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课文导入素养任务  寻常物象,一经诗情的点燃,便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郭沫若通过“白云”“洪涛”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素描,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的强烈愿望;闻一多在“红烛”的身上,找到了实干、探索、坚毅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的方向,他放声歌颂这奉献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昌耀用“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雕铸了一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雪莱借助“云雀”这一意象,热情地礼赞美丽、欢乐和光明……1.理解比喻、象征等表达技巧及其作用。2.理解诗歌凝练的语言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赏析意象及其作用。[资讯概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6年,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1958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1978年,病逝于北京。20 《红烛》一、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杰出的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与西南联大同仁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局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会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二、典型事迹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不堪卒读的话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祖国的苦难,但他写下的诗句却是“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有人说:“国家就是腐败的,到处都是丑恶,不值得爱。”闻一多痛心地反驳道:“不对,只要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她。”他常把自己的诗寄给国内的朋友,也常常提醒道:“不要以为我想的就是狭义的‘家’,不是,我所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情境活动]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是闻一多作为战士的宣言。课下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写一则读书笔记。答:                                                                                                                                                参考答案: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有感闻一多20 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位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出来的战斗檄文!是一篇仇恨和怒火喷发冲天的、如火山般的檄文!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悲愤发出的生命最后的强音!谁读了能不义愤填膺,能不热血沸腾?闻一多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火焰一样的激情。他那时的心情应该十分复杂:有好友遇害的心如刀割的悲伤,有对国民党反动派无耻残暴行径极度的痛恨和厌恶,有对广大人民热切的希望,还有对人民斗争精神深深的欣慰以及对人民正义事业终将胜利不可动摇的信心。闻先生的每一句语,说得都是那么铿锵有力、坚实笃定,都足以使天地为之惊动、风云为之色变,在场的听众又怎能不热血如沸、掌声如雷?闻先生是在用自己的良知呼吁,用自己的生命呐喊,他代表的不是自己,也不是哪一群人,而是当时全中国人民。誓死争取民主独立、反抗反动统治的决心在他的心中,个人的生死荣辱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满腔充盈的是气壮山河的浩然正气。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并深深地为之鼓舞。闻一多先生为常人之所不敢为,说常人之所不敢说,他说出了千百万中国人民的心里话,用宝贵的生命唤醒了无数热血的青年,为推翻反对派的血腥统治而战斗到底。正是无数个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引导着爱国志士的思想,引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光明走向真理,走向中华民族的崛起。《峨日朵雪峰之侧》作者介绍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当代诗人。1950年参军,任38军114师文工队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负伤致残。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曾任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杂志编辑。1957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青海省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省第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届政协常委。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致云雀》作者介绍雪莱(1792—1822),英国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人、著名作家,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20 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情境活动]2.通过了解四位诗人的生平和典型事迹,你觉得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答:                                                                                                                                                参考答案:有着蓬勃的生命激情,有不屈的理想追求,维护正义,敢于面对社会的不公和生命的苦难而勇于斗争。[资讯概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19年九、十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骇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时,他的心中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颂扬力的诗歌。二、时代大事十月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作者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20 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着历史的抉择,思考着人生的价值。中华儿女的一颗赤子之心跳荡在他的胸腔,迸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作背景1955年,昌耀积极投身大西北的开发建设,来到青海,时年19岁。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他因《林中试笛(二首)》被划为“右派”,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高原流放之路。《峨日朵雪峰之侧》写于1962年,当时昌耀在青海生活了一段时间。峨日朵雪峰在青海和甘肃交界的峨堡附近,青海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在峨日朵雪峰的西南方向。这首诗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是昌耀生命处于困厄中时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命运的象征。《致云雀》写作背景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运动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限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后来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而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作者写了这篇《致云雀》,表达其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思想情感。“新诗”与“自由诗”“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它的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为群众所接受。“自由诗”是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的诗体,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创始人为美国诗人惠特曼。我国“五四”以来十分流行这种诗体。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20 (1)耕耘(yún)       (2)摈弃(bìn)(3)罅隙(xià)(4)晨曦(xī)(5)霓虹(ní)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藉(2)泥(3)载(4)悄2.语境辨析法(5)向更(gèng)远处行进,还有三十多里,这时已是半夜三更(gēng)了。(6)他坐在薄(bò)荷丛中,衣着单薄(bó),啃着薄(báo)饼,好一副可怜的模样。二、写准字形(1)(2)(3)(4)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酣畅淋漓:形容书法、绘画形体饱满,笔意流畅;也形容文艺作品中感情抒发得极为充分。(2)云蒸霞蔚:云气升腾,彩霞弥漫,形容景物灿烂绚丽。(3)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语境运用(辨析正误)(4)骆宾王流传万世的《讨武曌檄》写得是文思泉涌,把武则天骂了一大通,骂得是酣畅淋漓。辨析:正确。(5)抬头望去,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20 颇为壮观。辨析:正确。(6)在春游爬山活动中,王老师在半山腰瞻前顾后,生怕有学生掉队。辨析:错误,望文生义。“瞻前顾后”指做事前犹豫不决,此处指王老师前后观看,防止学生掉队。Ⅱ.易混辨析1.以至VS以致课本原句  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辨析  “以至(以至于)”有两种用法。①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的意思。②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至于”,意义、用法同“以至”。“以致”只有一种用法,即连接分句,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即境活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从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故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一些科学家却滥用不成熟的新科技,以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摈弃VS摈除课本原句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辨析  “摈弃”指抛弃,所支配的对象多是私心、杂念、想法和心思等抽象的心理感受。“摈除”除了有“抛弃”之意外,还有“排除”的意思;所支配的对象多是行为、习惯、规矩、制度和嗜好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即境活用  做好新时代基层好干部,首先要摈弃旧思想、旧观念。春节将近,提倡移风易俗、摈除陈规陋习,干部要走在群众的前面,做好表率。20 篇目(一)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NO.1文本初读]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答:                                    参考答案:①太平洋排山倒海 ②“大创造”[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 赏析诗歌的想象艺术[学习策略] 鉴赏诗歌时,要抓住诗人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所描写的形象,善于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展开想象,构造意境,理解诗歌情感,体会想象的艺术效果。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诗坛一绝。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答:                                                                                                                                                                                                                      参考答案:①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②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联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③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的时代精神的赞美。20 篇目(二) 《红烛》[NO.1文本初读]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答:                                                                      参考答案:①自我牺牲 ②思考烛泪,劝慰红烛[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二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学习策略] 赏析“红烛”这一意象时,既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红烛的特点,又要分析诗人对红烛的描写,同时,注意把握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词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1.《红烛》中,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什么?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有什么深刻含意?答:                                                                                                                                                                                                                                                                                                参考答案:(1)诗人由红烛联想到诗人的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处是:表面上二者有相同的颜色——“红烛”与诗人的赤子之心均为红色,实际上都具有奉献精神——红烛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世界,拥有赤子之心的诗人希望自己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无私奉献。(2)用红烛与诗人的心相比,其深刻含意在于:以物化的红烛表现自己的拳拳赤子之心,通过隐喻的笔20 法描写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以红烛的无私奉献唤醒民众的热情,从侧面抒发了诗人火热的爱国情感,凸显诗人献身祖国、敢于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2.“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愤,去捣毁人间炼狱,求得自身解放。篇目(三) 《峨日朵雪峰之侧》[NO.1文本初读]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答:                                                                                                            参考答案:①手指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渗出千层掌鞋底 ②特写镜头 蜘蛛为伴[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三 赏析诗歌的语言[学习策略] 赏析诗歌语言主要包括理解诗句含意和鉴赏诗句之美,鉴赏诗句之美需要从遣词、造句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1.《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的“此刻”和“仅”两个词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                                                                                                            20 参考答案:①这两个词暗示了这高度虽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2.如何理解《峨日朵雪峰之侧》最后三句的深刻含意?答:                                                                                                                                                                                                                        参考答案:①这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登上了高山,而且它并不宣示什么,它的出现,它的沉默,使一切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失去了分量。它昭示我们:奋斗固然重要,高度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奋斗和高度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难以企及的但又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高度。②诗人了无痕迹地与小蜘蛛取得了默契,一同默享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哲理,有对理想的新认识,有对奋斗的新理解,更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参照,诗人从中得到了新的感悟。3.(素养提升)请从这四首诗或者课外喜欢的诗歌中,选出诗中运用精彩的词句,体味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答:                                                                                                            参考答案:①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赏析]“怒涌”“提起”“推倒”等动词富有力度感,显示出大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②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赏析]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作者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③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致云雀》20 [赏析]“一跃而上”写出了云雀的动作敏捷与轻盈。篇目(四) 《致云雀》[NO.1文本初读]根据诗歌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答:                                                                                                            参考答案:①云雀 ②跃上天空,歌唱飞翔,迎接朝阳 ③视觉 ④比喻 ⑤从不同角度探讨云雀欢歌的原因[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四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学习策略] 赏析表达技巧时需要从表现手法、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1.《致云雀》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答:                                                                                                                                                                                    参考答案:①诗歌第2节“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20 飞翔着歌唱”,把自由飞翔的云雀比作轻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②第8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2.(素养提升)请找出这四首诗歌中运用的其他表达技巧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                                                                                                            参考答案: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后5句采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感情,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②《红烛》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诗人对红烛呼告,将红烛比拟为人,红烛的形象成为一种精神品质的化身和诗人抒情的依托。③《峨日朵雪峰之侧》想象奇特,善用象征。如诗人塑造自然形象时,在“落日跃入山海”的视觉形象之上叠加“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的听觉形象,它们或象征诗人眼中的时代,或隐喻思想上的蜕变与坚守。④《致云雀》诗句整齐,音韵优美。每节整齐均匀,前四句短而急促,末句长而悠扬,恰似鸟飞时的急缓相间、鸣唱时的顿挫抑扬。吟咏这首小诗,似可看见鸟儿的轻盈舞姿、听见它委婉的鸣声,并跟随它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爽朗和勃勃生机,沉浸于对人生真谛与浩渺宇宙的冥想之中。任务驱动五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群巨人的形象。他们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B.《红烛》中“不误,不误”,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C.《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对手指插入岩缝等自身状态的描述,说明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D.《致云雀》第3、4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20 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至云雀的歌声。解析:选A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以铺陈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B.《红烛》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诗歌的节奏美,如: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和每节中诗句相对的齐整。C.《峨日朵雪峰之侧》借助众多意象,营造出明净绚丽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D.《致云雀》第5、6、7节,诗人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之类的视觉形象,描绘视觉上的优美感受。解析:选C “明净绚丽的氛围”错,营造出的是凝重壮美的氛围。3.请联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最后几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的深刻含意。答:                                                                        解析:分析诗句含意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明确诗句的意思,其次要注意点明诗句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美的歌颂,对力的崇高美的歌颂。4.《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是如何描写雪峰落日景象的?有何作用?答: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指出描写运用的主要手法,其次要注意分析手法是如何具体运用的。参考答案:诗句声色结合,先营造了一个落日的辉煌壮美的景象,继而又叠加上一20 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使雪峰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是竭力使我下坠。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写作实践]象征寓深意,委婉表心曲本课四首诗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歌的情感。大洋象征着伟大的力量,红烛象征着理想的人格,峨日朵雪峰象征着理想的人生境界,云雀这一意象更像是诗人理想化的自己,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云雀一样生活,自由自在,无所束缚。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1.立意要明确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要注意在立意上下功夫,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2.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做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3.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寓之意,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针对练笔]请你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赞扬某个人或某种精神,200字左右。答:                                                                                                                                                                                                                        20 参考答案:有人说老师是红烛,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我却觉得老师是树根。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却有种特有的朴实气质。然而有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刻成为了上等工艺品,有的树根却甘愿埋在地下。我曾问过老师为什么选择了后者,她笑着回答说:“如果我们全都变成了‘工艺品’,那么谁来哺育参天大树呢?”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崇高的心灵!我们难道不为这种奉献精神所感动吗?树高一尺,根老一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望着在自己之上的大树,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坦然……我爱树根,爱它的朴素、正直、无私与默默无闻。[类文赏读]青春赋予我们的是生命的巅峰,青春总是需要理想,需要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不论是严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都要坚持理想信念,坚韧不拔奋斗、探索、前进。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新时代领路人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每一个青年人都“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一、美文悦读开创美丽青春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岁月蹉跎;有人说青春是一杯酒,沉浸了多少理想。我想说青春其实由我们自己把握。女排的“绝境翻盘”让我们明白青春由拼搏书写;快递小哥汪勇的砥砺前行,让我们明白青春由担当书写。这就是美丽的青春,我们就要如此开创,为国家、人民奋力拼搏,不负青春,不虚此行。①生而平凡,一样可以开创美丽青春。随着网络电商的兴起,多少青年人甘于尝鲜,激流勇进,尤其“全品类”互联网营销师薇娅,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热衷于公益事业,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扶贫大使”称号,并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草根网红李子柒,没有显赫的背景,却用充满人性关怀、给人精神愉悦的一帧帧画面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直播窗口”。她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播人”,而正是凭她那颗执着的心创造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②“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倘能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即使生而如蚁,青春亦美如神。卡谬说:“只有埋下正气的种子,才能结下胜利的果实。”20 开创青春,本该如此,想当年我国留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学成归来,明知曲周“盐碱地”的状况,却还拿出孔子“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用自己的青春把曲周变成“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这不是某一代人的青春,这是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一代接一代的青春留在曲周、奉献曲周的见证。③奋斗,开启美丽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寸寸山河梦,昭昭赤子心。“80后”青年王硕威热爱科学,用16年的青春潜心科研,成为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用奋斗点亮青春的还有很多,深海载人潜艇首批潜航员中最年轻的唐嘉陵,29岁的国防军工行业工人陈行行……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青春之行中我们要燃透我们的理想,留下满天霞光。在开创美丽青春的道路上,我们要克服困难,勇于拼搏,身负青囊,剑指四方。④青春之路,我们要奋力前行,理想的明灯不能熄灭,奋斗的脚步更不能停歇!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我们所努力的历程,自带其香。开创美丽青春,你我勇往直前!⑤①开篇用典型的青春事例告诉大家美丽青春由奋斗、执着、坚持、热爱开创。②平凡不等于平庸,只要有一颗执着的心,一样可以开创美丽青春。③青春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责任让青春“美如神”。④青春无畏,敢于拼搏,迎难而上,在奋斗中开启美丽青春最亮丽的底色。⑤总结上文,号召激励,充满力量。①这就是美丽的青春,我们就要如此开创,为国家、人民奋力拼搏,不负青春,不虚此行。②“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倘能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即使生而如蚁,青春亦美如神。③在开创美丽青春的道路上,我们要克服困难,勇于拼搏,身负青囊,剑指四方。二、思辨阅读“五四”风骨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1928年6月2日,清华为王国维先生立碑,碑文由另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撰写。碑文的最后一句是: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20 ,此时五四运动已过去将近十年。而当我们想起五四,想起五四精神,第一个想到的往往就是这句话。五四精神,对于国家民族是忧国忧民和进步自强的爱国情怀,对于个人则就是陈寅恪这句话所指出的——觉醒,每个人精神的觉醒。这种觉醒,对于如今这个时代,依然弥足珍贵。我们正处于一个激烈剧变的时代,李鸿章称之为中国历史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不知道这变化的最终结局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变化还要持续多久。但重要的是,命中注定身处这一巨变中的我们,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态度面对时代和世界?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面前,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许平凡、平庸,但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都对历史发生着独特的作用。而我们作为人的尊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历史的这种自觉,是对自己力量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自己的权利意识、正当诉求和自由渴求的充分体认和肯定。这就是五四先贤们说的人的觉醒,人的自觉。当初,五四一代人痛彻地感到,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人”缺失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曾经是黔首,是布衣,是奴才,是草民,是百姓,就是从来没有被当成过人。和平时期,我们是给官府交粮纳税的工具;战争时候,我们是吃粮当兵,供一将功成的工具。在这片土地上,“人”被压抑了数千年。所以五四前贤大声疾呼人的觉醒。如何觉醒?鲁迅给出的路径是立人,通过改造国民性,来唤起国人“人”的自觉。胡适则致力于呼唤人们被压抑的独立意识、自由意识。方向或许不同,目标却是一致——就是要让中国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有主体意识、有自由意志的“人”。五四先贤的呼声振聋发聩,照亮了一个时代,启蒙了一代中国人。而这个启蒙,至今也没有完成。在应试教育和拜金主义大环境下,当代青年大部分人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得过且过的“犬儒主义者”,已经很少有人去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或者更大程度地去争取公民自由。正因为如此,呼吁五四精神的回归在今天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下一代。昂扬之理想 青春之人格五四运动,主要是青年人的作为,是青春文化的表现。重温五四,让人特别怀念和向往那种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概。现在的很多青年人,已经太功利、太老成,缺少了那样慷慨激昂的青春气息。20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老一辈相比,新一代青年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有更丰富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与此同时,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现实的骨感,也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挤满成长的烦恼。究竟怎样的感受才折射真实的存在?青年人又该如何在现实的土壤中涵养理想的种子?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志,因身处逆境而放弃前行,甚至让享受和偷安在我们内心扎根,那青春何以为青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缘,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不息,奋斗不止。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了百年,在改革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它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请谈谈你的理解。答:                                                                                                                                                                                                                                                            参考答案:五四是一笔巨大的精神遗产,它是历史也是现实,是思想也是文化,是学术也是精神。在改革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研究,20 深入揭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意义和要求,深入领会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五四精神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2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17 11:28:4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358.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