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2.“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渡时期”是指(  )A.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1949—195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D.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轻工业B.交通运输业C.重工业D.农业4.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工业化建设(1953-1957)”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A.解放西藏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5.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两幅宣传画。它们主要反映出(  )第13页共13页 A.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B.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6.“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7.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8.会议纪要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下面的纪要出自(  )“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A.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13页共13页 C.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1956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以下成就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  )①“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公私合营B.第一个五年计划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13.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第13页共13页 14.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那么急,十分急搞不成,要波浪式前进,明后年搞几年慢吞吞,搞扎实一些,然后再上去,指标不要那么高,把质量搞上去,不要务虚名而受实祸。”这一认识(  )A.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为“八字方针”提出奠定基础C.是对“左”倾政策的反思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5.下表是1952-1978年间我国各部门占国民收入份额的变化(单位:%)。年份195219571965197019751978农业57.746.846.240.437.832.8工业19.528.336.441.046.049.4其他产业22.824.517.418.616.217.8这一国民收入份额的变化,表明我国这一历史时期(  )A.工业化进程较迅速B.农业生产严重萎缩C.工业产值翻了一番D.第三产业不断倒退16.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第13页共13页 材料二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正确分析的依据。分析八大精神没有得到贯彻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年的成就。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辞;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第13页共13页 19.“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清朝统治者认识到:(西方侵略者)“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摘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材料二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材料三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时,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举国欢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升起。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57个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致欢迎辞,大会主席称中国参加联合国工作,“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改编自岳麓版新教材《中国历史》材料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相继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主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改编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1)材料一中“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开展了什么自救行动?随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采取过什么行动?(2)全民族抗战始于什么事件?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材料三中两处“五星红旗升起”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简要说明新世纪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何显著变化。第13页共13页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的意义。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的“28响”象征着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及意义。第13页共13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A【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答案为A项。2.D【解析】“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即1949—1956年,D项符合题意。3.C第13页共13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编制并实施的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故选C项。4.D【解析】解放西藏是在1950年;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一五计划发生于1953-1957年。5.B【解析】两幅图片中都是去参与选举,体现了人民的政治参与,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新风貌,B项正确。参与政治与经济和文化无关,排除A、D两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6.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工业总产量、钢产量、财政收入等都造成严重损失,说明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B项正确。7.D【解析】根据材料“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并结合所学可知,七十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D项正确。开始结束屈辱外交是新中国成立,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七十年代的三大外交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而不是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8.B【解析】根据材料“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选B项。第13页共13页 9.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按时间顺序为②①④③,C项符合题意。10.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本题四个项中,①“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于2003年10月15日,符合题意;②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间为1972年2月,不符合题意;③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因此,①③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11.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目标就是钢产量超英赶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以钢为纲”是工业以炼钢为主,盲目追求钢产量;因此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选项C。选项A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选项B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选项D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农业方面;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12.A第13页共13页 【解析】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赞同,促使会议取得成功,故选A项。“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B项不正确;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D项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1952年到1955年、1958年河北定县开始出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等大型农机具,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由土地私有到土地公有制的变化,因此大型农机具开始出现,C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大型农机具使用的表现,不是其使用的原因,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一五”计划前后,工业化是经济建设的中心,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D项错误。14.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强调经济建设要扎实稳步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泛滥的“左”倾错误的反思,故C项正确。对“左”倾政策的反思没有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故A项错误;八字方针于1960年冬提出,故B项错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项错误。15.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这一时期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地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我国推进工业化建设,工业化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工业产值大幅增长,所以其比重上升,A项正确。此时期农业与第三产业总体均是发展趋势,只是增速慢于工业所以比重下降,排除B、D两项;比重上翻倍,其产值不一定翻一番,排除C项。16.D第13页共13页 【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与苏联处于敌对状态,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陈兵,中国尚未摆脱苏联的威胁,故A项错误;根据“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可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外交,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位相对下降,但并没有衰落,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国突破意识形态,实现了与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是出于遏制和对付苏联等国家利益的需要,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依据: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际环境相对有利。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不清;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2)初步建成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石油实现自给;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三大改造取得……胜利”“国际形势的缓和”“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二小问,从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忽视国情与客观规律的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可以得出初步建成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根据材料二“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可以得出石油实现自给;根据材料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可以得出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发展;根据材料二“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可以得出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18.(1)事件: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镇压反革命,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第13页共13页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可知,描述的是开国大典。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辞;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作答即可。19.(1)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了重要推动作用。20.(1)事件: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会议: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28年。(2)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或“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3)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封锁;苏联的援助。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可知,这一事件是开国大典。第二、三、四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在经济方面的背景是国民经济的恢复;根据材料二“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可知,政治方面背景是人民政权的巩固;从指导思想方面看,“一五”计划得益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根据材料二“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可知,“一五”计划得到了苏联的援助;从不利因素看,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当时帝国主义的封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根据材料二“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可知,“一五”计划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第13页共1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09-15 11:16:36 页数:13
价格:¥3 大小:246.4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