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热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
初中历史2025届中考热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中考历史热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一、热点解读2025年3月7日,在北京“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王毅外长在发言中指出: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两国曾分别在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政史地学习资源二、考法预测1.单选题:可考查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等。2.非选择题:结合给出的材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三、情境练习1.1935年5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这一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的原因应该是( )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北上抗日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2.张闻天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谈到,它“粉碎了日寇与中国亲日派制造内战灭亡中国的阴谋,开始了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新阶段”。据此可知,他评价的是( )A.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全民族坚持抗战局面形成 D.重庆谈判的顺利进行3.某班级开展“走进辽宁六地,探寻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 )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强,则国强。我们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A.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B.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 C.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D.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4.“比较讽刺的是,五四运动被扣上卖国10 贼帽子的曹汝霖,在七七事变之后,并没有接受日本人授予的伪职,保住了民族气节;而跑到曹汝霖居住的赵家楼点火的那个爱国青年,当时的北大学生梅思平,却在抗日战争时期,做了日伪的组织部部长和内务部部长,在抗战胜利之后,被以叛国罪枪毙。”上述史实说明( )A.历史上好人与坏人难以分辨 B.历史人物随着年龄增长必发生变化C.个人素质决定一个人的表现 D.评价历史人物应因时因事作出结论5.葛剑雄指出:“史实是人类社会过往的客观存在,以及发展的过程。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史实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逻辑形式是判断,重在给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意义、局限等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B.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激发了中国军民全民族抗战C.1938年3-4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D.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6.下侧歌谱是抗日战争时期传唱于大江南北的一曲慷慨激昂的歌曲。据所学知识分析,“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个时代最强音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丧 B.西安事变发生,国共内战结束C.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D.广州武汉陷落,进入相持阶段7.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坚决一致在争取工农革命胜利自求解放的利益之下,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这种变化反映了( )A.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B.国民党放弃了剿共政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8.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指出:“(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同月二十一日,亦即在谷寿夫部队驻京之期间内,……被害总数达三十万人以上。尸体遍地,惨绝人寰,其残酷之情状,尤非笔楮所忍形容。”该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京事变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9.如下诗歌写于1938年,对诗歌中“新生的嫩芽”理解正确的是( )台儿庄/红血洗过的战场/……/我们击退了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死灰里萌出了新生的嫩芽。10 A.坚定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信念 B.打破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C.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得到极大提高 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从此正式形成10.下图是蔡若宏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创作的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中国抗日军民高举着战刀,高举着铁拳,高举着手榴弹,组成了汹涌咆哮的巨浪,吞没了像野牛般在水中垂死挣扎的日寇。背景有闪电划过夜空,还有那震天的怒吼。漫画旨在( )A.讽刺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 B.赞扬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积极配合C.颂扬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坚强抗战意志 D.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11.下面两份报纸刊载的内容,可以共同佐证( )伦敦《每日电讯报》这样报道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某次战役:“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彩夺目。”《泰晤士报》也发表评论称: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12.在侵华日军中尉尾岛芳美的作战日记里记载了某场战役中八路军与侵华日军交战的情况,据此可知该战役为( )“(1940年8月21日凌晨0时)传来了左侧消息:敌军向石太线(即正太铁路)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井陉附近铁道被敌人爆破,石门到榆次间的铁道运输被中断。”“(凌晨0时30分)阳泉前方的铁路被敌人爆破列车不能正常前行,只能在原地等待。”“(凌晨1时30分)听到了运输途中发生了事故……枪声从近处传来。敌人突然从阳泉车站四周袭来。”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10 D.百团大战13.电影《地道战》部分情节直接反映的就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内容(如下)。这说明( )电影《地道战》情节内容老村长安排民兵“少数民兵留下、大部队外线进攻”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高传宝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村长牺牲前对大家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抗战就是胜利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联合政府》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论持久战》14.关于抗日战争中的某次战役中日双方作了如下描述。据此推断该战役是( )日本:《滨田联队史》记载:9月28日,成泽中队得到了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中却遇到意外情景,一刹那间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才知道行进中的汽车联队已遭到突袭全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中国:《晋绥抗战》一书写道:第二战区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遮断日军后方供应联络线,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与了战役,以运动战给敌以重创,首开全国抗战斩获的光荣记录。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15.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第五期共有学员13390人,其中外省奔赴的知识青年10403人,占总数78%。抗战前后到延安学习和工作的华侨约有600人左右。材料反映了,当时( )A.北方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B.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观C.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圣地 D.国民党消极抗战失民心16.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诗词话历史”活动,下面是小琦同学找到的两首词作。据此可知,小琦讲述的历史处于( )《沁园春》佟麟阁晓月芦沟,怎忘当年,战火曳空!惹英雄奋起,旗风所向,……唤起大众,卫我中华一脉同。西山上,有松涛夜吼,霜叶殷红。《满江红·悼左权同志》叶剑英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试看那,欃(chán)枪满地,汉家旗帜。……风起云飞怀战友,屋梁月落疑颜色。最伤心河畔依清漳,埋忠骨。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口头上讲的,而是要实际上去做的,要派干部,要转变思想”;农村则提出了“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中共中央作出这一部署的依据是( )10 A.社会主要矛盾即将变化 B.国民党再次发动了内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1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整个国家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第一次深度动员了全体国民的力量,“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这表明抗日战争( )A.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兴盛的转折点 B.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D.取得了反抗列强侵略的胜利 19.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对旧年画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过去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被《抗日光荣》《兄妹开荒》《军民同欢》《送子参军图》一类的抗战年画代替。这一做法旨在( )A.进行艺术创新 B.丰富民众生活 C.号召团结抗日 D.宣传传统文化20.中国通过坚持抗战及其最终胜利,化危为机,收回了曾经失去的领土东北和台湾,并成为战后重要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常任理事国。这一伟大胜利表明中国(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完全实现国家统一C.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D.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日中午,北洋舰队准备返航旅顺时在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日舰凭借它速度快、炮位多的优势将“致远”等巡洋舰隔出圈外。中国舰队逐渐处于劣势……激战中,中日参战军舰数目相等,力量对比互有短长。但李鸿章却故意夸大损失,压制广大将士迎敌作战的要求。把黄海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海军。——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北洋舰队在同日舰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方能胜利。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日本侵略者突然发现,它面对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一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典型战役。10 材料三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所经历的牺牲已经得到了举世公认。”欧洲国际问题专家佐戈普鲁斯说,如果不是中国在东方战场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日本,很难想象西方战场会是怎样一个结果。中国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才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摘编自《外国政要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评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10 附: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5年5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适应了当前抗日救亡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排除B项;材料与中共北上抗日无关,排除C项;1945年8月抗战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开始了中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新阶段”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七七事变后,全民族坚持抗战局面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九一八事变,因此可以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D项正确;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属于抗日战争,不符合材料中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B项;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属于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对历史人物可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主要阶段进行评价,其行为损害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应否定,其行为有利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应肯定。题干中曹汝霖五四运动时是卖国贼,而抗日战争时保住了民族气节;梅思平五四运动时是爱国青年,而抗日战争时叛国投敌,说明了评价历史人物应因时因事作出结论,D项正确;评判历史人物好与坏,应看其历史活动对国家、民族、人民是否有利,历史上好人与坏人是可以分辨的,排除A项;“历史人物随着年龄增长必发生变化”说法过于偏激,在历史上不乏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的革命者,排除B项;题干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个人行为表现的影响,没有体现“个人素质决定一个人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材料“史实是人类社会过往的客观存在,以及发展的过程。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史实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逻辑形式是判断,重在给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意义、局限等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激发了中国军民全民族抗战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是评价,属于历史评价,B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排除A项;1938年3-4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台儿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的标志性事件是七七事变,由“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0 可知,《保卫黄河》作于1938年9月,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丧,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排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国共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由积极抗日到消极抗日,不能体现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实行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斗争。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建议,只有国共的重新合作以及同全国各党派的总合作,才能真正的救亡图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坚持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进行,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因此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方针政策,主张实行国共合作,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D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国民党放弃了剿共政策的信息,排除B项;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民国二十六年12月12日至同月21日”可知,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1912+26-1=1937),这一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D项正确;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排除A项;1856年,太平天国运动中发生天京事变,排除B项;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8年”“台儿庄/红血洗过的战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项正确;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项;1940年的百团大战,使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得到极大提高,排除C项;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与1937年爆发的七七事变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C【解析】漫画中“中国抗日军民高举着战刀,高举着铁拳,高举着手榴弹,组成了汹涌咆哮的巨浪,吞没了像野牛般在水中垂死挣扎的日寇。”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颂扬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坚强抗战意志,C项正确;淞沪会战说明国民政府已经开始抵抗,排除A项;漫画主旨是颂扬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坚强抗战意志,不是赞扬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积极配合,排除B项;漫画主旨不是说明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伦敦《每日电讯报》这样报道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某次战役:“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彩夺目。”《泰晤士报》也发表评论称: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可知与第三次长沙会战相关,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和极影响,D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与题干内容“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彩夺目”不符,排除A项;武汉会战,是指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与题干内容“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彩夺目”不符,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10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题干内容“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彩夺目”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D【解析】据材料“正太”“1940年”等信息可知,1940年8月,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彭德怀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八路军总部决定破袭华北日军交通线,参战部队达104个团,故称“百团大战”,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因此材料内容为百团大战,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排除A项;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排除B项;太原会战发生于1937年,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电影《地道战》部分情节直接反映的就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内容”和材料“坚持抗战就是胜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D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写的,主要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材料“坚持抗战就是胜利”不符,排除A项;《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写的,与材料“坚持抗战就是胜利”不符,排除B项;《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写的,主要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材料“坚持抗战就是胜利”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与了战役,以运动战给敌以重创,首开全国抗战斩获的光荣记录”可知,该战役是第一次取得巨大成功,结合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该战役是平型关大捷,C项正确;淞沪会战失败了,且与《晋绥抗战》关系不大,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而《晋绥抗战》主要在山西一带,两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百团大战中中共出动了100多个团,并非只有115师,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解析】根据“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抗大第五期共有学员13390人,其中外省奔赴的知识青年10403人,占总数78%。抗战前后到延安学习和工作的华侨约有600人左右”可知材料反应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军事和政治,这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才培养观,B项正确;北方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延安成为革命青年圣地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政治人才,与国民党消极抗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唤起大众,卫我中华一脉同”,可知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是抵抗外来侵略时期,佟麟阁、左权两位将军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民族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B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期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封建军阀,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佟麟阁、左权两位将军已经牺牲多年,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七大……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要转变思想”“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由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10 盾逐渐变为国内矛盾,中共中央便根据这一矛盾变化调整了战略,A项正确;国民党发动内战是在1946年夏天,而题干所述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春,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18.【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抗日战争使整个国家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第一次深度动员了全体国民的力量”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使得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增强民族凝聚力,并未体现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排除A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整个国家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第一次深度动员了全体国民的力量”无法表明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排除C项;题干材料并未直接表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19.【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对旧年画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过去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被《抗日光荣》《兄妹开荒》《军民同欢》《送子参军图》一类的抗战年画代替。这一做法旨在团结抗日的需要,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强调“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工作者对旧年画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作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年画”,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为了宣传抗日,与艺术创新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年画内容的改变,未涉及丰富与民众生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年画内容的改变,没有体现宣传传统文化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0.【答案】D【解析】根据“收回了曾经失去的领土东北和台湾,并成为战后重要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常任理事国。”可得出,中国抗战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力,使中国收回一部分领土,以及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常任理事国,D项正确;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排除A项;抗战胜利时中国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排除C项。故选D项。21.【答案】(1)主要原因:李鸿章避战保船,指挥不力,北洋舰队避战不出,丧失战机。把黄海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海军。(2)典型战役:正面战场有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3)重要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1)主要原因:根据“但李鸿章却故意夸大损失,压制广大将士迎敌作战的要求。把黄海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海军。”可知李鸿章避战保船,指挥不力,北洋舰队避战不出,丧失战机。把黄海制海权拱手让给日本海军。(2)典型战役:根据材料二“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及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限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淞沪会战持续三个多月,打破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取得了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3)重要地位:依据材料“如果不是中国在东方战场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日本,很难想象西方战场会是怎样一个结果。中国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才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主战场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0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爱国演讲
5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演讲稿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5周年征文5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活动感想3篇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心得感受3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心得体会 (4)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心得体会 (6)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感想3篇
2020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5周年活动心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5-03-29 00:20:01
页数:10
价格:¥2
大小:389.00 K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