使之具有灵性,带有某种情感色彩,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本环节讲述猎户座的故事,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2)认识天狼星。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天狼星)①教师介绍:这是冬季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它所在的星座叫大犬座,相传大犬是猎户座“猎人”的养犬。②提问:观察星图,看能否通过猎户座找到天狼星?(学生观察星图后回答)③教师补充:从猎户座“猎人”腰带部位的三星向东南方看去,就可以找到这颗泛着蓝白色光芒的亮星---天狼星。(3)认识冬季大三角。出示冬季星图(突出显示冬季大三角)①谈话:经常观星的人都知道,在冬季的南部夜空里,有一个著名的冬季大三角,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么?(学生观星图回答) ②教师补充:从猎户座“猎人”右肩膀处的亮星参宿四向东看,在不远处也可以找到一颗很亮的星,这颗星的名字叫南河三,属于小犬座,与大犬一样,相传小犬也是猎人所养的猎犬,想象着把参宿四、南河三和天狼星三颗星连接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接近等边的三角形,这就是著名的冬季大三角。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适当,所以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都可以观察到。冬季的夜空繁星满天,只要我们想办法、找规律,就可以认识更多的星座。【智慧的教师总是想办法引领学生建立广泛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冬夜星空里的星星很多,要想尽快地记住它们、找到它们,我们除了利用神话故事引发学生的关注外,还尽可能地找寻星座本身的特点,发现与其他星座的联系,如天狼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参宿四、天狼星和南河三构成冬季大三角等。】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14、《木材》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     能针对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2.     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     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特点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放大镜、小刀、酒精灯、镊子、火柴、水槽、水、毛巾、电池、、导线、小灯泡、干木材、湿木材。2.学生准备:松木、杨木、梧桐木、秋木、椿木、枣木、榆木、槐木等各种木材。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         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大多数家具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大多数都用木头做成的。师:你们回答的非常正确,木头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就可以被人们使用,它就是一种材料——木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木材。(板书:木材)二.         探究活动:1.     提出问题师:在这节课上你想研究木材哪些方面的问题?生:我想知道木材还有哪些用途、木材的来源、……木材的特点(如果学生说不出,师:老师还有一个想要研究的问题——木材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集中研究木材的特点。(板书:特点)2.讨论研究方法师:请在小组内讨论,你们想怎样利用面前的材料研究木材的哪些特点呢?及时填好报告单。木材的特点实验报告单探研的问题研究方法我的结论木头的纹理  木头能否燃烧  木头的软硬  木头在水中的浮沉  木头能否导电         (学生讨论,老师巡回指导)3.汇报研究方法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那个组先来汇报实验方法?生:我们组研究木材的浮沉,我们的研究方法是……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师:我们的研究问题及方法已经明确,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生:……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但还不全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同时打开课件):(1).注意安全,实验过程中防止烧伤、割伤等。(2).根据要求,正确使用酒精灯和连接电路。(3).记录员把同学看到的现象全部记录下来。(4).实验结束后将用过的火柴和木材放到指定位置。师: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所汇报的方法可以开始实验了吗?4.实施探究(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并及时指导和帮助)5.展示交流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合作的非常好,有了很多的发现。接下来我们一起分享收获吧!哪个组的同学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呢?(学生到前台上,边展示边解说)生:我们组研究的是……发现……(这个组的六位同学真了不起!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师:还有哪个组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呢?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木材的特点是——学生接说(教杆指着报告单)三.         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有重要作用,要珍惜木材!师:我们知道木材的特点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着,你知道木材有哪些用途吗?(板书:应用)生:木材可以做做家具、建房子、修桥……出示课件师:是的,木材的应用在生活中显得十分重要,它来自哪儿呢?生:树(大自然)师:它来自于大自然,叫天然材料,如:木材,棉花,竹子,煤,石油等;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棵树从幼苗长大成材需要多长时间吗?生:不知道师:(杨树,需要3—5年、柳树需要8—10年、松树需要12—15年、紫檀木则至少需要25年以上)由此可见,木材生长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展示课件内容森林资源破坏、木材浪费等) 师:同学们,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生:痛恨滥砍伐树木的现象,……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板书:节约   保护)师:是的,木材浪费严重,木材资源遭到破坏,为了节约木材,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木材呢?生:塑料、金属、陶瓷、玻璃……像这些经过人工合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师:大家刚才说的都是人造材料,它们需要节约吗?生:要节约。师:对,这些人造材料也是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同样需要节约!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我知道……五.     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家中型饭店一天要用掉多少一次性筷子?照这样计算,一年呢?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木材                    特点                应用                保护    节约 课题15、纸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纸样品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研究。2、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紧迫提感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3、会观察、描述、记录、比较实验的现象知道不同种类的纸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象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激趣导入1、师开头语:同学们,老师来自丹阳,今天来到我们中华路小学的三(2)班,给你们带来一些礼品,你们想看看吗?教师拿出精美的纸工艺品(纸手工制作品六件),2、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当中,老师就知道你们非常喜欢这些礼品,但你们知道这些礼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生回答:纸做的)师:“不错,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漂亮的礼品都是用纸做的。纸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材料。谁能说说,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纸做的?”(学生的回答很多:书、作业本、纸巾、地图、信封、小卡片、报纸、纸箱、纸币等)3、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是纸做的,这说明了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引导学生齐说)。4、师: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就一起走进纸的世界,去了解纸,去研究纸。二、实验探究1、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见见他们吗?下面请他们上前来,他们可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哦!2、  师:同学们都喜欢他们吗?(生:喜欢)那就让他们到你们身边去吧。(引导表演的学生分发材料至各小组组长处)3、  同学们,其实他们的本领还不止这些,要想真正的了解他们,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下面好好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观察各种纸,并说出纸的不同特点)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为了你们顺利的用纸进行实验,了解它的特点,老师给你们每组提供了一份实验记录表,老师在表上面初步设计了四个实验项目,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这些实验呢?请你们先小组讨论一下。教师强调一下滴管的使用4、学生实验师: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纸、放大镜等实验设备事先放实验盒中) 5、汇报交流总结交流、比较(投影),展示两组实验较好的同学的实验记录表。师:通过比较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对纸有了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讲的真好,相信你们现在对纸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6、了解纸的发明史(学生先讲,读一遍)三、拓展延伸举行一次节约用纸的宣传活动 教师补充:东汉时期蔡伦通过总结前人用布、麻造纸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生产出了大量轻便、便宜的纸张,从而结束了古人用石头、树木、甲骨、木椟、竹简作为书画材料的历史,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检测:1、纸发明以前人们把字刻在(        )上,后来用(     )或(       )做书写材料。2、早在2000年前(        )时期人们发明了纸。3、我国造1吨纸,需要用水(           )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5、纸西汉时期----造纸节约用纸课题16、陶瓷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 教学目标1、能针对研究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陶瓷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3、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陶瓷的资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锤、小刀等。教师准备:关于陶瓷的录像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活动一:我们一起来欣赏陶瓷物品1、学生说一说自己带来的陶瓷,介绍本物品的特征、来历。2、将学生自己带来的陶瓷分组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参观活动。3、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结:同学们通过参观、交流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鉴赏价值、艺术价值。活动二:陶瓷有哪些特点?我们想办法来研究。1、提出问题:陶瓷有哪些特点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设计观察实验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同学们设计方案要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需要的材料。要记录下观察实验中的发现,比比那些同学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方案。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可以补充。4、学生进行实验。5、各组汇报观察实验结果。                                                 小结:在同学实验中发现陶瓷有很多特点,如,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经过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课下同学们继续进行研究陶瓷。活动三:根据陶瓷特点,说一说怎样利用陶瓷材料?1、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2、放有关陶瓷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3、提出设想:根据陶瓷材料的特点,利用陶瓷材料来做那些物品比较合适? 4、学生进行猜想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动四:讲一个陶瓷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讲故事,了解关于陶瓷的趣事以及陶瓷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应为社会服务的信念。陶瓷与china的资料卡自由活动:1、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也可以选择教科书中提示的集中活动。2、评价:从:“我的发现、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我对陶瓷的认识”这几方面来评价。拓展活动:“对陶瓷还项研究哪些?”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  检测:陶瓷的性质有      、     、       等。      陶瓷具有    价值,    价值,    价值。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陶瓷                实用价值                收藏价值                艺术价值鉴赏价值课题17《金属》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情感态度: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3、科学知识:知道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教学重难点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特性。教学准备各种金属物品,小锤、烧杯、导线、电池、小灯泡等。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件物品(课件)你们认识吗?(金戒指、银手镯、铁锅、铜火锅、铝锅)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师: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师:你们研究过金属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属。(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我们来研究金属有什么特点?㈠、提出问题师:关于金属你想研究那些问题?(生提问题)师: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可真大啊,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但时间有限,我们今天重点先研究这些问题(课件出示:金属有哪些特点?金属从哪里来?哪些地方用到金属?)㈡、猜想问题师:我们先来研究金属有哪些特点,研究前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地猜想吗?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那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㈢、验证问题1、制定并交流研究计划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那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确定后,制定出实验方案。时间越快越好,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坐好。开始吧!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还有实验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2、合作探究验证猜想师:看来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实验计划,并知道了每个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可老师还是有几点要提醒大家,注意听:师:现在请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a各小组明确分工,b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心,要边研究边作好记录。C并注意安全。D实验完毕后,有序的整理好本组的实验器材。(课件)3、汇报交流归纳结果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生齐答)咱们比比看谁的研究更精彩,谁听的更认真!能做到吗?(生齐答)师:谁先来汇报? (当学生汇报金属被捶扁,变形时,老师可引导生金属的这种特性叫延展性。)师:请同学们跟随我再到铁匠炉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打铁图片)你看到了什么?通过铁匠师傅的工作更说明什么?(金属有延展性)师: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金属有什么特点吗?生汇报(课件出示)师:你认识的金属有哪些?我们只所以把金、银、铜、铁、铝等都叫金属,就是因为它们都具备金属的这些特点,若缺少其中的一个特点,就不是金属。这也是金属区别其他材料的标准。活动二:金属从哪里来?师:那我们认识的这些金属,它们都是从那里来的呢?生讨论,汇报。师:有关金属的身世老师找到了一些线索,下面我再带大家到炼钢厂去看看工人师傅是怎么把钢铁炼出来的吧。(课件展示金属冶炼的过程,)师:炼钢炉里烧的是什么?是地下的金属矿石开采来后运到这里的,可地下的矿石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又想到将使用过的废旧金属进行回收也运到这里进行冶炼,然后将炼出的铁水经过冷却形成了金属,再经过加工最后形成了各种金属物品。(课件)师:同学们,那你知道金属是从那里来的了吗?(课件展示:有的金属是开采地下金属矿石提炼来的,有的金属是回收废旧金属冶炼而来。)无论是从金属矿石中提炼而来,还是从回收废旧物品中冶炼而来的,它们都是经过人工制造的材料,所以说“金属是人造材料,又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是可以再生的材料。”(课件)三、自由活动:(哪些地方用到金属?)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我想,金属朋友一定会很高兴的,所以,它们会在各行各业中努力的工作着。比如近到我们的身边,远到航海、航空以及宇宙中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想看看吗?(课件展示各种金属物品图片)师:同学们,今天我带大家去了这么多的地方,既参观考察,又进行观察实验,你们的收获不小吧?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生汇报)四、拓展用应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探究的积极性真高,收获也很大,老师心里特别高兴。既然我们都知道了金属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就请同学们下课以后,在你们的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筒,回收废旧金属物品,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18、 玻璃与塑料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3、了解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教学重难点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教学准备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电池、导线、镊子、木锤。玻璃塑料有关资料。录像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材料——玻璃与塑料。活动一:1、列举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与塑料学生结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2、交流:如果没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会怎么样?3、出示:玻璃、塑料制品,让学生鉴别“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小结:通过上述活动,使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现玻璃与塑料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活动二:1、猜想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2、交流猜想的结果。3、进行对比实验(1)    设计实验方案(2)    汇报实验方法(3)    进行实验活动整个实验活动老师注意调控课堂气氛,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地处理,确保学生观察实验的进行。4、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再进行对比。5、学生汇报通过实验,你发现玻璃与塑料分别有哪些优点与缺点?6、出示:资料卡,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社会面临着“白色污染”的威胁,应该对材料进行怎样的改进?小结: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讨论角落,认识到玻璃与塑料的使用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废弃物品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发明新材料来代替塑料。自由活动:1、讨论交流:玻璃与塑料的未来。学生充分进行创新、想象,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想法。2、评价:根据“对材料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大胆想像”学生进行互评。拓展活动: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玻璃与塑料          特点          区别课题 19、材料的分类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教学重难点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子、书、玩具小木船、塑料杯、铁制小刀、放大镜等。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一、下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判断常见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能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给物品分类。3、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实施过程:1、四人一个小结,每组一套材料。此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第一幅图到“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第二阶段:“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2、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认每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师要给一些提示,例如,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我们就说塑料是制成它的材料,椅子是木头制的……对于铜、铁、铝这些材料,先做归类示范,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都是金属,提出金属材料的概念。对于玩具娃娃和衣服,可以让学生观察棉布纤维。在观察不清时,提示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还可以把带来的小块棉布撕开,露出棉絮。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纤维材料”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纤维材料。3、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制成物品的材料,给这些物品分类,把同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称填在书上的圈里,再把组成每类物品的材料名称写在圈的下面。要求在书上4个圈里,分别填入物品的名称,并在对应的圈下,分别填上“金属”、“塑料”、“纸”和“棉布(纤维)教学设计”。同一圈里的物品,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的。4、对于第二阶段,第二幅图提供了课桌、保温瓶、铅笔、用电筒、衣架、沙发。这一部分可以用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其中铅笔、用电筒也可以直接观察实物。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物品,发现并讨论一些物品往往不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发现制成每种物品的几种材料,联系材料的性质,试着说明用这些材料制作某种物品的好处,为后面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用电筒的外壳是用塑料做的,冬天用手握着不感到凉,里边的连线是金属的,可以导电;沙发的罩是棉布的,很柔软;衣架用金属做可以节省木材等。6.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观察更仔细,发现的材料更多。二、认识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活动目标:1、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材料。2、能够自己的话说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能描述一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实施过程: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如塑料、玻璃、木头等各种材料的资料或图片。先让学生讲一讲木头、棉花、沙子可以制成什么,再让学生讲一讲这些材料是怎样得到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和玻璃是从哪里来的?启发学生思考:石油、木头、棉花、沙子和塑料、玻璃等材料的来源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玻璃加工过程的图片,描述玻璃加工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体会到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只靠天然材料是不够的。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知道的其他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资料。要求学生在知道的常见材料中,区分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三、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活动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辨别出教室中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2.愿意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3.能举例说明我们的学习用品离不开丰富的材料。实施过程:1.每小组4人,每个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观察和分析。2.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把找到的材料名称填在课本中的横线上。引导学生讨论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有怎样的联系。如窗户为什么用玻璃制作而不用其他材料等。然后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帮助学生体会到材料种类的丰富及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区分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四、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活动目标:1.能正确辨别自己家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2.能举例说明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实施过程: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课上交流。教材中的“材料调查记录表”留有一些空格,如果不够用,可增添一些,填上自己找到的其他物品及构成材料的名称。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材料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体会材料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评价建议:评价建议的重点要放在:对物品的观察是否细致、是否能够辨别出组成物品的材料;在搜集整理有关材料的资料时,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有条理;在学习中,是否积极,主动。五、拓展知识1、观察、分析和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行为。在观察事物前,要清楚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分析是在头脑中把客观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并找出各个部分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寻找各自事物之间的相同和差异的思维过程。2、陶瓷陶瓷是陶器的统称。陶器是由粘土烧制而成。在我国用粘土制造陶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江西景德镇高岭所产的质量最好。此外,还有特殊性能的陶瓷,如打不烂的陶瓷,透明的陶瓷,代替人体关节的陶瓷,可以产生电、磁、声、热的陶瓷等等四、作业:利用平时的时间可以观察其他自己家或别人家的物品,找出制造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并作好记录。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20、蒸发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2、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如何做对比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3、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了解蒸发现象及蒸发要从周围吸热;知道影响蒸发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实验用品: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滴管、坩埚、试管夹、微型风扇、玻璃片、水槽、温度计、棉球、皮筋等教学过程个人修改活动一:了解蒸发现象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现在请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进入一个奇妙的体验吧。把双手慢慢地放入水槽中拿出来,用手把多余的水抹一抹,再相互擦一擦。这样过一会,手上的水会怎么样?生:变干。手上的水会消失。师:真的会这样吗?咱们再等一等。利用这个时间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生1:洗过头后,头发也慢慢干了。生2:雨过天睛,地上的水就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师提示:还有一部分水渗入地里)生3:湿的衣服晒一晒就慢慢变干了。……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生活!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水还有吗?(没有了,消失了)这些水真的消失了吗?它变成了什么?跑到哪里去了?生1:水可能跑到空气中了!生2:水好像变成了蒸气,跑天上去了。……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同学们都用到了一个很好的词——蒸发。(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蒸发有关的知识。根据我们刚才的小实验,你能简单说一说什么是蒸发吗?生:……师:同学们总结的真不错!(课件出示)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刚才我们已经用手体验了水在常温下蒸发的过程。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课件出示)活动二:蒸发从周围吸收热师:刚才我们在用手体验蒸发的过程中,你的双手还有什么感觉?(凉凉的)是啊,这种凉凉的感觉大家都感觉到了吗?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一个男孩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体发抖的图)师:这位男孩刚从游泳池出来也有这种感觉。同学们在洗过澡后有这种体验吗?(有)这是为什么呢?谁来猜一猜?(同学们想一想,这会不会和蒸发有关系?)生1:蒸发的时候身体的温度下降了所以感觉会有点冷。 师:也就是说,水蒸发时周围的温度会下降。水蒸发时带走了周围的热。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吧。请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出示课件)(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师:看同学们认真设计的态度,简直就是一位小科学家。谁来说一说我们怎样完成这个实验?师:请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实验提示吧。(出示课件指生读)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在实验过程中,小组要注意合理分工去研究,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好,现在我们就请小组长领取实验用品一起动手实验吧!(师发放记录表,巡回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每次实验完成后都能把材料整理的整整齐齐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愿意把你们的实验发现说一说吗?哪个小组愿意再来汇报?组1:……师:通过各个小组的实验现象我们发现温度计的读数都是在下降的。这说明棉球上的水在蒸发时吸收了液泡的热。(出示课件)同时也说明水在蒸发时吸收周围的热。师:现在同学知道为什么刚从游泳池出来身体会冷了吗?生:老师,我知道了!从游泳池出来,身上的水蒸发,会吸收身体里的热,所以身上感觉到冷。师:你说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想减少这种的冷的感觉那应该怎么办?(对,应该及时地把身上的水擦掉。)活动三:影响蒸发的因素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蒸发是个缓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经常需要加快蒸发。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加快蒸发吗?生1: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晒一晒会干的更快。生2:洗过头发后会用吹风机吹一吹。生3:衣服还会放在洗衣机里,甩一甩。……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在太阳下晒一晒,在火上烤一烤改变了什么条件?(因为温度高了,干的才比较快。)师:那么也就是说升高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板书:升高温度)师:那为什么要用风吹一吹呢?(风吹可以使空气流动的快,蒸发快。)也就是说加快空气流动也可以加快蒸发。师:为什么甩一甩呢?(当然水越少的情况下蒸发的效果会更明显)师:这些只是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现在请小组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合作研究实验方案以及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用哪些实验用品。(出示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师参与指导)师:同学们讨论非常的积极!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方案?(指生汇报实验用品,注意引导为什么有相同的两个) 师: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真棒!请看老师给你们的实验提示吧。(出示注意事项指生读)师:老师正好为同学们准备了相关的实验用品。请小组长上来领取吧。现在开始动手实验吧。(学生做对比实验,师巡视指导。几分钟后)师:老师发现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实验做的认真而且记录也及时、详细。能说一说你们的实验发现吗?组1:我们组发现了蒸发的快慢的确和温度有关系。我们通过实验发现,被加热的水很快就蒸发完,变干了。而另一个盘子里的水蒸发的就很慢。因此,我们知道温度高,蒸发的就快,温度低,蒸发的就慢。组2:我们发现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有关系。在两块玻璃上同样滴了两滴水,一个用小风扇吹一吹,另一放在一旁晾,用风扇吹的玻璃上的水干的快。说明了加快空气流动可以使水蒸发的快。师:我发现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不错,而且更善于思考!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升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有关确实可以加快蒸发。(去掉板书中的问号)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细节。这个组的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把滴在玻璃片的上水摊开然后进行实验,能说下是为什么吗?生:因为展开面积大,这样蒸发的就快。师:也就是说通过扩大蒸发面积也可以加快蒸发,同学们同意吗?师:在生活当中,你见到过通过扩大面积加快蒸发的现象吗?生:农民伯伯晒粮食时,都要摊开晒。生:还有晒衣服晒被子时,也要展开晒。课堂小结:师: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那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生:……师:同学们喜欢科学课吗?(喜欢)老师非常高兴。更让老师高兴的是,这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学们根据生活现象大胆提出问题和猜测,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同学们真的非常了不起!课后探究: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个课后探究,同学们有兴趣吗?(出示,指生读)1、根据课本57页的提示制作“晴雨计”。2、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和蒸发有关的资料。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生:……师总结并鼓励学生 课后探究:师出示课后探究,生选择有兴趣的完成1、根据课本57页的提示制作“晴雨计”。2、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和蒸发有关的资料。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21、《沸腾》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并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2.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 教学重难点认识沸腾现象,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温水、酒精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笔、计时用钟表。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以生活小事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水烧开时的现象、温度。水开了之后,如果我们不停下来而是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怎样?二、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1.实验指导。为了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实验器材老师已经为同学们组装好了。(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温水、酒精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笔、计时用钟表。)出示实验记录表一: 我的实验记录(一) 时间(分钟)温度℃发生的现象0  1  2  3             还有一份是这样的:1、介绍三栏项目2、0分钟时什么意思?出示表二我的实验记录(二) 100                                                                                                                            90807060504030                              0  1  2  3  4  5  6  78  9      时间(分钟)介绍横轴、纵轴,向学生简介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导入爱心小贴士:1、表不能停,只是每分钟记录一次。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2-3分钟,认真观察。最后我们能不能请烧过开水的同学再给同伴们一些友情提示,还提醒同学试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什么?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在学生进行实验之时,教师先到各组转一圈,协助学生正确进入实验之中。)3.学生汇报与交流。各组回报记录单内容、实验过程记录。(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小组汇报。填写我们的发现记录单。对比,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自由谈感想)5揭示沸腾、沸点。讨论:沸点为什么不同?科学家得到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讨论:我们的实验沸点为什么和科学家的不同?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1、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还想做些什么?不同的时间、地点做同样的实验,会怎样?    (学生自由谈想法)2、引导学生用水的沸腾使小风车转动。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瓦特就受到相似的启发,通过反复试验,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终于改良蒸汽机,为人类带来了蒸汽时代。听了瓦特的故事,再回想一下刚才的沸腾试验,你有什么新想法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22、 凝 结  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       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4.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水蒸气的凝结,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露的形成。教学难点:1.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或涂黑铁罐头筒)、冰块、温度计。演示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教学过程个人修改一、教学引入 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 教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杯子,一个里面装冷水、一个里面装热水、一个里面不装水,请两个同学上来观察一下,三个杯子的杯盖内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装热水的杯盖内有小水珠,装冷水和没装水的杯盖内没有小水珠。 教师:以上事实说明这些小水珠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与热水有关系。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跳”到杯盖上去的 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2.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教师: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   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学生思考讨论:(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块玻璃冷、一块玻璃热。)教师:列表比较:甲杯温热水热玻璃片无小水珠乙杯温热水冷玻璃片 有小水珠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课题:凝结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受冷板书:水蒸气水指导学生在课文填空处填写上述变化。 教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等等。3.指导学生认识露的形成教师:(出示挂图)庄稼和草叶上的水珠叫做露,它常发生在夏秋晴朗的早晨。那么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进行预想,发表意见。(这些露珠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从物体中渗出来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教师:那么露是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呢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个搪瓷杯里放进冰和水,使杯子成为一个很凉的物体,把杯子放在潮湿的布上。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为什么搪瓷杯外有小水珠出现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学生: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受冷变的。 教师:为什么有露的时候一般风很小(风大了水蒸气要吹散)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思考可以知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指导学生填空(课本第10、12页的空白处)。 三、总结、巩固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并且知道了露是怎样形成的。提问:什么叫凝结露是怎样形成的质疑:关于露的形成,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若学生提出为什么露多在夏、秋季晴天早晨、无风的条件下出现,教师可讲解:夏、秋季日照强,水蒸气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晚上散热快;早晨,草叶温度最低,有结;无风或者小风时,能使水蒸气有较长时间与冷草叶凝结,凝结的水也不会很快蒸发,从而形成露。四、布置作业思考:海水很咸、其中溶有较多的盐。你有没有办法使海水变成淡水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凝 结受冷凝结:水蒸气                   水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无风、晴朗的天气课题23、水的三态变化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3、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4、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教学准备烧杯,冰块;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一)、【观察活动】水的三种形态1、师:(出示水)这是一杯什么物体?(水)它是什么形态?(液态)(板书:水、液态)2、师:(出示冰)这是什么?(冰)(板书:冰、固态)3、师:水变成冰要什么条件?(受冷0℃以下)冰变成水要什么条件?(受热)4、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字)引导学生观察:“大”字慢慢地看不见啦。水变成了什么?(水蒸气)(板书:水蒸气、气态)5、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水蒸气变成冰、冰变成水蒸气的条件。6、师: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水的三态变化)(二)、【探究活动】水的存在(出示图片)1、师:水在自然界里以固体形态存在的有哪些?(冰、雪、霜)(板书:固态:冰、雪、霜)讨论冰、雪、霜的形成原因和条件。2、师:水在自然界里以液体形态存在的有哪些?(露、云、雾、雨、水)(板书:液态:、露、云、雾、雨、水)讨论露、云、雾、雨的形成原因和条件。3、师:水在自然界里以气体形态存在的有什么?(水蒸气)(板书:气态:水蒸气)(三)、【探究活动】水的三态循环1、师:陆地上什么地方有水?(小溪里、河里、田里、池塘里、土壤里、树木里、动物的身体里……)(板书:陆地)2、师:陆地上的水大部分流到哪里去了?(大海里)(板书:海洋)3、师:海洋里的水受了太阳的热又会变成什么?(水蒸气)跑到哪里去了?(空中)(板书:天空)4、师:讲述水的三态循环过程。5、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四)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图,讨论一下。2、交流: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五)、拓展;  师:1、学了这一课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23、水的三态变化液态  固态气态课题24、小水滴的旅行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课时1时间教学目标1、搜集有关水不同形态的图片,欣赏水的形态美。观察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2、了解露和霜的形成,调查露和霜与人类的关系。3、了解雾和云的形成,调查雾和云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自制《小水滴的变化》、《雾和云》课件探究材料:酒精灯、火柴、方座支架、烧杯、试管夹、瓷盘、平底烧瓶、三脚架、玻璃管、易拉罐、温度计、冰块、盐教学过程个人修改 情景导入:教师播放图片: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上,有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滴。学生欣赏图片。[学生欣赏小水滴在自然界里一种美的形态,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小水滴变化的奥秘,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活动一: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化莫测,它会变成什么呢?师:小水滴在自然界中变成什么呢?学生猜想。`猜想后,让学生充分交流。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水的不同形态图片。教师播放课件《小水滴的变化》: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雨、雪、霜、露等形态存在着。学生观看。[学生欣赏水不同形态的美,其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使学生意识到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状态旅行着。]活动二:小水滴为什么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中出现呢?谈话:我们知道了小水滴在自然界中以不同的形态的存在着,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讨论、猜想。师:我们用什么方式检验猜想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教师小结:我们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可以归结为三个:研究露和霜的方案、研究雾和云的方案、研究雨和雪的方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习惯、所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体验等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使学生的探究途径更广。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研究方案(一)活动一:交流露和霜的资料。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露和霜的资料。在学生表达、交流信息资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同学搜集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语言表达的内容等,相互倾听,交流看法。学生提出问题: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露和霜形成的过程一样吗?教师组织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测。学生设计制造露和霜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彼此搜集的信息资料和想法,让学生能依据现有的证据和经验对露和霜的形成提出预测。]活动二:我们想办法制造露和霜。谈话:我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先来制造露。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动手制造露。露的形成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模拟露的形成。探究器材:酒精灯、火柴、方座支架、烧杯、盘子探究步骤:1、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2、有热气从烧杯冒出是,在上方罩上一个盘子。3、把盘子倒过来,观察上面形成的水珠。探究现象: 探究结果: 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异同点。  露的形成 猜测露的形成 通过探究活动后,知道露是这样形成的: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收集数据检验预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解事物的手段。]师:我们已经成功地制造了露,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来制造霜吧。学生设计方案,制造霜。教师适时指导。[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探究霜的方案,确定人员分工,选择实验工具,给予学生更大自主的空间。]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汇报观察结果。比较得出的结果,与猜测的异同点。霜的形成 猜测霜的形成  通过探究活动后,知道霜是这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在表达交流探究结论的基础上,将结论与预测相比较,找出结论与预测哪些异同点,从结论中发现新的问题。]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发现露和霜形成条件、形成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分组完成表格后,进行充分的交流。  相同点不同点露和霜形成条件    露和霜形成过程   [让学生知道在整理数据信息时,不但要把露和霜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而且还要把露和霜形成条件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体验到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事物,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研究方案(二)活动一:我来介绍雾和云教师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雾和云的资料。教师播放《雾和云》的课件。学生欣赏。[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并通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在感知雾和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动二:想办法制造雾。谈话:我们来猜想雾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师: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来制造雾。   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而后进行探究活动。雾的形成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模拟雾的形成。探究器材:探究步骤:   探究现象:  探究结果: 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并和猜想的雾的形成比较出异同点。[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制造雾,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及时搜集数据,而后加以整理和进行初步的分析。]师:我们来说说雾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相互交流后,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知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谈话:我们来推测空中的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推测自然界中,低空中的雾和高空中的云的形成过程。教师讲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会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学生通过课堂探究获得的证据,结合已有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对自然界中的舞和云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1-09-28 21:21:29 页数:74
价格:¥5 大小:520.01 KB
文章作者:鲸鯢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